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防雷考试模拟题大全.doc_第1页
2010防雷考试模拟题大全.doc_第2页
2010防雷考试模拟题大全.doc_第3页
2010防雷考试模拟题大全.doc_第4页
2010防雷考试模拟题大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雷资质考试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合。2.雷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电火花。3.雷击点:雷击接触大地、建筑物或防雷装置的那一点。4.雷电防护区:根据被保护设备所在位置,所能耐受的电磁强度及要求相应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划分的防护区域。5.雷电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指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防雷装置和建筑物附近说引起的效应。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如:雷电流或部分雷电流被雷击击中的装置的电位升高以及电磁辐射干扰。6.雷电波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7.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答:年平均雷暴日数超过90的地区,以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8.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具有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9.保护接地:将电气装置正常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按系统的接地型式接保护线(PE线)或保护中性线(PEN线)10.浪涌保护器:具有非线性特点的、用以限制线路中传导瞬态过电压和引起电涌电流、且具有非线性特点的一种器件。11.残压:在放电电流流过SPD期间或放电电流通过后的瞬间端子间出现的电压峰值。12.信息系统: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13.滚球法: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位就得到了接闪器的保护。14.接地基准点: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15.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一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电位差。16.等电位连接导体:将分开的装置诸部分互相连接以便它们之间电位相等的导体。17.直击雷:闪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18.回波损耗:由于浪涌保护器中包含了一些容性及感性的元件,如果只考虑防浪涌的作用,而忽略了网络的特性阻抗,则传输的数据通过保护器时,其链路的特性阻抗会表现出不连续性,从而使一些传输量反射回发送端,到达不了接收端,表现出网速变慢。19.少雷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20.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大于等于40天的日数。21.共用接地系统: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带、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22.工作接地:将电气装置导电部分任何一点(通常是电源的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23.磁感应强度:是描述介质中磁场大小和方向的一个物理量。B=F/IL(特斯拉)24.磁场强度:不考虑介质影响时磁场强度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25.磁通量:磁感应强度及与之相垂直面积的积叫做该面积的磁通。用=BS表示(韦伯)26.磁通密度:因为磁感应强度就是单位面积上的磁通,所以磁感应强度又称磁通密度,其大小 B=/S27.LPZOA区:本区内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和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28.电磁骚扰定义:任何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及无生命及无性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29.IECLEMP定义:作为干扰源的闪电电流和闪电电磁场。30.接地体:埋入土壤或混凝土基础中作为散流用的导体。31.短时雷击:脉冲电流的半值时间,T2短于2mS的雷击。32.接地基准点: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惟一的那一连接点上。33.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直接接受雷击的部分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34.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5.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36.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37.集中接地装置:为加强对雷电流的流散作用,降低对地电压而敷设的附加接地装置。38.弱电线路:指电报、电话、有线广播、线路闭塞装置与保护信号等线路。39.直配电机:不经过变压器而与架空线连接的电机。40.中性线:(符号N)与系统中性点相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41.接触电压:绝缘损坏后能同时绝缘损坏后能同时触及的部分之间出现的电压42.预期接触电压:在电气装置中发生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可能出现的最高接触电压。43.保护线(PE):某些电击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将以下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导电部分、接地极、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44.PEN线:起中性线和保护线两种作用的接地的导体45.接地线:从总接地端子或总接地母线接至接地极的一段保护线46.总等电位联结:在建筑物电源线路进线处,将PE干线、接地干线、总水管、采暖和空调立管以及建筑物金属构件等相互作电气联结。47.辅助等电位联结:在某一局部范围内的等电位联结48.过电压保护:用来限制存在于某两物体之间的冲击电压的一种设备,如放电间隙、避雷器、压敏电阻或半导体、器具等。49.等电位联结线:用作等电位联结的保护线50.直接接触保护:是防止人与带电导体直接接触时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这时人接触的电压是电源系统电压。 51.间接接触保护:是在电气设备绝缘遭到破坏使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的情况下,用来防止触及这些部位发生触电危险的保护。52.通流容量:避雷器的通流容量是指避雷器允许通过雷电波最大峰值电流量。53.