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_第1页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_第2页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_第3页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_第4页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营企业的分析和管理摘 要最近不断有消息传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经、正在和行将撤离中国市场。跨国公司的许多人才们早已感受到了“世道”的沧桑巨变,跨国公司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跨国公司了!遥想当年,到跨国公司工作,那是何等地荣耀,几乎就相当于“秀才中举、状元及第”,全家人、甚至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远房亲戚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可如今,到跨国公司工作不仅“就是那么一回事”,而且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才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跨国公司的“冷酷无情”、以及继续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前途渺茫”。因而,他们中的一部分有着“先知先觉”的人才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民企,早已笃信民企才是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最佳归宿。外企人才向民企流动是大势所趋。但无数的例子表明,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多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很值得计划“转型”的外企人才们深思。如何在管理民营企业也将成为我国很多外企人才的主要关心话题,因此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背景及企业分析研究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背景及当前现状分析为研究主题,通过六章的内容来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章,首先明确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在认真分析内外现状的基础上,理清了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发展的思路和管理方法。 第二章,通过阐述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六个阶段和四种发展模式,并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未来做出展望。 第三章,对我国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和五力竞争分析,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 第四章,详细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内部环境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第五章,通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分析,得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 SWOT 矩阵分析表及相应四种不同的发展战略。第六章,最后,通过指出外企和中国民营企业的区别,提出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的五条建议及如何改变。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动态性的研究,本文在总结、借鉴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得到积极意义的结论,但由于所研究问题本身的难度和本人知识掌握的局限性,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 民营企业,发展分析,发展现状,管理策略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Analysis & ManagementABSTRACTWe have to recognize the truth tha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s are going to withdraw from Chinese market, or some already did, despite that the old flourishing pictures are still vividly in mind. Now, the problem comes: how about the people who work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y leared much advance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skills from multinationals, can the knowledge still work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Howerer, we are not optimistic for the answer as some failed examples happened. So, it will be seriously concerned of how to process right management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dissertation will do some research for the topic based of the analysis of history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otal 6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dentify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analyzes the six status and four development models, as well as make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third chapter will analyz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through PEST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macro environment, and five forces competitive analysis, the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or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current internal situation, then identify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 chapter five, through SWOT tool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raw SWOT matrix and the relevant fou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last chapter will summarize the variances between multinationals and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then provide 5 advices of how to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arree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KEYWORDS: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alysis, Development