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王位世袭制D. 分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宗、收族和家谱、族谱”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社会现象,而和“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则是无关的现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皇权至高无上C.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 书同文,行同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所述“新制度”指的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A项是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排除;C项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D项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时期可能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清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皇帝直接安排六部进行赈灾工作而无宰相出现其中,这说明宰相已被废除,此事应发生在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丞相制度是明朝废除的,故A B C三项时间与题意不符。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除丞相【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是一对基本矛盾,自秦代建立,这一矛盾便凸现出来,随着王朝的更迭,矛盾益发突出,最终至明代,宰相制度被废除,这一矛盾最终得到了解决。须要关注的是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实际是废除了中书省这一整体机构而并非丞相的职务。5.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答案】D【解析】选项ABD都与材料所述不符,用排除法可选D。(评:此题学生很容易选成B啊,真的有点混的意思,人家是要对比得出结论的)6.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渐趋衰落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7.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让位都是无奈之举A. B. C. D. 【答案】A【解析】乾隆皇帝是君主专制的守卫者,错误;中国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错误;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不是无奈之举,错误,华盛顿让位属于高尚品格体现,乾隆属于世袭政权,本质不同,选择A正确。8.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A. 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B. 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 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D.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结合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可知,罗马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成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先驱,其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民族的永恒价值。故选D。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9.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到的相关人物并不全部都是奴隶主贵族,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说明私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审判程序,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罗马贵族特权,故D项错误。10.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 “1701 年”可知,此时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又提出议会通过法律来规定英王的继承人,可以看出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所列四个选项中,A、 B、C 三项都体现了材料的表面意思,D 项体现了英国政体的特点。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1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 军权高于行政权B. 分权与相互制衡C. 总统权力至上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材料既强调了国会有招募和建立军队的权力,但没有指挥军队权力;又强调了总统有指挥军队的权力,但没有征召军队的权力。他们各有自己的权利,但又彼此制约,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选B。题干并没有强调军权和行政权的地位问题,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分权和制衡的原则,总统权力至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合,同时,国会也受到其他两个部门的制约,也不存在权力中心的说法,故排除C、D。【考点定位】美国共和制的特点12.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体现其观点的是A. 由首相主持帝国政府B. 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C. 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D. 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议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内容反映的“专制独裁”特点的要求不符合。B项是无关项,C项也与材料内容不符合。D项中皇帝有权召集、解散议会表明君主拥有国家的立法权,体现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的特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3.法国能够实现从“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或“公爵们的共和国”)到“共和派的共和国”(或“议员们的共和国”)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复辟势力的消失B. 公爵们的放弃C. 工业革命的推进D. 共和派的努力【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共和国的建立,充分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故C项正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复辟势力并没有消失,A错误;公爵们一直没有放弃政权的争取,C错误;共和派的努力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故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运用解题的常识,一般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回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本题的根本原因从工业革命的角度思考回答。14.“避难于伦敦德国人卡尔马克思潜心对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对欧洲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 促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B. 促使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C. 促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种历史潮流D. 促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并不会促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A错误;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时期,B错误;促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的是巴黎公社,D错误。15.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充分准备。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其中,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无产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B. 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C. 无产阶级尚没有掌握武装力量D.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70年代无产阶级已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发展不足,即此时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故选B;当时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和威信都还未达到能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这是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排除CD。16.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 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B. 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 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D. 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答案】B【解析】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列宁革命策略比较灵活;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一战的作用,故D项排除。点睛: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1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A. 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B. 提高自己在华政治地位C.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 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从“圈套”一词可以看出义律此举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故A正确;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这与提高他在华政治地位没有关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义律此举能够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C;鸦片不属于正常商品,义律此举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并不是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排除D。18. 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 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 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 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1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A. 北洋海军的参战B. 战争由朝鲜引发C. 日本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D.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的近代化产物,它的参战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故A正确。战争由朝鲜引发,不能决定战争的近代意义,故B排除。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不是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故C排除。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属于战争的影响,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20.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容闳在这里A. 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 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 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 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答案】A【解析】通过“此中国之民气也”“中国可免瓜分之局”可知容闳认为义和团民众的力量使中国避免了瓜分危机,故选A。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1.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 1851年金田起义B.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 1853年定都天京D.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主要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指出要发展资本主义合乎时代潮流,故D项正确;1851年金田起义和1853年定都天京,与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无必然联系,故AC项排除;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体现出“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故B项排除。【点睛】关键材料“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22.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 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主精神及平等意识的觉醒,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方面的影响而非民权政治方面的的影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方面的影响而非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方面的影响而非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方面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要理解为”思考”问题而准备着意在强调辛亥革命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即辛亥革命起到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精神及平等意识的觉醒的作用。23.下列为四位同学对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 甲: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B. 乙:五四运动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C. 丙: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 丁: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解答的角度: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A项是五四运动思想上的意义,但不符合题意;BC项说法错误;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当然侧重五四运动的无产阶级性质,五四运动过程中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的革命,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故D项正确。考点:五四运动的性质点评:对于五四运动性质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斗争目标来、时代特征来、内涵和影响等方面。24.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湖北新军起义B. 护国运动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战争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的统治,故C项正确。湖北新军起义是在1911年10月10日,A选项排除。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B选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统治的运动,故D项错误。25.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B. 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爆发的导火线,所以该运动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是1921年,与材料中“从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是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与五四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与材料中四川保路运动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20分,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中记载:“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材料二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命上去”。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1)据材料一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政府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汉政府实行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汉代统治者是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的?(3)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是什么?你认为对这对矛盾的解决最糟糕的历史阶段是什么时期?为什么?【答案】(1)原因:西周实施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少数民族的侵扰。措施: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央官僚体系,加强君主专制;北击匈奴,南伐百越,开拓疆域;焚书坑儒、收天下之兵,加强对全国思想、军事的控制。意义: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开拓了疆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原因:不实行分封制,在民众起义汹涌时没有支持辅助力量。措施:推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封国得到发展,成长为可以与朝廷对抗的力量,危及中央集权。消除影响的措施:推行“削藩”政策,颁布“推恩令”。(3)基本矛盾:君权的无限性与君主实际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历史阶段:明清时期。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君主将全国军政大权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解析】(1) “原因”依据“患周之败四夷交侵,以弱见夺”分析作答;“措施”依据“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分析作答;“意义”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统一、开拓疆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作答。(2) “原因”依据“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分析作答;“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影响”和消除影响的措施依据郡国并行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汉朝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作答。(3) “基本矛盾”依据“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分析作答;“时期”与“原因”依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和阶段特征分析作答。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一次公共演说中,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对民主政体的这种本质特征做了经典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制度,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材料二 为了让更多的公民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和国家管理,雅典绝大多数官职均任期短暂,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据统计,雅典大多数公民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当议事会议员的机会,出任审判员的机会更多。据走进古希腊文明整理材料三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机构的公职。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3)概括材料三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2)“荣耀的公职”:公民大会成员、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民众法庭审判员。方式: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3)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原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的信息可知是人民主权;依据材料二“一般一年一任,且不得连选连任”的信息可知是轮番而治;依据材料一“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的信息可知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材料一“不是因为他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个人的才能”的信息可知是任人唯贤。(2)“荣耀的公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