漏电流:将合适的避雷器接到电源上,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没有电流通过的,但是,实际上除空气间隙外,各种避雷器接到规定等级的。电网上总有微安数量级的电流通过,这电流称为漏电流。54.响应时间:所谓响应时间是指避雷器两端加上的电压等于压敏电压时,由于阀片内的齐纳效应和雪崩效应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后,阀片才能完全导通,这段延长的时间叫做响应时间或时间响应。55.放电管工频耐受电流:放电管通过工频电流5次,使管子的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称为工频耐受电流。56.放电管冲击耐受电流:将放电管通过规定波形和规定次数的脉冲电流,使其直流放电电压和极间绝缘电阻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最大电流峰值称为管子的冲击耐受电流。制造厂商通常给出8/20s波形下通流300次的冲击耐受电流。57.压敏电阻损坏形式:当压敏电阻在抑制暂态过电压过程中吸收的能量超过其额定容限值时,压敏电阻将会因过热而损坏。当承受超过其额定运行电压时,也会造成过热损坏,表现为短路。解决方法:加熔断器或加保护屏法,使周围元件不要靠近压敏电阻,防止压敏电阻本体爆炸时伤害周围元件。 二填空1、用滚球法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时,其滚球半径,一类建筑物为 30 m;二类建筑物为 45 m;三类建筑物为 60 m。一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5x5 m 或 6x4 m;二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10x10 m 或 12x8 m ;三类建筑物避雷网格 20x20 m或 24x16 m 。2、所谓信息系统是指建筑物内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 计算机 、 通信设备 、 控制装备 等的统称。3、屏蔽是减少 电磁干扰 的基本措施。4、对SPD的基本要求:能承受预期通过的电流、通过电流时的最大箝压 和 有能力熄灭在电流通过后产生的工频续流 。5、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 和 房间 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 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6、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 s 型等电位连接网; m 型等电位连接网。7、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 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 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任可的防雷产品。8、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各级 气象 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安装的雷电灾害防御装置应当符合 国务院 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9、国家鼓励和支持雷电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 水平,开展 防雷减灾 科普宣传,增强 全民 防雷减灾意识。10、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丙, 乙 ,甲三级。11、外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 接闪器 、 引下线 、 接地装置 组成。12、内部防雷保护系统主要由 电磁屏蔽 、等电位连接 、共用接地和安装SPD 组成。13、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则上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为主。14、防雷区界面处的最大电涌电压,即SPD的最大箝压加上其 两端引线的感应电压 应与所属系统的基本绝缘水平和设备允许的最大电涌电压协调一致。为使最大电涌电压足够低,其两端的引线应做到 最 。宜为 0.5 m。15、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联结,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 静电感应 ,防不了磁场强度变化所感应的电压。16、等电位连接的目的 减少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其它金属导体之间的电位差 。17、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100 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s、 15 KA/s、 10 KA/s。后续雷击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50 KA、 37.5 KA、 25 KA。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0 KA/s、 150 KA/s、 100 KA/s。18、GB50057-1994规范(2000版)第六章 6.3.4条 上规定,要子各防雷区界面处做等电位连接。19、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 5 m连接一次。20、利用混凝土柱内二根对角线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 毫米。21、内部防雷的主要手段是 等电位连接 、 屏蔽 和 安装SPD 。22、电子计算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交流工作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 、和 防雷接地 。23、引下线是连接 接闪器 与 接地体 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是 引下线 和 接地体 的总合。24、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 地下电缆 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 低压 避雷器。25、中国气象局3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由当地气象 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承担。26、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土壤、气象 环境等条件和 雷电活动规律以及 被保护物 的特点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及其布置。27、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雷网的各支架处应至少设 1 根引下线。对用 金属 制成或有焊接、 捆扎 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28、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器设备的装置,应在进出处与 防雷装置 连接。29、计算机房的安全分为 A 类、 B 类、 C 类三个基本类别。30、采用多根引下线时,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验引下线接地的连接状况,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的1.8米处设置 断接卡 卡。