Sitatuion, Management Strategy 目 录第一章 导论51.1 问题的提出51.2 问题研究的意义5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5第二章 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62.1 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62.2 历史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72.3 四种新型发展模式72.4 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82.5 发展前景展望10第三章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133.1 政治环境(P)133.2 经济环境(E)143.3 社会文化环境(S)153.4 技术环境(T)163.5 五力竞争分析(Five Forces)16第四章 内部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94.1 家族式企业弊端194.2 长不大的八大瓶颈204.3 盘点民企管理的十大”硬伤”244.4 改变才能长期发展254.5 做长还是做强29第五章 民营企业发展经营战略分析315.1 SWOT因素分析315.2 SWOT矩阵分析32第六章 外企人才如何在民企”扎根”346.1 外企和民企的用人特性有什么区别346.2 到民营企业成功落地的”五条”建议376.3 如何在民营企业成功扎根39参考文献42第一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自从90年代中期,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从设立驻华办事处到建立生产基地,到成立面向国内市场的销售公司,外企实实在在地在中国开枝散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之余,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开阔视野,尤其是先进的经营理念。直到今天,在外企工作,怎么看都还是一件体面的事情。相对丰厚的薪水和周全的福利,斯文得体的穿着打扮,舒适的工作环境,规范的管理制度,平和洋化的人文氛围都使外企的白领们有种无形的优越感。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 已经出现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现象。特别是进入2015年,有很多的头牌外资企业开始加速撤离中国,并将海外市场也一并带走,中国面临着制造业倒闭潮和失业潮双面夹击的局面,而这些在外企成长的白领英才们也迎来自己命运的大转折,他们将何处何从?而同时,职业经理人又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若这一制约被有效突破,民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外企人才向民企流动是大势所趋。但无数的例子表明,外企人才“转型”到民企多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1.2 问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其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在维护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融资、人才等,其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瓶颈因素。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和流失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对于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模式,并总结了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的不同发展模式,以及治理结构和管理现状问题,并进而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进而,用PEST和FIVE FORCE分析法,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做出了细致的分析;然后,盘点了我国民营企业当前内部存在的管理现状和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得出”改变才能长期发展”的结论。并用SWOT战略分析法,得出我国民营企业的四种不同发展战略: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管理。最后,根据以上对民营企业的历史背景和当前现状内外分析,指出了外企和民营企业的不同之处,对正准备转型到民企的外企人才们给出了五条建议,以及如何在民营企业扎根,能更好开拓自己新的职业生涯方法和思路。第二章 发展模式的历史演变和展望2.1 历史发展的六个阶段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到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阶段,从非体制性成长全面转变为体制性成长的过程,民营经济经历了从发展、失败、反思、再发展、大发展的阶段,其具体表现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2年,恢复准生权时期;第二阶段:1982年至1988年,站稳脚跟求发展期;第三阶段:1989年至1992年,挫折中求生存阶段;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7年,冲破瓶颈大发展阶段;第五阶段:1998 年至2002年,二次创业稳步增长期;第六阶段:2002年1月年至今,高速发展阶段。2.2 历史发展的四种典型模式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主要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中关村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新世纪,这四种发展模式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有些模式已经被全新的民营企业模式所取代。1.苏南模式。一般是指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强经济和技术辐射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发展模式。随着1996年开始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改制”的完成,苏南模式走到了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以现代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制度为基础的民营(私营)企业。2.温州模式。一般是指浙江省温州地区的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方式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模式。进入新世纪,温州的民营企业呈现出了企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3.珠江三角洲模式。一般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以港澳地区和国外投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以加工出口方式为主的外向型企业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现在依旧有生存的空间。4.中关村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发源于北京中关村地区。指以科研院所和大学为依托的民营科技企业或知识精英创业企业发展模式。中关村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往往挂靠在某些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名下,或以官办的面孔出现,但无论是靠商业贷款,还是由上级单位提供创办启动资金,经营若干年后,企业的产权已面目全非,无法搞清资产的归属,改制成了早期成立的民营企业的唯一出路。1990年代后期新创的科技类创新企业,产权则相应明清晰,创新性较强,成为民营企业中令人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上述四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受到特定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形成和演变有其客观必然性,其实质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它们的形成和演变引发了我们对发展模式内涵的探索。