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1.需求弹性弧弹性计算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点弹性2.需求收入弹性: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4.短期成本总成本(TC)=固定成本(TFC)+可变成本(TVC) 平均成本(AC)=TC/Q平均固定成本(AFC)=TFC/Q平均可变成本(AVC)=TVC/Q边际成本(MC)=dTC/dQ=dTVC/dQ6均衡条件Qd=Qs7边际替代率MRS=8总效用最大化=预算线:I=P1Q1+P2Q2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9.边际产量:MP=dTP/dL平均产量:AP=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MPL/wL=MPK/r,wL+rK=C捷径L=K=Q11.平均收益AR=P边际收益MR=dTR/dQ12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即MR=014厂商的停产点:P=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二阶小于0即可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列出方程组,解Q1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P1Q1TR2=P2Q2总利润=TR1+TR2-TCTC是关于Q1Q2的函数第一章引论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3.(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5.(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6.(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2)、规范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2.单个生产者3.单个市场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消费者的偏好(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 (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可表示为:Qsf(P)13.供给规律:1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增加;2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的供给数量减少。3供给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14.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3、生产要素的价格。4、其他商品的价格。5、对未来的预期。15.均衡的含义: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16.供求定理:(1)、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增加;(2)、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3)、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增加;(4)、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18.内生变量: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参数:可变的常数;即外生变量。1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20.弹性的定义: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叫做“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1.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22.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P4123.需求曲线上每一点的弹性都是不相等的。24.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1、需求富与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商品降价,总收益会减少。25.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可替代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26.供给的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27.供给弧弹性: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28.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产量增加引起的成本增加量;(2)规模的大小和调整规模的难易 (3)生产周期的长短; (4)变动生产量的时间的长短;29.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30.奢侈品:e1必需品0e1低档品:e1,规模报酬递增;当AC时,盈利;(2)PAC时,收支相抵;(3)AVCPAC亏损、但继续生产;(4)PAVC时,可能生产也可能不生产; (5)PAVC,必须停止生产.10.厂商的短期供给线是AVC线最低点以上的MC线。11.生产者剩余: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12.行业的短期供给线是厂商短期供给线的水平叠加。13.厂商必然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实现均衡。14.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15.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名词解释:市场与行业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收支相抵点停止营业点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AR曲线和需求曲线d重叠3.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的关系*(1)MR曲线平分纵轴到需求曲线d之间的任何一条水平线(2)在任何产量点上,PMR,且P与MR的差距会随着产量Q的增加而越来越大。4.完全垄断厂商没有一条短期供给曲线。5.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地,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6.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和类型1,2,3级)7.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8.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理想产量在LAC最低点生产的产量。多余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9古诺模型。假设:(1)两个生产商A、B;(2)销售相同的产品;(3)生产成本为0; (4)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曲线(面临线性需求曲线) (5)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确定能够带来自已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第一轮:A厂商首先进入市场,利润为矩形OP1FQ1;B厂商进入市场,利润为矩形Q1HGQ2;市场价格下降,A厂商利润为矩形OP2HQ1寡头厂商的数量为m,推广到一般: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1/(m+1)行业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m/(m+1)10.斯威齐模型: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11.博奕论由三个要素构成:参与者、策略与支付。12.了解占优策略定义: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13.了解纳什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14在垄断条件下,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即垄断能够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15.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总之,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2.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有:1、垄断2、外部影响3、公共产品4、不完全信息3.外部影响(外部效应)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产生影响,即单个经济单位从其经济行为中产生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不等于该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4.外部经济: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5.外部不经济:个人为其经济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6.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经济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经济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7.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