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上的 1.8 米至地下 0.5 米的一段接地线(引下线)加保护措施。31、雷击在输电线路上感应出的 雷电侵入波 过电压能够沿 线路 进入建筑物,危及建筑物内的 信息系统 和 电气设备 。为了保证 信息系统 与 电气设备 的安全,需要在在输电线路上装设过电压的拟制设备,这类设备就是 避雷器 。32、防雷建筑物的分类是根据其 重要性 、 使用性质 、发生雷电事故的 可能性 和 后果 ,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33、接地按作用分为两类: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又分为如下四种:即 保护接地 、 防静电接地 、 防雷接地 和 放电蚀接地 ,功能性接地也可为四种即 工作接地 、 逻辑接地 、 屏蔽接地 和 信号接地 。34、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所涉及的11种自然灾害之一。35、我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对雷电作科学观察的学者是东汉哲学家王充,其描述雷电的著作是论衡。36、在雷雨天进行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了雷击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并建立了雷电学说,发明避雷针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37、现代防雷工程技术的保护对象有三方面:建筑(或构筑物)、设备和人。38、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 冬 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39、雷电危害可分成直击雷 、感应雷、雷电波侵入三种。40、雷击分为直击雷、侧击雷和感应雷。41、气象法 于2000年1月1日颁布实施,明确将防雷减灾管理工作赋予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42、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 30 米,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 3 层沿建筑物四周设均压环。43、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电压差 。44、外部防雷主要是指利用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将雷电流引入地下泄放的技术措施。使用外部防雷装置一般可将雷电流的50%泄放。45、SPD叫做 电涌保护器 ,用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引导电涌电流的器具。46、弱电系统配电方式应采用 TNCS 制接线方式。47、GB50057-94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48、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 认可 的防雷产品49、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为 一 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可以 半 年检测一次。50、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应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接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51、防雷装置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和。52、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采用滚球法。53、屋顶平面图是用来表达房屋屋顶的形状、女儿墙位置、屋面排水方式、坡度、落水管位置的图形。54、民用建筑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55、在AutoCAD执行DONUT(圆环)命令时,如果内圆直径为0,绘制的图形为实心圆。56、GB50057-94(2000版)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57、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58、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必须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委托的单位进行验收。59、山东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已经2001年11月21日省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 年3 月1日起施行。60、防雷减灾工作,实行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方针。61、省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省防雷减灾管理工作。62、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6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64、从事防雷装置检测活动的,必须经省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资质认证。65、电力企业在省气象主管机构授权范围内负责高压电力设施的防雷减灾工作。66、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的 资格 证书后,持证上岗。67、涉及防雷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由县以上防雷减灾机构参与审查,并对防雷设计提出意见。防雷工程设计图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 建设单位 不得施工。6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公安消防、环保、气象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者 准许使用 文件,作为工程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条件之一。69、涉及防雷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由县以上防雷减灾机构参与 审查 ,并对防雷设计提出意见。70、一般防直击雷的接闪装置是针、带、网、线。71、在信息网络防雷接地要采取 共同 接地形式。72、如果人体遭遇雷击后,身体没有出现紫兰色斑纹,有可能是假死,必须就地组织抢救。最有效的措施是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73、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 气象主管 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 赔偿 责任。74、北京市毛主席纪念堂,其建筑物防雷应划为 第二 类。75、某厂区测得土壤电阻率为1000m,用摇表测得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为15.0,引下线接地点到接地体最远端为25.3m,则计算出接地冲击电阻为 8.57 。 ( L / Le=25.3 / 63.25=0.4 查图表A=1.75 )76、有一座属于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为 92 米,在此应采用以下防侧击雷措施:从 30 米起每隔不大于 6 米沿建筑物四周设 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30 米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77、建筑物的防雷区一般可划分为 LPZ0A 、 LPZ0B 、 LPZ1 、 LPZn+1 等区。78、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 发生火灾及爆炸危险以及人身事故 。79、防雷击电磁脉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合理选用和安装SPD 、 做符合要求的等电位连接 。80、第一、第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电流幅值分别为 200 KA、 150 KA、 100 KA,其雷电流陡度di/dt分别为 20 KA/s、 15 KA/s、 10 KA/s。81、办理新建筑物的防雷手续,须提交 设计说明 、 防雷接地平面图及大样图 、 均压环设计图及大样图 、 天面图及大样图(包括避雷针、带、网及其它) 、 设备布置图 、 建筑物立面图 、 总配电系统图 。82、GB50057-94规范适用于 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不适用于 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 的防雷设计。83、有一高度50米的砖结构烟囱,应设 两 根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应不少于 12 。84、有一金属罐体(属建筑物一类防雷),顶部有一散风管,无管帽,排放有爆炸危险的粉尘,设有独立避雷针保护,该独立针至少保护到散风管上方 5 米,水平距离 5 米。有管帽压力差5Kpa的保护管帽上方1米、水平2米;无管帽压力差5Kpa的保护管帽上方5米、水平5米;85、雷云闪电主要分为哪三种闪电: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86、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 防直击雷 和 防雷电波 侵入的措施。87、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 12 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 18 米,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 25 米。88、某加油站泵房应划为 二 类防雷建筑物,汽油金属罐罐壁厚度应不小于 4 毫米。89、金属油罐必须做 环形 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 两 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应 大于30米 ,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 30米 。90、有一座属于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层大厦,高度超过 45米时,尚应采取 防侧击 和 等电位连接 的保护措施。91、建筑物防雷带宜采用 圆钢或扁钢 优先采用 圆钢 。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8毫米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 48毫米2 ,其厚度不应小于 4毫米 。92、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 3 米,当小于 3 米时,应采取三条措施之任一条: 、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一米以下, 、局部绝缘包覆,可采用5080毫米沥青层 ,、 采用沥青、碎石路面或5080毫米沥青层路面,宽度超过接地体2米 。93、电源SPD参数 起动电压 、 雷电通流量 、 漏电流 、 响应时间 。 94、安全距离包括 电磁安全距离 、 高电压反击安全距离 。95、引下线材料规格为圆钢8为 明敷 设置, 10 为暗敷设置, 12 为烟囱设置;引下线材料规格为扁钢482、4为 明敷 设置, 802、4为暗敷设置, 1002、4 为烟囱设置。96、人工接地体包括 水平接地体 和 垂直接地体 。97、建筑防雷装置包括 接闪器 , 接地引下线 , 接地体 , SPD 及 连接导体 。98、避雷针所采用材料规格分别为:当针高1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 12 ,采用钢管材料规格 G 20 ;当针高1-2m时,采用圆钢材料规格 16 ,采用钢管材料规格 G 25 ;99、当磁感应强度为0.03GS时计算机 产生误动作 ,0.75GS时 假性损坏 ,2.4GS时 永久损坏 。100、第一类建筑物首次雷击时,雷电流峰值为 200KA ,波头时间为 10s ,电荷100C,单位能量 10MJ/ ,雷电流陡度为 20 KA /s 。101、现代防雷技术主要采取 接闪 、 分流 、 均压 、 屏蔽 、 接地 、 布线 、 安装SPD措施,102、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的有效期为(三)年。在有效期内,应当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年度检查和其他形式的监督管理,年度检查的时间为每年的(1月1日4月30日)。103、具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资质的单位,需要跨省承担任务的,必须主动到项目所在地的省气象主管机构(登记备案),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104、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对从事防雷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105、雷电的危害只要分为直击雷的危害和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106、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107、云层对地是否发生闪电,取决于云体的电荷量及对地高度或者说云地间的电场强度。108、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禁止使用未经(认可)的防雷产品。109、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110、防雷接地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大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最小值确定。111、基站天馈线应从铁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轴电缆在其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桥进入机房前,屏蔽层应就近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时,同轴电缆金属屏蔽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11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遭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对其雷电灾害进行调查和鉴定。