2.3 四种新型发展模式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发展模式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形成了四种新型发展模式,即配套型发展模式、补缺型发展模式、集群型发展模式和创新发展模式。1.配套型发展模式。配套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托某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为其生产提供配套产品而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例如,江苏昆山专做金属导线的震雄电缆,通过为外企做配套加工,现在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一年能做10多个亿2.补缺型发展模式。补缺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依靠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在市场中寻求“补缺基点”,通过市场补缺使自己获得发展的发展模式。3.集群型发展模式。民营企业集群型发展模式是指众多的民营企业由于特定的地理资源和文化历史条件在同一区域或相关区域内围绕某一产品或产业彼此联系、分工协作、产品互补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广东东莞和浙江的一些城市较为常见。4.创新型发展模式。创新型发展模式是指民营企业把创新作为首要资源和根本发展手段,通过不断创新形成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展模式。例如,百度,盛大网络等采用的就是这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应当说是最具生命力的企业创业和发展模式。上述四种发展模式是基于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特征而言的,民营企业在主要实践某种发展模式的同时,不排除也选择其他发展模式的发展策略,呈现出混合型发展模式的特征。2.4 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1、 家族化管理为主导模式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具有家族化管理的特点。所谓家族化管理是指家族成员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且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亲缘、地缘纽带维系。家族化管理相对于正式组织来说,是一种较松散的、不稳定的非正式组织,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人治”行为明显,是一种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吸引优秀的职业化管理和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企业在向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扩张时,家族化管理企业任人唯亲及封闭保守的弊端日益彰显。A、不利于建立大型的现代企业。因为家族化管理企业不能从内部衍生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机制。另一方面,家族管理企业内,企业文化充满家长作风和任人唯亲的色彩,排斥族外精英。B、不利于专业经理人员的选拔。家族化管理像一堵高墙拦住了外面的经营人才,因为家族化管理是建立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如家族、朋友、亲属、同学、邻居等。这种人际关系具有对一些人群的聚集力,相对地,也意味着对另一些人群的排斥力。而且,这种聚合力并非以社会的现代性和现代化技术革命、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整合力为准则。其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这类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具有排他性,那些具备企业家才能却游离于信任圈子以外的人无法被任用,即使就聘的也容易产生内外有别的心理隔膜,消蚀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抑制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并且,容易产生“近亲繁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式,从而造成人力资本的质量递减。因为特定的人际关系圈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人力资本选择的范围。C、不利于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家族化管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企业财产与家族财产不分,造成内部财务制度混乱。从投资来源看,家族化管理企业主要依靠私人资本,即利用自己的钱赚钱,企业的产权通常是封闭型的。在封闭型产权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因而抑制了大规模的融资和投资活动,大大束缚了企业的继续扩展,因为自身的积累总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融资结构既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D、不利于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家族制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企业组织结构分散、产品类同、技术含量较低的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制企业往往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而要降低成本,却又没有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实力,就偷工减料、制造伪劣产品、偷逃税收;由于技术有限,创不出名牌产品,为了能使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就违法乱纪,制造假冒商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2、职业经理人是制约民企发展的瓶颈人才始终是制约一个企业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国民营企业所共同遇到的困难莫不是缺乏为之服务的职业经理人群体。缺乏足够多的经理人,最终企业会被自身的发展拖垮。好比一根铁丝,直立起来之后,无法承担自身的重量。为什么缺乏职业经理人?原因很多。当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理人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发现有很多人其实是不称职的,正说明了市场对职业经理人旺盛的需求,企业并不存在太多选择。职业经理人存在对国有企业的偏好。在他们看来,国有企业有更多资源,并且职业生涯更有保障。某种意义上,还是成为政府公务员的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服务于国有企业。 外资当然通常也属于私有企业,但是外资跨国公司往往从事拥有较大技术优势的产品,这使其能支付更高的薪金。此外,外资对职业经理人理解更为透彻,外资和职业经理人建立的契约关系,往往更合理,更有保障,对职业经理人更有吸引力。民企自身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大多数民企仍然属于第一代。第一代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对外部经理人存在排斥情绪。对职业经理人的认识应该也是有限;必然要经历一个磨合的过程。问题在于,现阶段,职业经理人是否要去实践这种体验?大多数人显然是不那么认为。如果社会有职业经理人团体,那么就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民企有一个选择,同时也是对民企相关问题的指导。另一方面团体对经理人行为实际上是有制约,一个职业经理人表现不佳,很快整个团体成员都知道了,那他就有很大的压力,立足于把工作做好。故而,民企多少可以增加一些信任度。