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兼.ppt_第1页
课件: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兼.ppt_第2页
课件: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兼.ppt_第3页
课件: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兼.ppt_第4页
课件:细胞杀伤活性检测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K细胞杀伤活性检测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2013-7-5,目的要求,熟悉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方法。,【原理】,乳酸脱氢酶 (LDH) 是活细胞胞浆内含酶之一。正常情况下,LDH不能透过细胞膜。当靶细胞受到效应细胞的攻击而损伤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LDH可释放至介质中。释放出来的LDH在催化乳酸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中,使氧化型辅酶(NAD+) 变成还原型辅酶(NADH2)。后者再通过递氢体-吩嗪二甲酯硫酸盐 (PMS) 还原硝基氯化四氮唑蓝(NBT),形成有色的甲臢类化合物,在490nm或570nm波长处有一高吸收峰。利用读取的A值,经过计算即可得知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活性。,实验原理,效应细胞 靶细胞 释放LDH,丙酮酸,乳酸,乳酸脱氢酶(LDH),NAD+,NADH+H+,PMS,NBT,甲臢(OD570nm),吩嗪二甲酯硫酸盐,硝基氯化四氮唑蓝,【试剂】,1. 靶细胞 检测人的NK 细胞活性常用的靶细胞为体 外传代细胞株K562。 2. 效应细胞 从人外周血(肝素抗凝)分离的单个核 细胞。 3. 1640 培养液 4. LDH 底物溶液(临用前配制) NBT 硝基氯化四氮唑蓝 4mg NAD+I 氧化型辅酶I 10mg PMS 吩嗪二甲酯硫酸盐 1mg,【试剂】,加蒸馏水2ml 溶解,混匀后取上清液1.6ml,加1mol/L 乳酸钠0.4ml,然后加入0.1mol/L pH7.4 PBS 至10ml。 5. 1% NP40 : 取1ml NP-40 加去离子水99ml。 6. 1mol/L 柠檬酸终止液 取柠檬酸21g 加去离子水100ml,实验步骤,效应细胞的制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靶细胞的制备,效-靶细胞相互作用,酶促反应,结果判读,取培养2448hr的靶细胞(K562), 洗涤3次(1000rpm10min), 最后用完全RPMI-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至1105/ml, 备用。,靶细胞的制备:,效应细胞的制备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静脉血4 ml,加0.2ml肝素溶液(125-250U/ml)抗凝,分别吸取2ml淋巴细胞分层液置10ml离心管中, 将管倾斜45,沿管壁缓缓注入抗凝血,离心2000rpm20min,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亚群,用完全RPMI-1640定容细胞,计数后调整细胞浓度 (加入0.2ml完全RPMI-1640 ,混匀,1x 107),将所得PBMC用5倍体积的1640洗涤一次 2000rpm10 min,计数PBMC,1.计数4个大方格中(即64个小方格)所有细胞数 2.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3.总数除以4,所得数据104即为1ml液体中的细胞总数 4.每ml健康成人血可分离出11062106个单个核细胞,计数PBMC举例,数4个大方格细胞数分别为:87,79,91,85 总数为: 87+79+91+85=342 一个大方格的平均数为:342/4=85.5 1ml液体中细胞量为:85.5104 如果用染液稀释后计数,则细胞数为该数据的2倍。,效-靶细胞作用,将效应细胞和靶细胞各0.1ml(E/T=100:1)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的孔中, 每份标本设2个复孔, 同时设靶细胞自然释放对照组 (0.1ml靶细胞+0.1ml RPMI-1640液) 最大释放对照组 (0.1ml靶细胞+0.1ml1NP-40液), 1000r/min, 2min后, 置37、5CO2温箱中孵育2-4h。,2019/8/23,16,可编辑,【操作方法】,酶促反应 :从37温箱中取出培养物,吸取各孔上清0.1ml 加于另一培养板孔中。,酶促反应,置37预温10min, 加入新鲜配制的底物溶液0.1ml, 37避光反应1015min。 终止酶促反应 (用毛细吸管滴一滴1mol/L柠檬酸30l),结果计算,用酶标检测仪在570nm波长下读取各孔OD值, 并计算NK细胞活性。,实验组OD值-自然释放对照组OD值,NK细胞活性(%),最大释放对照组OD值-自然释放对照组OD值,=,100%,1、无论采用何种试验方法, 靶细胞的质量是影响细 胞标记率、自然释放率及实验稳定性的重要因 素。一般要求靶细胞的自然释放率10。 2、分离PBMC时,应用毛细吸管尽可能吸取灰白 层,切勿搅动各层。 3、吸取细胞培养上清时, 应尽可能不吸动沉淀的细 胞。 4、用此法测得NK活性的正常值范围在10-40%。,注意事项:,实验报告,记录NK细胞杀伤实验的原理、方法、 结果。,T淋巴细胞检查,1T细胞检查 (1)T细胞花环形成试验 (Erythrocyte rosette formation test, ERFT),E花环形成试验 (Erythrocyte rosette formation test, ERFT) 【目的要求】 1.掌握T淋巴细胞E花环试验的原理、正常值, 了解其方法和用途。 2.熟悉光镜下E花环的形态和计数方法。,【实验原理】 T细胞表面具有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表面糖肽结合的受体,称为E受体(CD2)。已证实E受体是人类T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当T细胞与SRBC混合后,SRBC便粘附于T细胞表面,呈现花环状。通过花环形成检查T细胞的方法,称为E花环形成试验。,根据花环形成的多少,可测知T细胞的数目,从而间接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判断疾病的预后,考核药物疗效等。,【实验方法】 淋巴细胞与SRBC按一定比例(1:10)混合 37 5分钟, 420分钟 取样涂片瑞氏染色、镜检。 计数E花环数,算出总花环形成率。 正常值为60%80%。,【结果观察】 高倍镜检查:淋巴细胞呈蓝色,SRBC呈红色围绕淋巴细胞形成花环,凡表面粘附有3个或3个以上SRBC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