113、等电位连接的目的在于减少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各金属系统之间的(电位差)。114、防雷引下线是连接 接闪器 与 接地装置 的金属导体;接地装置是 接地体 和 接地线 的总称。115、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设备防雷的需要,浪涌保护器品种、规格越来越多,其主要防护元器件为 压敏电阻 , 气体放电管 , 暂态抑制二级管 等等116、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117、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区、 多雷区 、高雷区、强雷区 118、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大于0.9,小于等于0.98时,应定为 级。119、接闪器实际上是一种引雷的系统,它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120. 晴天大气电场的日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主要是大陆简单型;大陆复杂型;海洋极地型。121. 云中的大气电场和大气体电荷密度分布大致分为无规则电荷分布;正单极电荷分布;负单极电荷分布;正的双极性电荷分布;负的双极性电荷分布;多极性电荷分布六种类型。122. 不同种类的云起电原因也不同, 目前有关云的起电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云雾粒子起电,二是雷雨云起电。123. 有关雷雨云起电的主要理论有感应起电理论;温差起电;大云滴破碎起电;对流起电等多种理论。124. 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也因地因时而异,通常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分布特征。125. 观测表明,晴天大气中始终存在着方向(垂直向下)的大气电场,这意味着大气相对于大地带(正电荷),而大地带(负电荷)电荷。126. 晴天大气电导率随高度的分布与(晴天大气轻离子浓度)和(轻离子迁移率随高度的变化)有关,总的说来晴天大气电导率随高度(单调递增)。127. 晴天大气电流可由不同性质的晴天大气电流分量组成,主要有(晴天大气传导电流;晴天大气对流电流;晴天大气扩散电流)。128. 根据雷暴云中出现单体的数目和强度,可分成三种:(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超级单体雷暴)。129. 雷暴云的移动和传播机制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移动或平流;强迫传播;自传播过程)130. 通常情况下的降水电流密度与大气电场以(反相位)随时间变化,即降水电流密度的绝对值和地面大气电场的绝对值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增大或减小),两者符号(相反),这种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131. 不同类型降水的电流极性有所不同,对于雷暴降水和连续性降水电流密度以(正)为主,阵性降水电流密度以(负)为主。平均而言,降水粒子的负电荷绝对值(大于)正电荷绝对值,但荷正电荷的粒子数(多于)负电荷粒子数,所以其综合结果是平均降水电流密度(正)。132. 晴天大气电场的日变化受两种因素制约: 一是(全球性普遍日变化机制), 主要取决于(全球雷暴的日变化);二是(地方性日变化机制),主要决定(局地大气状况的日变化)133. 大气电导率主要取决于(大气轻离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134. 晴天大气电导率表现为(单峰;单谷;双峰;双谷)等多种变化,其变化规律随(地点和季节)而异,一般(峰值)位于下半夜到黎明,(谷值)位于上午至下午。135. 雷暴是(发展旺盛的强对流)现象,是伴有(强风骤雨;雷鸣电闪)的积雨云系统的统称。136. 降水粒子电荷的大小和极性,取决于降水的(类型;强度),以及(云闪的微物理条件),同时与(云下大气电状况)相关。137. 云雾粒子起电主要是云雾大气的(离子扩散;云滴选择性吸附大气离子)引起的。138. 扩散起电理论适用于解释(持续时间较长的层状云)起电,如(层云;雾)等。139. 积雨云中的温差起电机制包括(云中冰晶与雹碰撞摩擦而引起的起电;较大过冷云滴与雹碰撞释放潜热产生冰屑温差起电机制),前一种称之为(摩擦温差起电),后一种称为(碰撞冷温差起电机制)。140. 在闪电的分类中,根据闪电发生的部位,可分成(云闪;地闪)两类,根据闪电的形状可分为(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球状闪电;联珠状闪电)。141. 云闪指不与大地和地物接触的闪电,它包括(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空闪电)。142. 一次地闪放电过程,可包括(预击穿过程;梯级先导;回击;直窜先导;继后回击)等子过程。143. 地闪电流主要包括(先导电流;回击电流;连续电流;后继电流)等, 此外(J 过程;K 过程;M 过程)也形成相应的电流。144. 地闪电荷主要包括(先导电流输送并贮存在先导通道中的电荷;回击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连续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后续电流输送到地面的电荷)等。145、需要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于1999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2、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3、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可以不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批准。(X) 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按规定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以从事一切防雷工程的专业设计或者施工。(X) 5、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不负责对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初审。(X) 6、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X) 7、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 )8、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X)9、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10、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11、接地不过是以地电位作为参考电位的一种等电位连接。(X)12、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大的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小大的机房。(X)13、为了更保险更安全,应在总配、分配负载前安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参数的SPD。(X)14、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1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乙、丙级资质审批合格后须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复审。