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电大与普通高专高职教育摘要电大办全日制的普通高专高职教育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作者试图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讨论电大办普通高专高职教有的缘起、流变和值得反思的问题的修正的路径,促进电大普通专科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成功转轨。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政策;电大普通专科班电大办全日制的普通高专高职教育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现实是,电大办普通高专高职教育在2006年戛然而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准入”难题。本文试图在政策和制度两个层面上讨论电大办普通高专高职教育的缘起、流变和值得反思的问题与修正的路径。所述内容不包含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一、一部政策史广播电视大学从创办直到今天,它的学历教育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一直覆盖着两部分人群,其一是需要进修提高的在职成人,其二是城市和农村的“待业”知识青年,包括近、往届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后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电大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或高职高专教育。这一方面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选择。(颂橘,令柔,2006)说“历史的必然”,那是因为30年前,国家刚刚脱离一场灾难,百废待举,而资源有限。要让累积13年的年轻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高等教育寻求“多快好省发展”的路径,由伟人策动而诉诸电大这种教育形式。同样,一个大国内的地区性差异也会使很多新的高中毕业生深造无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求才若渴,让这部分青年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候接受高等教育也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颂橘,令柔,2006)说“现实的选择”,那是因为经过近30年的努力,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校生数2500万,名列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2,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电大教育已具备的质量基础和广泛分布,在电大普通专科教育上仍旧存在相当大的社会需求。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坊间流传不少有关电大结束普通高等教育使命的议论,却终于没有成为事实,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原本具有的合理性不易被短视判断所干扰;相反,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大在普通专科教育上多年不间断的实践与探索,也使自身的管理和教学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从而提升了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质量。(颂橘,令柔,2006)当然,“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从地区性的试验到全国性的推广需要时间和大政策的确认。早在1979年电大开办之际地方上就有整体成建制的知青教学班组建,这完全得益于主事者的远见卓识。在1978年2月6日经邓小平审批的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的附件1“关于开办电视大学的初步设想”的“(三)培养对象”就明确提出了“以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青年职工、在职干部、工农兵群众和知识青年为对象拟在有条件的知识青年集中的地方招生”。同年12月20日,在中央电大即将开学之际,由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发布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这可以被看做是建国以来第一份由中央政府颁行的类似于大学章程的文件)及其附件2“1979年春季招生工作的意见”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招生对象是在职职工、学校教师和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城乡知识青年”,“有关招收城乡知识青年的问题由各省、市、自治区研究决定”。197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报告(国发197914号)并指出,“对于知识青年学习科学文化,应当关心和重视。可以招收知识青年,也可以组织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知识青年自学。”1979年11月,国务院再度批转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的报告(国发1979277号)并指出,“知识青年人数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强大劳动后备力量,继续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有着重大的意义,广播电视大学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报告还对如何组织知青学习提出了3种方法。1979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79)教视字027号1980年度广播电视大学招生工作意见正式提出了“招收知识青年问题”。在?980年8月30日全国电大80级开学典礼上,教育部长蒋南翔指出:“首先要明确,广播电视大学是新型的高等学校,应和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等对待电大扩大招收社会知识青年势在必行”。1980年,有19个省、市、自治区电大共招收17万名社会知识青年学员,占当年电大招生(全科生)总数79万的215。1982年7月,教育部在向国务院领导报送世界银行贷款电大短期职业大学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时就电大的办学方针正式提出“招生对象拟从现在的以招收在职职工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待业青年为主”。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签订的电大短期职业大学项目信贷协议中也在项目完成指标里明确规定了在项目完成后的?990年,知青学生或称近期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电大在校生总数130万的30-40。1983年8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联合印发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扩大招收待业知识青年学员的通知(83教视字005号),对“招收的待业知识青年学员人数不多,且越来越少”的现象表示了担忧,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多招收一些待业知识青年学员,并就办学形式、办学条件、学员毕业后的安排等问题做出了规定。一个月之后,教育部在1984年电大招生工作的通知中,规范了电大招收知识青年的一系列政策,再度重申了“招生多少、办学条件、经费开支等,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研究决定”。更为重要的是,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还要面向郊区县招收一部分社队企业的职工和回乡知识青年,打开电大为农村培养人才的路子。”(83教视字009号)这一决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江苏电大的首创。(江苏广播电视大学,198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之后,自当年12月至翌年7月,国务院领导连续五次在不同会议或撰文指出电大要招收一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国家很快做出重大决策,肯定了电大办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向和路径。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参加普通高考高中毕业生的通知(86教计字012号)提出“使更多的参加普通高校入学考试成绩较好的高中毕业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学“普通专科班”名称应运而生,此前社会与媒体较多使用的“高考落榜生”称谓至此烟消云散。国家、社会、家长和具备深造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从这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教育大政策中受益,国家得到安定发展的基础,社会得到人才,家长得到慰藉与希望,青年学子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很快,对电大招收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办全日制普通专科班这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基本属性也有了明确界定,国务院领导分别在1986年8月和12月指示,“应该属于职业性的高等教育,应该划入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层次。”