职业经理人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一制约被有效突破之后,民企会有更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3、接班人问题家族企业的最大问题就是血缘高于能力的人才选用标准,这种标准几乎被用到任何一个职位的人才选择上。因此,民营企业家在考虑接班人问题时,最先想到的是下一代子女。由于与第一代企业家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往往缺少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更缺乏杞人忧天式的危机感。这给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中国的民企大都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不是一个人创建的,而是一个整体家族成员创建的。是否采取家族式管理,关键是要分析家族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如果家族成员经过市场锤炼,具备了一定的经营能力,企业完全可以依靠家族自身的力量来管理。同时,引进“职业经理人”也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但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探讨。如创始人只有一个,就完全可以用外来人才补充管理层。 中国民企第一代创始人,往往是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取得企业发展的第一桶金。显然,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些企业的接班人,根本不可能走其父辈们的老路。也就是说,接班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二次创业的过程。如果这些民企只是以家庭的主要成员为接班人,而忽略了接班人的“德”、“识”、“才”等综合素质。这实际上是一种对企业、对社会不负责的行为。4、重扩张轻风险控制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不少民营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做大了规模,并涉及多个行业,产生了许多快速“暴富“的神话。快速“做大”因而成了许多民营企业的第一诉求。然而,由于盲目追求扩张速度,许多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许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快速夭折。有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举例说来,湖南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1996年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1997年,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法律纠纷走向了灭亡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2.5 发展前景展望民营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其活力和经营的灵活性。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但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从资本规模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技术与市场的角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力量还非常弱小。在2005年2月21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刊登的2004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上,非常明显地展现出民营企业的弱小这一特征:国有资本在这个排行榜上占了绝对性的98的份额,民营公司远远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性力量。中国民间公司的成长,一直是在一个强势资本集群的俯瞰下完成。国有资本作为一个资本拥有者,一方面掌握着政策和游戏规则,一方面则以捍卫自己的资本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民营公司在争取产业转型,如向重工业、能源型产业的挺进遭遇到全面狙击。著名的希望集团、复星集团在电解铝、钢铁领域所遭遇的阻力,最清晰不过地体现出政策制订者维护国有公司利益的决心,尤具典型性的是那个被高调喝停“铁本事件”。从民营资本在土地、资金等资源的获取上付出更大成本等种种现象表明,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从民营本身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阻碍是发展模式,那就是投机型的成长模式已遇到“天花板”,民营公司在战略能力和核心技术上的弱势已成为公司可持续成长的最大瓶颈,其规模扩大之后,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管理,而在家族企业中,任人唯亲的问题相当严重。这种“近亲繁殖”的后果,就是使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的选择面越来越窄,可用的人越来越少;家长制的管理体制及创业初期的成功则使许多老板昏了头,自以为是,而这恰恰又排斥了社会上更优秀人才的加盟。其次,家族企业通过血缘关系建立起的信任,也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对其他员工产生不信任感。一方面缺乏人才,另一方面又缺少留住人才的环境,家族企业便会止步不前,甚至走向没落。融资难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另一主要瓶颈。内源性融资是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途径,即民营企业创业者的自有资金、自身的利润积累,构成了企业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银行贷款、股票债券融资等国有企业常用的正规渠道融资工具在民营企业中作用仍十分有限。此外,民间借贷、拖欠货款、亲友馈赠、相互担保等非正规渠道也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形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行为模式既有体制因素,也有企业自身原因。其中的体制因素有:(1)商业银行体系的非均衡发展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行为的重要因素;(2)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3)股票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使民营企业难于获得资金支持;(4)非正常渠道融资是民营企业的次优选择。形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企业内在因素包括:(1)家族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投资的随意性与非持续性;(2)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弱;(3)企业财务管理混乱;(4)企业信用等级不高。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民营经济已经走出了创业期,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民营经济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必须因应经济和市场而调整,走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尤其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战略归核化。走出盲目多元化误区,推进企业专一化经营,实现产业规模化。民营企业在多元化和专业化战略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产业的吸引力和发展前景,二是企业在该产业或进入该产业后的竞争实力。企业只有在这两方面都具备一定优势的情况下,才应当考虑一个产业的经营。在产业不成熟的情况下,多元化可能是有意义的;但在产业成熟以后,企业走多元化道路绝对是很危险的。二是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一部分民营企业将积极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到自主开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走精细化、精益化之路。