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ppt_第1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ppt_第2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ppt_第3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ppt_第4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十五年研究的简单回顾,我们的研究团队-合作、扎根、创新的专业团队,1999年:倡导课堂观察技术,一个中心:教育部师范司挂牌中小学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 一本专著:美古德,台湾五南出版公司1995.8;国内,柳夕浪人教社,1999.2003 一篇论文:顾泠沅、周卫, 一篇报告:周卫,上海教育99.5 100节课:与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合作课堂观察,录像带分析 一次会议:中美数学教育高层研讨会,舒尔曼,斯丁格勒,TIMSS 顾泠沅寻找中间地带-从一堂几何课看数学教育改革行动 鲍建生追求卓越-从TI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上教社,2003。12 2000年:开展课例研究。将基础理论+课例研究+现场观察培训模式运用于国家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001年:研发视频案例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在15省推广 2002年:探讨行动教育模式,在大兴会议推介 2003年: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持续5年 关注教研方式创新,有效性,研修一体,区域推进 2004年: 上海“八区联动”教研骨干培训,践行“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完成100个课例研究报告 2005年: 顾泠沅、杨玉东代表中国发起七国课例研究年会,行动教育模式开始走向世界 2006年: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事件,与长宁区召开国际研讨会。胡庆芳翻译出版: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校本教研热点译丛 牵头起草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其中规定在教师全员培训中,校本研修学分应占百分之五十以上。,2007年:关注教研员、教研组长培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先后举办重庆沙坪坝区、北碚区,湖南株洲芦菘区,浙江嘉兴市、余杭市骨干高级研修班,线下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2008年:“中心”全体成员应北京教育学院邀请,参与北京名师班、校本教研百校交流 2009年:我与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合作,在14所中小学开展了课例研究项目; 应北京教科院之邀,对全市各区县500名教研员进行专题培训. 2012年:我与北师大教育学院专家团合作,引领北京丰台区28所小学开展了文化课堂的研究。 一步一个脚印,密切关注国际课堂教学研究的前沿与趋势,扎根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日本佐藤学教授论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构筑基于课堂事实的同僚性。中小学教师基于共同的教育愿景,围绕课堂教学的事实和创造的过程,彼此相互尊重,频繁的合作探讨,平等交流,才能培育“同僚性”。 课例研究,以“学习关系的创造”与“优质学习的实现”为目的,以缜密的研究“课堂事件意义的多样性解释”和“事件关系的结构性认识”为中心,着力研究的是“学习的成功之处和学习的失败之处”。 课例研究,正从少数教师为中心发展到每一个教师都是主角,研讨内容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儿童学习的事实,从主要是观摩者对执教者提意见转变为从执教者的教学事实中“学到了什么”,从个别领导、专家发表意见到每一个教师都能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使课例研究真正成为富有魅力的合作学习,教师争先恐后的争当“执教者”。 佐藤学:教师的挑战 宁静的课堂革命,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2012年版,日本佐藤学教授论课堂静悄悄的革命,全世界学校的课堂都在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正在由“教授的场所”转换为“学习的场所”;从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位的程序型课程转变为以“专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从班级授课的模式转向合作学习的模式;学校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场所,而且教师作为教学实践专家共同学习成长的所在。 所谓“学习”,是学习者同教材(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文化性实践),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对话(社会性实践),也是同自我的对话(反思性实践)。这种“学习的三元一体论”认为,课堂是作为一种活动、合作、反思所构成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实践”而实现的。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里,每一个儿童与教师奏响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交响曲。借助心心相印的交流,在交响的课堂里酿成相互倾听相互学习(而不是各说各)的润泽气氛。,佐藤学论教学的基本要素倾听,佐藤学教授以“倾听儿童心声,串联儿童思考,反刍教材表述”作为教学的基本要素。 倾听,意味着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儿童的想法。他不是拘泥于令教师满意的“好的发言(阅读)”,二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都寄予信赖与期待。“任何一个儿童的思考与挫折都是精彩的”,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教学世界儿童们轻松自如地参与,自由地交流思考,这种自由的交流又产生出多样阅读的丰富串联。 “倾听”的根基是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形成合作的学习,而不是单向的讲授、传递,七成取决于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尊严,而教师的经验与学习的理论、教学的技能不过占了三成。 “倾听”的三个角度:该发言同教材内容的关联;二是该发言同其他同学发言的关联;三是该发言同先前发言的关联。,佐藤学论教学的基本要素串联,佐藤学教授认为,“串联”是教学的核心。“串联”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 把教材内容与儿童的认知串联起来(教材儿童) 把一个儿童同其他儿童的发言串联起来(自身他人) 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的事件串联起来(书本社会) 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近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旧知新知) 把一种知识同别种知识串联起来(跨学科知识) 把儿童的现在与未来串联起来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无非就在于探讨这些活动是否成为“串联”的活动,但在课堂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的教师不是在“串联”,而是在“切断”。,佐藤学教授论教学的基本要素反刍,“反刍”活动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在“然后怎么样”的意识之中,总是在“向前”、“向前”,老想着下面该讲什么,而很少停下来,反刍前段的活动。其结果是,多数跟不上来的儿童被置之不理,只是带领少数儿童在往前跑。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与单向灌输教学的教师的差异,就在于是否借助“反刍”,保障班级全员的学习。 在倾听、串联的同时,教师适时地把话题返回原点,反刍到教材的陈述,对儿童不理解的地方,做再次地反馈阐释。一旦“反刍”(追忆、回味)之后,又会将全班儿童的思考引向深入。,L.舒尔曼论教师职业生涯 与知识结构的变化,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李。舒尔曼论“教师如何从经验中学习”,学习性体验,不同于一般性经验,有的教师20年只是将一年的经验重复20次。从经验中学习,关注“意外”、珍惜“惊喜”很重要。教师的专业性就是要善于从课堂中不可预测、不确定的“意外”和“错误”中学习。 从经验中学习的四大“敌人”是:健忘、幻想、惯性、怀旧。 健忘阻碍我们记取已有的经验与教训,需要现场的观察与 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吃一堑长一智。 幻想阻碍我们客观、准确地记忆,需要我们定性定量的观察与分析,靠事实和数据说话,避免”错位”和“扭曲”。 惯性阻碍我们活学活用,灵活应变,受习惯思维的束缚,“无法自拔”。需要我们实践反思,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怀旧阻碍我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需要我们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自觉反省,打破陈规旧习,问题是变革的动力。 中国的课例研究是支持从经验中学习的工具,它有助于加强记忆、反思和自我分析。 详见舒尔曼:预设与意外的碰撞:专业形象的教育(2013.11.3。上海),关注课堂中的“意外”和“惊喜”,课例:怀念母亲 作者:季羡林 张龙老师长课短教,重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直接抒情”、“引用日记”的方法表达对生母和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1935-1998) 触景生情:11.16 11.18 11.28 直接抒情:11:20 这就为触景生情的仿写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借用秋夜、明月、孤灯、落叶、乡音、故友,联想对两个母亲的思念之情,感人至深)。 这一教学设计巧妙地将“得言、得意、得法”三者兼顾,融为一体。,2011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2011.11.25-11.29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16国400位代表参加,主题:“课例研究:促进学习的专业共同体”.(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第33期视点)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现已推广到25国传播到37国。 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 (1)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从各种渠道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 (2)形成了教师学习型组织,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 (3)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案例? 课例1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 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 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问题诊断 纠缠于区分等分除与包含除,未突出“有余数”本课教学要点. 苦练试商技巧,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 )7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实际意义. (3)用形式类比的方法表面地寻找规律,记住结论. 16531 17532 18533 19534,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实物操作 表象操作 符号操作 分豆子 脑中分豆子 算式运算 (具体) (半具体、半抽象) (抽象) 寻找规律,“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第三轮指导:关注策略改进,行为跟进, 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多角度的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课例研究是教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背景与主题 问题提出 选题价值 核心理念 情境描述 环绕主题 理清脉络 生动具体 问题讨论 关键性事件 深入讨论 思维碰撞 反思与诠释 实践反思 理性解读 超越经验,3.