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至第五单元 2018-05-0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耜耕C. 石器锄耕D. 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C三项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才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故选。2.在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A. 官府和皇帝B. 地主C. 农民D. 手工业者【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的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所以地主处于支配地位,故选B项;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并不全是归官府和皇帝所有,所以官府和皇帝并不处于支配地位,故排除A项;同理,排除CD项。3.唐朝城市出现了旅店、货栈、邸店、柜坊等与商业有关的场所和机构,其中“柜坊”的职能是A. 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B. 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C. 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D. 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柜坊”的职能主要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选A项;B项为邸店,故排除;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和负责皇家物资采购的明显是官方机构,不负责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排除CD项。4.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主要是指A.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 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综合国力空前强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新旧冲突的征兆”可知题意主要是指在传统经济领域中出现了新的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选B项;商品经济繁荣体现不出新旧冲突,故排除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明显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下列民族工业出现于广东南海的是A. 陈启沅的继昌隆缫丝厂B. 张謇的大生纱厂C. 方举赞等的发昌机器厂D. 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广东南海;B项出现在江苏;C项出现在上海;D项出现在无锡。所以答案选A。点睛:关键地点是“广东南海”;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哪个是建在“广东南海”即可。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恤商惠工”政策是为了A.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C.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D. 发展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扩大财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该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AC项错误;D项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7.1945年8月,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外国资本的排挤B. 官僚资本的重压C. 封建官府的排挤D.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官僚资本大肆劫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故选B项;抗战胜利后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外国资本的排挤,故排除A项;封建官府此时不复存在,故排除C项;经营不善明显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D项。8.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三大改造”的完成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选C项;ABD项均不符合史实,不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故排除。9.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 20世纪50年代末B. 20世纪60年代初C. 20世纪60年代末D. 20世纪70年代末【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鼓足干劲搞生产”、“多快好省”的内容可知主要反映了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所以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故选A项;BCD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0.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看到一座城市中同时并存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这座城市应该是A. 苏州B. 重庆C. 上海D. 沙市【答案】C【解析】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时间段中,上海是通商口岸,也是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聚集的地方,故选C。ABD是1895年马关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时间不符,排除.11.湖北天门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各贴了一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春联中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 人民公社制的推行C.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由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得知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以选D。1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抓住“1992年”这一关键信息,华而诚讲述是指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B。A项是在1978年;C项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与材料无关。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13.服饰体现了社会风尚,并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国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见下图),并实现服饰制度根本转变的历史事件是A. 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图片资料选择题。服饰的变化属于社会生活范畴,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反映在服饰上即废除服饰分贵贱的冠服制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实现了服饰制度的根本转变,故选B。洋务运动、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引发服饰的根本变化,排除AC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服饰的变化14.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明朝B. 清朝C. 民国D. 新中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一品香”“西洋风味”等,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情景出现的原因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15.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 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 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 粮棉物资统一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票证是我国进行计划经济的表现,票证失去原本作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生活物资的丰富,所以ABC项是导致变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票证失去原本作用说明国家不再对相关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故D项不是导致变化的原因,故选D。16.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 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B. 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 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D. 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因此选B。考点:近代中国城市化点评:材料式的选择题其形式一般是题干为材料,备选项为对材料的判断和解释,要求考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作出判断,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两大能力。由于近几年来历史学科的试题特点主要是:选材于现实问题和重大问题,结合学科的主干设置新情景、新问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新增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式选择题的特点正好与试题特点吻合,所以此类题型是考试的重点。此类题型解题的基础是读懂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获取有效信息与备选项和材料的历史背景结合,挂靠课本,进行分析判断,选出正确答案。17.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A.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B. 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港口C. 洋务运动全面开展D. 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和理解能力【详解】上海是中国最早向西方开放的港口,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很大,上海外滩出现大量西式建筑,借鉴了西方的建筑文化,故选A。B项只是原因之一。C项与此无关。D题干只体现单方面影响,所以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不确切,排除。【点睛】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建筑风格,服饰的变化,出现西装革履和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出现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婚丧嫁娶习俗的近代化,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变化等。