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_第1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_第2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_第3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_第4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各行业的劳动者为我们生活提供了方便,知道要珍惜劳动者的成果。2、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3、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意识,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活动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学习主题:有多少人为了我师:小朋友们,我想问一下,你今天早上吃什么呀?生:我吃稀饭。生:我吃面包,还喝了牛奶。师:那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吃的牛奶、面包、稀饭经过了多少人的劳动才到了我们的餐桌上呢?生摇头师:小朋友们,我们再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仔细想想,它们又是经过了哪些人的劳动才穿到了我们的身上呢? 生:农民。生:纺织厂的工人。生:裁缝师傅。生:搬运工人。课件播放录像片断:衣服的制作过程师:小小一件衣服居然包含了农民伯伯,纺织工人、裁缝师傅、搬运工人的劳动,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真让我们吃惊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个话题。(板书课题)(评析:从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早餐和衣服谈起,引发孩子的思考,到底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劳动。通过录像展示一件衣服的制作过程,使孩子有一个感性的基本认识: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劳动。)二、唤醒生活记忆,拓展生活经验:很多人为我服务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们去观察一天的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人为了我们默默地付出劳动,那么通过这样的观察,你感受到了什么吗?(生组内交流调查的材料,教师巡回参与小组交流)生:我调查的是我们学校食堂的师傅,他们每天5点就起床就开始忙了,要为几百个师生烧饭、做菜,很辛苦。师:是的,他们真的很不容易。生:我了解的是生活指导师。每天早晨,她们都比我们早些起床,组织我们做操,早读,去吃早饭,等我们上课之后,她们又开始整理寝室,洗衣服了,一刻也没的空闲。我觉得她们真的很辛苦。师:是呀,生活指导师只想你们在学校里能住得更好,吃得更好,睡得更香!一生自言自语:每天到底有多少人在付出呀?(师一喜,这可是一个好的课堂生成点,于是顺着该学生的思路进行了引导。)师:刚才这个同学问得好,每天到底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呢?:我们一起来分组写写看,看能不能写完?请各个小组让一个字写得又快又好的小朋友当记录员,其他小朋友们帮忙想,给大家2分钟时间。(学生活动)师:小朋友们,大家刚才都写完了吗?生:没有。师:如果老师再给你2分钟,你能写得完吗?生:写不完,因为生活中实在有太多的人在默默付出了。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的人为了我们,默默地付出着(板书 ),你看课件播放:一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图片 背景音乐为了谁师配乐讲述:瞧,那满面灰尘的清洁工,那双手油腻的修车师傅,那紧张忙碌着的医护人员,那不怕日晒雨淋的警察叔叔小朋友们,这么多的人们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却知道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美好,那么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平时我很看不起那些扫垃圾的清洁工,现在我才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才换来了城市的整洁。生:警察叔叔深夜了还在街上巡逻,那个时候,我还在睡梦中呢。我想对他们说:你们辛苦了。生: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生:我想对这些劳动者说一声:谢谢,真的谢谢你们。(评析:课前调查关注了孩子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情况,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特点。)三、反向思考、加深认识:感受劳动者的重要师:我能感受到小朋友们这一声声的谢谢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有多重要。可是,小朋友们,假如他们停止了劳动,那么我们的生活又将会是怎样的呢? 课件出示: 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假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停止了工作, 假如生:假如自来水厂的工人都停止了劳动,那我们就会没有水喝了。师:多么可怕的后果呀。生活中,你碰到过停水的事情吗?那一次停水带给你什么感受?生:碰到过,今年暑假的时候就有过一次停水,那时候,天气热得要命,我想洗澡都没有水,身体好痒,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臭烘烘的,可难受了。师: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自来水厂工人的劳动。生:假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都停止了工作,我们就看不到喜爱的动画片了。师:真是让人太可惜了,还有不能看到什么呢?生:还看不到新闻了。师:是呀,看不到新闻,我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了。生:也看不到引人入胜的连续剧了。师:看来,电视台叔叔阿姨的工作太重要了,我们真的离不开他们。生:生活中还离不开菜农。记得去年台风来临的时候,因为菜场里少了菜农们送过来新鲜的蔬菜,我足足吃了好几天的方便面呢。生:我家电闸坏了,电工没有来修理,今天家里停电了很不方便,我想上上网都不行了。师:是呀,生活不能没有他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假如没有了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那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你看(出示一张垃圾遍地、没电、停水、堵车的图片组合)(评析:以生活为依托,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反面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不能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而引发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意识,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四、走近劳动者,真情体验: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师:是的,假如真的没有了这无数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那我们的生活真的会是一团糟呀!但是他们付出劳动的过程,你了解吗?比如说清洁工。生:我知道他们要很早起床打扫。师:几点起床,你知道吗?生摇头。生:我知道他们一天要清理好几次垃圾。师:课前,曾老师也走进生活,采访了这样一位默默工作着的清洁工钟大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钟大妈的一天吧。