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doc_第1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doc_第2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doc_第3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doc_第4页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其它相关论文-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的演变西方混合政体思想经过了怎样的流变,在当代还有何影响?政治学界对此不乏争议,本文通过政体思想史的研究,试图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演变线索。混合政体思想在它产生的初期就产生了调和互补与分权制衡两种含义,其中亚里士多德强调了调和互补的含义,而波利比阿则突出了分权制衡的含义。中世纪混合思想显示了亚里士多德的强大力量,而近代则日益突现了波利比阿的影响。现代混合政体思想似乎在政体与社会分离的基础上宣告了波利比阿的获胜。然而,这种政体在实践中的困境说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并未失去其价值。一、古代的分野调和政治观来自很远古的时代,在几大文明的源头都可以找到。氏族民主制其实就反映了某种调和的观念,它的主要机构是由氏族成员组成的大会,由德高望重的首长或长老来帮助大家进行决策和管理。这里面的权威是自然形成的,与国家政治中的政府首脑和官员的权威大不相同,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国家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警察,都拥有比氏族社会的全部机关加在一起还要大的权威;但是文明时期最有势力的王公和最伟大国家要人或统帅,也可能要羡慕最平凡的氏族首长所享有的,不是用强迫手段获得的无可争辩的尊敬。”i氏族社会在解体过程中,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冲突以及压迫性的机关。这种压迫性的机关主要是由贵族用来对付平民的,是国家的早期形态,是和平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早期的混合政体是在平民和贵族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是平民迫使贵族做出妥协的产物,是氏族社会向国家演进的过程中保留了原始民主制成份的结果。在这种斗争过程中,政治通常不稳定,一些社会贤达便怀念起远古时代的社会和谐,希望通过某种混合的形式来调和冲突,走温和、中庸的政治路线。古代一些政治家进行了旨在调和阶级矛盾的混合政体设计,如梭伦就努力在富人和穷人之间搞平衡,扩大了议事会成员的范围,增加了中间阶级的权力,强调各阶级参与对于政府的重要性,并暗示权力分享是有利的和正义的。ii最早提出混合政体思想的大概是修昔底德。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描述了雅典人如何将寡头式的“四百人大会”变为“五千人大会”的过程,认为“这是他记忆中雅典人所享受到的最好政府,因为寡头与人民的混合是温和的”。iii比较公认的混合政体思想的创始者是柏拉图。在早期的乌托邦冥想中,柏拉图认为哲学王统治是最好的,在比较分析现实诸政体之后,则认为完美的贵族统治是最好的,但等到晚年为叙拉古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时,他转而认真思考混合政体的问题了。在其最后的政体计划中,他设想了一个典型的混合政体,其中包括代表君主制的三个国王,代表贵族制的三十五个卫国者,以及代表民主制的公民大会。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一种妥协,以满足社会各阶级都企图控制政权的要求。iv柏拉图的混合政体不仅仅是调和各阶级的矛盾,可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不同政体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君主制与民主制的互补。“可以说,有两种一切其他制度由之产生的母制。第一种母制的确切名词是君主制,第二种是民主制。前者被波斯人推向极端,后者由我国推向极端。正像我说过的,一切其他政制实际上都是这两种母制的变种。如果(我们认为,没有哪个不是由这两种要素构成的国家能够正确地建立,这当然是我们的意见的中心点)要享有自由、友谊和良好的判断力,对一种政治制度来说,绝对需要的是把上述两者结合起来。”v柏拉图混合政体思想中尽管有某种相互牵制的成份,但其核心是一种调和互补观念。在他的眼里,一种政体需要统一、智慧和自由三个要素,它们需要相互调和,比例恰当。他认为,君主制成份可以维持统一,贵族制成份可以弥补君主智慧的不足,即使他所鄙视的民主制也有维持自由的好处。vi作为混合政体思想的始创者,柏拉图暗示了多种可能性,从其表述可以隐约地看出调和互补与分权制衡这两种元素。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走向了调和互补的一面,提出了比较成型的混合政体思想。亚氏希望城邦公民过一种中庸的生活,既不能过美、过强、过贵,也不能太丑、太弱、太贱,人人勤勉节制,和平共处,无所忧惧。支撑这种中庸生活目标的是他的比例正义观,这种正义观介于等级主义和平等主义之间,认为城邦权力要以人们对于城邦贡献大小来分配。它包含两层含义:(1)任何人(公民)都有参与统治的机会,任何部分(阶级)都应该分享政治权力;(2)任何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价值(也就是对于城邦的价值,包括才德、财富、自由等)分享政治权力。