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doc_第1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doc_第2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doc_第3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doc_第4页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一、植物我看到了什么一、教材简析: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科学词汇:生命体(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核心价值观: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价值观。教 学重 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图片校园中的大树、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纸。教 学 流 程导入看照片上的大树回忆中的大树观察真正的大树总结拓展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上的发现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多呢?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6、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7、学生小组交流: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方法: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观察:有目的,有顺序地看课 外活 动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生 成预 见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因此教师要从观察的目标和观察的方法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丰富学生的观察方法。课 堂评 估学生能否运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潘幸君)校园的树木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二、教学背景: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科学词汇:树冠、树干、树根(二)过程和方法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3.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科学方法:观察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难点: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准备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大树挂图、照片等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观察时老师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强引导。教 学 流 程明确观察任务 指导观察方法 学生观 整理、交 得出结论 和记录方法 察记录 流观察记录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引入师:我们美丽的校园中有许许多多树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吧。二、观察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任务。师:每位学生都要亲身去观察一棵树,那如何来观察呢?2.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先思考后汇报)师: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主要的方法有:画简图、测量、闻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拾树叶等,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笔记中。3.画简图方法:在远处先观察整棵树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观察P5上的“不同形状的树”,并要求学生把树的形状画在P5上的记录夹中。4.拓印树皮方法:阅读P6上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5.学写观察笔记:自学P6上的观察记录,(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3)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师:我们所写的观察记录必须是真实的,记录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三、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1.每组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2比一比,哪一组观察到的内容最多,记录的最好?四、交流观察的内容1.交流: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评一评,哪一个最好?2.小组讨论:你观察了什么树?它生长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特征?3.学生交流:4.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五、总结、课后延伸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板 书设 计校园的树木 相 同 不 同长在泥土里 树的形状不同需要阳光、水 树干有粗细都有根、茎、叶节 叶片形状不一样 课 外活 动选定一棵自己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并把自己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生 成预 见学生对大树的观察方法可能会提出“用眼看、耳听、手摸“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老师样引导学生我们还可以用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对于记录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懂得可以用文字、实物绘画等方法进行记录。课 堂评 估1. 对学生说出的观察树木的方法做出合理的评价,并适当加以指导。学生能否根据观察到不同大树的特点得出树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大树和小草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二、教学背景: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科学词汇: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根、木质茎、草质茎、叶、开花结果、水分、阳光、空气(二)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科学方法:观察比较、记录整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养成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习惯。核心价值观:生命体的共同特征认识。教学重难点学重点:找小草与大树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课件、小黑板3块、录音机、歌曲小草采集工具、放大镜、小刀、科学观察记录表1、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教 学 流 程描述看到过的 探究小草的 探究大树和小草的小草 特点 异同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激趣导入引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有个问题向大家请教,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你们见过树吗? 学生:见过2、播放课件:谁能帮老师描述一下这几棵大树?(古松、五叶枫、银杏树)3、你们发现这几棵古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小黑板1)适时板书:根、茎、叶等4、师:同学们描述得非常准确,看来大家都是观察事物行家,对吗?那么,大家注意过我们上学的路边、操场的边上、教室后面的山坡上,除了树还有什么? 学生:有草5、师: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小草?学生交流6、师:我们要想全面、准确地描述小草的特点,需要怎么办?学生:仔细观察二、观察探究草的特点(户外)1、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到室外去观察你喜欢的小草,在观察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需要哪些材料? 小组讨论、制定活动计划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和工具。(学生领取材料)温馨提示:a、注意安全b、观察有序小组互助c、保护好花草树木d、采集样本3、教师到各观察点巡视:参与活动作必要指导。10分钟后,将学生集中到有树有草的阴凉处。4、展示探究成果。生出示观察标本、展示科学记录表,汇报观察结果。5、教师有选性的板书(小黑板3):创建不同小草特征的维恩图。总结归纳小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三、探究大树和小草的异同1、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首歌。有一个小的要求: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好吗? 播放歌曲小草2、组织汇报: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 学生汇报3、师:小草除了没有树高以外,小草和大树还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交流4、教师板书交流的要点,根据讨论结果,回顾不同小草特征的维恩图,师生共同完成有关小草与大树特征的维恩图。(边总结边将1、3号小黑板上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特征移到2号小黑板上)四、拓展应用1、师:同学们,除了我们已经研究了的树和草以外,你还想研究哪些植物?学生交流2、你能按照我今天的研究方法,试着去研究你喜欢的植物吗?(教师不强行指定研究项目,研究水生植物更好)板书设计大树 和 小草 粗、硬、高大 茎 细、软、矮小 大、少 果实 小、多 木本植物 叶、种子、 草本植物 都需要土壤阳光 水、有生命课外活动研究1-2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在观察活动和记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加强巡视并作必要指导。课堂评估1、 学生能否运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描述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2、 学生能否认识到大树和小草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观察水生植物一、教材简析:本课安排的水生植物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植物的多样性。现存的各种水生显花植物,是由陆生植物再度退回水域的次生现象。