课例研究的三个环节,说课评课 反思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原因,寻找改进的策略; 提出新的教学理 想和设计,继续观察、分析和改进。,备课说课 教师表达个人的教学观念,关注的焦点、对学生需求的了解与对课程的理解;帮助理清教师的教学理想。,上课观课 共同搜集课堂教学资料,分析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弄清教师教学理想与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教学设计,反馈会议,课堂观察,二、课例研究的类型,1.教学设计研究,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二、课例研究的类型,教学设计研究 课堂教学诊断研究 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一种教材几种教法(同课异构,相互观摩) 跨文化横向比较(勾股定理,TMS项目) 职初教师与专家教师比较研究(师徒制)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热点) 行动教育的改进模式(三次实践,两次反思),2.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四人观察小组分工及采用的观察技术 教师讲授方式 数学思维水平分层 教师访谈 主撰报告 提问及应答水平 弗兰德斯语言流动图 整理课堂实录 例题 习题 作业设计思维水平 合作学习 课后测试 教学程序表 巡回路线图 板书投影 时间分配表 学生问卷 课后讨论 : 这节课教学方法的特点 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得失 对这节课的具体改进建议,3.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错位排课,先行课制度: 试用新教材,心中无底,同头课教师集体备课,错位排课,由其中一位教师提前一周上课,集体听课评课后,再相继跟进。 连片研修,连环改进策略: 连片研修,利用区域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连环改进。 课例研究的多种变式: 一人同课多轮(三个阶段,两次反思) 多人同课循环(咬尾巴) 多人同课异构(异地会课,网上交流,国际比较) 互助式观课(师带徒,组内听) 邀请式观课(高人指点,专家会诊) 反思式观课(复看录像带),“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下的 教学设计,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及 行为调整,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要素 学科为基础,课例为载体,问题为中心的模式,L.舒尔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学专家、高成效教师与低成效教师间的差别。,三、教师专业知识分析的框架,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学科知识 一般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教育情境知识 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990年 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PCK)解析为四部分: 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关于学科内容、方法和性质的知识以及不同年级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学科的本质和特点) 学生对特定学习内容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提高效率的秘诀) 特定内容来龙(生长点)去脉(包括应用),在横向和纵向上组织和结构的知识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和表征的知识。 (如有效的样例、活动、类比、解释等) 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框架,尤其 是其中的核心成分PCK明晰化之后,利 用PCK解决问题的教学技能也渐渐被开 掘,这大大厘清了世界各国对教师资 格的认证以及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的向度。,格罗斯曼对PCK的细化研究,学科教学知识(PCK)维恩图,王荣生教授:阅读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定性,终点:学习目标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 起点:学情估量,备课备两头,童年的馒头:看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初中说明文教学中的PCK(余映潮),问题导入 当前说明文教学中两大问题:一是不大重视;二是把握不准,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要说明的科学知识,而忽视说明方法、思维训练,甚至把说明文上成了生物课、环保课、科常课 课例松鼠(苏教版七下) 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熟悉课文; 观看录像,观察松鼠,导入课题; 速读课文,思考讨论:松鼠特征,从课本中了解了松鼠的那些知识? 由书中最后一句话引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 在文中找出,有关松鼠生活习性介绍的内容; 说说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在说明文自读课生物入侵者中如何兼顾知识性与文学性?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举例示范。(语文学习中整理的方法,概括的方法,摘录提取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欣赏的方法、提炼的方法。要求: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学法实践之一:速读,提取全文信息。 (摘取文中、段中的总说句、中心句、结论句,加以综合性表达) 学法实践之二:概括、理解课文顺序。 (概括说明逻辑顺序:引出话题摆出现象分析原因讨论对策) 学法实践之三:提炼、表述事物特征。 (综合全文内容,提炼出生物的入侵者的本质特征,并给其下定义。),语文教师的说明文学科教学知识,研读方法一 教学背景知识的积累:专题梳理,有序排列 说明事物的特征 恰当的说明方法(举例,列数字、打比方、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 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应用性说明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说明文常见的展开模式和变式 说明文的中心句 说明文的段式特点、句式特点、解说词的特点 科学小品的特点,科学小品的表达手法,序言的特点,研读方法二 课文知识卡片:撷取精华,分类集中 语文教师课文研读,锻炼对课文内容分析、分类、发现、提炼、命名、使用的能力; 课文研读的标高,必须是精读。