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科版_第1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科版_第2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科版_第3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科版_第4页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宇宙 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我们来造环形山”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时,是一节猜测模拟实验课。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前三课都是了解有关月球的内容: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整体对月球进行了解:第二课“月相的变化”根据自然现象远距离的了解月相的变化,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想象;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走近月球,近距离对月球了解,动手操作,建立模型,验证猜想。教材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月球的地形特征环形山:第二部分是“造”环形山;第三个部分是“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第四个部分是“阅读资料环形山的成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调整了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的顺序。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造环形山,让学生在造环形山模型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探究活动的一些基本能力。学生对神秘宇宙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对月球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或许他们曾听说过有关月球的神话故事,但他们从未真正去关注探究过月球的内部构造或外部特征,从未去探究过月球的圆缺规律。对他们来说,月球既亲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对月球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本课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认识环形山的特点,合理推测环行山的形成原因,再让他们通过模拟造“环形山”来认识月球的表面特征。四、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大胆地推测环形山的成因。2、能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模拟制造“环形山”。3、在 “造山”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差距的。4、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成因的假说。五、教学重点会依据自己的认识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并造一些“环形山”。六、教学难点能经历推测到造环形山设计实验,探究环形山形成的种种原因。七、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分组实验中所需的盘子(改为跳远的沙坑)、沙子、台球、网球、铅球、篮球或排球、足球、皮球、可调整水量大小的喷水头、橡胶水管、水等。【设计意图】沙盘造山,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地取材,利用学生跳远的沙坑,扩大造山的空间,现象更直观,学生更感兴趣。八、教学流程图:九、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1、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小白船,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的品一品歌词,歌中描写“小白船”是什么?“小白船”里有什么(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桨儿桨儿看不见,船上也没帆,飘呀飘呀飘向西天。)2、欣赏歌曲,歌中描写的“小白船”是什么?“小白船”里有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3、小结引入:月亮对于古人来说那么遥远,神秘莫测,他们充满了幻想,想到了月亮上的嫦娥、桂花树、玉兔现在科技的发达,人们把足迹迈到了月球上,走近了月球,拍下了月球表面的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跟着宇航员们走近月球,看一看真正的月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吧?【设计意图】在优美的歌曲声中, 由古人的美好遐想,拉入今天实际拍摄到月亮是什么样子,激起学生渴求探究的欲望。(二) 认识环形山的特点(出示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仔细看一看真正的月球表面是什么样子?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眼前的月球表面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汇报。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学习困难生,及时鼓励,多关注。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科学家把月球表面的这种坑洞叫做环形山,月球上布满了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环形山。这些环形山小的只有1千米,大的达到几百千米。读一读教材51页: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板书课题及环形山的特征: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设计意图】这里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描述所观察到的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特征(数量众多;大小和深浅各不相同;大环套小环等)。既了解了环形山的特点,同时也为后面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及造环形山打下基础。(三)猜测环形山的成因。1、过度引入:神秘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课内外的知识在小组里讨论,猜测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2、分组讨论环形山的成因。(1)预设1:月球上的环形山可能是由于陨石的撞击所造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的图片进行对比,同学们发现月球上的环形山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真的很相象。(2)预设2: 环形山也可能是由于月球内部的火山爆发所造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环形山图片与地球上的火山口图片作对比,让同学们发现它们也有些相似。预设3:月球在形成的过程当中由许多太空物质组合在一起时就自然形成了这些无规律的环形山。预设4:可能是太空中的核辐射所造成的。学生的预想是多样的,教师可根据实际,随时引导。3、汇报预测的结果,对于有想法的同学给予肯定,呵护他们真实的想法,呵护他们的想象了。重点板书:陨石撞击,火山爆发【设计意图】提出假说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四)造“环形山”,验证猜测。1、介绍探究方法:模拟实验法。【设计意图】建立模型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引入:刚才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猜想了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那么这种猜想有没有可能性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这种猜测的合理性呢?