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下腹部.ppt_第1页
医学影像学下腹部.ppt_第2页
医学影像学下腹部.ppt_第3页
医学影像学下腹部.ppt_第4页
医学影像学下腹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 下腹部,陕西中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徐会吾,(二)、肾细胞癌 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血尿。 肾癌多发生在肾上极或肾下极,呈实质性不规则肿块。常有坏死、出血和囊变,并可有钙化,瘤周可有假性包膜。晚期肾癌发生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肾静脉内瘤栓。,(二)、肾癌,CT表现: 肾实质内肿块,较大者突向肾外,肿块密度一般为均匀略低密度影,其内有坏死可表现为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伴有出血时可为高密度(斑片状),少数肿瘤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影。 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增强后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密度强化升高,而其内无强化充盈缺损,则为瘤栓。增强后腹膜后血管明显强化,而无强化的结节则为腹膜后淋巴转移。,A 左肾透明细胞癌 平扫见左肾上部一9cm 9cm肿块,内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B 增强扫描见肿块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坏死灶无强化,(四)、肾囊肿与多囊肾 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占位,一般临床多无症状,较大时可出现局部胀满不适感。 病理上囊壁为分泌上皮细胞组成的薄膜,其内充满囊液。 多囊性肾病简称多囊肾,为先天性遗传病变,常合并多囊肝。病理上,双肾布满大小不等多发囊肿。,(四)、肾囊肿与多囊肾,CT表现: 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光整,其内密度均匀,CT值015Hu之间,病变可向肾外突出。 增强后扫描无强化。其与强化的肾实质对比更清楚。 肾高密度囊肿:肾实质内圆形高密度影,CT值6070Hu,常误诊为结石,由于囊肿内出血,蛋白样物质凝集而成。,MRI表现: 肾实质内类圆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缘光滑清晰,其内信号均匀。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多发性者常合并多囊肝。,(四)、肾囊肿与多囊肾,A 右肾高密度肿物,边界清楚,占位效应不明显,B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囊性无强化,为高密度囊肿,(五)、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为孤立性,常见于中年女性。20%肿瘤并有结节性硬化,常为双侧多发,可见于任何年龄。肿瘤由平滑肌、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组织成分比例不同,CT表现不同。,CT表现及MR表现: CT及MR检查主要是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特征,即肾实质不均质,肿块内见脂肪密度或信号。 CT显示肿块内密度不均匀,CT值为负值。MRI在T1WI应用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脂肪变为低信号,具有特征性。 肿块内脂肪成分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关键。,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平扫右肾有4cm5cm含脂肪密度,增强后其内软组织密度影有强化,(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 临床表现: 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多无临床症状,尿路造影是发现和诊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的主要方法。B超、CT和MRI检查常有助与近一步确诊。,1、肾盂输尿管的重复畸形: 即一侧或双侧肾各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有肾盂和输尿管(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 用尿路造影可清楚显示这种畸形。,(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2、异位肾: 系胎儿期肾上升过程发生异常所致,多位于盆腔,少数位于膈下,甚至后纵隔内。肾脏位置变异,形态及大小均类似于正常肾。,(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3、肾缺如(孤立肾): 指一侧肾未发育,健侧肾代偿增大。一般临床无症状,体检时发现。CT及MR均发现缺如侧未见正常肾影,肾床为肠管等结构占据,(无异位肾)。健侧肾代偿性增大。,(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4、马蹄肾: 为两肾极且多为下极相互融合状如马蹄。CT及MR显示双肾下极于主动脉前融合为一体。 增强扫描双肾实质均匀强化相连,双肾盂位置接近。,(六)、肾与输尿管先天异常,异位肾,异位肾,第二节 膀胱,正常解剖,第二节 膀胱 (一)、膀胱结石 多见于男性,原发者形成于膀胱钙质沉着,继发性者系由肾结石下降而成。临床表现尿痛、尿频、尿急、血尿和尿流中断。,CT表现: 膀胱腔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由于体位关系,一般位于膀胱后部,可随体位移动,CT值大于100Hu以上。 MR表现: 由于结石乏H质子,所以在T1WI、T2WI上均为膀胱后部低信号影,与膀胱壁无关系,特别是T2WI像上显示更清。MRU亦可清晰显示膀胱结石大小及位置。,(二)、膀胱炎 膀胱炎多见于女性,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膀胱壁均匀增厚(必须于膀胱充盈状态下),伴有泌尿系感染症状。,(三)、膀胱肿瘤:常见者为膀胱癌,其他肿瘤少见。 临床与病理:膀胱癌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主要表现血尿,可伴尿痛和尿急。 膀胱癌多来自移行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癌,可单发或多发。60%发生在后壁,20%见于三角区。肿瘤自膀胱壁突向腔内,形成肿块,乳头状癌还可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非乳头状癌少见,多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CT表现: 膀胱壁局限性增厚,边界较清楚,或见自膀胱壁向腔内突入的软组织肿块。当CT见膀胱周围轮廓不清楚时,即膀胱脂肪层模糊消失时,提示肿瘤已向膀胱壁外浸润扩展。晚期膀胱癌可见肿瘤向盆腔组织(如精囊、闭孔内肌等)和腹膜后淋巴结、肝肺组织转移灶。,膀胱癌,MR表现: 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并向膀胱内突入的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强化,如肿瘤向周围脂肪间隙侵犯时T1WI高信号的脂肪组织信号减低且模糊。,膀胱癌,膀胱癌1,膀胱癌2,膀胱癌2,第三节 肾上腺 肾上腺正常解剖: 右侧肾上腺呈斜“1”字,左侧肾上腺呈“人”字,厚度小于1.0cm或小于同层膈肌厚度。右侧肾上腺位于右肾上极1-2cm,左肾上腺位于胰尾和静脉同层后方。 肾上腺影像学检查只能区别形态大小及密度(信号)的差异,而不能辨别肾上腺功能及分泌的差异,所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以介绍。,肾上腺正常形态,肾上腺正常形态,(一)、肾上腺增生 CT表现: 肾上腺增生表现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但形态仍保持正常,侧肢厚度大于1.0cm或面积大于150mm2,也可见于单侧或单肢结节样增生,这与小腺瘤难以区分。 MR表现: 正常肾上腺T1WI和T2WI像的信号与肝实质信号强度相仿,肾上腺增生表现与CT相同,为信号强度均匀,轮廓饱满,边界清晰。,右肾上腺增生,左肾上腺正常,右侧肾上腺增生,(二)、肾上腺腺瘤 CT表现: 多为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影,边界清楚,大小不等。一般由几毫米到3厘米,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较大腺瘤可见高密度钙化或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可轻度均匀强化改变。 无功能性腺瘤临床多无症状,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瘤体常较大。,右肾上腺皮质腺瘤 平扫见右肾上腺1.2cm1.5cm肿块, 增强后见肿块均匀轻度强化,(三)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细胞,单侧发生者以右侧多见。其中10%为双侧,10%为恶性,10%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常于中青年发病,有持续性血压增高史,有利于嗜铬细胞瘤诊断。 有肾上腺外恶性肿瘤病史,如发现肾上腺双侧肿瘤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