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器质性精神病覃松.ppt_第1页
课件:器质性精神病覃松.ppt_第2页
课件:器质性精神病覃松.ppt_第3页
课件:器质性精神病覃松.ppt_第4页
课件:器质性精神病覃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器质性精神病,宜昌市精神卫生中心 宜昌市优抚医院 覃 松,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一样吗?,基本一样,精神=心理 精神卫生=心理卫生,精神健康=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重,心理疾病轻是老百姓的说法 精神科医生=心理医生?,精神疾病与精神病一样吗?,精神疾病包含所有的精神障碍 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严重思维紊乱、精神运动性兴奋、紧张性木僵 精神病有三个特点:1.严重脱离现实,或者说,现实检验能力严重受损害;2.社会功能受损;3.缺乏症状自知力。 抑郁症是精神病吗?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病吗?,精神疾病与精神病一样吗?,精神病这一概念涉及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脑器质性、内科疾病、外伤及精神活性物质等引起的精神病状态外,主要有以下六种精神病状态: 1. 精神分裂症; 2. 心境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3.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4. 精神分裂样精神病; 5. 偏执性精神障碍; 6. 各种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即最长几个月(不超半年),以完全缓解告终者。,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病因不明 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因:遗传、生化、性格;外因:社会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在精神病患者的亲属中,精神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遗传的风险增加,与遗传有关。 病因和诱因,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吗?,我国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无责任能力的判定标准: 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即法学标准)相结合来判定无责任能力,是国内公认的标准。,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吗?,医学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必须是刑法上所指的精神病人;第二,属于精神病人的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特定危害行为;第三,属于精神病人的行为人实施行为,必须是由于精神病理的影响。 心理学标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的丧失,必须是因为精神病理的直接影响;第二,必须有证据表明行为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二者之一完全丧失。 无责任能力肇事肇祸无责任,但需要强制住院 完全责任能力同正常人 限制责任能力承担部分责任,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如何识别早期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1.社会关系疏远,与亲人疏远并怀有敌意;2.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责任感缺失;3.兴趣减退或丧失;4.性格改变,表现为敏感多疑、孤僻、任性或沉默少语;5.类神经症症状群。 早期症状强调变化“换了个人” 进一步表现为:自语自笑,发呆发愣,无端猜疑,情绪不稳,淡漠懒散,功能下降,什么情况需要住院?,症状严重,有攻击、自杀或出走风险 拒绝治疗,家属护理困难 门诊治疗无效,需住院系统治疗 诊断不明,需住院观察 严重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成瘾吗?,成瘾的概念:对某类物质需求不断增加,使用后有愉快感,不用会全身难受,如酒、烟、毒品、药品等。(成瘾是想吃药)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以下四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绪稳定剂、抗焦虑药。 可成瘾的药物只有抗焦虑药,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劳拉西泮、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 许多患者减药或停药过快导致的躯体不适或病情波动,误以为产生了依赖性。,器质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脑形态学改变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脑功能性改变,常见脑器质性综合征,急性脑病综合征 慢性脑病综合征,谵妄 (急性脑病综合征),定义 由脑部弥漫性、暂时的病变所致引起,表现为急、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病因 急性中毒、感染、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脑外伤、手术后的状态、药物、内分泌紊乱营养及维生素缺乏等。 心理社会应激具有诱发作用。 