水生植物分成三个类型,如金鱼藻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水葫芦、浮萍的植株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水花生植株的一部分挺出水面,称之为挺水植物。水花生还可以在陆地上生长。教科书第10页安排了四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每一种水生植物由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特写组成。其中水葫芦、水花生和浮萍采用的是自然环境的照片,金鱼藻采用的是水族箱的环境,右上圆圈里两株水生植物中,左边一株就是金鱼藻。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二、教学背景: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植物都会适应生存的环境。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植物的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更少,因此需要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然后对其中的一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探索水生植物能够浮在水面的秘密,这对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好处。教科书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下来;三是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最后是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这些总结的共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特征。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科学词汇:水生 陆生(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科学方法:观察 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1、 观察时要仔细。2、 记录时要认真。教 学 流 程认识常见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你课外调查到我们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你能介绍一下吗?(学生出示自己采集到的水生植物,边指边介绍。)2. 老师也带了几种水生植物,你们认识它们吗?(师逐一出示学生未采集到的水生植物。)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说说水葫芦和金鱼藻各有什么形态特征?你最关注的是它什么特征?3.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水葫芦和金鱼藻会怎样呢?(浮起来了)那为什么会浮起来,有什么秘密吗? (学生猜测)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海绵状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浮在水面上有什么关联?金鱼藻有这样的结构吗?其它水生植物呢?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板书设计观察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课外活动收集其它水生植物来进行观察、研究。生成预见对于水生植物为什么能适应水中环境,学生之前可能无法理解。教师要在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之处,再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让学生互相通过探究找到原因。课堂评估1、 在观察后能否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水葫芦和金鱼藻的联系及水葫芦和狗尾草的联系。2、 课后小结时,能否对水生植物适合水里生长的原因进行总结。植物的叶一、教材简析: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研究叶子是从是不是同一种叶开始,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轨迹。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二、教学背景: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科学词汇:叶片、叶柄、叶脉(二)过程与方法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科学方法:统计、判断(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树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一些落叶 一条枝条提醒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落叶教 学 流 程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观察比较树叶观察叶的生命特征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落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统计一下自己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你是怎么分的?二、观察比较树叶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2、讨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说到的的树叶)3、比较: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学生观察各种叶)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2、描述:(教师分发给各组一条枝条)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3、排序:根据叶子的生长变化特点,你能将你们组中同种树叶按叶子的生长过程排队吗?并指出他们各阶段的名称。4、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四、拓展秋天不落叶的叶又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课后自己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变化。板书设计植物的叶叶片(叶脉)叶 叶柄叶是有生命的课外活动课外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再进行观察研究。生成预见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比较有难度,如何解决这个难度就成为一个问题。课堂评估1、 学生能够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2、 学生能判断是否是同一种叶子。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教材简析:植物的这些变化,归根到底就是生命体的特征体现。因此,观察植物的变化,也就是体会生命体变化的特征。主要告诉我们植物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是需要观察和记录的。有些植物的变化是很明显的,例如,狗尾草枯死了,一些大树落叶了,只要对这些植物观察后就能明白;有些植物的变化不明显,或者是有些植物的某个部分变化很不明显,这就需要测量和记录了,从前后的对比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变化。二、教学背景:课承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叙述植物在秋冬季各方面的变化。植物在秋冬季有哪些变化呢?一年生的植株会枯萎死亡;落叶树的叶子渐渐变黄、变红并掉落下来;常绿树几乎不变;一些植物在秋季又开始生长、开花;一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对学生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恐怕是果实成熟了,树木落叶了,小草枯黄了。除此之外呢?植物的其他变化必须要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做好记录,才能看出来。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科学词汇:植物变化、(不)明显、变化表现、生命体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科学方法:实际测量、数据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核心价值观: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正确的方法观察植物的变化。难点:知道学生坚持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教学流程观察方法指导校园观察交流观察内容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导入师:植物在春天有些什么变化?到了秋天又有些什么变化?(学生汇报)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二、观察方法指导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讨论、汇报。2、师:一年生的植物会枯死,落叶树的叶会渐渐变黄、变红并掉下来,有些常绿树几乎不变,而一些植物在秋季会开化,些植物的果实在秋季成熟,种子开始传播。3、 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学生讨论并汇报)师: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测一测树叶的宽度,(教师板书这三项任务)。还可以看看菊花的花苞长的怎么样?等等。三、校园观察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分组安排:6-8人一组观察安排:学生观察教师指定的树。(可以观察玉兰树)观察内容:测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 测量树干的粗细,连测三次,取平均数。 数一数落叶有多少?(学生观察并记录)四、交流观察内容1、汇报落叶的数量。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2、汇报叶的大小数据。树叶的大小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成长,在变化。)3、汇报树干的粗细。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五、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1、观察P16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长,在成长,在变化。)3、 记录植物的变化记录表(可以记录本节课上的观察内容,作为第一次记录:)树干:可以记粗细、树皮情况树冠:树的形状和大小叶子:叶的多少、大小、颜色其他:花朵、果实 六、教师小结: 植物在发生着变化,有些变化很明显,有些变化不明显,需要我们长期的观察。植物在树干、树叶、茎方面都有变化,会开花结果,这些变化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板书设计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项目 观察情况 说明了什么 落叶 老化死亡 树叶 在成长课外活动1、学生课后选择一种小草或者树木进行观察,并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记录。生成预见学生以前的观察植物只是一种对植物整体形状的观察比较多,很少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观察,让学生养成能坚持一段时间来观察一个物体的良好习惯。