我们讲集约化已经很多年了。从资源的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面对这些资源的因素、环境的因素,企业继续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是绝对不行的。另外,从创新的角度,民营企业要更加积极地投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现有产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和研究合作,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以我们的汽车产业为例,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都走合资的模式,很小的零部件都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我们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脆弱。民营企业包括我们整个民族工业,如果在走合资的道路时不注意自主创新,那我们的企业竞争力很难提高。三是品牌运营的战略化。优秀的民营企业将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走向品牌运营,进入全方位竞争时代。应该说我们过去,特别是80年代90年代的竞争和现代的竞争是完全不一样的,光靠产品的经营、光靠资本的运营是不行的,我前不久去了温州、去了浙江,回来以后深有感触,浙江的民营企业有很多品牌,他们都把企业的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来经营。四是股权结构的混合化。部分民企将改变股权单一化格局,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实现混合经济的大发展。混合经济有宏观的概念也有微观的概念,那么董老师过去讲的混合经济实际上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现在我们讲混合经济,主要是说由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参股和控股、兼并收购等形成的股权结构混合化。五是经营管理的科学化。部分民企将跳出传统管理模式,进入科学管理的新阶段。民营企业经历一个经营管理方式全面革命的新阶段,逐步跳出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制度建设进入科学管理阶段。前面的五点更多是从企业内部来谈民营企业进入重要转型期的几大标志和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政商关系、融资渠道、产业集群和活动空间等五个领域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六是市场准入的平等化。民营经济的所有制歧视障碍逐步消除,国企、外企、民企竞争环境平等化。刚才讲到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主张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过去,民营企业在竞争领域和过度竞争领域,企业利润率非常低。而我们国有企业在垄断领域,依靠垄断的地位取得的利润是非常高的。现在,我们的民营经济已经进入包括石油、航空甚至军工等领域,因此,市场准入的平等化,将是我们民营企业在重大转型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七是政商关系合理化。政府将由管理民营企业的“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转变。政商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问题富豪”的落马与当地的“问题官员”、腐败大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要说是“问题”官员造成了“问题”富豪,还是“问题”富豪造成了“问题”官员,这有点像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关系。我们认为,政商关系合理化最终要依赖于制度创新。如果我们的政府职能不转变,如果政府是一种管制政府,不是有限政府,官商勾结的状况就很难改变了。第三章 外部发展环境分析3.1 政治环境(P)(1)国际政治环境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时刻会受到重要的国际政治事件以及全球市场的文化和制度、准则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速度的加快、周期的缩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分析在国际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而国际政治环境则是企业面临的国际环境的重要部分,民营企业进行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国际政治环境的正确把握和系统分析,其关注的国际政治环境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国际关系和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三个方面从国际政治局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冷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竞争日益激烈,国际政治格局逐步向多极化发展。美国遭遇了经济危机后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以此同时,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以及西欧、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经济快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高,国际竞争格局从“一超多强”的局面逐步向多极化发展。 从国际关系来看,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关系友好、和谐、稳定的发展。但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逐步增多,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度逐步增加,利益汇合点在扩大和拓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重要的量变阶段,大国之间既有着共同的利益,也存在着各自的核心利益,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的因素,各种变数较大。因此从长期来看,国际关系是动态发展变化的。 从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全球化发展必然是要在目标国内实现产品的生产或者销售,因此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目标国的国内政治环境,包括目标国的经济体制、对外政策、经济发展政策等方面。(2)国内政治环境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充分分析国外政治环境的基础上还要仔细分析国内的政治环境,从而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国内政治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家扶植政策、对外贸易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 从国家的扶植政策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许多的政策鼓励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例如广东省在2003年相继出台12项配套政策来支持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这些配套政策内容非常具体、操作性强,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十七大我国提出了鼓励“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战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家强调继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走出去,走发展道路。