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pptx_第1页
课件: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pptx_第2页
课件: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pptx_第3页
课件: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pptx_第4页
课件: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基本概念,精 气 血 津液 阴阳 脏腑 经络,广义:包括水谷之精(饮食物化生成)、五脏六腑之精(水谷之精输布到组织器官)和肾精(禀受于父母、充实于水谷、藏于肾中) 狭义:专指肾精中具有生殖功能的物质 灵枢决气: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精,基本概念,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以构成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生命物质,以及来自母体从饮食中吸取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藏于肾,后天之精水谷所化生,输布到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最后归藏于肾,生殖 促进生长发育 生髓化血 滋养作用,功能,基本概念,气,气古人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春秋时期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物质;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周易系辞:精气为物;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中医学“气”范围广、名称繁多、概念不一。 邪气致病因素; 正气人体物质结构的总概括,包括精、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肾中之气+水谷之气+自然界清气,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综合作用,人体之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经络之气,= 真气,气,基本概念,气,推动 固摄 营养 温煦 防御 气化,功能,气不摄津,则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 气不摄精,则遗精、滑精等 气虚肛肠失固,则久泻/大便失禁、脱肛等,气虚而温煦作用弱,则出现畏寒、四肢欠温,或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基本概念,血,血的功能,-濡养脏腑经络 张氏医通:以和调五脏,藏而不失,乃养脏之血也 -濡养形体官窍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产生精神活动的器官需要血液濡养 灵枢平人绝谷: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基本概念,津液,津液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也称”水液”.遍布于周身,存在于经脉内外,人体某些分泌液,如涕、泪、唾等,及排泄液,如汗、尿等,由津液所化生,也称津液,滋润和营养 化生血液 运输废物,功能,基本概念,阴阳,什么是阴? 什么是阳?,Taiji diagram,阴阳鱼,基本概念,脏腑,脏腑-内脏的总称,按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化生、贮藏精气)、六腑(受盛、传化水谷)两类,肝 心 脾 肺 肾,胆 胃 小肠 大肠 膀胱 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中空,似六腑 功能:贮藏精气,似五脏,基本概念,经络,经络的概念:经脉 + 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诛脉之浮而常见者,皆洛脉也。,基本概念,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阴阳学说,产生于商周 成熟于战国与秦汉,阴阳对立 阴阳依存 阴阳消长(量变) 阴阳转化(质变),景岳全书传忠录: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阴阳学说,阐明组织结构 阐明生理活动 阐明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诊断 用于疾病治疗,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学说,阐明病理变化,阐明生理活动,望诊色泽分阴阳: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切诊脉象分阴阳:浮、数、洪、滑属阳;沉、迟、细、涩属阴 闻诊语声分阴阳:高亢洪亮属阳;低微无力属阴 问诊喜恶寒热分阴阳:喜寒恶热属阳;喜热恶寒属阴,用于疾病诊断,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五行学说,五:金木水火土(五材) 行:运动变化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概念,木曰曲直:是指数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土曰稼穑:是指吐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收纳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想象,均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姓。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想象,均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引申为滋润、下行、寒冷、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想象,均归属于水。,五行的特性,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既互相滋生有互相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和发展。 五行胜复: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既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既复气)的报复性制约,是一种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五行胜复的规律是“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胜至则复,复已而胜,不复则害。”,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 过度制约和克制。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导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不胜之行的 反向制约和克制。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有”太 过“和”不及“两种。,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学说,五行中的五脏 1、肝:五行属木。 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 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即金克木。 2、心:五行属火。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 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即水克火。 3、脾:五行属土。 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阳气可以问脾。 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 4、肺:五行属金。 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 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5、肾:五行属水。 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资肾。 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即土克水。,五行学说,五行中的五季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五行学说,五行中的五情 1、心在志为喜:“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2、肝在志为怒: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 3、脾在志为思: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 4、肺在志为忧(悲):人在悲伤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5、肾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五行学说,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脏象学说,构成人体的核心 完成人体主要功能 相互间密切联系,疏通全身气机 -调节情志活动 -促进消化吸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水液代谢 -通调月经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推动血液运行 (主血) 主管精神活动 (藏神 / 主神明),主管消化吸收 (主运化) 统摄血液 (主统血),主呼吸 辅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主管生长发育 主管生殖 主管水液代谢 主管纳气 濡养温煦脏腑,脏象学说,侣山堂类辩:五脏之气,皆相贯通,五行理论: 生理关系:五行相生、相克 病理联系:相乘相侮、子母相及 发展:通过生理功能阐述五脏间联系,用病理上相互影响反证其生理上关系,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经络学说,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经络学说,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经络学说,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 通行气血阴阳 感应与传导 调节机能活动,经络学说,经络的基本功能,中医理论基础及养生,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脏象学说 经络学说 中医养生,养生:养护生命。