vii根据这种正义观,亚氏强调各阶级共同参与政体,并尽可能在政体中发挥不同阶级的优点。他认为中产阶级身上优点最多,也最容易达致中庸的城邦生活。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它两个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任何其它单独一个部分为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在邦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它两个相对立的部分(阶级)就谁都不能主治政权这就可能组成优良的政体。”viii亚氏并不将公民大会、陪审团、议事会、执政官这类机构的分工或分权看作混合政体的重要内容;他看重的是公民大会或陪审团等机构的性质,也就是其成员的阶级构成,希望在这些机构的决策中能够反映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平衡。ix亚氏认为,优良政体具有一些好的特性,如统一、自由、财富、才德等,不同的政体在这些方面各具优势,而混合政体则试图将这些特性都结合起来。亚氏著作中看不到分权制衡的思想,尽管政治学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三者之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部分);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司法)机能”。x但是,“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这三种职能应该体现于不同的机构之中,更不用说通过这三种职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这种安排就能起到控制权力的作用了。”xi不仅如此,亚氏似乎还希望政体中有一种力量占主导地位,从理想层面来说,这种力量可以是优秀的个人或少数人,但在现实层面,他更希望它是理性的多数人(中产阶级)。与亚里士多德相比,曾在罗马做过人质的波利比阿则往前走了一步。他惊叹罗马共和国的强盛,并认为其关键原因是形成了一种混合政体。波利比阿不仅认为君主、贵族和平民之间需要有力量的调和和优势的互补,而且认为这三种力量需要依托不同的机构,掌握不同的权力,这些权力之间要相互制约。混合政体要“将最好政体的所有优点和特点结合起来,每个部分都不应该不适当地占有优势,从而不会堕落成它们的邪恶类型;而且,每一种权力都被别的权力所制约,每个部分都不应该改变均势或决定性地超过别的部分;但是,通过准确地调整到恰当的均衡状态,整体就会长期保持稳定,就像一艘船顺风而行。王室权力由于害怕人民而不至于过分傲慢,因为人民在政体中也有足够的份额。人民也不会公然蔑视国王,因为害怕元老院。”xii从阶级力量的调和到机构权力的制衡,波利比阿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他比亚里士多德看问题更加现实,将混合政体的目标从正义性关注转到稳定性关注上面,让多数民众参与政体,并不是像亚氏那样取得“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效果,而是因为他们有“制约其它阶级的能力”。xiii波氏的分权制衡存在一个究竟谁拥有国家权力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混合政体的稳定性就面临危险。罗马共和国时期有了一种模糊的人民主权观念,查士丁尼法典把人民称作最高立法权威,并把每个继位的皇帝解释成已经通过人民的委派得到了帝位。xiv这种观念在西塞罗那里得到较为清晰的表达,他认为“国家乃人民之事业”,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xv他在法律篇中更明确地指出,“权力属于人民,元老院享有权威。”xvi这里面隐含着契约论、自然法和人民主权的思想。xvii有人认为他与亚氏之间代表着古代与现代政治理论的分野。xviii西塞罗是古代最后一位重要的混合政体思想家,他对亚氏的调和互补思想与波氏的分权制衡思想都有继承。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由三种好的单纯政体均衡地混合而成,其中包含卓越的王政因素,同时将一些带来分出托付给显贵们的权威,把另一些事情留给民众们协商和决定。xix他以罗马共和国为例,认为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和人民大会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制衡,由此让上、中、下阶级组成了协调一致的整体,就像一首和谐的音乐。二、亚里士多德与中世纪的混合很多学者没有意识到亚氏混合政体与波氏混合政体的区别,只是将分权制衡思想视为混合政体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其调和互补的特征。xx因此,在他们看来,混合政体思想在中世纪至少是不显著的。一些涉及中世纪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压根儿就不提混合政体思想,如约翰莫拉尔的中世纪政治理论、昆廷斯金纳的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华特乌尔曼的中世纪政治思想史等。xxi查尔斯麦克尔文甚至认为在16世纪之前不存在混合政体思想,中世纪马西略的有限君主制也只是在紧急状态下出现的一种安排。xxii顿巴宾认为中世纪的作者支持绝对君主制,托马斯阿奎那的混合政体只是一种逃避公众不满的方式,而不是对王权的制约。xxiii沃莫斯认为混合政体概念不容于中世纪政治思想,除了少数例外。xxiv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中世纪政治思想总体上偏好有限政府,尽管很少提到混合政体。卡莱尔在西方中世纪政治理论史中认为,整个中世纪传统都包含了有限政府思想。