18.在“2011年度上海书展”上发现一本汇集近千个如“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的“潮词语录”,被媒体称为“新新文明现象”。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是A. 汽车的应用B. 网络的普及C. 广播电视的推广D. 报纸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达人”“杯具”“云计算”等新词都是网络用语,所以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是网络的普及,故选B项;汽车的应用、广播电视的推广和报纸与网络用语的出现没有密切关联,故排除ACD项。19.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与变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密切了联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变联系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故说法正确。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并不不一定对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业造成冲击,故说法有误。综上所述可知,A项正确,故选A,排除BCD项。20.我国的移动电话使用总量居世界第一位,电话从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 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 中国疆域辽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电话的普及,电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21.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 数字化B. 多元化C. 网络化D. 日常化【答案】B【解析】“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说明报纸、电台、电视以及网站、手机等通讯手段并行不悖,这反映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数字化、网络化只反映出后者的趋势,故A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日常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22.(09年江苏卷)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C. 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D. 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答案】C【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加之关键词“人类文明”。23.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C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影响24.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 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B. 对非洲黑人的蔑称C. 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D. 对美洲棉花的反称【答案】B【解析】从题干给出的时间可以推断,英国工业革命以前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应以对本国和外国人民的掠夺为主,而黑奴贸易又是重要方式之一,“乌木”是对非洲黑人的蔑称,故答案为B项。25.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2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 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 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 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 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答案】A【解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隐含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的距离拉大也不成问题,这必然是依靠迅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在这时间上也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考点定位】必修二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27. (09年广东卷B)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 美国经济的崛起B.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巴拿马运河开通”说明交通的改善,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是商品市场国际化的表现,“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是劳动量市场国际化的表现,“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则是资本国际化的表现。A选项不符合“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B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C选项不符合“巴拿马运河开通”、“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28.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答案】D【解析】对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是指欧洲人发现美洲;以美洲土著人自身看,是对美洲的侵犯;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可以解释为不同文明相遇,故D正确;美洲人不会用“文明相遇”来评价新航路开辟,故A错误;全球史观也没有以“发现”一词形容新航路开辟,故B错误;欧洲人不会以“侵犯”一词形容自己,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各种史观的含义,学生应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关于哥伦布航行道美洲之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史观进行理解,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9.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哥伦布日”,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A. 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B.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 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D. 有利于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查韦斯之所以呼吁拉丁美洲人不要庆祝“哥伦布日”是因为哥伦布到达美洲给美洲带来的殖民、掠夺和灾难,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给美洲带来的主要是负面影响,BC项是对美洲之外其他地区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有利于殖民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对美洲的客观影响,而且作用有限,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30.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下列对殖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 殖民主义的出现是历史倒退B. 殖民主义扩大了欧洲的资本积累C. 殖民主义促进了欧洲的兴旺D. 殖民主义是殖民地的灾难和祸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世界近代,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殖民主义虽然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祸害,但它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A。BC是侧重对欧洲而言的,符合所学,排除;D是侧重对殖民地而言的,符合所学,排除D。二.材料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许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见此,也纷纷仿效。1872年,在国外经商致富的陈启源毅然回到家乡广东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材料二 图8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7个阶段。 材料三 19121919年间,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到l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摘编自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推动陈启源回乡办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示中第2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为辛亥革命提供了什么条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謇创办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品质?【答案】(1)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阶级基础。(3)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政府奖励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4)抓住机遇,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洋务派创办了许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许多官僚、地主和商人见此,也纷纷仿效”可知主要因素是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2)图示中第二阶段是19世纪末,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初步发展,从而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3)根据“19121919年间,实业救国成为时代思潮。张謇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轮船公司、面粉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辛亥革命的影响、政府政策、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和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总结概括张謇创办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抓住机遇,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回答。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引自(美)房龙著,马晗、治梅译:房龙地理材料二 荷兰、英国部分历史事件表国家事件荷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