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doc_第1页
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doc_第2页
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doc_第3页
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doc_第4页
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临沭县财政局临沭县水利局二九年八月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审 定:陈学照审 核:伏广强项目负责人:袁春光技术负责人:英 锋编 写:胡京雷 何宗凌 陈久民 杨 冲 刘波华临沂安源水利勘测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二九年八月95目 录1概述11.1基本情况11.1.1自然条件11.1.2社会经济状况41.1.3自然灾害情况51.1.4农业生产现状5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61.3水资源状况112重点县实施计划152.1目标与任务152.1.1主要任务152.1.2主要目标162.2工程建设与管理162.2.1建设范围和总体布局162.2.2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172.2.3 主要建设内容182.2.4技术方案262.2.5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运行管护机制472.3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502.3.1测算各类主要建设内容的费用和总费用502.3.2提出资金筹措方案及资金整合方案512.4预期效益532.4.1经济效益分析532.4.2社会效益552.4.3生态及环境效益563分年度实施计划563.1 2009年度实施计划563.1.1目标与任务563.1.2工程建设与管理583.1.3 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653.1.4预期效益693.2 2010年度实施计划703.3 2011年度实施计划804保障措施904.1组织保障904.2政策保障914.3技术保障924.4资金保障934.5机制保障945附件941概述1.1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临沭县地处鲁东南,位于东经1182611848,北纬34403506之间,西靠临沂市,北依莒南县,西南与郯城县毗邻,东、南与江苏省东海、赣榆两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宽31km,南北最大长46km,总面积1038.1km2,其中山地39.66 km2,丘陵755.94 km2,平原242.5 km2。临沭县辖临沭、青云、白旄、郑山、南古、曹庄、石门、店头、大兴、蛟龙、玉山、朱仓12个乡镇,共300个行政村街,552个自然村,6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8.4万人,农村劳动力36.91万人,耕地面积78.20万亩。(2)地形、地貌其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倾斜状态,属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北部层峦起伏,沟谷切割,大小山头44座,海拔高度一般在80300m之间;东南部丘陵较多,土地起伏不平;西部沿沭河一带,地势平坦。其地貌根据形态和成因可划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和5个地貌区。两大地貌类型之一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含变质岩低山区,变质岩丘陵区和碎屑岩丘陵区三个地貌区,他们分别分布在以苍马山为主的东北地区、北部,东北部、东部,南部。两大地貌类型之二为剥蚀堆积平原,含沭河冲积平原和内河冲积平原两个地貌区,他们分别分布在沭河两岸,沿穆疃河、苍源河下游两侧。(3)水文气象临沭县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多年平均年日照数为2529.3h,全年无霜期208d,最大冻土深度30c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88.3mm,多年平均降水量862mm,年最大降水量1288mm,最小降水量为474.5mm,其中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6%,降水量年内、年际分配不均,素有冬寒少雪、春旱夏涝秋又旱的规律,多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0d。临沭县多年平均气温13,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15,全县平均相对湿度67.5%。冬季干冷,风向多偏北,春季干燥,风向多偏南,夏季高温 潮湿,风向多偏东,历年最多的风向是东风,占16%,多年平均风速3.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瞬时风速)17.3m/s,历年平均大风日数16d,最多28d,最少3d。(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临沭县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剧烈。沭河两岸、中部、东北部、南部的山前地带为山间谷地小平原覆盖;北部、东北部、中部、南部地带的低山丘陵,基岩裸露,岩石种类主要是花岗岩和沉积岩。地层倾向大致为南西、北东,倾角5至45左右。著名的沂沭大断裂带穿过临沭境内。(5)河流水系临沭县属淮河流域,境内除玉山镇镇武河38km2属于滨海系外,其余均属沭河水系。境内10km以上的河流就有15条,较大的河流有:沭河在我县西部,自北向南,在大官庄分为二支,东支为新沭河,南支为老沭河;分沂入沭水道,在我县西南部曹庄镇境内,是沂河分流入沭河的通道;苍源河在我县中部,自北向南流经朱仓、青云、郑山、临沭、蛟龙、大兴、店头,在大于科入新沭河;穆疃河在我县东部,自北向南流经朱仓、蛟龙出境流入石梁河水库;石门河,位于我县南部石门镇境内,自江苏境内由南向北在陈棠村东流入新沭河。我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95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1977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640万m3。客水量为13.2亿m3。我县的客水主要是沭河、分沂入沭和总干排水沟的过境水量。年均总客水量13.2亿m3,其中沭河过境水量11.22亿m3,分沂入沭和总干排水沟过境水量为1.98亿m3。我县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640万m3,从地理分布看,可分以下几个区域:单井日出水在2000m3以上的富水区,面积34.25 km2,占全县总面积4%。单井日出水在5002000m3之间的一般区,面积为322 km2,占全县的31%。