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ppt_第1页
课件: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ppt_第2页
课件: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ppt_第3页
课件: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ppt_第4页
课件: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张珍玉学术经验继承人: 魏凤琴,张珍玉先生简介,张珍玉(19202005),别号:虚静。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张珍玉先生1920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中医世家,20岁始独立行医,临床擅长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内科、儿科、妇科及各种疑难杂病。 张珍玉先生20世纪50年代入山东中医学院执教,成为我校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创始人和奠基者。197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7年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2002年批准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开始师带徒;2005年确定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张珍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项目;2010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专家,成立了“张珍玉名医工作室”。,张珍玉先生简介,张珍玉先生多次主持全国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的撰写。编著、出版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指导完成及获奖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山东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先后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研究会委员、黄帝内经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分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张珍玉先生主要著作一览表,1内经摘要语释独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 2金匮要略语释点校山东科学出版社,1981年 3灵枢经语释独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4调燮类编校点主校,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5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分卷)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6中西医结合百病治疗丛书主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张珍玉先生编著教材一览表,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二版)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5年 2、中医基础学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77年 3、中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资料主编,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2年 4、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五版)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5、实用中医基础理论学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6 、内难经通论独著,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5年 7、经络循行歌诀主编,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6年 8、中医学导论主编,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7年 9、脏象经络学主编,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7年 10、病因病机学主编,山东中医学院编印,1987年 11、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年 12、高等医药院校专科教材中医学基础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年 13、研究生试用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研讨学术指导,山东中医药大学,1997年,张珍玉先生代表论文一览表,1、谈谈“舍脉从证”、“舍证从脉”的意义,山东医刊,1958,(2):9-10 2、谈谈辨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1):11-14;(2):34-43 3、病机十九条临床应用,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3):18-31 4、简论金匮要略,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8,(3):14-21 5、内经的五郁及其临床意义,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8,(4):1-6 6、对中医应给以实际支持,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4):6-7 7、谈谈“脏象学说”,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4):49-50 8、漫话平胃散,中医报,1985,07,07,第二版 9、漫话女子胞,中医报,1986,09,07,第二版 10、治咳之要在宣降,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7,11(4):9-10 11、囗疮方,中医杂志,1987,(12):53 12、胆石证辨治,中医药研究,1988,(3):2-3,张珍玉先生代表论文一览表,13、古方运用二则,山东中医杂志,1989,8(2):31-32 14、补法的运用,中医杂志,1989,(8):7 15、温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中医杂志,1989,(12):4 16、通法俚言,中医杂志,1990,(4):19-20 17、脱发治肺,山东中医杂志,1990,9(6):43 18、下法的临床运用与体会,中医杂志,1990,(5):4 19、理气法在治疗中的作用,中医杂志,1990,(6):4-5 20、寄语热爱中医学之青年,中医函授通讯,1990,(6:):34-35 21、桑薄清宣汤,中国中医药报,1990,12,07,第三版; 22、参芪紫癜汤,收载入名医名方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1,199-200 23、阴茎勃起痛 温肾暖肝平,收载入当代名医临证业精华奇症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会社,1992,96-97,张珍玉先生代表论文一览表,24、治消无分上中下,唯取都气加黄芪,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8,14(7):42 25、“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辨,黄河医话,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0-11 26、肠澼解,黄河医话,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 27、论中医理论和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3):162 28、对中医学气的认识,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31-34 29、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0年来天天“走”,家庭中医药,2002(10) 30、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之影响,中医药学报,2003,31(4):3-5 31、一本切合实用的优秀本草辞书评实用中药辞典,中国医药学报,2003,18 (增):151-152 32、让伤寒论自己诠解自己- 评李心机新著伤寒论通释,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1):80 33、中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2):82-85,张珍玉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继承性著作一览表,1张珍玉学术经验辑要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中医临床家张珍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3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张珍玉先生治疗咳嗽病经验介绍,张珍玉先生临床治疗咳嗽病疗效显著,体现了重视肺之宣降的特点。 