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概论,1,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鲜明的特色以及完整的体系,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其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的作用;而且其具有丰富的理、法、方、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确能解决实际问题,疗效卓著,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形成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的热潮。,引 言,2,3,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上篇重点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包括绪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病因、发病与病机、四诊、辨证、预防与治则等相关内容; 中篇系中药学基本知识,其含中药常识与基础理论、常用中药,简介了180种常用中药的功效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下篇为方剂学基本知识,含方剂学基础理论、常用方剂。 另有配套辅导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4,5,绪 论,学习要求 1、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源流、形成和发展。 2、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6,7,医学 什么是医学? 中世纪的阿维森纳的定义:“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恢复健康的技艺。” 英国科学家培根认为医学的任务是“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 中国古代定义为“医乃仁术” 现代基本定义为:“医学是诊断、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技艺和科学。” 辞海定义为“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8,一、中医学,1.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指起源与形成于中国的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中医在古代有哪些别称?,黄帝,岐伯,9,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10,11,12,3.中医学学科属性 中医学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13,14,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两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形成时期 四大经典,充实和发展 临床专科专著,突破性进展 金元四大家,综合汇通深化发展 温病四大家,继承、发展、创新 中医学是开放系统,15,(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1. 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形成的历史背景: 古代自然科学的渗入 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16,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17,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包括:素问、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 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感性上升至理性)。 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18,难经,“难”,有质难之意,即问答。全书共有81个问答,称“八十一难”。 成就 : 在内经基础上有所发展,尤以脉诊和针灸治疗较内经更详。,扁 鹊,19,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分为: 伤寒论 金匱要略,东汉张机(仲景),20,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 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 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中药药性理论; 七情和合。,炎帝(神农),21,(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两晋隋唐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 晋、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现有最早针灸专著 一批专科性著作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与证候 学专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 金翼方 记载处方和各种治疗手 段的方书,22,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学派涌现,中医理论体系突破性进展。 此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23,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 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24,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中医理论,形成对前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综合汇通的总趋势。 证治准绳 景岳全书 一批集大成的 医宗金鑑 综合性医著问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清政府组织编写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本草纲目,25,温病四大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 体系;,叶天士,吴瑭(字鞠通)温病条辨创立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薛生白湿热条辨深化湿热病证论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发展了温病诊治,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诊治的理论和方法,26,近代: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及中西汇通。 西方医学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医学产生冲击(鸦片战争后)。 长期论争 中西医汇通思潮(双方在学术上逐渐沟通) 代表人物: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部很有价值的中西医学汇通的专著。,27,28,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毛泽东,2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3年) 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 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30,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31,32,33,34,35,36,中医诊病,不仅重视局部病变或症状,更重视通过病变的部位或脏腑分析它与整体的关系,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诊断结果。 对于局部病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主张从整体上加以调治。 例: 眼科疾患,可从调治肝着手(肝开窍于目) 口舌糜烂,可清心泻火(心开窍于舌) 耳鸣耳聋,可益肾补精(肾开窍于耳),37,38,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阳气发泄,气 春夏 血趋向于外,皮肤松弛 人体受自然气候 (气温高) 汗孔开泄,多汗少尿 影响生理活动作 出与之相应的调节 秋冬 人体阳气收藏,气 (气温低) 血趋向于内,皮肤致 密,汗孔闭,少汗多尿,39,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平旦阳气生 兴奋、活动、 一日之中 日中阳气盛 抗病力强 日西阳气虚 抑制、休息、 夜晚阳气内敛 抗病力弱,40,与环境有关的病变如: 春多温病 夏多泄泻 季节性多发病 秋多疟疾 冬多伤寒 东方多痈疡 南方多挛痹(潮湿) 地方性疾病 西方多内伤 北方多满病(藏寒),41,42,大至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生 社会环境 活水平等 小至个人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 生活水准、经历遭遇、人际关系等 直接或间接影响人 们身心健康,抗病能力,疾病发生与否。,43,显现出“自然社会形神(人)”的医学模式(天地人一体) 养生防病,注重“调摄精神” 病因情志致病(内伤) 治疗 “治病之要,首在治心”、 “以情制情”,44,45,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疾病完整的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与规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如风寒、瘀血、痰饮等),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腑、某经络等),疾病的性质(寒、热等),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46,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 过程。 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治疗效果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47,48,49,50,51,辨证论治作为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要求人们辩证地看待病与证的关系。 一种病常可表现出多种不同的证 同病异治(如感冒、水肿等) 病与证 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 可以出现类同的症状 异病同治(如久泄、脱肛、子宫下垂等),52,例如: 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有痰,苔薄,脉 浮 ( 感 冒 ) 例一、 恶寒重、发热轻,涕清,痰稀白,口不干,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例二、 恶寒轻、发热重,涕黄,痰黄稠,口干,舌 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 证 治 则 方 药 例 一 风寒感冒 祛风散寒 苏杏散 例 二 风热感冒 疏风清热 桑菊饮,53,54,第三节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一、援物比类 五行学说体现了援物比类的研究方法 木:生发、柔和 肝:条达、疏泄 火:阳热、上炎 心:心阳有温煦作用,(肝属木),(心属火),55,二、司外揣内 司:观察 揣:揣测、推测 司外揣内:指对活着的人体进行整体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