发病机制 胆碱能假说,临床特点 发展速度较快,病程较短暂,病变可逆,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认知方面记忆力减退、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力涣散 定向方面定向能力受损、对周围事物理解困难。 感知方面幻觉、错觉 情绪方面早期是抑郁、焦虑、易激惹,晚期是淡漠 行为方面抑制、反应迟钝,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智能检查等。 治疗 病因治疗、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慢性脑病综合征,痴呆综合征 遗忘综合征 人格改变,痴呆综合征,定义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病因 病因很多,神经退化性疾病最常见。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兴趣及工作效率减退、思维迟钝、近事记忆减退、注意力集中困难等。 后期则表现为情感淡漠、幼稚、愚蠢性欣快、哭笑无常等。 认知功能缺损 社会生活功能减退 行为和精神症状,诊断 病史 智能检查 体格检查-非常重要 实验室检查,治疗 及早治疗可治疗的病因 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控制精神症状 改善情绪,遗忘综合征,定义 适于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病因 酒中毒最常见 临床表现 近事记忆障碍、错构、虚构 柯萨可夫综合征有近事记忆丧失,同时有定向障碍和虚构。,人格改变,人格的定义 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病因 脑外伤、脑肿瘤、癫痫、脑血管硬化以及各种脑病性疾病 临床表现 对周围的人和事兴趣减退、不讲礼貌、不注意个人卫生 情绪不稳定 过分热情,但行为不得体,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概 述,定义 是指脑部有组织形态方面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因 血管性或低血氧性:血管疾病、心脏功能不全、贫血 感染:脑炎、艾滋病病毒感染、梅毒 占位性病变:肿瘤 颅脑外伤,临床特征(共同) 急性起病意识障碍 慢性起病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痴呆综合征 相关名称 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 慢性器质性精神综合征,诊断原则 判定疾病的性质 诊断步骤和方法 详细收集病史、精神检查、躯体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常见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癫痫性精神障碍 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定义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脑变性、家族性、遗传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AD的神经病理 脑重量常减轻,有脑萎缩、脑沟回增宽和脑室扩大。SP和NFT大量出现于大脑皮层。 AD的神经生化 乙酰胆碱明显缺乏,乙酰胆碱酯酶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降低。 AD的分子遗传学 AD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 首先为记忆障碍、随后智能衰退。有的早期为情感障碍,随后出现痴呆。有的出现意识模糊或谵妄状态。 轻度-近事记忆障碍、人格障碍 中度-记忆障碍严重、精神和行为障碍 重度-不认识自己和他人,躯体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其他资料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原因加以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促智药物 非药物治疗 精神症状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血管性痴呆,定义 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影响大脑血液供应,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痴呆综合征。,病因 是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组织器质性改变。 临床表现 近事记忆障碍、人格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根据病史和检查。 治疗 病因治疗-手术、药物 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急性精神症状 意识障碍 脑外伤后急性障碍 记忆障碍,临床表现 慢性精神症状 智能障碍 人格障碍 脑外伤后精神病性障碍 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和检查 治疗 急性阶段-神经外科处理 兴奋躁动-短期给予抗精神病药物,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病毒性脑炎 精神症状可以是首发症状 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较多见 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急性脑病综合征为主 结核性脑炎-情感症状为主,还可以有认知障碍 脑脓肿 不同部位的脓肿有不同的症状,脑肿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不同的部位精神症状不同;肿瘤的生长速度不同精神症状也不同,生长快表现为急性脑综合征,生长慢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综合征。 常见症状有智能障碍、幻觉和其他精神症状。