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第一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一)物种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 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总结: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讲解: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阅读后发言) 回答: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回答: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总结: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构成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第2课时导入: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却有着共同的生物特征,是什么样的生物特征呢?一、生物的特征: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片。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应激性:促动水滴,里面的生物有反应。含羞草、叫别人的名字,他会回应生长:水滴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小猫长大繁殖:蜻蜓点水新陈代谢:排泄、流汗、饥饿感小结:地球上的生物形色多种多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生命特征就是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作业:课外补充题1、2七、板书设计: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 生物生活的区域1、 生物圈2、 范围 二、 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 物种多样性 微生物 动物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样性 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应激性生长三、生物的特征繁殖 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二、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四、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实验材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1、生物圈?2、生物多样性?3、生物特征?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学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讲解: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讲解:今天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刚才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板书: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捕食:狮捕与班马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壁虎、北极熊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相互斗争、互惠互利、捕食、互相帮助教学反馈:1、环境?2、生态因素?3、非生物因素?引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一、目的要求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二、材料器具干湿计一套、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阳物。三、方法步骤1、在你的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分别用于早、中、晚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2、本组同学分成3 个小组,确定好3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于7:00、13:00、19:00小 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七、板书设计: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 种内:相互帮助、相互斗争一、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 种间:互惠互利、捕食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 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2.过程与方法: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2、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活动法四、教学用具:图片、录相、文献材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讲授新课: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一、活动: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1、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什么是科学活动?把你们认为属于科学活动的内容写下来。2、举例说出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方法。3、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应具有哪些特征?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下来。探究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讨论)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法。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研究?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林奈与生物分类: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习性、形态、大小各异将当时已知的动物和植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他的研究使得分类学称为一门科学,因此,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运用考察、分类、调查、比较等方法,揭示了地球上所以的生物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全班交流。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小结:生物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选择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方法,其中实验法最重要。 作业:P26思考练习七、板书设计:第一节 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观察法 一、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分类法实验法(重要)调查法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1、林奈与生物分类;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反思: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难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学用具:录相、材料,自制鼠妇实验装置、鼠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达尔文 生物分类系统哈维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沃森和克里克 血液循环导入新课: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 、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阅读材料:教材P27-28一、响尾蛇追寻猎物的过程:响尾蛇的背景:响尾蛇是一种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蛇,长达两米。吃猎物的方式咬-放-追寻-吃提出问题:它是如何找到它放走的猎物的?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三种情况1、 靠眼睛-视力弱2、 靠眼前的感热部位-距离远3、 靠舌感受空气中的气味总结并板书:实验的方法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二、鼠妇的实验P29小结:一般实验的步骤。每个实验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试验。实验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包括了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作业:1、实验法的基本操作步骤2、课外补充题七、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1、实验的 设计实验方案方法步骤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2、 一个实验往往只有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要做它的对照实验。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使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学会画细胞结构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二、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3、临时装片的制作,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难点:1、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3、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认识及区别。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四、教学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洋葱鳞片叶、番茄等。五、课时安排: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复习:1、什么是生物学? 2、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利用( )等方法研究有关生物的科学事实?3、实验法一般包括( )等重要步骤。导入新课:尽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但是,它们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却是大同小异。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千差万异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原来,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CELL)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等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科学家们常常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一、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目的要求:说出普通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材料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方法步骤: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2、练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讨论: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小结:显微镜的结构包括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五大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5、收放。注意:显微镜中的图像是相反并且倒置的。第2课时复习导入: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师烧苗? 在使用显微镜中要注意哪些细节?