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堂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讲堂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讲堂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讲堂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讲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讲堂一 -,1,刘金华 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急性咳嗽、脾胃病(胃肠疾病)、风湿痹症(风湿性关节疾病)、多种结石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病等疾病。在急危重症疾病治疗上有独到经验。,2,前言,中医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也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什么是中医?,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4,历史上的中医,开创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擅长脉诊,外科圣手,发明了麻沸散,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翼方,擅长养生,中医辨证论治奠基人,著有中医经典伤寒论,5,中医发展历史,巫医(远古蛮荒时代),在真实与理智斗争后,中医学,巫医,夏商周 ,出现药酒及汤液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秦汉时期 。,汉代,华佗进行外科手术。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西医结合,6,中医独特的魅力,中医善于由表及里观察问题,产生了独特的理论体系。经络学说,气血学说,脏象学说,运气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每个学说都处处透露了中华名族的智 慧,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如果你去接触,你会发现治病也是一种艺术。,7,中医的灵魂-阴阳五行,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实质乃自然界五种气的运动方式,并非实物。 3.中医与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用西医思考方式来衡量中医。,8,脏象学说,用十二脏与帝王体制的官职作比喻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中医中各个脏器相互联系,各司其职又协调工作,人体是一个整体,疾病形成往往不是某个器官原因。 五脏在表各有所主,表在现象必有其内在原因。,9,经络学说,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 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 。 可以指导针灸 一直以来关于经络的实质未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是经络存在是不容置疑的。,10,气血学说,气、血、津液是人体的流动物质,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尚有“精” ,广义之“精”,一切精微物质,;狭义之“精”,肾中所藏之精(先天之精),这种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有直接关系。 气、血、津液都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营养 。,11,运气学说,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运 指运行。五运指木、火、土、金、水,是地球以外,太阳系的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的五种现象。气 指大气。六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是形成气候变化的空气形态因素。 在天人相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五运六气学说就是结合每年气候特殊变化,提出相应预防和治疗疫病措施,因而效果明显。 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了其治疗原则:“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治之”。故防治甲型H1N1流感可选择中药药性属于辛寒、苦寒、咸寒、甘寒类药物。,12,中医的基本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13,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整体观念,14,天人相应,天是一个大天地,人是一个小天地,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应遵循自然界正常规律,如“春夏养样,秋冬养阴”,15,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等对人体都有影响,16,辨证论治,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17,中医的四诊,观察病人形体、面色、舌体、舌苔,根据形色变化确定病位、病性,称为望诊 。 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1、从病人发生的各种声音,从其高低、缓急、强弱、清浊测知病性的方法。 2、嗅气味可分为病人身体的气味和病室内的气味。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现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18,19,20,中医治疗基本措施,1.食疗:中药为主,食物为辅的治疗方法 2.针刺:用银针扎入穴位,刺激穴位以达到效果 3.拔罐: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 象的一种疗法 4 火疗:通过火灸使全身燃烧大火的形式来祛病强生的新方法。 5 艾灸:通过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激发经气活动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6.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施术于一定的部位、穴位上,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从而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21,22,23,24,25,26,27,28,29,30,中医的预防思想及措施,(一)未病先防,(二)既病防变,3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三伏贴,32,理论基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33,适应症,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34,三伏天时间,“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5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35,2016初伏时间:7月17日 2016中伏时间:7月27日 2016末伏时间:8月7日,36,贴敷时间,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 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有热痛感,几天后脱一层薄屑或有细小水泡。,37,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38,贴敷部位,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39,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正常皮肤反应及其处理 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疱,极少数可以出现大水疱。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 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或者给予湿润烧伤膏外涂以减轻不适感。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40,贴敷后的皮肤反应与处理,异常皮肤反应及处理 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应到专业医院寻求治疗。,41,注意事项,1.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2.贴敷药物部位出现水疱者注意局部防止感染。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只可用清水洗涤,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5.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6.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7.久病、体弱、消瘦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42,禁用人群,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