主要集中在南古沿沭河地带,青云、白旄西部沿沭河区,朱仓、蛟龙沿穆疃河区,以及玉山镇的塘子河沿岸,主要分布在中部、中西部、中东部、临沭、蛟龙、大兴北部、店头、郑山、白旄乡镇驻地连线以西地区;单井日出水量低于100m3的贫水区,面积671.5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地区及店头、大兴、石门等乡镇的丘陵区。(6)土壤与植被情况临沭县土壤类型以棕壤为主,主要分布在青云至石门一线以东的乡镇内,占可利用面积的78.96%;潮土类分布在白旄、南古、店头、曹庄沿沭河一带,占可利用面积的8.64%;褐土类主要分布在白旄镇的华山岭、南古镇的潘岭村、曹庄的岌山岭一带,占可利用面积的4.42%;沙姜黑土地主要分布在牛腿沟两侧及南古镇的大小墩、青云镇的季岭、临沭镇的高湖一带,占可利用面积的7.98%。由于长期人为因素,原始自然植被已遭破坏,现有植被属次生天然植被,总覆盖率为13.2%。(7)其他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县内公路通车里程达731km,327国道、225省道两条干线交叉通过县境,县乡公路纵横相连,乡村路交织成网。全县553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电网改造,通电率100%;县内有小水电站3座,火力发电站1座,总发电量6590.1万kw;全县共有高压线路1163km,低压线路1160km,变电站17座,变压器1519台。1.1.2社会经济状况临沭县辖临沭、青云、白旄、郑山、南古、曹庄、石门、店头、大兴、蛟龙、玉山、朱仓12个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300个行政村街,552个自然村,6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8.4万人,农村劳动力36.91万人,耕地面积78.20万亩。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7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1.9:55:33.1调整为9.7:56.5:33.8。地方财政收入3.2亿元,财政总支出8.3亿元,连续22年保持收支平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 临沭区位优势明显。百公里内有三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两条铁路(陇海、兖石)、两个机场(白塔埠、临沂),京沪高速公路距县城只有35km,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正在建设中的长深、枣岚高速公路穿过境内,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60位。全县552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电网改造,通电率100%;县内有小水电站3座,火力发电站1座,总发电量6590.1万kw;全县共有高压线路1163km,低压线路1160km,变电站17座,变压器1519台。 临沭境内资源丰富,非金属矿储量大、质量好,闻名全国的“常林钻石”发现于曹庄镇常林村,因此有“钻石之乡”的美誉。农产品种类较多,其中白柳面积突破10万亩,被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杞柳之乡”。 2009年7月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都”称号。 临沭县工业经济发达,已形成化工、复合肥、机械、食品等优势支柱产业,是亚洲最大的醋酸乙酯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手扶拖拉机生产基地;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争创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并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复合肥产业基地”,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授予“绿色肥料产业基地”。 1.1.3自然灾害情况临沭县大部分地区属降水分布过渡带,有过渡带共同的特点,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降水变率大,容易受旱涝威胁。临沭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1.8%左右,其中有5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78月份,可见雨季较短,雨量集中,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因而易造成严重的春旱、秋旱和冬旱。同时,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 2.4倍,往往使得丰、枯水年交替出现,也使我县经常发生年际干旱现象。同时,由于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易引起局部地区干旱。该县降水量总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于每年旱涝灾害的发生,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减产。严重影响了临沭县经济社会的发展。1.1.4农业生产现状临沭县农业人口58.4万人,农村劳动力36.91万人,我县现有耕地面积78.20万亩, 土地肥沃,是山东省主要产粮、产油大县。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地瓜和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黄烟、蔬菜瓜果和白柳等。耕作制度为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复种指数为170%。水资源总量为3.6亿m3,人均水资源量577 m3,虽然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但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县域内水资源需求。我县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88.3mm,多年平均降水量862mm,多年平均气温13,平均相对湿度67.5%。多年来,临沭县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大型引河自流灌区龙窝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4万亩;水库71座,其中中型水库两座(凌山头、龙潭),小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56座;塘坝647座;扬水站229处(其中国营扬水站5处),配套机组280台套,装机7322千瓦;机井、大口井1984眼,总装机11000千瓦;其它小型水利工程(闸、坝、谷坊等)1000余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到2008年底,我县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通过以上工程的建设,我县灌溉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有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7.