二、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过程P37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 外部环境分开,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细胞核:有染色质等结构,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3、细胞质: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活动都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三、 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过程P39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液 泡:内有细胞液,其内有色素,多种物质。叶绿体:叶绿素小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不同的结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第3课时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胞壁没有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有线粒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细胞核有有作业:1、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P45 思考练习1、补充题小结:显微镜的结构包括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五大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5、收放。注意:显微镜中的图像是相反并且倒置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不同的结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七、板书设计:第3章 细胞第1节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机械部分:镜座 镜柱 镜臂 载物台转换器 粗、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结够光学部分:目镜 物镜 反光镜 遮光器显微镜的用法: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一)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二)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叶绿体 液泡(三)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第二节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初步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教学重点:观察变形虫;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难点: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用具:显微镜,载玻片;挂图、材料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复习: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导入新课: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那么,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又有什么关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观察一种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溪流或池塘中的小动物-变形虫。讲授新课:一、活动目标: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的活动;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胞。活动准备:变形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过程和方法1、制作变形虫玻片标本。2、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形虫。(注意缩小光圈)3、用高倍镜观察变形虫,观察:变形虫伸出伪足,在载玻上作缓慢运动;运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伸出伪足摄取食物的方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食物泡。4、染色:用醋酸甲基绿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的细胞核。讨论: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总结,变形虫结构简单,身体只有一个细胞。但是,构成变形虫身体的这个细胞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如:运动、取食、消化、吸收、排泄、呼吸、生殖以及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多细胞动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与变形虫细胞一样,都可以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那么,变形虫是怎样完成这些生命活动的呢?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第2课时复习导入:1、变形虫是如何运动的?2、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口,它是如何进行摄食的一、 细胞的生命活动(一)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膜就是保证细胞正常说的一道屏障。细胞膜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与此同时,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他既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物必须的物质,又能够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泄到外界环境。这样,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生活。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它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二、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实验一实验二P48细胞核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控制作用,此外,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三、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小结:细胞分裂首先是遗传物质复制(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细胞膜融合-形成两个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控制作用;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作业:课外补充题 1、2板书设计:第3节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 细胞的体积-小二、 细胞分裂三、 细胞分裂过程:动物细胞的分裂 植物细胞的分裂四、 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产物质平均分配五、 细胞分裂的意义第四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2.过程与方法:解释细胞是组织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二、教学重点: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难点: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四、教学用具:永久切片、显微镜、图片等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复习:1、 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2、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和的基础。导入新课: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结构功能极其复杂的生物体的呢?讲授新课:一、 细胞分化:受精卵分裂,形成许多形态、结构、类似的新细胞,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二、 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组织。插入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图三、活动目的要求: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材料器具: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方法步骤: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讨论:P59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植物体的组织:小结: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第2课时复习导入:1、组织的概念2、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织?3、植物体的基本组织是这样的呢?分生组织:展示分生组织的图片。分布:植物和芽中特点:细胞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不断的分裂新细胞,新细胞经过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功能:分裂增生能力。保护组织:插入保护组织的图片。分布:覆盖在植物体表面。功能:对内部的各种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还能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营养组织:插入营养组织的图片特点:细胞壁薄,液泡大。功能: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输导组织:插入输导组织的图片。功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运输有机物,筛管小结:人与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于分省生织。其中分生组织是其它组织的基础。作业:P61 思考练习1、2七、板书设计:第4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节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一、 人与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作用结缔组织:支持、保护、连接、营养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二 、植物体的基本组织:1、 保护组织: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2、 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叶肉3、 输导组织:运送物质,导管:水与无机盐分生组织:始终保持分生能力,如根尖、芽尖第二节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验指导,解剖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誝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以人或高等植物为例,分析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细胞是怎样组织成多细胞生物体的二、教学重点 1、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2、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构成植物体等内容难点:1、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学用具:鸡翅;挂图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课前复习:植物体的主要基本组织?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导入新课: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呢?观察图43插入图10、JPG,想一想,细胞群形成组织后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飞行是鸟类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皮肤、肌肉和羽毛所构成的翼和尾等飞行器官共同完成的。鸟类的翼是前肢特化而成的,是飞翔的重要器官。它是如何构成的呢?通过下面鸡翅的解剖与观察,你可以找到答案。活动:解剖观察鸡翅P621、 将鸡翅放在解剖盘中。2、 小心剥去鸡翅上的皮肤,吸去多余的水分。3、 找出脂肪。脂肪通常呈小块状,附在皮肤下面,呈微黄色。4、 小心地将肌肉束分开。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粉红色的束状结构。5、 找出韧带和肌腱。韧带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相邻的骨骼连起来。