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图书、互联网、社会调查),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2、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课堂讨论,培养竞争观念和合作意识。3、通过评价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4、通过自编练习题,进行自我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下来。“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同意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讨论法、知识启情法、点拨法三、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是本课重点。“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因此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是本课的难点。四、 教学过程教师: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略) 政 治 方 面 “废分封,立郡县”措 经济文化方面 : “ 车同轨,书同文”施 思 想 方 面: 焚书坑儒军 事 方 面 御匈奴,筑长城教师: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秦皇汉武”人们常常这样并称,我们一起来朗读毛泽东的这句著名的的诗词(用大屏幕投放)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那么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呢?展放大汉雄风光碟片段教师:现在我们就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所采取的措施更深入的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他本人。(大屏幕投射汉武帝人物图象)有请第一组上台学生A:同学们,还记得秦末发生的两场战争吗?(大屏幕同时投放战争资料图片)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但农业生产也因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大屏幕同时展示: 时 间:公元前202年 西汉 建立者:刘邦 都 城:长安我想问在座的同学:假如你是刘邦,你该如何治理你的国家那?(学生自由的回答)那么历史上的汉高祖究竟是采取的什么政策那?请我们组的同学(学生B)来告诉你。学生B: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主要就是道家的思想治国,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进一步推进大一统格局,那么他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看课本剧表演。汉武帝(学生C),三个扮演当时的法家(学生D),道家(学生E),儒家(懂仲舒,学生F)的代表人物,两个大臣(学生G、学生H)上台。学生C:众爱卿,今天把各位学者召集到长安是要询问一下治国的方法,现在人们比较富裕了,但是社会上各种学派都比较活跃,这种思想上的不统一,感觉对中央统治不利啊,众大臣给寡人出出主意,该如何办啊?学生D: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随意指责朝廷和皇上,这样下去,怎能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所以要制定严酷的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谁还敢诽谤朝廷。学生E:皇上,臣以为用法家思想治国不可取,商纣王及秦朝的短命历史就是前车之鉴,臣以为应遵从老祖宗采用的道教思想治国最好。学生F:皇上万岁!愚臣懂仲舒认为,应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将其他各家学说全部废除,皇上乃天子,是奉上天之令来治理天下的,皇上是至高无上的,不应受到任何人的冒犯。用儒家的“仁爱”“礼仪”来教化百姓。使他们安分守己,天下可以太平。大屏幕同时投放史实资料: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懂仲舒传学生C;众爱卿以为如何?学生G:臣以为,懂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甚好,道家思想让人们容易失去约束,说三道四,对天子不利,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爱民之心,儒家思想治国既能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所以臣认为应采纳懂仲舒的观点。学生H:臣也以为应采纳的儒家思想治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做官,教化百姓。学生C:就如懂爱卿所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马上起草诏书昭示天下。并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退朝众臣齐答:谢皇上(退下)学生A:(配乐)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可儒家思想独尊的局面,禁锢了人们的头脑,这实际上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教师: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在政治上,又是如何实施的呢?请第二组同学上台阐述。学生A:(大屏幕展示“金缕玉衣”)同学们,这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提问在座的学生)它一方面体现我国古代手工艺术的高超,另一方面也说明诸侯王的奢侈腐化。在汉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在大汉雄风光碟中有了介绍),那么到了汉武帝时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请看课本剧表演:学生B(汉武帝):诸位大臣,现在各封国势力在一天天的膨胀啊,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学生C(主父偃):臣主父偃认为应该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子弟,皇帝封这些子弟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学生D(大臣):臣认为,“推恩令”政策甚好,王国通过推恩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实力大大削弱,无力和中央抗衡。学生E(大臣):臣也认为,“推恩令”政策是削弱王国势力的最好举措,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自然对皇帝感恩戴德,您可以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巧妙的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学生B:主父偃言之有理啊,起草诏书,颁布“推恩令”。退朝。众大臣齐声:谢皇上!(退下)学生A:汉武帝削弱封国势力还有一个“酎金夺侯”的故事,汉武帝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在一次祭祀祖先的典礼上,汉武帝一一检验王侯们献来的酎金,以黄金斤两、成色不合规定为借口,削夺了106个侯的爵位。此后,汉武帝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教师:如果各地有不服从命令的官员,汉武帝又怎么知道呢?请第三组同学为我们讲解。第三组同学上台学生A:现在我们党不断加大监察力度,反腐倡廉。以史为鉴,我们来了解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加强监察制度的那?有请我们组的几位同学给大家全面的介绍。学生B: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大屏幕展示“司隶校尉”印)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司隶校尉的官职相似于秦朝御史大夫的职官。学生C:(大屏幕展示“西汉疆域图”)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学生D:另外,汉初继承秦朝的制度,设立丞相,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利,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教师:非常感谢各组的精彩表演,请各组负责人和我一起给各表演组打分,评选最佳组合及最佳表现者。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那?学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教师: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下面全班分两组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看这两人谁的历史功绩更大?(每组选一名学生和老师组成评判团,制定简单的评分标准,如表达流畅程度,逻辑严密程度,史实是否充分,合作精神的体现等方面来评价)小结学生从内容、体会、感想等方面对本课进行总结教师归纳小结(大屏幕展示板书内容)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通过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帝国。课堂练习现在同学们自编练习题,小组内交换测试。把认为比较好的试题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借机强调重点难点,并把这些试题装入“试题档案袋”以便以后复习时用,并对圆满答题者和编题出色者给以表扬。课后研究性作业撰写小论文-我看汉武帝附:学习活动评价表 活 动 内 容 得 分 总 分课前材料收集的详实、丰富程度(20分)组评: 分师评: 分 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