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ppt_第1页
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ppt_第2页
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ppt_第3页
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ppt_第4页
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腕踝针在痛症患者中的应用 内二区,主要内容,1.腕踝针的定义 2.腕踝针疗法的特点 3.腕踝针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腕踝针的分区定位 5.腕踝针疗法的操作 6.腕踝针的不良反应及应急措施,1.腕踝针定义 腕踝针 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2.腕踝针的特点,特点,无痛苦,易操作,取穴少,疗效好,治疗范围广,见效快,治疗范围广,见效快,3.腕踝针的适应证,各种痛症 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 某些神经精神疾病 失眠、焦虑、抑郁 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 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腕踝针的核心内容,身体 分区,针刺 点,针刺法,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腕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皮下针刺法,身体分区,头、颈和躯干分区 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 1、2、3区在前面 4、5、6区在后面 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4.腕踝针的分区定位,身体分区,以前后中线为界,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各分6个纵区,用数字16编号,用于症状定位,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以数字16编号,与区同名,针刺时按病症所在区选取同一侧编号相同的点,病在上半身针腕部的针刺点,病在下半身针踝部的针刺点,1区前中线两侧 头面部在前中线至以眼眶外缘为垂直线之间的区域,包括前额、眼、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颏 颈部沿气管、食管 胸部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心前区(左侧) 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宫、会阴部,2区前面两旁 头颈部包括颞前部、面颊、后牙、颌下、甲状腺 胸部沿锁骨中线向下区域,包括锁骨上窝、上胸部、乳中部、前胸、肺 肝(右侧)、侧腹部,3区前面外缘 沿耳廓前缘、腮腺 腋前缘垂直向下的狭窄区域、乳房近腋前缘部分,4区前后面交界 自头顶经耳向下至颈 肩部沿斜方肌缘 胸腹部自腋窝至髂前上嵴的胸侧壁及腹侧部区域,5区后面两旁 与前面的2区相对 颞后部 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 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背和腰,6区后中线两侧 与前面的1区相对 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 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 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 1、2、3区在前面 4、5、6区在后面 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1区手掌尺侧至小指 2区手掌心至第24指 3区手掌桡侧至拇指 4区手背桡侧至拇指 5区手背中央至第24指 6区手背尺侧至小指,手部分区,踝部分区 1区跟腱内缘与内踝之间 2区内踝 3区内踝与胫骨前嵴之间 4区胫骨前嵴与外踝之间 5区外踝 6区外踝与跟腱外缘之间,腕部针刺点,腕部针刺点 排列在腕横纹以上约二横指环腕一圈处,记作上16,踝部针刺点 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针刺点的选择,根据症状所在的区选择编号相同的点 分左右上下 症状恰在中线,针两侧 若在横线以上,针两侧上1或上6 在横线以下,针两侧下1或下6 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 全身或不能定位的症状,针两侧上1,临床取穿刺点方法,(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 (3)区域不明,选双上1穴 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1穴治疗。