月球那么大,离我们又那么遥远,我们不可能搬一个月球到教室里实验。那怎么办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模拟实验。对于一些在实际环境无法或很难观测到的现象,我们便可以采取模拟的办法来探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模拟造一造“环形山”。板书:补充课题“我们来造”。师:假如我们能模拟造出类似的环形山,就证明了我们的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还请大家认真思考:用我们猜测的原因来解释环形山的形成,是否还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地方?写下你心中的疑问。【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主要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模拟实验法。并让学生认识到,模拟的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模拟造出“环形山”,只能证明自己的猜测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能证明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2、设计陨石撞击实验(1)师生商讨造“环形山”的材料。并设想,怎样才能造出象月球表面一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环形山”。(预设材料:圆形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重一些,有的轻一些)【设计意图】让学生尽量模拟出与月球表面类似的条件,让学生设想造出与月球表面类似的“环形山”,实际上,这是对环形山成因的合理性作再一次思考。(2)选择场地:教室门前花池边上的跳远沙坑;材料:篮球或排球、足球、皮球、(轻,空心、大)、铅球、台球、网球、水晶球(重、实心、小)等。【设计意图】用沙坑代替沙盘,场地更大,学生易于“造山”,现象明显。变室内课为室外课,学生更喜欢、新鲜。同时,充分地利用体育器材室,材料可信手拈来。(3)陨石撞击实验。把全班分成了四大组,划分区域,在指定的范围内“造环形山”。(4)师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并投影讲解注意事项注意的事项:每组分开排成两队,两人拿轻重或大小不一样的球类同时造“环形山”,依次轮流。 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并交流:陨石撞击月球表面,能不能形成环形山?还有什么疑惑?(5)把学生有组织的带到场地,分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纠正学生造山的方法。对于做的好的同学和组及时鼓励,激起其他组的兴趣。【设计意图】在注意事项和教师随机适时指导帮助下,学生会顺利完成陨石撞击的实验。我们来造“环形山”实验记录我们的方法模拟陨石撞击造环形山( 分组)模拟火山爆发造环形山(集体操作 )我们造的“环形山”(可画图)我们观察的现象我们的疑问3、火山爆发实验:(1)集体操作。堆起沙堆,用浇花的喷水管,调整喷头的大小、力度,模拟火山爆发的场景,仔细观察现象,及时记录,并思考:火山爆发月球表面,能不能形成环形山?还有什么疑惑?(2)模拟实验,教师有序地组织、指导。【设计意图】一个“火山爆发“的模拟,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各组长轮流上阵,造出了“大小、深浅不一”的环形山,现象明显,趣味更浓,学生的印象更深。同时集体操作,节约时间,能让同学经历两个实验的过程和现象。4、整理材料,回班,汇报交流,全班反馈。 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猜测。(五)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1、引入: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并模拟了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下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2、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教师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3、思考:我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对于有想法的同学给予肯定,呵护他们真实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家们是通过不断的搜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猜测在得不到证实的时候,永远都是一种猜想,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是需要事实证据的。(六)总结拓展:1、你能谈谈今天学习的收获吗?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月球的奥秘,通过大家的想象、议论和模拟实验,我们了解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可能成因。事实上,人类一直都没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我想同学们一定想对月球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就去做吧!2、搜集有关人类探索月球的资料,力争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3、搜集有关中国人探索月球的历程了解我们国家探月的足迹和水平。(“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设计意图】课堂不是探究的终点,应该是起点,走向生活科学。十、教学特色之处:1、根据学校的实际,把室内课变为室外课,把小的沙盘造“环形山”变为了山坑“造环形山”。内与外和大与小的替换,学生更感兴趣,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效果好。同时通过分组和集体的操作,每个同学不同程度的亲历了两个模拟实验,亲历的就是印象深刻的,亲历的就是不易忘却的,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收集证据验证猜想。2、本节课教学基本达成了预设的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第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环形山的特征,为以后猜测环形山的成因奠定了基础,因此接下来同学们能对环形山的成因很快作出各种有根据的猜测。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同学们想出了用模拟实验的办法来进行探究,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模拟实验的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模拟实验成功也只能说明自己的猜测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并不能说明自己的猜测完全正确。接着同学们借助材料和各种方法造“环形山”,在“造山”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所思,有所悟,根据现象提出解释、推测,并提出了各自心中的疑问。因此,在这堂课,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3、重视了文本的链接拓展引申。由搜集人类探月的资料到再具体到中国探月的资料“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的历程。前后对比可以找到我们国家探月的历程与世界的差距,激发学生探月的兴趣。存在不足:由室内课变为室外课,在同学们进出时,时间会耽误一部分,加上学生对环形山成因的猜测较多,导致时间课堂较紧。建议有条件的话可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环形山的图片,提前对第一个活动:认识环形山的特点进行观察,为上课节省时间做一铺垫十一、教学评价设计:有效的课堂评价就像一盒润滑剂,能使教与学互动起来,融合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这节课对学生课堂中精彩的发言,我给予了情真意切的语言评价,尤其是把简单的问题有意留给学困生,及时激励表扬,让他们不落下,参与到活动中来。还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们的综合评价(见附表),尤其对实验活动,及时评价各小组的表现,采用记分制,教师板书记分,班长课下在所对应小组名下记分,归入学期末的综合评定,这样长期坚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