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读,则一定没有生动的课堂交流。 通过这种发现式阅读的方法,可以锻炼分类、概括、提炼等复杂思维的能力。,例中国石拱桥中的精美句群: 说明 + 描写 说明 + 观感 说明 + 证明 说明 + 评价 说明 + 阐释 说明 + 定义,研读方法三 欣赏课文精段:选点品读,多角反复 即品读、鉴赏、美点寻踪,妙要例举,深入体味课文的深刻精美之处,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品尝“如何好”,“为什么美”。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贵在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 例:说“屏”第一段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品读、欣赏、发现的内容有: 美在用词的雅致 美在准确生动的副词中的情感表达 美在引用诗句的手法 美在赞叹话语中的情感表达 美在全段语言表达的层次 美在片段语言表达的层次 美在语言的表达运用(作者文化背景、文化素养、研究专长,文化传统) 美在是一个抒情式的开头 美在不少句子都有一种“引读”的作用,研读方法四 发现读写规律(连类而读) 如故宫博物院中的“描写说明段”,品味段式结构模式:,1. 说明+阐释式描述。 2. 说明+举例式描述。 3. 说明+比较式描述。 说明+观感式描述。 注意把握描写的度,不要过度渲染、抒情,需要的只是客观、准确、适度,突出特点。,研读方法五。 定义表达特点(进行命名,化难为易) 根据一组学生作文指导课例,概括、提炼不同文章说明的具体顺序:,1.分步骤说明 2.分要点说明 3.分部位说明 4.分主次说明 5.分类别说明 6.分表里说明,说明文阅读教学技能(说明文教学例谈),1.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过程清楚(板块切分,分层推进) 2.创新提问设计,安排研讨话题(主问引领,信息整合) 3.整体把握文意,深入品析重点(整体把握,选点精读) 4.课文巧妙利用,文本亦是范本 (读写结合,训练表达) 5.变换教学手法,创新教学角度(变换手法,训练思维),布置作业:,1运用“课文知识卡片、欣赏课文精段、发现读写规律、定义表达特点”四种研读课文的方法阅读教材故宫博物院,写出课文分析。 2.实践一种或者两种教学技法,从初中说明文课文中自选一篇,详写教案。 3.拓展阅读下面论文: 说明文课程内容的构建探析, 邓娓娓 文学教育 2007年第6期 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 ,李明哲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第2期 找准说明文的“动情点” ,邹仕泽 冯正雁 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1期 说明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邓化军 文学教育 2006年第10期,学科 核心内容 及联系,怎么学(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科学思想、精神、方法、态度,课堂教学结构图,四、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要素 主题明确,围绕研究主题观察与分析 研究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详实 研究结论和反思,研究程序: 选择学科、年段、学校,由学员、备课组教师、其他人员共同组建研究小组; 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和成果形式、组织相关培训; 精心选题和选择课例,查阅相关文献; 研究实施,详细占有资料数据;分阶段交流、指导和监控; 撰写初稿,提炼观点,斟酌修改,制作成文本课例报告或视频课例; 同步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科协作组,交流研讨。,如何选题: 小学语文初、中、高段朗读教学要求(不便具体操作) 故宫博物院课例研究(有课例,无主题)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而不当) 小学语文体验式朗读教学研究-以小珊迪为例(切口小,必要可行) 选题依据: 课改热点 核心知识 学科优势 研究基础 切口要小 共同关注,查阅文献:,查阅文献类型: 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如“小学语文体验式朗读教学”相关研究 与课例相关的:如小学语文三年级“小珊迪”教学设计 查阅文献方法: 通过网络、杂志查阅检索最新、权威、代表性文献; 对照文献找差距:哪些自己想到别人没想到;哪些别人想到自己没想到;别人已从哪些角度研究,自己从哪个角度突破?,课例报告基本框架:,一、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 研究主要问题。 二、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 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 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的讨论及分析。 四、研修结果: 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 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 五、鸣谢与文献: 鸣谢研修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指导者。 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1.研究主题之下选择一节课,组织观课活动,现场分工记录,课例研制 工作程序,2. 确定评价、分析和研究的视角和重点,进行个人反思和集体研讨,3. 结合录象带分析、集体研讨反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再分析,4. 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重新设计、观察、连环跟进,直至达到比较理想的境界,5. 从材料中筛选提炼基本观点,将观点与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报告文本,6.