“今后,电大、函授等不仅招收成人,而且也要招收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当前培养目标要以专科为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电大办普通专科班一直在平稳运行。1994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通过改革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举办灵活多样的高等职业班等途径,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类大专层次的高等教育应适当扩大规模,注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函授等办学形式,为广大农村,乡镇企业以及中小型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人才。”其后,国务院领导于1994年底再度确认,“另一个是要大办职业教育。我想电大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属于这个系列,这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的。这是一个问题。”1995年国家教委转发的广播电视大学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1996年国家教委电教委印发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9年教育部电教办转发的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都对这种教育形式作了正式肯定,并分别表示“进一步办好普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保持高等学历教育计划招生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基本稳定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每年毕业生应保持在8万名以上。”“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推动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改革。”2006年的“准入”难题固然有宏观调控的大背景在起作用,但所调控的范围显然指对的是业已失控的数量及质量状态,并非从形态和制式上进行调控。这一点下段将举例说明。二、“一刀切”造成的问题“一刀切”政策在历史上几乎见不到成功的例子。当初电大创办的时候,对是否招知青的问题就没有“一刀切”过,而是交由地方政府自行研究办理。1986年办电大普通专科班可谓“大张旗鼓”,也不是所有的省级电大都“一哄而上”。电大2006年停招普通专科生和普通高职生,高职教育的准入受挫,“4号文件”本身也是语焉不详。事实上,就在“4号文件”下发不久,我们看到了仍有145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被冠以“分校办学点”的名义成为“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继续招收普高生。到2007年,这部分学校的数字减到了118所。(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由于始终没有公开的政策说明,所造成的起落引发了对电大声誉的怀疑,电大好像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红牌学校”。电大已有的用于全日制高专高职教育的资源,在目前的在校生毕业之后将出现严重的闲置现象,师资流失与国有资产转移不可避免且已见端倪。试想一下,白天空荡阒寂的校园和大量闲置的资产怎不会引起其他机构对电大进行合并重组的“野心”。即使没有其他机构的“想入非非”,地方政府也不会坐视本已稀缺的高教资源如此浪费。可以想象的结果必然是,电大原有的财政拨款体制不复存在,资源被调拨,人员流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承诺大半落空。三、从边缘到主流:化解“准入”难题的几种途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该决定还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做出明确的指令,即“现有的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要通过改革、改组和改制,逐步调整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与此同时,经国务院授权,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大部分高等专科教育的权利以及责任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依法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计划改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其招生考试事宜由省级人民政府自行确定。(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03号,2000年1月?4日;教育部关于申请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发200019号,2000年5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备案问题的通睁,教发厅20016号)1双轨模式:一些省级政府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参照“三改一补”(对现有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简称“三改一补”)的政策规定,充分利用当地电大已有的优质资源与良好声誉,不失时机地设置了建立在省级电大基础上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并获教育部备案,完美解决了从普专到高职的过渡,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形成了“一校两制”、“一校两牌”、“一校多区”、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职教育并举的经典双轨模式。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已正式进入这种模式开展全日制高职教育的省级电大有:江西电大和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宁夏电大和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大和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电大和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辽宁电大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电大和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湖北电大和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电大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重庆电大和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武汉电大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厦门电大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据了解,目前还有几所省级电大正在申办同类高等职业学校,有的已通过省级政府的审批,正在等待教育部的备案。这些双轨模式的高职院不论在校名中是否冠以“工程”、“技术”、“理工”、“装备制造”、“粮食”、“科技”、“城市”、“工商”、“软件”的宇样,无一不是建立在地方电大多年专业建设基础上的综合性或多科性高等职业学校,这就为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其中一些高职院已经走出了办学特色的第一步,例如,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已开始面向20个省、市招生;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教育部、财政部的“百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由广东电大和南海(县级)电大联合建设;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努力;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坚持维护省内电大现有系统,坚持省、市、县(二级学院)三级办高职;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先由汉口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电大合并更名成立,后又并入武汉工交职业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面向2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由厦门电大、厦门教育学院和厦门职工大学合并组建,体制和专业教学以厦门电大为主。2单独考试招生模式:河北电大经教育部批准(教学司200269号文件),在普通高职招生中进行单独考试招生改革,纳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计划内招生,考试科目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一致,由河北电大自行命题,自主招生,开创了另一条走进普通高职教育的新途径。3合作模式一: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电大与普通本科院校合作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如吉林电大与长春工业大学、四川电大与西华师范大学。执行合作本科高校的高职高专教学计划,教学和日常管理在电大,毕业生合格发合作高校的高职高专文凭。4合作模式二:作为一种过渡形式,由省级电大和当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