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3.5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管灌、喷灌、微灌等)8.13万亩;水库灌区有效灌溉面积6.1万亩,引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4.4万亩,纯井灌区面积6.81万亩。县内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机械化程度稳定提高。2008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57.05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97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4031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54万吨。基础设施有了新变化,实现村村通电、通车、通电话、通自来水。1.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1)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临沭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塘坝,全县共有塘坝647座,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山丘区,工程均基本完好,完好率在95%以上,均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扬水站,全县共有扬水站229座(其中包括5座国营扬水站),主要分布在沿沭河两岸区域,工程完好率在80%左右,基本能够正常发挥效益;机井和大口井,全县共有机井、大口井1984眼,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南部富水区,工程完好率80%以上。其它小型水利工程(闸、坝、谷坊等),全县共有小型蓄水工程1000余处,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工程完好率85%。(2)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临沭县龙窝灌区为临沭县境内唯一一处大型引河自流灌区。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自2000年始被列入投资计划,得以分年度实施,到目前为止已实施了六期工程。六期工程共完成总干防渗衬砌20.84公里,总干渠疏通开挖20.056km;一干渠防渗衬砌8.3km;二干渠防渗衬砌4.7km,二干渠疏通开挖2km;二干三支渠暗渠防渗建设2.75km;新建、改建、维修渠系建筑物93座。完成实际总投资4943.49万元,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中央2057万元投资逐步到位,地方配套资金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县财政配套730.5万元,剩余资金由受益乡镇以筹集部分工程材料折资筹措2155.99万元,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共完成总工程量91.355万m3,其中土石方工程75.39万m3,砌石工程15.48万m3,砼及钢筋工程0.485万m3。临沭县龙窝灌区各年度节水改造项目情况表项目名称批复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情况投资(万元)完成工程量主要效益总投资中央投资省级投资地方配套混凝土(万m3)土方(万m3)石方(万m3)衬砌渠道(km)维修、改建建筑物(座)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万亩)龙窝灌区2000年度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及干渠渠道防渗加固7.5km,其中总干5.99km,一干0.51km,二干1.0km。疏挖干渠20.54km里,渠系建筑物配套改造24座1000.7400600.70.1122.623.887.5270.83龙窝灌区2002年度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险工段处理和防冲衬砌6.9km;新建生产桥4座,改建生产桥3座,新建进水闸1座,改建总干斗门11座,维修总干桩号19+780处郑山扬水站引水管1处,维修总干桩号10+700白旄涵洞1座744.15300444.150.02515.892.676.9213.5龙窝灌区2003年度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衬砌2.0km,二干衬砌3.7km及二干渠开挖疏通2.0km,渠系建筑物配套16座760.34300460.340.0414.383.285.7164龙窝灌区2004年度节水改造工程总干渠防渗衬砌1.3km,二干三支渠暗渠防渗建设2.75km,建筑物配套8座及灌区信息化建设759.2300459.20.265.652.264.0585.23龙窝灌区2005年度节水改造工程一干渠防渗衬砌7.79km,改建渠系建筑物7座,改建及维修总干建筑物3座,维修五干渡槽1座,完善信息化建设,增设水雨情遥测系统754.97300454.970.016.0227.79104.07龙窝灌区2008年度节水改造工程总干衬砌4.65km,改建、维修加固渠系建筑物11座,灌区管理设施建设924.1338077467.130.0410.831.394.65113.31合计4943.491980772886.490.48575.3915.4836.59930.823.11龙窝灌区覆盖我县40%的耕地面积,为我县农业灌溉,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六期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目前龙窝灌区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改造任务,渠道衬砌率达到80%。龙窝灌区各级渠道运行良好。根据工程改造后运行测算,改造后灌区灌溉保证率达到50%,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5,效果显著。(3)作为灌溉水源工程的水库运行状况。临沭县共有中小型水库71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6座。除中型水库凌山头水库作为县城供水水源外,其他水库均承担着灌溉任务。自2008年度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来,临沭县对全县56座小型水库全部进行了除险加固。中型水库凌山头水库2001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也已经与2009年7月份开始实施。临沭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8年、2009年,省、市现场会议均在我县召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经验在全省推广,并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我县小型水库防洪标准均达到30年一遇设计, 500年一遇校核,彻底解决了工程存在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由于小水库得到加固,比加固前增加了蓄水量,即增加了可供水量,为灌溉提供有力保证。