,脑部局灶性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额叶常有人格改变 顶叶较少出现精神症状,常以神经心理障碍为主 颞叶常出现智能缺陷和人格改变 枕叶视觉认知功能障 胼胝体前部以情感障碍为主,后部则以智能缺损更为突出 间脑嗜睡和睡眠过渡、情绪控制不良,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和检查 治疗 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颅内压升高 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梅毒所致精神障碍,病因 梅毒感染 临床表现 一、二期-不伴有严重的精神症状 三期-淡漠、妄想、易激惹、人格改变和认知功能缺损等 麻痹性痴呆 治疗 对因治疗 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癫痫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前-精神症状(易激惹、紧张、抑郁) 发作时-意识障碍(自动症、神游症、朦胧状态) 发作后-意识模糊 多次发作后-精神病性症状(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多疑、思维粘滞) 长期发作后-人格改变,诊断 诊断可根据病史和脑电图 治疗 控制发作 发作间期的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HIV感染后可出现原发或继发和与心理、社会有关的精神症状。,临床表现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HIV 感染痴呆 谵妄 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体因性精神病或症状性精神病),概 述,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或障碍影响脑功能变化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因 导致精神障碍的脑功能紊乱是继发于全身大脑外躯体疾病或障碍。 各种原因的躯体疾病(障碍)是本类精神障碍发病的主要原因,而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为促发因素。,发病机制 能量供给不足 脑缺氧 毒素作用 水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激素与维生素不足 应激反应 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临床特点 精神症状多发于疾病高峰期 精神症状多于躯体疾病的严重度平行 精神症状多具有昼轻夜重,并随躯体症状的轻重而变化。 病程和预后取决于躯体疾病的治疗,临床表现 表现为认知功能、感觉中枢、心境和情绪 脑衰弱综合征多见于疾病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 急性脑病综合征多见于急性躯体疾病或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 意识障碍、急性精神病性状态 慢性脑病综合征多见于慢性躯体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之后 类精神分裂症状态、抑郁状态、人格改变、类躁狂状态、智能障碍、遗忘综合征,诊断 躯体疾病的依据,精神症状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和病程相关 存在特定的精神症状 一定的严重程度 鉴别诊断 与脑器质鉴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与伴发的功能性精神病,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躯体疾病 支持疗法 精神症状的控制 护理 病程和预后 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 合理处理精神症状,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内分泌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内脏器官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定义和病因 为外界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原生虫及寄生虫等侵入机体诱发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发病机制 脑细胞直接受损害 代谢产物在脑内积蓄 有脑水肿和脑缺氧 脑功能紊乱 个体差异,临床表现 急性意识障碍 慢性类精神分裂症状态、抑郁状态、 类躁狂状态、人格改变以及智能障碍,常见的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肺炎高热时出现谵妄状态 细菌性心内膜炎轻微的精神症状 小舞蹈病易激惹、情绪不稳和冲动行为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为确定感染依据 鉴别诊断着重于非感染性器质性精神病及伴发的功能性精神病 治疗 见概述 预后 取决于原发疾病的性质、病程和治疗 合理处理精神症状,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定义 是指内分泌疾病引起内分泌功能亢进继发脑功能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代谢产物积蓄而发生精神障碍。