2010年国家又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的“新36条”,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对外贸易发展来看,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国家积极加大对产品等出口的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出口,改善贸易条件,促进产品出口的市场多元化和高质量产品的出口,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拓展新的市场,扩大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 在国家法律的建设方面,在我国近几年出台的法律中,对非国有经济的法律逐步增多,如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目前来说并没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而现有法规中对民营企业的关注较少,而且我国法律尚未对不同的经济成分进行均衡的保护与制约。但在部分省市直接出台了相关的扶植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如吉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江苏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境外融资工作的意见积极为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3.2 经济环境(E) (1)国际经济环境 世界经济经过2009年的起伏不定后,2010年不确定性明显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日益改善。但是由于世界经济还处在恢复期,还未能进入经济稳步增长的良性循环,经济环境的复苏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并未消除。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世界经济也在逐步的恢复,但是金融机构扔有大量的坏账未剥离,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倒闭风险,另外全球股市仍处于低迷状态,股市震荡剧烈,金融系统功能恢复缓慢。 第二,难以缓解就业压力。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最难以消除的危害就是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以及由失业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失业人数接近2.12亿,失业率高达6.6%。不仅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高失业率导致消费需求降低,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内在动力。 第三,国际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萎缩,国际贸易的严重下滑直接加剧了各国间的国际贸易竞争,也使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一方面,有的国家和地区在无法继续扩大国内需求的情况下,甚至通过本币贬值、增加各种形式的补贴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不断扩大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以便促进本国经济的尽快复苏,但这也使得国际贸易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另一方面,各国为进一步加快本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出台各种贸易限制和贸易保护措施,优先考虑和解决国内的就业和产业的发展,而且各国的这种自顾性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障碍和威胁。 第四,主要货币汇率持续震荡。2010年是全球各国经济逐步复苏的一年,但是由于政策协同难度不断增加,以及各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不同,世界经济恢复之路曲折漫长,各国经济恢复不均衡,导致主要的货币汇率持续震荡。再加上世界局势的不断局部地区纷争,致使世界经济的恢复充满不确定因素。 (2)国内经济环境 虽然经历了世界经济危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较好。变化的国际环境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经济起稳回升。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企稳,工业增速高位回落,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2010 年前三季度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7.8%;国内市场销售虽受自然灾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是第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升;2010 年以来,一揽子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政府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更加严厉,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级回落,投资结构改善;货币信贷大幅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增加。 另一方面,受国内外经济环境逐步好转影响,我国外贸经济发展实现高速增长。双边贸易逐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略有回落;从我国出口产品看,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需求减弱的情况下,我国企业产品由于其质量、价格、性能方面的优势,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经过此次经济危机,我国的出口企业逐步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抗风险性,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3 社会文化环境(S)(1)国际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一般包括问候、告别、工作、用餐、管理、谈判等要素,是商业习俗的建筑材料。国际社会文化环境在民营企业的海外营销中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在海外销售产品采取何种营销方式要充分考虑到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海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使具有相似性特性的消费者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对营销刺激的反应不同,消费者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异。比如美国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清洁度非常敏感,因此到美国的罐装产品必须要保持极度的清洁发亮。 因此说,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对目标市场国的文化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包括研究目标市场国文化环境中消费者行为动机和消费者期望,这种期望在现实中能否得到满足;研究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本产品是否符合;找到与本企业产品有关或相符的文化价值观念;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特征;评估适合于目标市场国文化的促销方式;研究选择何种分销渠道。 (2)国内社会文化环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的本土企业,其社会文化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色。