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体重管理综合获益.pptx_第1页
课件:体重管理综合获益.pptx_第2页
课件:体重管理综合获益.pptx_第3页
课件:体重管理综合获益.pptx_第4页
课件:体重管理综合获益.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重管理,综合获益 2型糖尿病与体重管理,主要内容,肥胖是人类文明的副产物,Seidell. JC, et al.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0),83,Suppl.1,S5-S8.,中国大多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肥胖,Ji LN,et al.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126, 925.e11-925.e22.,%患者BMI24kg/m2,3B研究: 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患者的超重肥胖比例,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或肥胖(BMI24kg/m2)的比例接近50%。,总体,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高血压,2型糖尿病 +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更低,叶凯云等. 海南医学,2014,25(5):758-761.,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多少?,空腹血糖达标率多少?,餐后血糖达标率多少?,35%,26%,40%,超重与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贾伟平. 临床内科杂志,2012,29(3):149-151.,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大幅增高。,肥胖引发和加重多组织的胰岛素抵抗,Carl de Luca, et al.FEBS Letters 582 (2008) 97105,全身性 胰岛素抵抗,肥胖,骨骼肌,脂肪组织,肝脏,FFA摄取增加 细胞外脂质增加 巨噬细胞激活/聚集 内质网应激,脂肪细胞肥大 巨噬细胞聚集 细胞因子增加 脂肪分解增加 内质网应激,脂质含量增加 脂肪变性 Kuffer细胞的激活/聚集 细胞因子增加 内质网应激,内分泌交联,胰岛素抵抗是多种代谢紊乱的罪魁祸首,Staels B. Curr Med Res Opin. 2006;22 Suppl 2:S27-37.,脂肪,肌肉,肝脏,血管内皮,血小板,高血糖,心血管风险,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类型与脂肪组织的分布不同相关,肥胖不是一种均一的疾病,脂肪组织的区域分布与糖代谢、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田成功. 内脏型肥胖J. 医师进修杂志, 2004, 27(8): 6-9.,中心型(内脏型)肥胖 脂肪堆积以腹部为主,外周型肥胖 以外周皮下脂肪,尤其是臀部、大腿部的脂肪积聚为主,中心性肥胖最可怕,内脏脂肪过度堆积,损害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加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风险 紧密相关,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 脂肪在腹部的特别堆积,即内脏脂肪的堆积 表现为腰围增加,中心性肥胖最可怕 中心性胖最可怕,中心型肥胖最可怕,腰围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密切相关,Am J Epidemiol. 1997 Apr 1;145(7):614-9.,随着腹围的增大,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逐渐增加,中心型肥胖患者的危害,减重可带来多重获益,Arch Intern Med. 2010;170(17):1566-1575 H. Kahleova et al. 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 26 (2012) 442449,减重,HbA1C降低,HDL-C升高,TG降低,细胞功能改善,减重显著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有助改善血糖控制 体重减轻还可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Wing R R, et al. Diabetes care, 2011, 34(7): 1481-1486.,体重降低 5-10%可带来,降低0.5%,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和收缩压,5mmHg,甘油三酯,40mg/dL,减重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1的体重减轻可导致3.6的医疗费用与5.8的糖尿病相关费用减少,韩晟, 等. 药品评价, 2014 (19): 16-19.,小结,中国糖尿病合并超重患者比例庞大,腹型肥胖不容忽视 相同BMI中国人较欧美人群内脏脂肪更多 中国人在超重情况下应重视腹型肥胖的危害 腹型肥胖引发多重代谢紊乱、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细胞凋亡,BMI 24-28kg/m2,腰围:男性 90cm,女性 85cm,主要内容,评估指标 BMI(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2,如何判断是否超重或肥胖?,WHO标准,2011中国指南,1.J Am Coll Cardiol. 2014 Jul 1;63(25 Pt B):2985-3023. 2.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BMI诊断超重肥胖的不足之处,相同的BMI情况下,不同个体的 健康状况可能完全不同,中心型肥胖的指标腰臀比,测量方法:,直立位,取肋弓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测量腰围, 臀部最膨隆部位量取臀围,中心性肥胖,脂肪堆积于肝脏及其他内脏等形成的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代谢紊乱相关 脂肪分布被认为是肥胖导致各种代谢紊乱的重要基础,腰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腹部脂肪沉积量及分布,Hou X, et al. PLoS One. 2013;8(3):e57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 /T 428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2013,中心性肥胖衡量标准,Hou X, et al. PLoS One. 2013;8(3):e573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 /T 428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体重判定,2013,腰围及腰臀比不能定量明确腹部脂肪分布,腰围是临床评价脂肪分布最简单、实用的手段,主要内容,长期有效控制体重的措施分四步走,第一步:制定合理的体重目标,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将体重控制到理想体重是最佳目标 对于大多数患者特别是极度肥胖的患者来说,将体重控制目标确定为减轻原体重的5 10 ,是更切实可行并能长期维持的目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 超重/肥胖患者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第二步:制订有效的饮食控制计划,饮食干预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少量多餐,每日36餐 戒烟限酒,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版,第三步:适当的体育锻炼,运动减轻体重的作用是独立于饮食治疗的,联合低脂肪膳食可更有效的控制体重 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运动时保持脉率(次/分钟)=170-年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版,第四步:科学选用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 选用合适的减重药物,总结,肥胖/超重以及中心型肥胖是糖尿病患者不可承受之重 中心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均与心脑血管危险密切相关 控制体重在预防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需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 达到最佳效果,谢谢!,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