,肾上腺功能异常,临床表现 皮质醇增多症抑郁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慢性出现抑郁,甲状腺和旁腺功能异常,临床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运动性兴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抑郁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类抑郁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性神经症”,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 焦虑、惊恐障碍等,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可导致精神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多见,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定义 是指重要内脏器官严重疾病继发脑功能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脑供血、供氧不足及代谢产物积蓄而发生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肺性脑病肺脑综合征 肝性脑病肝脑综合征 心源性脑病心脑综合征 肾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 预后 取决于原发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sychoactive Substances,主要内容,概 述 精神活性物质?哪些精神障碍? 病因学理论? 诊断和治疗原则?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苯丙胺类、可卡因) 大麻、镇静催眠药、烟草等,联合国2002年相关资料,全球非法物质使用者大约2亿 1.63亿使用大麻 0.34亿使用苯丙胺类物质 0.14亿使用可卡因 0.15亿使用阿片类 合法物质如烟草、酒精、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物的使用人群基数更大 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全,精神活性物质,精神活性物质 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认知、情感、行为和意识状态),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毒品 是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我国的毒品主要指阿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兴奋剂等,药理特性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 抑制CNS 酒类 阿片类 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等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stimulants) 兴奋CNS 苯丙胺类、可卡因、咖啡因等 烟草,药理特性分类,致幻剂(hallucinogen) 能改变意识状态或感知觉 大麻(cannabis) 麦角二乙胺、仙人掌毒素、苯环已哌啶 挥发性溶剂(solvents) 中枢作用类似于中枢抑制剂 苯类、汽油、亚硝酸类、丙酮等,临床诊断类别(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0.1)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2) 大麻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3) 镇静催眠药或抗焦虑药所致精神障碍(10.4) 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10.5) 致幻剂所致精神障碍(10.6) 烟草所致精神障碍(10.7) 挥发性溶剂所致精神障碍(10.8)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9),2019/8/23,77,可编辑,精神障碍临床类型,急性中毒(10.X1) 耐受性增加 有害使用(10.X2) 依赖综合征(10.X3) 戒断综合征(10.X4),精神病性障碍(10.X5) 遗忘综合征(10.X6) 智能损害(10.X7) 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10.X8),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具体临床表现依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而定,可据此进一步划分并确定第五位编码 意识障碍(10.XX1) 幻觉症(10.XX2) 妄想症(10.XX3) 抑郁综合征(10.XX4) 躁狂综合征(10.XX5) 病理性中毒(10.XX6) 病理性重现(10.XX7),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急起心理或生理功能紊乱,如意识、认知、情感、行为障碍或生命体征不稳 中毒效应一般是中毒物质原有药理效应的延续 往往与剂量密切相关,存在量-效反应曲线 持续时间较短,中毒效应随该物质消除而消失,只要不出现组织损害或其他并发症,可完成恢复 只有在不存在其他持久的药物相关问题时才诊断,耐受性 (tolerance),耐受性 在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临床效应逐渐减低 欲得到与用药初期相同的效应,必须加大剂量 是机体对药物的适应性生理反应 交叉耐受性 对某种药物产生了耐受性,往往对同类药理作用的药物也产生耐受性,出现敏感性降低,滥用(abuse),有害使用(harmful use),指反复使用药物,偏离了社会常模与医疗允许,导致明显不良后果(社会功能、心身健康等) 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滥用者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症状,反之就是依赖综合征,依赖综合征 (dependent syndrome),对某种精神活性物质有强烈渴求,并不间断地使用,以取得快感或避免停药后产生痛苦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病理状态,也称成瘾(addiction) 