就中国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消费者从产品的接受者逐步向产品的主导者转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削弱了企业传统的成本优势,强化了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因此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其船小好调头的特点,敏锐识别市场的需求,对市场变化进行快速的响应,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3.4 技术环境(T)(1)国际技术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技术环境逐步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但目前高端的技术还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技术的发展构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国际技术环境。技术环境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极大的影响了新产品、新流程和新材料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在开发与利用新技术方面能力不足,民营企业通过发展可以利用技术合作的方式学习国外企业先进的流程、工艺等。 (2)国内技术环境 随着国际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的技术环境虽然发展的速度略逊于国际技术的发展,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企业逐步加大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民营企业是其中比较活跃的一类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几步,我国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借助新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其服务水平。3.5 五力竞争分析(Five Forces)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业竞争分析,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从潜在进入者、供应商、买方、替代品、行业内部竞争五个方面分析民营企业进行发展所面临的行业竞争。 (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是民营企业所处行业的上游行业中的企业,它们直接决定了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和产品单位价值质量,进行间接的影响着民营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般来说,上游行业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能否对民营企业造成重大的影响还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是否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原材料、占生产成本比重较大、能够严重影响民营企业产品的质量等。一般来说影响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产业集中度、供应商向前一体化程度、供应商的转换成本等因素。 如果民营企业的供应商是行业垄断者,其在销售过程中不必与替代品竞争;或者民营企业在各供应商之间的转换成本较高;抑或是供方能够向前联合一体化而民营企业难以向后联合一体化;又或是民营企业并非是其供应商的主要客户,那么供应商的转换成本较低,在上述几种情况下在竞争中民营企业的竞争要受制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中发展,所面临的供应商众多,因此民营企业要充分分析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一方或多方进行合作。(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购买者主要是产品的需求方。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对民营企业产品的销量、单价等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如果购买者的情况满足下列之一时,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会对民营企业产品销售产生影响。主要包括:相对于民营企业本身来说,购买者是大批和集中进行的;购买者是其主要的需求方;购买者的转换成本较低;产品对购买者产品的质量或服务无重大影响;购买者掌握大量的信息等。民营企业进行发展占领一定市场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民营企业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应对产品的需求者,扩大产品的市场,从而降低大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降低企业的竞争风险。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的进入者是影响一个行业企业数量的重要因素,潜在的进入者增加了行业的企业数量、增加行业的总产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行业的总产出增加在行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这样额外的产出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收入和回报率降低。而潜在的进入者通常情况下会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进入行业就是为了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比如说我国民营企业在家电、IT 等行业的进入和迅速崛起,对原来行业中的一些企业就造成了威胁。但是潜在进入者进入一个新行业要遭遇各方面的障碍,概括来说主要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转换成本、技术障碍、对销售渠道的控制等。 在规模经济障碍方面,民营企业在进入一个行业之前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的规模经济情况。我国民营企业一般来说实力相对不足,一般不具备大量生产产品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产品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逐步站稳市场。但是如果民营企业产品创新力不足,则不宜进入一个规模经济的行业,因为企业即便是进入了,民营企业也不一定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与行业内的大企业抗衡。 在转换成本障碍方面,转换成本是消费者更换供应商所付出的代价。消费者的转换成本越高,比如消费者要转换生产线,那么转换生产线可能对应的生产工艺也要转换,正确高效的使用新的生产线还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就比较高,企业进入行业的障碍就越大。也就说,如果潜在进入者无法向消费者提供高于成本的利润,那么进入新行业将会很难。 在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方面,由于行业内原有的生产者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潜在进入者若想进入这个行业就必须要熟悉这个行业并且拥有大量的销售渠道,使自己再新行业内的产品有市场。但是一般来说民营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乏力,因此民营企业要想进入新的行业要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4)替代品威胁 在一个行业中,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压力还来自替代品的威胁。这是因为如果替代品的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的转换成本越低,那么民营企业的竞争压力就越大。这里的替代品并不仅仅指新产品,还可能是二手产品、顾客自己完成的产品、顾客购买取向的变化等。面对替代品的威胁,民营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对内外部环境的响应能力,及时采取手段应对替代品的威胁。 (5)产业内部竞争程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民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