肌腱也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讨论:1、 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2、 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3、 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展示心脏、眼睛、脑等的图片。一、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二、 系统:难免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展示动物体的八大系统。器官构成高等动物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地、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系统生死、内分泌系统。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和动物体植物体的构成: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器官构成植物体:小结:动物结构层次与植物结构层次都有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结构层次与植物结构层次相比较多了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既是独立的又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作业:P65 思考练习1七、板书设计:第2节 生物体的器官、系统一、 器官(概念)二、 系统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形成科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实际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3、探索光合作用释 放氧气。4、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5、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实验法,观察法四、教学用具:材料,植物、刀片等五、课时安排:4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复习:1、 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开始的。2、 和使生物体逐渐生长。3、 、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导入新课: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一棵果树可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你想过吗,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光合作用的奥秘。讲授新课:柳苗生长之迷:一、 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二、 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得斯特利实验: 结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光华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三、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四、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五、瑞士学者索热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六、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小结: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氧气、淀粉、光照、叶绿体第2课时复习导入:各位科学家得出的实验结果?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1取一个玻璃水槽,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井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1剪取天竺葵(或马铃薯、甘薯)带有5-6片叶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暗处23d。2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培养皿,将少量2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倒入培养皿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然后,将装有枝条的小烧杯放在培养皿里,用广口瓶或大玻璃罐头瓶罩住实验装置,并在瓶4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h。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1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小结:在光合作用中,水与二氧化碳是原料;光照时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与淀粉是产物。在进行操作是要注意一些细节,像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要注意化学药品的腐蚀性,还要注意实验过程的科学性。作业:课外补充1、2、3第2课时课前复习:1、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导入新课: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绿色呢?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出入叶片?叶绿体又是怎样分布的?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将会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活动:观察叶片的结构材料器具:鲜嫩的植物叶片、双面刀片、毛笔、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取一片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3)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人 盘有清水的玻璃皿里。(4)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作成临时切片。2观察叶片的结构用低倍显微镜现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58现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植物(如蚕豆)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讨论:1现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小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淀粉中的化学能并且释放氧气。它主要在含有叶绿体较多的栅栏组织中进行。作业:P82 1、2第4课时复习导入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3、光合作用需要?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光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1、 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2、 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3、 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小结: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作业:易百分习题1、2、3、4七、板书设计:第一节光合作用 水,二氧化碳-原料 光照-条件一、光合作用 淀粉,氧气-产物 叶绿体-场所淀粉溶液滴加碘液会变为蓝色二、叶片与光合作用1、表皮:上表皮 无色透明,有角质层。下表皮 属于保护组织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2、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多,排列紧密和整齐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3、 叶脉:支持,输导网状叶脉,平行叶脉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输导有机物三、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实质:物质转变;能量转化2、意义: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第2节 呼吸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2过程与方法:、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观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二、教学重点:1、植物的呼吸现象;2、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难点:1、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概念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四、教学用具:玻璃瓶,种子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复习: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导入新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只有被分解后其中储存的能量才能被利用。有机物分解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植物体的呼吸作用。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一、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原理:植物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种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然种子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构成其他植物器官的细胞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设。2、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先确定实验材料。3、设计实验方案时,可参照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4、实施你组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结论: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时,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植物呼吸作用的部位是在细胞。第2课时呼吸作用的原理: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能量) 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小结:植物通过线粒体将有机物以呼吸的形式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还释放能量供给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作业:思考与练习:P861、2七、板书设计第2节 呼吸作用1、 呼吸现象2、 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3、 反应式: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储存能量) 线粒体第3节 吸收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法;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法;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四、教学用具:玻璃瓶,种子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课前复习:1、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导入新课: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提示:(1)根据生活事实,组内围绕着黄瓜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2)检验假设制定计划时,建议选用萝卜或马铃薯做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能够获得实验数据,可考虑使用下列实验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4个)、清水、20%食盐水。1、 用放大镜观察幼苗的成熟区,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2、 根与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