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ppt_第1页
课件: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ppt_第2页
课件: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ppt_第3页
课件: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ppt_第4页
课件: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大约在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的生命。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生物由简单、低等逐步向复杂、高等发展。,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作出了解释,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任何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如一棵一年生的植物,即使每年只产生两粒种子,经过20年,后代的数目就能超过100万棵。,又如,象的寿命可达100岁,如果每对象一年生产6头小象,经过740年750年,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1900万头。,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产生很多的后代。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2、生存斗争,(2)类型:,(1)原因:,生物的过度繁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如食物和空间)有一定的限度,(3) 结果:,大量生物个体死亡,少量生物个体生存,与无机自然环境的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3、遗传和变异,(1)具有普遍性,(2)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3)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4、适者生存,(1)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2)例:,A、同一环境下的植物,长得快的会比长得慢的占有广大的地盘,因此发育就好、开花结实就多。,B、跑得快的动物比跑得慢的更易得到食物并逃避敌害。,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例:长颈鹿的进化过程,长颈鹿的始祖,现代长颈鹿,变异是不定向,个体差异,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适应环境新类型,内因,动力,生存斗争,逐代遗传积累,内因,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个体有长颈长前肢的也有短颈短前肢的,长颈长前肢生存,逐代选择,现代长颈鹿,缺乏青草的环境下,自然选择,实例,生物进化过程,1、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2、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3、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4、进化动力,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意义:,(1)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2)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未能做出本质的阐明。,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种群 定义: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个体总和。 特点: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基因库: 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猕 猴,某一地区的全部猕猴是一个种群吗?,想一想?,一个池塘的全部鱼是不是一个种群?,(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这些金鱼各自有自己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它们各自的基因都是基因库的一部分。个体数目越多,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因库也就越大。,例:从某个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解:100个个体的总基因数为1002200个,其中A基因为30260=120个,a基因为60+102=80个,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0,200,=,60%,a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200,=40%,计算基因频率,1.一个种群中有AA18个,Aa78个,aa4个。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2.一个种群中有AA占30,Aa60,aa占10。算这个种群中A和a的频率。,3.一个种群中有某隐性性状者为16,求该性状的其他基因型的频率。,个体中的总基因数为200,A占(182+78)/200=57a占(7842)/200=4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体频率与1/2杂合体频率之和,则A占60,a占40,由aa占16知,a的基因频率为40,则A的基因频率为60,AA占36,Aa占24248,3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如:假设一群金鱼有1000条,它们有2000个颜色基因,其中纯合灰色200条,杂合的有400条,红色的有400条。则灰色基因频率为? 红色基因频率为?,(200*2+400)/2000=40%,(400*2+400)/2000=60%,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特点:频率可变。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结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1现在许多学者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 A生物个体 B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C种群 D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 A. 太平洋里全部的鱼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人 C. 稻田里全部的蛇 D. 草原上的灰仓鼠 3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 代代相传 C.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C,B,C,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2.对于单个基因来说,自发突变的频率很底;但对于种群来说,突变数很大,3.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实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为什么会有这一种现象?和自然环境有联系吗?,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摄氏度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摄氏度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这说明: 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C,种群中产生大量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看下面的材料六: 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下表是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到20世纪,桦尺蠖基因S与s的频率变化。分析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深色个体占多数,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被污染的环境,使得浅色型桦尺蠖容易被鸟类捕食而处于选择劣势,黑色型桦尺蠖具有保护色而处于选择优势。,这表明,自然选择通过保留有利基因型个体和淘汰不利基因型个体,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化,即进化,1物种的定义 2物种区分的主要依据是: 有无生殖隔离:种间隔离 3物种形成的原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隔离综合作用 的结果,(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1997年,上海中心血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者,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 ) ,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解析:,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 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 个体占7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基因A 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 B36%、64% C57%、43% D92%、8%,2.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例为: XBXBXBXbXbXbXBYXbY = 44%5%1%43%7%, 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C,D,假设一个平衡群体中的 1、一对等位基因A、a, 2、基因A的频率为p , 基因a的频率为q , 3、(p+q=1)。随机交配, 4、可知: (1)AA=p2 Aa=2pq aa=q2 (2)p2+ 2 pq+ q2=1,(pA+qa)(pA+qa)=p2AA+2pqAa+q2aa=1,三、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 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 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