播放录像(清洁工一天的劳动)师:看了这段录像,小朋友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我看了今天看了录像,我才知道原来清洁工人要在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了,那个时候,我们还在甜美的梦乡中。他们真的太辛苦了!生:平时,人们真的实在不应该随地乱扔垃圾了。生:全社会都应该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果实。生:清洁工人真不愧为城市的美容师,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变得如此美丽。(学生的发言正朝着预设中的目标前进,师内心窃喜,不由地频频点头。)生:钟大妈是很辛苦,但她也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的。(师愕然,学生的发言出乎意料之外,这显然是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师:这么辛苦这么累地赚钱,她可能是为了什么呢?生:可能她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交学费。生:可能她家里很穷,这份工作可以让她补贴一些家用。师:是呀,她在养家糊口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服务。生(幡然醒悟的样子):清洁工并不是一味不图回报地付出着,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了报酬。生:我们离不开清洁工的劳动,社会也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师:小朋友们说得好!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课件出示图片(乱扔垃圾、踩刚浇灌好的水泥路)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同桌交流,师巡视参与。全班反馈交流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师深情讲述:是的,正如小朋友们所说的,我们应该珍惜是清洁工人的劳动果实,珍惜浇水泥路的工人叔叔们的劳动果实,珍惜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我们离不开他们,生活离不开他们,社会离不开他们。小朋友们,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衷心地感谢他们,祝他们好人一生平安,祝他们生:祝他们生活幸福!生:祝他们万事如意!(评析:音乐最具感染力和震撼力,沉浸在感恩的心这样优美深情的歌曲中,学生一定会激情勃发,神情并茂,此时的赞叹与祝福,便真的会从心底喷然而出。)反思:只有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本课教学围绕“认识到有无数人在为我服务 感受劳动者的重要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尊重感激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笔者就本案例如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思考:一、 课前调查活动 拉近生活距离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在生活中学习道德。课前的调查活动能为品德课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且拉近了孩子和生活的距离。为此,我把课前调查作为开发本课教学资源的一个活动,指导孩子走进生活进行实践。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调查表,让学生们围绕本课内容,走进社会中去做实实在在的调查,了解各行各业人们一天的劳动工作情况,比如每天工作多长时间?在工作中感到最辛苦的是什么等等。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们在调查中不可能全面了解社会中各个岗位的情况,但正是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拉近了学生和生活的距离,学生们能够有机会走近他们的工作环境,了解陌生的工作类别。调查后,学生们有感而发,有的说:“昨天我采访了三轮车夫,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生活是那么不容易”;有的说:“我昨天去了学校的食堂,看到了忙碌着的师傅们正忙着烧饭做菜,一刻也不得空闲,他们真的太辛苦了”。调查活动中,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工作的辛苦,这种感受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之后而得来的,这比空洞乏味的说教要有效的多了。这样的调查活动有效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引入课外资源,加强生活体验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中存在随地乱扔垃圾纸屑的现象。虽然从道理上而言,他们都知道不应该这么做,但实际行为却与言语背道而驰。这种知行不一的原因关键还在于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清洁工人的辛苦。针对这种现象,课前我走进生活,搜集了一位清洁工人钟大妈一天忙碌生活的影像资料,从凌晨两三点一直忙碌到晚上十点多。课中,孩子们在这真实的生活情景面前,感动了,震惊了!内心深处的那根情感的弦被拨动了,对于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深感自责,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了。把清洁工真实生活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为品德课所用,实际上就是品德课程资源的又一开发和利用。这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的“课程资源不要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生活是多彩的,蕴含着很多可开发利用的、能为品德课服务的题材。作为教师,应当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把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纳入到品德课的课程资源中来。巧妙利用这样的资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充实丰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广泛接触了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开阔了视野,为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三 把握课堂生成 深化情感体验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这些现象就是生成性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巧于引导,精于利用,往往就能够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在上述案例中,在孩子们观看了清洁工工作的录像,看到他们竟然是从凌晨两三点就开始忙碌,一直到晚上的十点多,而且风雨无阻,孩子们都深深地感动了,一切都朝着预期中的目标顺利前进。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孩子认为:“钟大妈是很辛苦,但她也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的。”这个声音显然是一个与本节课内容极不和谐的音符。当时,我着实一懵,转而一想孩子说的也是事实。 如果这时我强扭学生的观点,灌输清洁工一味付出,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孩子们最终就会为了迎合老师而说假话、空话,课后的行为还会是和言语背道而驰。于是,我顺着孩子的思路问道:“是呀,钟大妈这么辛苦这么累地赚钱,她可能是为了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可能她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交学费。”有的说:“可能她家里很穷,这份工作可以让她补贴一些家用。”等等。这时我趁势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