,针刺点上1定位: 在尺骨缘掌面浅沟的中央,针刺点上1治疗上1区的病,前额痛 眼睑肌痉挛 结膜炎、球结膜下出血 视力障碍、近视 鼻塞、流涕、感冒、频咳 三叉神经痛、面瘫、前牙痛 舌苔厚、舌痛、流诞 咽痛、扁桃体炎 胸前闷、心悸 恶心、呕吐、呃逆 厌食、食欲减退 失语 胸肋关节痛,上1主治,全身或不能定位病症: 偏侧或双侧感觉麻木 全身皮肤瘙痒 寒颤 潮热 多汗或少汗 睡眠障碍 精神障碍,上1主治,针刺点上2定位: 握紧拳时掌面两条突出最明显的肌腱之间,针刺点上2治疗上2区的病,颞前痛 后牙痛 颌下淋巴结痛 乳房痛 胸痛 哮喘 手心痛 掌侧指端麻痛,上2主治,针刺点上3定位: 在桡骨缘向掌面1厘米 桡骨缘与桡动脉之间,针刺点上3治疗上3区的病,耳前痛 腮腺肿痛 胸前侧壁痛,上3主治,针刺点上4定位: 在桡骨两侧缘之间,针刺点上4治疗上4区的病,头顶痛 耳痛 耳鸣 幻听 颞下颌关节痛 肩关节前侧痛 胸侧壁痛 肘关节痛 拇指关节痛,上4主治,针刺点上5定位: 在腕背两侧骨缘之间,针刺点上5治疗上5区的病,头昏 头痛 眩晕 晕厥 颈背痛 肩部酸痛 肩关节痛 上肢感觉与运动障碍 腕关节痛 手背及指关节痛,上5主治,针刺点上6定位: 在尺骨缘向腕背侧1厘米处 正对尺骨茎突,针刺点上6治疗上6区的病,后头痛 颈椎 胸椎及椎旁痛 肩关节后侧痛 小指关节痛 小指侧手背冻疮,上6主治,针刺点下1定位: 在拇指触及跟腱内缘处,针刺点下1治疗下1区的病,胃区痛 胆囊部痛 脐周痛 下腹痛 遗尿、尿频 尿潴留、尿失禁 痛经、白带多、阴痒 膝窝内侧痛 腓肠肌痉挛 足跟痛,下1主治,针刺点下2定位: 在拇指触及胫骨内缘处,踝之内侧面中央,针刺点下2治疗下2区的病,肝区痛 侧腹痛 腹股沟淋巴结痛 大腿内侧肌痛 膝内侧痛 内踝关节痛,下2主治,针刺点下3定位: 胫骨前嵴向踝内侧1厘米处,针刺点下3治疗下3区的病,髌骨内侧痛 内侧楔骨突痛,下3主治,针刺点下4定位: 以两手拇指内缘触及胫骨前嵴及腓骨前缘,在其中间点,针刺点下4治疗下4区的病,侧腰痛 大腿前侧肌酸痛 膝关节痛 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 足背痛 趾关节痛,下4主治,针刺点下5定位: 以拇指内缘顺外踝后侧而上,靠腓骨后缘之浅沟处,在踝的外侧面中央。正对外踝尖,针刺点下5治疗下5区的病,腰背痛 臀中点痛 腿外侧痛 外踝关节痛,下5主治,针刺点下6定位: 在拇指端触及跟腱外缘处,针刺点下6治疗下6区的病,腰椎及椎旁痛 坐骨神经痛 尾骶部痛 痔痛 便秘 足前掌痛,下6主治,5.腕踝针疗法的操作 针刺法,皮下浅刺 不要求得气 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 针刺点位置:纵轴固定,上下可调整 进针深度: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留2mm针身在皮肤外 留针: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也可根据病情留针延长至1-2小时或以上,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针具,一次性不锈钢灸针 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 安尔碘或75%酒精 棉签或干棉球 纸胶带,治疗方法,进针 调针 留针 拔针,进针法,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针刺点,用0.25 25mm不锈钢针针刺入皮下.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示)、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度角,快速进人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病人如有酸、麻、沉、胀、痛等感觉,说明进针过深,宜将针退出,使针尖在皮下,重新平刺人更表浅处。总之,不可出现得气感,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朝下;如在头面腰膝,针尖朝上。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应立即消失。进针完毕,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调针法,针刺入过深,局部出现胀、痛感觉时,将针退出,使针尖到皮下,重新平刺入更表浅部位。 针刺方向不正,将针提至皮下,重新进针。 针刺长度不够时,宜将针尽量刺入或换针另刺,但须注意,应略保留部分针体在体外。,留针法,有些症状在针刺入后的留针过程中才缓慢显效,故针刺入后不论显效快慢都留针,使针的刺激持续保持,促使机体恢复。一般留针30分钟,可根据病情延长留针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留针期间不作捻针等加强刺激。腕踝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注意事项,如穴点皮下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刺入后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宜适当移位。移动进针点,应注意遵循移点不离线的原则,即沿纵线方向移位,不能向两旁移点。 腕踝针偶亦可引起晕针,如患者出现头昏、恶心不适时,宜迅速取针,并令患者平卧。,腕踝针的疗程,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对一些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