课堂评估1、 学生能否正确地观察一种植物。2、 学生能否坚持对一种植物观察、记录、比较。 (布政小学:刘永祥)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时形态的差别;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这是生长环境的差别。这个差别造成了植物个体的多样性,但是,不管植物的个体多么不同,它们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着共同特征的生命体。通过探寻植物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深入认识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关心生命的点点滴滴。二、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对几种植物有了一定得了解,从这些植物中知道了他们的相同和不同。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整理已有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得出植物的共同特征。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1、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3、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4、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科学词汇:生存环境、生存需要、生命周期、共同特征(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科学方法:比较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核心价值观:懂得生命的自然规律和可贵。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已有的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难点:概括和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征。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等各种图片课前观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记录纸教学流程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了解植物的一生、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总结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 _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二、了解植物的一生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植物的共同特点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四、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板书设计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 植物的相同特点 课外活动学生可以用本课学习的比较法莱观察更多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生成预见学生以前对已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植物,通过该课的学习能够找出相同的特点。从而对植物有更深层的认识。课堂评估1、 能否正确观察水生植物了陆生植物。2、 能否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的特点。(布政小学:刘永祥)二、动物寻访小动物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本课的学习将对本单元小动物的观察开启探索之门。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课的目标。本课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第二部分是调查周围的小动物;第三部分是提出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了观察,但这些观察大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观察中的发现也都是零碎的,不成结构的。现在,我们要真正来观察小动物了,这个观察活动即有目的性又有指向性,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这些小动物在哪里活动?我们怎样观察它们的活动?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便是本课的任务。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会对小动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开展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动物具有多样性,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科学词汇:动物,多样性,环境,栖息地(二)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方法:观察寻找,记录比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2、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核心价值观:认识动物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应充分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校园平面图,课件调查记录表,放大镜教师课前寻找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借助校园平面图,进行合理分组,划定寻访范围。课前拍几张学校景物照片,如操场,花坛等,做成PPT。教学流程谈话:周围有哪些小动物实地寻访观察强调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讨论:怎样调查、观察小动物活动过程基础设计个性设计一、导入1、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2、 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所认识的小动物。3、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二、回忆校园中曾观察到的小动物。(PPT出示校园风景照片)1、我们的校园里也生活着很多小动物,你在校园中曾看到过哪些小动物呢?2、(PPT出示学校操场,花坛照片)思考:树上有什么小动物?大树周围有什么小动物?草丛里有什么小动物?3、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回答的要求,在哪里看到过哪种动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记录的要求。板书学生回答的要点。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4、小结:看来我们的校园中的小动物还真不少,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看一看。三、如何调查、观察小动物。1、为了使我们的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更有效,我们该做些什么准备?我们又该如何观察调查小动物?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小组讨论活动。3、学生交流,同组、各组间补充纠正。4、 教师小结,明确观察调查的方法。作一个简单的调查记录,注明发现地点,观察到的动物。不知名的动物如何记录?可以画,可以描述它的身体特征。如果动物较小,看不清楚,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时动作要轻,可采用分步观察的方法,以免惊扰了小动物。四、观察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1、我们已经考虑了如何去观察调查,那么在观察活动中你还能做到些什么?2、学生交流。3、教师小结归纳: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4、思考: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5、学生讨论,交流。6、教师小结归纳:我们的寻访活动需要做到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特别强调: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注意自身安全。2、 借助校园平面图,分组划分区域,强调纪律、安全等。五、校园中寻访小动物。1、学生分组寻访。2、教师巡视并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及时记录。板书设计1、寻访小动物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什么也不改变。地点名称课外活动1、花上一周的时间,在校园某一区域内寻访小动物,并做好记录。2、不认识的小动物,能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予以认识。生成预见学生在观察调查活动中,可能会过于关注某一种动物,而忽视了其他动物,也可能注意力不在动物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现象,达不到寻访的目的,体现不了“动物多样性”,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并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开展有序的寻访活动。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想到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学生能否在寻访活动中认真观察和记录。(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顾勤华)蜗牛(一)一、教材简析:从蜗牛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因此,观察蜗牛,不仅仅是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应、吃食、排泄以至繁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这些内容将直接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本课教学,通过观察蜗牛,了解它的身体特征,了解它的运动方式,并关注它的生活,学会如何饲养蜗牛。通过与蜗牛近距离的接触,更加熟悉了解这类小动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细致地观察,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通过本课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背景: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蜗牛身体柔软,身体外面有壳,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除此之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却不多,因为不曾细致观察过。因此,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非一张白纸,学生对蜗牛的认知是有发展空间的,这就是本课的教学基础。本课教学,将发展学生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