即根据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并用其指导日常养生保健活动。,中医养生,什么是养生?,以尽天年 健康地活着 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 创造美好人生、成功人生,中医养生,养生的目的,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能“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俗语讲“与其病后寻良药,孰若病前能自防”,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的核心意义,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无病自调、因病而防 既病防变治在发病之初,安其未病,防其所传 瘥后防复除邪务尽,使病愈防复,中医养生,治未病内涵,黄帝内经素问:“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中医养生总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总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含义:春在五行中属木,五脏中属肝,是天地万物复苏生长季节,要夜卧早起,到庭院中散步,使志气生发,要放松心情,不要压抑万物和自己。如违反了春生之气,便会伤肝,使提供给夏季生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夏季就发生病变。,春三月养生,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饮食药膳可选择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可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花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含义:夏在五行中属火,五脏中属心,是万物茂盛秀美的季节,要夜卧早起,不要怕阳光,心情要愉快,不要闭汗,多到户外活动。夏天是养阳的最佳季节,是增强抵抗力、抗病、祛邪的季节,如违背了夏天生长之气,便会伤心,夏令主长,秋令主收。既失其长,何以能收?故云奉收者少。冬至水胜,火为所克,故冬至重病。,夏三月养生,从中医理论讲,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夏天时人容易心火过旺,吃些味苦的食物有助于削减心火。夏天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含义:秋在五行中属金,五脏中属肺,是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天气劲急,地气清萧,要早卧早起,鸡叫后起床,这样才可神志安宁,这是适应秋天“收养”的方法。若违背了秋天之气,就会伤肺,使提供给冬藏之气不足,到了冬天就会发生腹泻病。,秋三月养生,秋季,气温始降,雨量趋少,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大便偏干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养肺润燥。 秋气肃杀,宜收不宜散,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宜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芝麻,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秋季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白果,洋葱等。,此时为由热转冷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要保证睡眠时间,这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乳类。,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含义:冬在五行中属水,五脏中属肾,是万物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水冻地裂,不要耗散阳气,要早卧晚起,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要让神气内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让阳气藏而不泄,这就适应冬天藏伏的方法。若违背了冬天闭藏之气,则会伤肾,使供给春天的生长之气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痹之病。,冬三月养生,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易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尤其是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老慢支继发感染、高血压、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中医所言之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冬季严寒。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一是要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二是要注意冬令进补,侧重于补肾、益气、填精。,“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 荤素搭配,以素为主:“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简约为佳” 饮食有节:“常食不可极饥而食,极饱而方彻”、“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 寒温适中:“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筋” 五味调和: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 食后不可即睡:饱食则卧,就会“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饮食适宜,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大饱伤脾,大怒逆气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形寒饮冷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不妄作劳,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神寓于形,形统于神。神伤则形伤,神亡则形亡。 此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精神衰败,必显于形,如两目无神、面色无华、四肢乏力、纳食不佳、形体瘦削等。 “心神乃形之大主”因此,调养心神也就成为调摄形体的关键。所以,中医养生学强调清静养神,因为“心静可以固元气,百病不生,百岁可活”(尊生八笺)。,形与神俱,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 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孙思邈养生十三法,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 (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 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延缓老化。,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 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孙思邈养生十三法,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 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有益于睡眠。,孙思邈养生十三法,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 可以醒脑提神,又可预防感冒。,孙思邈养生十三法,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 可以使颈项灵活,预防颈椎病。,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 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 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摄谷道(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可以缓解大便不通,防衰老。,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可以强化膝关节,健肾。,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可以消食行气、强健腰膝、愉悦心神。,孙思邈养生十三法,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 可以强化周身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合 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 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能】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十大养生保健穴位,内 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 。 【功能】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十大养生保健穴位,风 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平风府穴 。 【功能】“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十大养生保健穴位,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