目前,我县69座小水库运行良好,蓄水总量达到4500万m3,为下一步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水源保障。(4)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1998年临沭县被水利部列为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30个试点县之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原有水利工程均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完成改制。1998年以后,我县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重点围绕新建水利工程进行探索实践,采用户办、联户办、股份制等方式建设了大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5个,其中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协会为15个;全县由用水户协会管理灌溉面积27.75万亩,村组集体管理灌溉面积4万亩,承包租赁管理灌溉面积6.3万亩,由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2.8%。(5)近年来(2005-2008)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临沭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作,始终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注重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建立了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合作的工作制度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民营水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对加强和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三年来,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均超额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度规划任务,且年投入增长幅度在5%以上。20052008年,全县共投入146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352万元、省财政投入1091万元、市财政投入424万元、县级财政投入1719万元、乡镇财政投入406万元、农村集体自筹268万元、农民投劳折资2861万元,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387万元、国土资金4150万元。(6)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技术能力状况等。临沭县有丙级设计资质单位一家。同时临沭县水利局技术力量雄厚,现有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36人,高级技工63人。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经验,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同时为了切实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水利局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农田水利办公室,负责全县农田水利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日常工作。健全的机构、雄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工程的良性运转提供了保证,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同时,临沭县水利局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高科技技术保证和物资保证。同时,临沭县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前期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临沭县水利“十一五”规划、临沭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一五”规划等综合规划和临沭县龙窝灌区节水改造规划、临沭县涝洼地治理规划、临沭县雨水集蓄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这些规划为临沭县下一步水利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并得到很好地执行。1.3水资源状况(1) 全县水资源总量临沭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95亿m3,全县耕地面积78.20万亩,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量459 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77 m3,虽然在全省来说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同全国相比就显得比较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地表水资源量。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我县气象资料分析和对各河流实测计算,我县年均自产地表水总量为31977万m3,其中各类水利工程可拦蓄地表水总量为7910万m3。各分区水资源量见下表。临沭县分区径流量汇总表单位:径流深:mm,降水总量:104m3保证率资源量分区多年平均P=50%P=75%P=95%降水量降水总量降水量降水总量降水量降水总量降水量降水总量1306.73864273.03440177.9224288.911202306.69475279.08621190.1587498.130313302.93059272.62753181.7183593.99484310.85376279.74839186.5322696.316665309.04327281.23937191.6268298.913856303.64614273.24153182.2276994.11430小计306.830715276.127638184.11842895.19520341.01262303.51123197.873298.9366全县合计308.131977277.328784184.91919395.59913地下水资源量。通过对全县150处地质及含水情况取样以及有关资料调查计算,我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1640万m3,各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见下表。