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_第1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_第2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_第3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_第4页
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语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三篇)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设计话说想象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无意想象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无意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例如梦。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学会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揣摩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由浅入深领悟语言内在魅力。学会文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领悟语言内在魅力。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相关课件。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2.生难字词(1)字音拘泥(jn)歌谣(yo)契合(q)旷远(kung)海啸(xio)苟安(gu)(2)词义【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契合】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怅然】形容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朗读本文时,要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展现的语言魅力,透过文字感受到作品的温度。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7):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第二部分(813):以诗、文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要驱遣想象力才能透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第三部分(14):总结观点:必须驱遣想象力,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接受美感的经验的目的。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交流点拨】(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4)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2.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交流点拨】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3.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交流点拨】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作者以文字为载体传达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4.阅读第810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并简要分析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交流点拨】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5.请你总结本文110段的论证思路。【交流点拨】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步骤四深层探究局部突破第9段中为什么说“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交流点拨】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此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想象还原形象的描述,进而去体会。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文关于驱遣阅读者内心的想象方面的论述,对我们学习语文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让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启发。我们在以后的语文阅读中,要透过文字深入作品内部,体验阅读的快乐。2.拓展延伸你能在你读过的诗或散文中,再举一个例子来论证作者的观点吗?【交流点拨】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描述父亲攀爬月台背影的文字,能因我们的想象变得更生动。3.布置作业(1)本文是节选的一部分,原文还提到文艺鉴赏其他方面的内容,包括“要认真阅读”“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等,课外找来读一读。(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驱遣我们的想象作者写文字传达所见所感想象文字读读者五、课后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本文思路清晰,观点易于把握,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学过文章思路进行延伸赏析之后,有助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来鉴赏文艺作品,延伸设计难度过大,还需要不断改善。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课下要积极沟通。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三年以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已学习了不少经典篇目,它们大多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有谁能总结一下,欣赏这些文艺作品,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得都不错。但今天我要给大家强调的是抓住文艺作品的形象性特征,发挥阅读时的想象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内容。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目标导学二: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行文思路1请你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2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明确: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3思考:作者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为什么在开篇大篇幅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明确:要论述如何鉴赏文艺作品,首先要认识到文艺作品的本质,即什么是文艺作品的问题。以文字为载体,作者想要传达的所见所感,读者想要接触的作者的所见所感,就是文艺作品的本质。因此,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是为了明确文艺作品的本质,是表达中心观点的前提。4阅读第810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明确: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5请你根据前面的探究,总结本文的论证思路。明确: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目标导学三:赏析语言,领悟内涵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文艺观,它们或有十分深刻的内蕴,或有写作值得借鉴的实用价值,请阅读下面几句,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明确: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明确:“见”可指代材料,无“见”便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可能有所创造;“见”也可理解为见识、见解,没有思考与见解,纵然下笔也只能写就平庸文章,难见深度;“感”是体悟与情感,倘若下笔无情感寄寓其中,写出来的文字必是冷冰冰的。这也提示了我们在写作之前要学会多积累,多观察,积累一定材料;同时要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才能写出优秀文章。(3)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驱遣我们的想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论证思路。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3.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想象能力。【情境导入】同学们,人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凭借语言符号再造审美观中的形象,是因为凭借了想象。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那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成具体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驱遣我们的想象。【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2.了解作者。3.全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生字:契合(q)旷远(kun)苟安(u)拘泥(n)怅然(chn)宛如(wn)汹涌(yn)仿佛(f)鉴赏(jin)歌谣(yo)海啸(xio)驱遣(qin)词语:契合:投合,意气相投。驱遣:驱使;差遣。桥堍(t):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苟安: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拘泥:固执,不知变通。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掠过:扫过,擦过;闪过。从上面飞过。得意扬扬: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童话故事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和长篇小说倪焕之。3.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7):详细描述了文字的记录功能,及文学创作中文字的桥梁作用。第二部分(813):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明了想象在文艺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14):强化中心论点。驱遣我们的想象,享受文艺美感。二、研读课文把握内容研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下列问题。1.歌谣先于文字出现,说明了什么?明确:歌谣的产生,需要想象的能力,这说明想象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2.为什么说“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明确:一部书、一篇稿子都是用文字记录的一种表现形式,若脱离了想象,感悟不到这些文字所描述的内涵及思想感情,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些枯燥的记录符号,因此,表面上,书、稿都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3.文盲能唱出未记录的歌谣说明了什么?明确:人们的想象力可以脱离文字而存在,文艺也可不用文字做记录,文字记录是文艺的一种记录方式,也是人们产生想象的依据之一。4.文字一定能够将作者的感悟传递给读者吗?明确:不一定,首先作者不一定通过文字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它受到作者水平的限制,有时出现“言不达意”的现象。其次读者对文字的兴趣、理解能力、理解角度和想象力等自身条件,可能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状况。5.为什么说读者“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明确:读者阅读的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绝不是为了看到“冷冰冰”的文字。6.“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说明了什么?明确:离开了想象,也就找不出意境,离开了意境,剩下的只是没有活力的文字,也就谈不上“受用”了,这充分证明了“驱遣我们的想象”的重要性。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本文的语言意蕴深刻。请品读课文,在书上标出并批注。示例:1.如何理解“文字是一道桥梁”这句话?明确:作者通过文字可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传递给读者,读者可以借助阅读这些文字得到这种情感。2.如何理解“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的含意?明确:失去了想象,看到的只能是枯燥的死文字,何乐之有?3.谈谈你对“改取海燕的态度,这是一种受用”的理解。明确:海燕不避“生活的战斗”,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才能“享受生活的战斗的快乐”。躲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