修改完善课例研究文本,交流与存档,让教师亲历一次规范的教学研究过程,课例3 作文指导课如何让学生 “乐于表达 易于动笔” 我是一个 的孩子课例研究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课例研究小组,第一轮课教师急于告之,学生不会动笔,原经验课堂教学阶段:执教老师凭借自身的原有经验进行独立备课,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在这节课上,教师当堂精批细改了两篇例文,反复告诉强调习作的要求。教师本以为学生都会改了。但课后访谈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大部分讲解内容并没听进去,缺乏修改预作的积极性,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预作基本上没做修改。执教老师愕然发现自己的教学预想与学生的实际获得相距甚远,自己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了解甚少,自己精心指导了半天,学生却不知从何改起。教师对此感到茫然而困惑。 分析其原因: 一是教师要求过急过高,教师精心修改加工的第一篇范文拔的过高,严重脱离了初学写作学生的实际,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 二是教师详批细改的第二篇例文,只是指出了这篇习作的问题,学生并没有联系对照自己的问题,因此对预作修改不得要领。 三是在现场观察中大家都察觉到,当同学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时,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 ,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许多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对课堂教学改进的一个重要提示。,第二轮课能够积极表达,仍然很少动笔,在首轮课教学反思之后,课例研究进入教学新设计阶段:课题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和研究主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集体交流,开出了三个处方; (1)作为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第3篇命题作文,应定位在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要求不要过高过多。欲速则不达,反而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建议设计“讲故事,猜特点”教学活动,一来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欲望,二来可以训练如何将材料与观点相统一。 (3)建议教师写下水文,讲自己小时侯贪吃的故事,既可以拉近写作与学生的距离,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如何写真实,写具体。 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能够积极表达,但仍然很少动笔。学生在“讲故事,猜特点”环节表现异常活跃,发言非常积极。不足是,当一位小朋友讲自己如何任性,对奶奶动不动发脾气,而习作题目却定为“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老师未加辨析指导。课上老师虽然安排了互评互改全班共改活动,但由于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在哪里,结果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动笔修改。,第三轮课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在新设计下教师行为改进阶段:课题组再次集体交流,就第二轮课存在问题与第三次课的改进措施开展研讨,特别强调运用激励手段,将互改、自改、共改三个环节有机结合,使学生人人有针对性的修改。执教老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教学设计,布置第三个班的预作并全方位优化课堂教学。而后进行了第三次课堂教学。 与前两轮课对照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教学效果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于老师用心激励,善于引导,基本做到了学生乐于表达,人人动笔修改。,改进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调整,第一轮课教学目标: (1)要通过一件事写自己的某一个优点或特点,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2)通过本次习作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一篇文章的基本构成,学会抓住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把文章写具体。 (3)帮助学生寻找最能表现自己优点或特点的事件,懂得写文章应先选材。,调整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1) 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听故事猜特点、教师写下水文等方式,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在习作中敢于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2)体验用一件典型的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具体说明自己的一个特点,初步感受一篇文章是如何连段成篇的,体会到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能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通过学生间的互评互改,使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亮点,找到需要修改的问题,完成对预作的初步修改。,从第三轮课教学目标与第一轮课教学目标比较可以看出:,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关于四年级写作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更加明晰,对学情的分析更加深入。 教师学会了将上位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课堂教学的行为目标。 教师注意了将单向的讲授告诉,转化为师生互动,建构生成,最后落实到每个学生学会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习作。,校长:我找到了教学领导的抓手,新课程实施以来,我虽然长期坚持学习并在本校努力推行,但总是存在一些困惑,深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