xxv米歇尔维尔金斯在中世纪晚期的主权问题中原则上认为,西方混合政体理论具有连续性。xxvi更有甚者,托马斯吉尔比在君主国与政体:阿奎那和西方国家理论的兴起中认为阿奎那主张的君主混合政体可与19世纪的立宪君主政体相媲美。xxvii中世纪混合政体思想的出色研究者詹姆斯M布莱思认为广义的混合政体既包含社会中不同群体对政体权力的分享,也包括权力协作,这种分享和协作,既可以是机构性的,也可以是程序性的。xxviii根据布莱思的定义,混合政体思想在中世纪不仅没有中断,而且在托马斯学派那里还很繁荣。在托马斯学派产生之前,混合政体思想在西方衰落了几个世纪,直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翻译成拉丁文。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尽管尊崇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但他没有看重亚氏的中产阶级政体,而且还有意无意地曲解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托马斯特别重视亚氏对王君统治和政治统治之间的区别,也许由于翻译的原因,他对亚氏的政治统治产生了误解。亚里士多德的愿意是“当一个人统治时,这是王君的,当一个人根据科学规则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时,这是政治的。”然而,阿奎那的朋友莫贝克翻译的政治学却将轮流地(inturn)译成了部分地(inpart),这句话变成了“当一个人统治时,这是王君的;当一个人根据科学规则部分地统治和被统治时,这是政治的。”xxix阿奎那心目中的理想政体是君主制,但希望君主的权力受到限制,而限制君主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法律。他于是将政治统治解释成君主依据法律的统治,当统治者行使权力时就是统治,当他服从法律时就是被统治。xxx阿奎那并没有回避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体思想,但他出于君主制的稳定和统一的目的,主张社会各部分都参与政体,“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城邦的治理,即平民、权贵和国王都能主宰一些事情,那么可供叛乱的材料就会很少”。xxxi他实际上想表达一种君主混合政体,“它由王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良好地混合而成,其中,王制是就一人位居于所有人之上而言的,贵族制是就许多人根据德性来统治而言的,民主制是就君主由人民选择,选择君主的权力属于人民而言的。”xxxii阿奎那对历史上的暴君统治比较熟悉,他的混合政体并不是像亚里士多德那样要在贵族与平民之间进行平衡,形成一种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中庸政治生活,而是要利用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来调和君主制,让君主变得节制和温和。阿奎那总体上继承了亚氏调和互补的混合思想,但在混合主旨上与亚氏有很大的不同。阿奎那的君主混合政体有很强的伸缩性,他的追随者既可以朝着绝对君主制方向发挥,也可以朝着共和制方向发挥。倾向绝对君主制的托马斯学派代表人物是吉尔斯,他欣赏的是王君统治,也就是君主既根据自己的意志,又根据自己制定的法律来统治。他希望君主在统治时得征询少数智慧人士的意见,但他坚决反对让多数人的意见来主宰,认为少数智慧人士辅助下的君主意见绝对好于多数人的意见。xxxiii尽管他提到政府中有四个要素:国王、议会、司法机构和人民,而且认为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些要素的混合物;但他并没有主张这些要素要相互牵制,相反,他认为这些要素中,必须有一个要素占主导地位,其他要素起协助的作用。阿奎那的另一个追随者彼特则将君主混合制往大众统治的方向拉,他较多地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多数人统治的观点。亚氏说过,“假如群众不是很卑贱的(带有奴性的)人们,就个别而言,他的判断力不及专家,但当他们集合起来,就可能胜过专家或至少不比专家逊色。”xxxiv彼特将大众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一个集体人。他认为,只要大众不是特别坏,就可以在少数智慧人士的帮助下进行统治。xxxv这里的大众包括了普通人民、富人、有德之士和贵族,彼特并不主张他们平等地参与政体,而是主张一种加权式的参与,才德之士应该有更大的影响力。彼特特别关心各政体的优势互补,他重复了君主制的统一、贵族制的智慧和民主制力量应该相互补充的观点。阿奎那有个另类学生叫托勒密,他不认为君主制是值得追求的政体,认为王君统治和暴君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带有奴役性的统治。他欣赏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认为这是亚里士多德共和政体的实践,这种实践随着社会成份越来越多地进入政体而逐步演进,直至最大数量的公民分享统治权时而达到完美。他赞美罗马人在进行共和统治时,“他们之间没有憎恨和嫉妒他们每天向320人议事会请教问题,总是关心着那个能够正确行事的大多数”。xxxvi像彼特一样,托勒密欣赏在少数智慧人士指导下的多数人统治,比彼特更进一步的是,他认为这种统治可以不需要君主,教会里的教皇和世俗的国王都没有理由享有独裁权力,每个城市、地区和民族的政府最终来源于人民。xxxvii这种人民主权观念在另一托马斯主义者恩格尔伯特那里以契约论方式体现出来。xxxviii托勒密与吉尔斯的混合政体思想代表了托马斯学派的两端,前者倾向民主制与贵族制的混合,希望少数智慧人士弥补多数人统治的不足,后者倾向君主制与贵族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