()16、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在有效期内应当接受年度检查。()17、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经销的单位,不得申请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18、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审核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19、经计算后,建(构)筑物符合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其中(构)筑物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内,该建(构)筑物不会遭受直击雷袭击。(X)20、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X)21、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23、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X)24、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受天线及低压架空线。() 25、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时,应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26、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X)27、为确定各部分空间的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明确等电位连接位置,将雷电区划分为三级。(X) 28、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X)29、侧击雷实质上是直击雷的一种。()30、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31、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32、接地不过是以地电位作为参考电位的一种等电位连接。(X)33、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大的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小大的机房。(X)34、为了更保险更安全,应在总配、分配负载前安装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参数的SPD。(X)35、雷击电磁脉冲是一种干扰源,绝大多数是通过连接导体的干扰。()36、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按规定取得资质证书后,即可从事所有防雷工程的专业设计或者施工。(X)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38、防雷装置能阻止雷电形成。(X)39、 避雷针的作用是引雷入地。( )40、一般来说,感应雷没有直击雷那么猛烈,但它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小得多。(X)41、按防雷类别,三类防雷建筑物所规定的防雷装置引下线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米。()42、信息设备及网络系统遭雷击的原因主要是直击雷。(X)43、避雷针是“引雷针”。 ()44、在电子设备模拟实验中能够承受最大的电磁幅射引起的磁脉冲强度是0.07GS时CPU出现假性损坏,1.96GS时CPU出现永久性损坏。(X)45、空旷地带雷雨时,可以在大树下避雨。(X)46、室内电器不可能遭到雷击。(X)47、在雷雨中行走,要穿雨衣或打木柄、竹柄雨伞,不要称铁杆伞。()48、由于雷电能不断补充电离层放电失去得电荷,保持电离层总电荷量大体平衡,使这层生命的保护屏蔽得以保存,使地球上的生命不至被宇宙射线灭绝。()49、雷电灾害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称为电子化时代的一大公害。()50、雷雨天气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X)51 、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90天)。()52、建筑物的防雷区一般可划分为LPZOa区、LPZOb区、LPZ1区、LPZn+1后续防雷分区等。()53、雷电流是指流入雷击点的电流。()54、向上闪击是开始于雷云向大地的向下先导。(X)55、云间闪电时,云间的摩擦就形成了雷声。()56、“闪电定位系统”又名“雷电定位系统”,是用于雷电测量和预警的新型探测设备,在雷电研究、监测及防护领域处于极其核心的位置。()57、通讯光缆不须防雷保护。(X)58、避雷短针与避雷带应弧型塔焊接处理。()59、GB50057-94(2000年版)是一个国家标准,但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X)60、为减少在需要防雷的空间内发生火灾、爆炸、生命危险,等电位是一很重要的措施。()61、可以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X)62、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63、当天空出现积雨云、或层积云、或淡积云时,积雨云会产生雷暴。()64、雷暴多发生在夏季,易发生在山区地区。()65、雷雨中,一旦感到头发竖起或皮肤有明显颤动感时,要立即意识到自己已遭雷击,应立即蹲下。()66、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由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67、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X)68、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个连接点。()69、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受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X)70、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米,且高度不超过40米,可只设一根引下线。()71、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应在LPZ1与LPZ2区的界面外做等电位连接。()72、经计算后,建(构)筑物符合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其建(构)筑物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内,该建(构)筑物不会遭受直击雷袭击。(X)73、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74、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避雷针高度h小于或等于hr时的情况下,当两支避雷针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 时,应各按单支避雷针的方法确定。()75、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76、为确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击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和明确等电位连接位置,将防雷区划分为三级。