一、理论部分 二、临床部分,一、理论部分,(一)深研素问咳论理论 1、咳是肺之本病 2、咳嗽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 1、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 2、内伤降为主,气降咳自愈,(一)深研素问咳论理论,1、咳是肺之本病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先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从理论上讲咳嗽一症,虽可由其它脏腑病变引起,不仅限于肺,但其直接病机是由肺气上逆所致,因此说咳嗽病位在肺,咳是肺之本病。正如 医学三字经咳嗽曰:“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景岳全书咳嗽亦云:“咳症虽多,无非肺病。”,(一)深研素问咳论理论,2、咳嗽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上逆 肺主气,肺主宣发肃降,调理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先生总结多年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提出:肺之宣发,宣中有降;其肃降,降中有宣的辩证观点。并提出灵枢决气所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之言,即已提示肺宣而后降之理;而素问经脉别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之论,明示了肺降中寓宣之机。 宣降相因,则气机通畅。因此,不论何因,一旦影响到肺之宣降,气机壅滞,外不能达,内不能降,则生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所言:“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先生认为,临证对于咳嗽的辨治,当首辨其外感与内伤。咳嗽虽有肺失宣降而致,但失宣多由外邪所闭,不降常因内伤劳倦所为,故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端。究其治法,亦不外两途:外感重在宣发,佐以肃降;内伤重在肃降,佐以宣发。宣与降的侧重,既应注意药味的比例,又须留心宣降剂量的比例,还需根据肺失宣降的程度,酌配升降药对、参以调理气机的动药,格成一方。据此先生明确提出了“治咳之要在宣降”之独到见解。,(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1、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 外感邪气,不管属寒、属热,多影响肺的宣发功能,气不得宣,冲逆激荡,即发为咳嗽。故治重在宣,一则通过宣,以驱散外邪;一则借宣,助肺之宣发。肺为相傅之官,助心治理全身,助脾肾行水,助肝调气。外感六淫邪气,从肌表皮毛口鼻而入,导致肺的宣发功能失常,气机郁滞,则见鼻塞流涕,胸闷气促,肺气上逆,故咳嗽;外邪束肺,肺失宣散,津聚成痰,故咳嗽多有痰。由于外感咳嗽以肺失宣发为病机,故其治疗当突出“宣”字:,(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1、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 (1)风寒咳嗽,治以辛温宣肺,方选华盖散(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三拗汤合止嗽散(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止嗽散:桔梗、甘草、橘红、百部、紫菀) (2)风热咳嗽,宜辛凉宣肺,方用桑菊饮(桑叶、菊花、芦根、杏仁、连翘、薄荷、桔梗 、甘草)或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3)风燥咳嗽,应清燥润肺止咳,可用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辛温润燥与甘寒润燥?!标本问题),(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1、外感宣为主,肺宣咳自平 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治疗咳嗽经验特别提出:燥嗽治疗润燥要注意标本问题,并结合临床提出: 杏苏散是辛温润燥-治燥之本, 桑杏汤是甘寒润燥-治燥之标 杏苏散(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 大枣(去核)橘皮,杏仁)-凉燥(敛降太过) 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温燥(升腾太过) 燥之本性凉燥湿相对而言,阳气升腾则生湿;阳气敛降则生燥 火就燥清热(火),养阴,(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2、内伤降为主,气降咳自愈 内伤咳嗽可由痰湿阻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虚、肾水上泛等引起。“肺为贮痰之器”,肺的肃降功能失常,气机不降而上逆,故见胸闷憋气,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痰随气逆,则咳痰量多。 先生强调:治疗内伤咳嗽立足“降”字:采用清热、养阴、化痰止咳等法。,(二)提出“治咳之要在宣降”的治疗理念,2、内伤降为主,气降咳自愈 方选: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黛蛤散(青黛、 蛤壳) 清肺化痰汤 (山栀、淡芩、知母、贝母、麦冬、桑皮、桔梗、茯苓、橘红、 瓜蒌仁、甘草) 百合固金汤(熟地、生地、当归、白芍、甘草、桔梗、玄参、贝母、麦冬、百合) 沙参麦冬汤(桑叶、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生甘草)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二、临床部分,(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 1、因时制宜提出外感以风热咳嗽为主的特点 2、桑薄清宣汤组成及加减应用 3、桑薄清宣汤用量及煎服方法 4、验案举例 (二)继承经验体会,(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1、因时制宜提出外感以风热咳嗽为主的特点 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虽然素问咳论有:“肺之令人咳何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灵枢百病始生:“重寒伤肺” 都突出了寒易伤肺的发病学观念。但是,(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1、因时制宜提出外感以风热咳嗽为主的特点 先生认为:由于气候的变化,时代的变迁,以及饮食条件、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当今人们多体质壮实、阳盛有余。故外感风寒,多从热化,而见发热、咽痛,咳痰黄稠等症。依据中医学辨证求因的原则,外感咳嗽多属风热咳嗽,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先生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桑薄清宣汤”一方,临证加减,常获神效。,(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2、桑薄清宣汤组成及加减应用 “桑薄清宣汤”基本方药组成:桑叶,薄荷,牛蒡子,板兰根,桔梗,炒枳壳,紫菀,川贝,甘草。方中以桑叶、薄荷疏风清肺、宣散风热为主药;桔梗宣肺止咳,炒枳壳降肺下气,两者相配,宣中有降,共同燮理气机升降,以复肺之宣降之职;配伍板兰根、牛蒡子清热利咽;紫菀、川贝润肺化痰止咳共为辅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加减:痰多色白质粘者,加陈皮,前胡;痰多色白质稀易咳,加炒白术,云苓,陈皮;痰多色黄白相兼质粘难咳伴咽痒,加青果,麦冬;痰黄质稠者,加青竹茹、炒山枝;干咳痰少或无痰者,加沙参、麦冬;咳甚,加炒杏仁,冬花;兼喘者加旋覆花、川朴、地龙,甚者加沉香;兼发热者,加双花、连翘;兼鼻流清涕者,加芥穗;鼻塞流浊涕,加蝉衣;头痛,加菊花等等。,(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3、桑薄清宣汤用量及煎服方法 先生临证强调因人而宜,小儿用量不仅用量小,而且每次仅开2 剂,因为小儿病情变化快,以防药物致病;婴幼儿用量1岁以内,不仅开2剂,而且要求每次服药2匙,每天3次;1岁以上2岁以内的小儿,则每次服药3匙,每天2次。 先生指出,“桑薄清宣汤”加减治咳嗽,煎药方法为:先用凉水泡药半小时,水量以漫过药为度,一煎,武火烧沸,文火煎10分钟,二煎武火烧沸,文火煎7-8分钟为宜,两煎药汁相合服用,日2次。,(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外感咳嗽,4、验案举例 赵某某,女,36岁,于1998年10月9日初诊。 初诊:咳嗽反复发作10余日。因外感致咳,多治难愈。现咳嗽有痰,痰白质粘,咽痒难咯,昼夜皆咳,无流涕,无发热。舌红苔少,脉数 辨证: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叶9克,薄荷6克,牛蒡子6克,板兰根6克,桔梗6克,炒枳壳5克,青果6克,麦冬6克,紫菀6克,川贝9克,甘草3克。水煎服3剂,日1剂,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 二诊,药后咳嗽大减,咽痒止,痰量减,痰易咳。上方加前胡6克,再服3剂,诸症愈。,(一)自创桑薄清宣汤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