临沭县地下水资源量单位:104m3分区多年平均P=50%P=75%P=95%备注沭河流域()1176317291462112722252220918921491324222388214618374241213871152911512081186102783262331223920351667小计113881123897147865东南沿海流域252248205161全县116401148699198026自产水资源总量。全县多年平均年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31977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11640万m3,扣除多年平均重复计算量7665万m3,则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5952万m3。人均占有水量577m3,亩均占有水量为459m3。临沭县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见下表。临沭县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表单位:万m3分区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307151138874293467412622522371277全县3197711640766535952客水。我县的客水主要是沭河、分沂入沭和总干排水沟的过境水量。沭河过境水量11.22亿m3,分沂入沭及总干排水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为1.98亿m3,多年平均总客水量13.2亿m3,其中汛期为11.3亿m3,占过境客水量的85.4%。(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69座,塘坝647座,机电井1984眼,这些水利工程设施为水资源开发创造了条件,可供水量按50%保证率计算时为1.0843亿m3,其中地表水0.8024亿m3,地下水0.2819亿m3,详见下表。临沭县地表水开发利用情况表 单位:万m3名称W可典型年可供水量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P=50%80242878427.920760P=75%70041919336.512189P=95%5492991355.44421临沭县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表 单位:万m3保证率(%)可供水量可开采量可供水量/可开采量(%)可开采量-可供水量5028191148624.58667752819991928.47100952819802635.15207临沭县地表水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低,开发潜力较大。就平水年而言,地表水拦蓄提水工程可拦蓄利用河川径流量的27.9%,还有2.076亿m3的开发潜力;现有地下水工程供水能力仅占可开采量的24.5%,还有0.87亿m3的开发潜力。全县各部门需水量分析根据我县水利综合规划中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见下表。不同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表单位:万m3水平年分区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备注P=50%P=75%P=95%P=50%P=75%P=95%P=50%P=75%P=95%2010全县214801871314140221422388726256-662-5174-12116余水量为“+”缺水量为“-”2020全县322662811921543348383682239646-2572-8703-18103根据供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平水年供水量也无法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水要求。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的耕作种植和灌溉制度,提高田间配套工程率,推广采用先进的控制灌溉和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形式的高效节水灌溉方法。(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地形及气候的影响,临沭县区域性降雨、季节性降雨偏差大,降水量在时间及时空上分布不均,极易造成临沭县区域性及季节性缺水。节约用水机制滞后,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还没有形成,用水浪费严重。由于工农业的逐步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加,造成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农村生态环境也逐渐受到破坏,水质受到污染,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农田灌溉水质问题也逐渐暴露。临沭县水务一体化改革进程困难重重,水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能力对水资源真正行使统一管理。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协调机制不全、功能不强,水费征收难度大。2重点县实施计划2.1目标与任务2.1.1主要任务根据临沭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及水资源分布情况, 2009-2011年我县小型农田水利主要建设5处集中连片工程,共涉及耕地面积14.6万亩,分别为: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共5.6万亩;沿沭河中小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共3万亩(其中包括高效节水灌溉0.9万亩);石门小水源工程,共2万亩;朱仓小水源工程,共2万亩;大兴磨山小水源工程,共2万亩。其中建设示范片工程两处,分别是: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示范片工程和石门小水源示范片工程。通过集中资金投入,相对集中连片配套改造,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2.1.2主要目标经过三年(2009-2011)的建设(包括中央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和其他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按照重点县立项指南的要求,根据临沭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三年工程实施拟达到的主要目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38.6%。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61%,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11。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达到0.75。