(X)77、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X)四选择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几次/a,且小于或等于几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0.06次/aN 0.36次/a )2、避雷针及其衍生的各种室外避雷系统实际上是一种( 引雷系统 )。3、测量接地电阻时,为保证有零电位区间,应使电流回路的两极有足够大的间距,一般为(40m)米。4、LPZ1(不可遭到直接雷击,本区电磁场可能得到衰减,这取决于屏蔽措施。)5、等电位联接带之间和等电位联接带与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大于或等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16)mm2的铜线;内部金属装置与等电位联接带之间的连接导体,流过小于25%总雷电流的等电位联接导体,则采用( 25)mm2的铜线。6、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应采取的基本措施是:建筑物或房间的外部屏蔽措施、设备屏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7、用滚球法确定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需要了解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防雷装置的高度被保护物的高度被保护物至防雷装置的水平距离数据。8、雷电过电压波是持续时间极短的( 脉冲波)。9、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10、对低电压电涌保护器的使用,当电源采用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11、在TT系统中,UC不应小于(1.55UO);在TN和TT系统中 UC不应小于(1.15UO);在IT系统中UC不应小于(1.15U)。(UO =220V U为线间电压)12、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时,电压开关型SPD与无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1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防雷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欧姆。14、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具有的长金属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时(0.03欧姆)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15、某证券公司设在一般建筑物内,直击雷情况下,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消防系统故障导致灭火工作的延误、电气设施的损坏,很可能引起恐慌、由于通信中断造成混乱、计算机故障及数据的丢失造成损坏。16、建筑物防雷设计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 滚球法、避雷网格17、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18、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19、防雷减灾是防御和减轻雷电的活动,包括对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20、接闪器可采用下列材料制成避雷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为12mm,钢管直径20mm,避雷带(网)用圆钢不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小于48mm2,厚度不小于4mm,架空避雷线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小于4mm。21、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范围包括:直击雷防护工程、感应雷防护工程、综合防雷工程22、下类人员必须经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或相应的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人员、防雷装置检测人员、防雷工程专业施工人员23、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范围:建筑物防雷设计范围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石油、化工生产或者储存场所、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计算机信息等社会公共服务系统的主要设施24、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的有效期为:三年25、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证由下列单位统一制作和发放: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26、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乙级 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无线寻呼台感应雷防护工程、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感应雷防护工程27、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短波通讯站感应雷防护工程、卫星电视地球接受站感应雷防护工程28、对不符合防雷标准、规范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审核结论进行修改并重新报批。29、甲级资质单位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不应少于:三名30、乙级资质单位的企业注册资金,不应少于:50万元31、报审信息系统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时应提供:设计资质、施工资质、防雷工程方案32、环行接地体和内部环行导体应连接到钢筋或金属立面等其它屏蔽构件上,宜每隔(5 )m连接一次。33、风云雷电发生在:(对流层) 34、我国境内连续不断雷鸣最长时间为:(43分钟) 35.中国气象学会成立雷电灾害防护研究协会的时间是:(2002年10月29日 )36、80年代黄岛油库大火是由于(雷击)引起的。37、你认为泰山山顶每年的雷暴日数为多少天:31 天左右38、雷暴天气时,你认为家里那种物品罪可能受到雷击损害?电话39、未取得相应检测资质或者超出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的,由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并可处3万以下的罚款。40、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不安装的,由气象主管机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以下的罚款。41、下列需要安装防雷装置的场所有易燃易爆物资贮存场所、电力设施、一类防雷建筑物、计算机信息系统42、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43、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