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摘要: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是联系社会和学校的重要纽带,反映了社会对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是构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与社会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十分紧密。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就业结构不仅决定高职专业设置的分布结构和调整频度,而且决定高职专业设置的多样性和区域性1。因此,如何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是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的发展和变化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社会需求应用性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市场对各类人才供求的涨落、长短线的转换都会很快地在高职教育上有十分灵敏的反映。因此,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来综合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要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要紧跟市场发展变化,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以取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于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立足地方,面向区域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生源基地和就业市场以本地为主,因此,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根据地方特色经济开设特色专业,使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考虑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导致的劳动力多样性和多层次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设置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以小批量、高频率、快节奏为特点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但要考虑当前市场需求,更应考虑若干年内持续的市场需求,对于“朝阳专业”应积极发展,对于“夕阳专业”应及时调整,而对于“昙花专业”以不办为好。2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原则。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或针对一些社会公有岗位来设置专业,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圈。在专业圈中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确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通过品牌专业促进其他专业的发展,从而形成由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一般专业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相互支撑的专业体系结构。3以技术含量为参数的原则。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来设置专业,既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群,也可针对某个技术领域(包括管理技术)来设置专业,从而形成应用型的主干专业、相关专业、配套专业的专业群,如面向现代服务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服务类专业群。以技术含量为参数,还应考虑专业设置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于技术含量较少的专业应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去开设,或通过短期培训来解决,而不必放在全日制的高职院校。4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为发展方向的原则。通过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设置专业,是由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是综合性的,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生产和技术中综合化趋势不断增强,技术岗位的知能内涵不断丰富,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将不同学科专业复合起来,如商务英语、涉外旅游与饭店管理、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等;二是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如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三是“先合后分”,即将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将某些专业方向设置为独立的专业。二、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设专业近年来,我院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设置专业地方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院是一所市属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立品牌,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依托行业,面向企业设专业,提高了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与整体实力,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度、跨越式发展。多年来,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能操作的现代制造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一大批能策划、敢开拓、会协调的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创业者和工作者,走出了一条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发展高职教育的新路子。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泰州是长三角地区16个中心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长江北岸的重要门户,是“锡常泰”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泰州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建筑业、医药化工业等有较好的基础。“十五”期间,“沿江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一批超亿美元项目建成投产,使泰州成为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十一五”期间,泰州的发展目标是坚持以工业经济为“第一方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医药、机电、化工、船舶四大产业基地和以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为主的海陵数控机床、泰兴减速机、靖江微特电机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这一发展目标急需高职教育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力支撑,特别是技术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这就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机遇。近年来,我院立足地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支柱产业及发展方向设置主体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格和数量,逐步形成了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等领域多专业协调发展,20多个专业方向相互支撑的格局。如机电工程系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和专业方向。2面向现代服务业,构建服务类专业群。现代服务业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软硬技术相互集成的特殊商品,由此形成的现代服务正在向经济、技术、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任何需求都可形成服务市场。目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家经济中最活跃、吸收就业和技术人员最多的行业群,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培养一大批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职责。泰州是一个新兴的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十一五”期间,泰州将以发展大物流、大市场、大商贸和大旅游为重点,以打造服务业“30强”规模企业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把泰州建设成“两中心一基地”,即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长三角新兴的休闲度假旅游基地。近年来,我院在培养现代服务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我院电子工程系设置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对接信息服务业;管理工程系和社会科学系设置的“会计”、“法律”、“法律事务英语”(双专科)等专业对接中介服务业;管理工程系设置的“会计金融保险”(双专科)等专业对接金融服务业;“酒店管理”等专业对接休闲服务业,等等,形成了基本涵盖服务业大部分领域的专业群,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和效能。多年来,学校为泰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服务业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为泰州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3,密切关注人才需求新动向,积极寻找新的专业增长点。泰州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目标定位在建设以规模经济和自主创新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沟通江苏南北、服务长江流域的区域物流中心,水城一体、古今交融的现代化宜居城市。在“十一五”期间,泰州将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论证、技术交易、评估策划、经纪代理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农业的支撑能力和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泰州“十一五”强劲的发展态势,给我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根据泰州“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发展形成的新的产业结构,我院在继续做大做强原有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等主体专业群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开发“现代生化制药”、“制药工程”、“船舶制造技术”、“焊接技术应用”等专业,并作为学校的主体专业,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与泰州“中国医药城”和船舶产业基地发展相适应的医药和船舶制造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基地。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要进一步开发“广告设计”、“营销与策划”、“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汽车维修”、“电器维修”、“办公设备维护”等面向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专业,并把培养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人才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在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动的趋势,结合学校的实际,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将专业设置的重点转向生机勃勃、前景广阔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培养大批实用人才。三、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1正确处理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教育是需要积累的事业,强调稳定性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对各专业资源配置有着特殊的要求。专业教师的培养、实验设备的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稳定性,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知名度,还会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贴近市场,强调灵活性就是要使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解决灵活性和稳定性这对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适应性为主导,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变化,坚持在灵活性中追求相对稳定性,变中求稳,“以少变应多变”、“以自变应他变”2。2正确处理普适性与针对性的关系。专业设置的内容口径要有适当的宽度和深度,因为学生从开始学习到毕业就业,其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保证学生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完全一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职业岗位之间的迁移和错位就在所难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面,选择以岗位群作为专业设置的目标,使专业内容具有一定的涵盖面,可以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岗位选择机会,并且使毕业生增强了转岗深造的适应性。但这并不是说,专业对应的岗位越多越好,横跨岗位过多,势必造成时间精力分散,任何一种能力和技能都不能学精学透,造成上岗后“顶岗”适应性差、“后熟期”长,这将大大影响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专业口径大小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来决定。有些情况下,可在同一专业中设置几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来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变化,还可通过推行“双证书”,即通过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来调节专业口径的宽窄。3正确处理适时性与前瞻性的关系。高职教育要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必须适度超前发展,反映在专业设置上,就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走向对人才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以求得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变化过程的动态吻合。前瞻性就是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认真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对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周期性规律,正确预测今后几年的走向,然后预先设置新专业,“以明天的技术,培育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使专业设置更具有动态发展的可持续性。4正确处理企业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地方多科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