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缺乏灌溉条件的山丘区和灌区的高岗地,通过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发展补充灌溉,基本解决农民口粮问题。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规划建设的工程同时落实管理主体,其中,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比例达到80%。2.2工程建设与管理2.2.1建设范围和总体布局根据临沭县地形、水资源分布和经济建设布局,我县前期完成了临沭县水利综合规划,总体治水思路是“东治山、西治涝、中间搞配套”,具体为:山区以小流域治理、改土造地为重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充分涵养水源,搞好水土保持丘陵地区突出抓好节水工程和大口井建设,坚持改土与治水相结合,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平原地区重点抓好骨干河道和排灌工程建设,完善田间灌排系统,把水利工程配套作为重点。根据我县总体规划及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经验,制定本次规划的总体布局: 1北部及中部龙窝灌区覆盖区(涉及青云、白旄、郑山、临沭、店头、蛟龙、大兴等镇)。结合龙窝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逐步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对田间进行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2东北部和南部干旱区(涉及朱仓、玉山、青云、石门四个乡镇),地下水资源贫乏,但该区为低山丘陵区,可以结合现有水库、河道,建设塘坝、谷坊、扬水站等小水源工程,解决农田灌溉问题。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尽快实现水资源有效配置,提高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服务水平。3西部沿沭河经济发展区(主要涉及白旄、郑山、南古、曹庄等镇),结合中小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发展田间配套工程,合理配置水资源。 4东南部石梁河库区(涉及蛟龙、大兴两个乡镇)。该区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小水源工程,解决农田灌溉问题。2.2.2工程数量与规模、建设标准本次规划工程共涉及青云、白旄、郑山、南古、曹庄、石门、朱仓、玉山、大兴等9个乡镇,主要建设5处集中连片工程,建设内容为: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共5.6万亩;沿沭河中小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共3万亩(其中包括高效节水灌溉0.9万亩);石门小水源工程,共2万亩;朱仓小水源工程,共2万亩;大兴磨山小水源工程。全部工程均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以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其中龙窝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项目和石门小水源工程属中央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其余为资金整合项目。1、临沭县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项目项目区位于临沭县西北部,涉及青云、白旄、郑山三个乡镇,北起前齐庄、南至新327国道、西至沭河、东至龙窝总干渠以东500m,控制三个乡镇50个自然村5.6万亩耕地,属临沭县龙窝灌区控制灌溉范围。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杞柳等。其中杞柳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结构调整初具规模。主要规划内容为:改造斗渠,新建斗门、农门及过路桥涵,斗农渠配套测水量水设施,排水沟开挖清淤,田间土地整平,生产路整修等。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地震烈度按设计。2、石门镇小水源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区位于石门镇政府驻地西,涉及石门园林场和荞麦涧、西新庄、刘坞、东南埝、东北埝、小岱、大岱、左坞、石门西街、石门中街等10个村庄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3、沿沭河中小灌区末级渠系配套改造项目项目区位于临沭县西部,南古镇南部及曹庄镇北部沿沭两岸区域。涉及南古、曹庄两个乡镇18个村庄,共3万亩耕地。涉及朱果灌区(一般中型)1万亩灌溉面积,4个小型扬水站灌区2万亩灌溉面积。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有蔬菜、黄烟、桑、葡萄等。项目区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在项目区中部现已发展蔬菜大棚5000亩,葡萄2000亩,黄烟、桑种植面积2000亩。该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对田间工程进行配套,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浆砌渠道,铺设灌溉管道,开挖清淤排水沟、建过路桥涵等,并在项目区中部经济作物集中种植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区,共涉及面积9000亩。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地震烈度按设计。4、朱仓小水源工程项目项目区位于临沭县东北部,涉及朱仓乡、玉山镇两个乡镇13个村庄,共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该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5、大兴磨山小水源工程项目项目区位于临沭县东南部,涉及大兴镇15个村庄,共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该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2.2.3 主要建设内容(1)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建设与改造1、临沭县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临沭县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属中央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项目,本次规划建设一处集中连片工程,总控制面积5.6万亩。项目区位于临沭县西北部,涉及青云、白旄、郑山三个乡镇,北起前齐庄、南至新327国道、西至沭河、东至龙窝总干渠以东500m,控制三个乡镇50个自然村5.6万亩耕地,属临沭县龙窝灌区控制灌溉范围。