精神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赖 心理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的渴求,以期获得用药后的特殊快感,呈现强制性觅药行为 精神依赖是依赖综合征的基本特征 躯体依赖 反复用药所造成的适应状态,以致需要药物持续存在于体内,若中断就会产生戒断综合征 躯体依赖常随耐受的形成而产生,依赖综合征诊断标准,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并至少有下列 2 项 有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欲望 对该物质使用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 明知该物质有害,但仍应用,主观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是失败 对该物质的耐受性增高 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同一物质消除戒断反应 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 使用该物质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受体拮抗剂后所出现的、令人痛苦的、特殊心理生理症状群 不同药物的戒断综合征不同,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和体征 强度与品种剂量使用时间途径停药速度等有关 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 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rebound),药物类型不同、 其精神、躯体依赖性和耐受性不同,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期间或之后,立即出现的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如幻觉、妄想、情感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 无明显意识障碍 精神症状与药物种类有关 若不持续使用,精神病性障碍持续时间较短 典型病例1月内至少部分缓解,6月内痊愈,遗忘综合征(amnesic syndrome),以近记忆障碍为主 可有远记忆障碍 无即刻回忆障碍 无意识障碍 无明显智能障碍,智能损害 (intellectual deficiency),慢性、进行性、全面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受损) 抽象思维能力减退 概括能力减退 判断力减退 理解、计算、语言能力等减退 无意识障碍,药物依赖的病因学理论,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学因素 心理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药物的可获得性 不良的家庭因素 同伴影响或压力 文化背景、职业等因素,心理因素,个性研究 反社会性 情绪控制较差,易冲动 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 追求即刻满足等 心理始动原因 好奇、追求刺激、侥幸、解脱、逆反等心理 行为学理论 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生物学因素,药物的强化作用(正性和负性强化) 脑内存在“犒赏“系统 腹侧被盖区(VTA)至伏隔核(NAs)的多巴胺通路 代谢速度 遗传学因素,自身给药实验(SA),大鼠为获得药物而压杆,地点偏爱实验(CPP),诊断素材,问诊诊断:详细询问病史 药物使用史(种类、剂量、途径、开始使用年龄、使用时间等) 治疗史等 体检诊断:全面的体格检查 实验诊断:血尿毒品检验传染病检查 器械诊断,诊断原则,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 出现急性中毒、依赖、戒断、精神病性症状、遗忘、智能损害等精神障碍 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治疗原则,急性中毒 支持和特殊治疗:酒和阿片-纳洛酮、BDZ-氟马西尼 依赖综合征 脱瘾治疗(戒断综合征治疗):替代或非替代治疗 康复治疗 药物康复治疗、心理康复、社会康复 回归社会 精神病性障碍 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 遗忘综合征和智能障碍,国内外现状比较,急性脱毒治疗与国外没有差距 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不足 心理社会康复项目不足 心理社会康复队伍建设 政府支持力度低 社区治疗及防治体系尚未建立 疗效评价体系应由单维向多维体系转变,疗效评价的多维度,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lcohol,饮酒导致的危害,饮酒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长期大量饮酒可造成 躯体损害 精神损害 社会损害 酒依赖及其相关问题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而位居第三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酒代谢酶活性与饮酒,乙醇的代谢 乙醇 乙醛 乙酸 ADH(乙醇脱氢酶) ALDH (乙醛脱氢酶) “脸红反应” 与血液和组织中乙醛的蓄积有关 低 ALDH活性者不易形成酒依赖 当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4%,可出现昏迷或死亡,酒精的药理作用,CNS抑制作用 皮层抑制导致的皮层下释放 皮层下释放到中枢抑制 中枢抑制 致成瘾作用 神经毒性作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急性酒中毒(acute alcohol intoxication) 普通醉酒 对酒的正常反应,具有量-效曲线 病理性醉酒 个体特异性体质引起的酒过敏反应 复杂性醉酒 