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1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2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3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4页
课件:解热镇痛抗炎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热镇痛抗炎药 ( antipyretic-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概述 一、概念: 是一类化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这类药物不仅临应床用广泛,且都进入家庭,其临床地位较重要。,与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区别: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糖皮质激素类甾体抗炎药(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SAIDs),二、共同作用机理 抑制PG合成酶PG 前列腺素(PGs)具有: 1致热作用 :PGE2最强。 2. 致痛作用 3. 致炎作用,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其作用以及抗炎药的作用部位示意图,PG(前列腺素)合成酶=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 ,COX) COX分COX1和COX2 COX1参与血管紧张度调节,抑制此型与抗血栓有关; COX2参与炎症反应,抑制COX2起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COX-1 维持生理功能结构,保护胃粘膜 COX 维持肾血流量、调节血小板聚集等 COX-2 AAPGE2 参与炎症反应 (+) 损伤性因子 诱导细胞因子 (IL-1、6、8、TNF) 等的合成,三、基本药理作用 (一)解热作用 1.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2.仅影响散热过程,不影响产热过程. 3.解热机制: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 PG .,感染 组织损伤 炎症 疾病,中性粒细胞,内热原,CNS,PGE2,IL-IFN TNF,体温调节中枢,产热,散热,体温,COX,NSAIDs,问题: 阿斯匹林对注射PG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吗?,(二)镇痛作用 1.为非麻醉性(非成瘾性)镇痛药,无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2.强度弱于哌替啶,对慢性钝痛有效,对创伤性剧痛、内脏绞痛无效.,3.镇痛机制: 1)抑制局部PG合成,减轻PG致痛作用. 2)且降低痛觉感觉器对缓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3)中枢和外周的抗知觉作用.,组织损伤、炎 症,缓激肽、组胺、5-HT,痛觉感 受 器,COX-2,痛觉,NSAIDs,PG,增敏,(三)消炎、抗风湿作用 PG有致炎作用,也能增敏缓激肽等致炎物的作用,加之扩张血管和致痛,造成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NSAID(除苯胺类外) 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酶 控制症状退热、 炎性渗出、消炎、 消肿止痛 对症治疗不能根治、不能延缓病程的发展、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四、药物分类 (一)按对COX的选择性分 1.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2. 选择性COX抑制药,(二) 按化学结构分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3.吡唑酮类(保泰松), 4.其它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第一节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 (又称 乙酰水杨酸 acety1 salicylic acid) 本品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德国拜尔(Bayer)公司生产,1999年3月6日是阿司匹林正式诞生100周年的日子。,1829年,瑞士化学家Leruox从合叶子属植物提取出了水杨酸(柳皮精); 1853年,法国化学家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Felit Hoffmann)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 1899年由德莱塞(Dreser)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我国于1958年开始生产。 到目前为止, Aspirin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体内过程 口服主要在小肠吸收; 分布于全身组织、关节腔及脑脊液; 肝脏代谢特点:1g以下按一级动力学;1g以上按零级动力学,t1/2相应延长; 肾排泄:碱化尿液,加速肾排出。,作用及应用 1.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 常用剂量(0.5g)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和发热(复方制剂:APC、去痛片)。 大剂量(3-5g)有明显消炎抗风湿,是急性风湿热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2.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缺血者,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抑制血小板血栓素(TXA2)合成; 大剂量:抑制血管壁前列环素(PGI2)合成。 临床用药时剂量的选择,血小板膜磷脂,PLA2,A A,COX,NSAIDs大剂量,TXA2,PGI2,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 促进血小板聚集,NSAIDs小剂量100mg/d,COX,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疼痛。 长期大量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无痛性胃出血(35g/日26天,胃肠出血310ml/日)。,原因: 较大剂量刺激CTZ 刺激胃粘膜 抑制PGE2合成 PGs: 保护胃粘膜(胃粘液分泌及胃粘膜血流;胃酸分泌),预防: 餐后服 ; 同服抗酸药; 改用肠溶片 ; 合用米索前列醇(PGE1 的衍生物),2凝血障碍:延长出血时间, 对严重肝损害, 凝血酶原过低, 维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可引起出血。,原因: 抑制血小板聚集; 大量长期用抑制凝血酶合成。 措施: 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元血 症,VitK缺乏症忌用。 术前12周停用。,3过敏反应:皮疹、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Aspirin哮喘” (肾上腺素无效),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 原因:抑制COXPG减少,IL增多 预防:过敏体质、哮喘者禁用,4水杨酸反应: 5g/d 易发生 表现头痛、头晕、耳鸣、视、听力、恶心、 呕吐;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精神失常 处理 严重时,停药, NaHCO3 ivgtt,5瑞夷(Reye)综合征: 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易发生; 表现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6.肾损害:水肿、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等。,二、苯 胺 类 对乙酰氨基酚 (醋氨酚 Acetaminophen) 又名:扑热息痛 (Paracetamol),作用特点 1.解热镇痛: 强度相当于阿斯匹林 , 但缓慢而持久 ; 主要用于阿斯匹林不能耐受者的解热、镇痛 , 是小儿退热的首选药.,2.抗炎作用: 很弱,无实际疗效没有 原因选择性抑制中枢环氧酶,对外周抑制作用很弱。 3.不良反应: 治疗量不良反应很少,偶见过敏. 大量可致肝损害,非那西汀(phenacetin) 本身无药理活性 需在体内代谢成代谢物 1)扑热息痛 2)对氨苯乙醚:可引起溶血和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仅在少数国家使用(含中国),三、吲哚基和茚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1.最强的COX抑制剂 解热、抗炎、抗风湿作用较阿斯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 故仅用于对其他药不能耐受或疗效不显著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强直性脊柱炎,不易控制的发烧特别是癌症发烧。,2.不良反应多:如严重胃肠道反应,造血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阿司匹林”哮喘等,仅适于短期使用。 舒林酸 作用持久、不良反应较轻。,四、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 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低于阿斯匹林,但胃肠道反应较轻;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常用于镇痛。,萘普生(naproxen) 非诺洛芬(fenoproxen) 酮洛芬(ketoprofen) 氟比洛芬(flurbiprofen) 恶丙嗪(oxaprozin),五、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diclofenac) 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强于吲哚美辛;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六、烯醇类 吡罗昔康t1/2 50h 美洛昔康选择性抑制COX-2 不良反应轻 主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阿斯匹林相当。,七、吡唑酮类 保泰松(phenylbutazone) 羟基保泰松 (oxyphenylbutazone) 消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弱; 可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等; 不良反应多,已少用。,安乃近 氨基比林 安替比林 万络美国墨克公司,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在中国用了三年,现已从市场上撤出。,八、烷酮类 奈丁美酮(nabumetone) 前体药 6-MNA抑制 COX; 不良反应轻;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第二节 选择性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celecoxib) 主经肝CYP2C9代谢,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选择性抑制COX-2 ,不良反应较轻。 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术后镇痛、牙痛、痛经。,有水肿、多尿、肾损害;出血倾向慎用、磺胺类过敏者禁用。 氟康唑、氟伐他汀、扎鲁司特通过抑制CYP2C9,减慢塞来昔布代谢,两类药合用可提高疗效。,罗非昔布(rofecoxib) 选择性抑制COX-2, 对血小板无抑制作用。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主用骨关节炎。 胃肠道反应轻。,尼美舒利(nimesulide) 选择性抑制COX-2,生物利用度高,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轻。 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腰腿痛、牙痛、痛经的治疗。,Key points 1.掌握本类药物的共同作用及与前列腺素之间的关系; 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 应用和不良作用; 3. 了解药物的分类和每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适应症.,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