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杞柳等。其中杞柳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结构调整初具规模。设计标准: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地震烈度按设计。工程规划:以总干、总干支2、总干支3、总干支4、总干支5作为上级渠系,规划改造斗渠65.49km。渠道形式主要为浆砌石矩形渠道和砼U形渠道两种,地上渠系一般采用浆砌石矩形渠,地下渠系一般采用砼U形渠。渠系建筑物主要为生产桥、斗门、农门等,其中新建斗门、农门1504座,新建桥涵1297座。根据龙窝灌区多年量测水的经验,末级渠系量测水主要有流速仪测水,标准断面量水和量水堰水。据此本期规划末级渠系节水灌溉量测水设施,以流速仪测水为主,该设备能够量测水稳定、准确。在每条斗渠的进水口设进水闸一个,闸后设量水设施一套,在每条斗渠上设农门进水闸,设1套量水设施,共需设59套量水设施,排水沟开挖清淤162km,田间土地整平9500亩。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87.54万m3,其中土石方55.64万m3,浆砌石31.27万m3,砼及钢筋砼0.63万m3,工日55.45万个。(2)一般中型、小型灌区和井灌区配套与改造1、朱果灌区(一般中型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朱果电灌站位于南古镇朱果村西、沭河左岸,灌区控制南古、店头两个乡镇18个村庄,设计灌溉面积2.2万亩。本次规划改造末级渠系1万亩。设计标准: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地震烈度按设计。工程规划:共改造斗渠11.58 km。渠道形式主要为浆砌石矩形渠道。渠系建筑物主要为桥涵、斗门、农门等,其中新建斗门、农门236座,新建桥涵230座。在每条斗渠的进水口设进水闸一个,闸后设量水设施一套,在每条斗渠上设农门进水闸,设1套量水设施,共需设8套量水设施,排水沟开挖清淤29km,田间土地整平2000亩,在项目区南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17.21万m3,其中土石方10.12万m3、砌石7.06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03万m3、工日11.12万个。2、小型灌区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区位于南古镇、曹庄镇境内沿沭河区域内,共涉及两个乡镇徐贺城、张贺城、后河口、彭古等4座小型扬水站灌区,本次规划建设集中连片工程,总控制面积2万亩。设计标准:灌溉保证率按P=50%设计,地震烈度按设计。工程规划:共改造斗渠23.17 km。渠道改造形式主要为浆砌石矩形渠道。渠系建筑物主要为桥涵、斗门、农门等,其中新建斗门、农门472座,新建桥涵460座。在每条斗渠的进水口设进水闸一个,闸后设量水设施一套,在每条斗渠上设农门进水闸,设1套量水设施,共需设16套量水设施,排水沟开挖清淤58km,田间土地整平4000亩,其中在项目区中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34.42万m3,其中土石方20.24万m3、砌石14.12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0.06万m3、工日22.24万个。(3)小型水源工程建设1、石门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区位于石门镇政府驻地西,涉及石门园林场和荞麦涧、西新庄、刘坞、东南埝、东北埝、小岱、大岱、左坞、石门西街、石门中街等10个村庄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建设与改造序号工程名称型式工程类型汇流面积(KM)库容 (万M)灌溉面积 (亩)11#塘坝土石坝新建1.23 9.80142222#塘坝土石坝新建1.11 8.90133233#塘坝土石坝新建1.32 9.82142444#塘坝土石坝新建1.14 8.60130255#塘坝土石坝新建1.14 9.00134266#塘坝土石坝新建1.28 9.90144277#塘坝土石坝新建1.10 8.60130288#塘坝土石坝新建1.20 8.93133599#塘坝土石坝新建1.16 8.8413261010#塘坝土石坝新建1.15 8.7613181111#塘坝土石坝新建1.14 8.6713091212#塘坝土石坝新建1.13 8.5913011313#塘坝土石坝新建1.12 8.5012921414#塘坝土石坝新建1.11 8.4112831515#塘坝土石坝新建1.11 8.331275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建设与更新改造新建小型灌溉泵站5座,型式为扬水泵站,每座扬水站装机容量37KW,配套8SH-13A型泵。3)灌溉机井建设与改造新建大口井10眼。4)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97.87万m3,其中土石方95.95万m3,浆砌石1.89万m3,砼及钢筋砼0.03万m3;工日15万个;电动机和水泵各5台套。2、朱仓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区位于临沭县东北部,涉及朱仓乡、玉山镇两个乡镇13个村庄,共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该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建设与改造新建塘坝21座,总汇流面积23.2km2,总库容198万m3,总控制灌溉面积2万亩。新建生产桥8座。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建设与更新改造新建小型灌溉泵站6座,型式为扬水泵站,每座扬水站装机容量37KW,配套8SH-13A型泵。3)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118.12万m3,其中土石方116.04万m3,浆砌石2.04万m3,砼及钢筋砼0.037万m3。工日16万个;电动机和水泵各6台套。3、大兴磨山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区位于临沭县东南部,涉及大兴镇15个村庄,共2万亩耕地。项目区内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地瓜等。由于项目区属山丘区,地下水贫乏,只能依靠建设小水源工程拦蓄地表水,以保证农田灌溉。该项目属土地整理项目,水利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维修塘坝,建扬水站、生产桥、大口井等。塘坝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烈度按设计。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建设与改造新建塘坝16座,总汇流面积17.62km2,总库容146万m3,总控制灌溉面积2万亩。新建生产桥3座。2)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建设与更新改造新建小型灌溉泵站6座,型式为扬水泵站,每座扬水站装机容量37KW,配套8SH-13A型泵。3)灌溉机井建设与改造新建大口井15眼。4)主要工程量总工程量110.75万m3,其中土石方108.56万m3,浆砌石2.16万m3,砼及钢筋砼0.032万m3。工日16万个;电动机和水泵各6台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