有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对酒耐受性降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慢性酒中毒(chronic alcohol intoxication) 酒依赖综合征 酒戒断综合征 酒中毒性幻觉症(alcohol hallucinosis) 酒中毒性妄想症(alcohol delusional disorder) 酒中毒性遗忘综合征(Korsakoff syndrome) 酒中毒性痴呆(alcohol dementia) Wernick脑病(B1 缺乏),酒依赖综合征,强制性饮酒,难以控制的饮酒渴望 刻板的饮酒模式,定时饮酒 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 耐受量增加 戒断综合征出现(震颤) 以饮酒解除戒断综合征(晨饮) 戒断后重饮,酒戒断综合征,单纯性戒断反应(uncomplicated -) 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后数小时出现 手、舌或眼睑震颤 负性情绪体验 自主神经功能亢进 震颤谵妄(alcohol withdrawal delirium) 谵妄状态:伴有生动幻觉或错觉 全身肌肉粗大震颤 戒断性癫痫(epileptic attack),戒酒治疗,戒酒治疗 重者应住院戒酒 充分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控制戒断综合征 常选用长效的:地西泮 首次足量 23日后逐渐减量,不超过2周,以免BDZ类依赖 也可使用其他种类的BDZ类药物 预防震颤谵妄、戒断性癫痫的发生,康复治疗,药物康复治疗 酒精致敏剂:戒酒硫0.25-0.5克/天 鸦片类拮抗剂-纳曲酮(50mg/日) GABA受体激动剂-高牛黄酸钙(1.3g/日) SSRI-可降低总饮酒量的15%-20% 心理康复 社会康复,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opioids,罂粟花,生长在人类白骨上的美女,阿片类药物及其药理作用,镇痛 镇静 抑制呼吸 抑制咳嗽中枢,抑制胃肠蠕动 兴奋呕吐中枢 缩瞳 致快感作用,阿片(罂粟果中提取的粗制脂状渗出物) 吗啡可待因(粗制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海洛因(吗啡的被乙酰化产物),度冷丁,美沙酮等20余种,海洛因史话,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 1897年8月21日由德国拜耳制药公司专家菲历克斯霍夫曼首次合成 用来镇痛和解除吗啡瘾癖 1898年初匆忙推向了市场 成瘾强度高于吗啡三倍 1931年停止海洛因的生产,使用方式及体验,滥用方式:吸烟式、烫吸(追龙)、注射 初用者并无快感,恶心、呕吐为常见 首次获得快感而使用的次数因人而异 屡用者的快感体验可分为三个时期 强烈快感期(1分钟) 松弛状态期(0.5-2小时) 精神振作期(2-4小时),阿片依赖综合征,有使用阿片类物质的强烈欲望 对使用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 使用时体验到快感,减少或停止使用出现戒断 再次使用能消除戒断症状 耐受性升高 明知有害但仍使用,主观上希望减少使用但总失败 使用该物质导致其他重要活动放弃,阿片戒断综合征,主观症状 肌肉疼痛、骨疼、腹疼 焦虑不安、激越、失眠与厌食 渴求用药 客观体征 多汗、竖毛、流涕、淌泪 瞳孔散大、脉搏和呼吸加快、血压增高 男性自发泄精、女性出现性兴奋,脱毒治疗,替代治疗 美沙酮 Methadone(首日剂量为4060mg) 丁丙诺啡 Buprenorphine(0.92.1mg) 原则是只减不加、先快后慢、限时减完 非替代治疗 可乐定(clonidine)和洛非西定(lofexidine) 中草药治疗 针灸治疗,脱毒治疗成功的标准,停止使用控制或缓解戒断症状的药物 急性戒断症状完全或基本消除 尿吗啡检验阴性 纳洛酮催促实验为阴性,脱毒治疗后面临的问题,躯体方面的问题 慢性稽延性戒断症状 躯体其他疾病 行为问题(各种不良的生活、社会交往习惯) 心理问题(以海洛因作为应付应激的方法) 家庭问题 职业问题 社会问题(远离毒友),康复治疗,药物康复治疗 各种脱毒疗法,6个月中复发率高达80-90 纳屈酮维持治疗 纳曲酮阻断阿片药理作用 依从性低:仅有30%的戒毒者能坚持使用 美沙酮维持治疗(MMTP) 优点与缺点、试点与推广,康复治疗,心理社会康复 认知行为治疗 复吸预防 群体治疗 家庭治疗 技能训练,阿片类急性中毒与治疗,典型三联征 昏迷 呼吸抑制 针尖样瞳孔 拮抗剂尽早、足量的应用 静注纳洛酮0.4mg,必要时2-3min重复,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冰毒 并非冰清玉洁,ATS分类与品种,兴奋型ATS 苯丙胺(amphetamine) 甲基苯丙胺(冰毒,meth-) 哌醋甲酯(利他林)、匹莫林 致幻型ATS:Mescaline 抑制食欲型ATS:芬氟拉明 混合型ATS 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摇头丸MDMA),ATS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提高注意力 减少睡眠 心血管/呼吸兴奋 抑制食欲 致精神病理症状 致欣快作用,儿童多动症(如利他灵、匹莫林等) 发作性睡病(如苯丙胺) 减肥(如芬氟拉明) 脑炎后帕金森症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ATS所致精神障碍,ATS依赖 更易产生精神依赖,较难产生躯体依赖 ATS戒断综合征 抑郁最常见,2-3天达到高峰,1-2周内消失 ATS急性中毒 CNS过度兴奋,分轻、中、重度 ATS慢性中毒 偏执性精神病类表现,ATS依赖的治疗,躯体戒断症状较轻,只需对症处理 精神病性障碍在停药后2-3天内即可消失,严重者选用氟哌啶醇和地西泮等治疗 抑郁严重或持续时间长者可使用抗抑郁剂 急性中毒的治疗 高热、代谢性酸中毒、肌痉挛、冠脉痉挛、高血压的 合理治疗,烟草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to use of tobacco,禁烟处处 吸烟依旧,烟草依赖,药理效应 有效成分是尼古丁(烟碱) 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改善情绪 增强认知能力 肌肉松弛 抑制食欲 烟草依赖综合征 烟草戒断综合征,戒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