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冠心病的社区全方位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中国基层医疗技术服务促进工程走进浙江,主要内容,2004年,全球死亡原因排序,2030年,World Health Statistics 2008,冠心病严重威胁全人类健康,中国冠心病死亡例数位列世界第二,2002年WHO心血管疾病调查数据,俄罗斯:674881,中 国: 702925,印 度:1531543,全球前三大国,5,中国冠心病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BMC Public Health 2008, 8:394,2000 2010 2020 2030,1200000,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65-84岁CHD死亡 35-64岁CHD死亡,CHD年死亡人数,心血管疾病死亡,2000年 17,000,000 (占各种死亡的1/3) 80分布在低中等收入国家,World Health Report,2020年 25,000,000 (预计死亡增加50) 76%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年龄 发展中国家35岁-55岁为主 发达国家60岁以上为主,* 猝死定义为被证实在 1小时内死亡,并且原因是冠心病 (CHD) 只包括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不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死 1. Rossouw JE et al. N Eng J Med 1990; 323: 11121119 2.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3. Wilterdink JL, Easton JD. Arch Neurol 1992; 49: 857863 4. Criqui MH et al. N Eng J Med. 1992; 326: 381386,冠心病患者发生第二次血管事件的 风险大大增加,定义,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血管疾病,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最常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猝死和心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 高血脂 吸烟 糖尿病 肥胖 职业 饮食 缺乏运动,年龄 性别 遗传,冠心病的发展过程简图,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糖尿病 吸烟 等,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肌力丧失,猝死,重构,心室扩大,心力衰竭,死亡,动脉内皮功能异常 血管内膜增生 血管中层平滑肌 细胞变形、增殖,冠心病,死亡,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元凶,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血小板聚集,冠心病的诊断,一:临床分型: 1、无症状性冠心病: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心电图静息时或负荷试验时,ST段压低或T波低平或倒置。必须指出,1/4心肌梗塞发病前无症状! 2、心绞痛: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劳累性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指新近发生,即一个月内初次发生心绞痛;也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已数月不发,近一个月内再次发作;稳定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指稳定型心绞痛近3个月内病情加剧和恶化. (2)自发性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确关系,心电图可有一过性ST-T改变。可表现为卧位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表现为ST段升高)。,(3)混合型心绞痛。 (4)梗死后心绞痛。 初发型、恶化型、自发型和梗死后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归纳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范畴。 3、心肌梗死型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又称心肌硬化 型冠心病,也有人称为缺血型心肌病。 5、猝死。,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发作性、胸骨中下部后方、压榨样 可放射到左上臂内侧、颈部、下颌 持续数分钟(30min) 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数分钟缓解,胸痛,临床表现-症状,症状和体征 心电图及负荷试验(心电图动态改变) 核素心肌显像 (1)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检查。 (2)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 冠脉造影 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TA) 有无危险因素,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急性期不能做任何形式的负荷试验,心电图,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 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ST段移位- ST段压低0.1 mV 以上 发作缓解后恢复 T波改变不如ST段特异性强 ST段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水平型 下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严重狭窄基础上,有斑块不稳定变化、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部分或不完全冠脉闭塞。现将其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需积极处置,避免发生AMI或心脏意外。,(1)在相对稳定的劳累相关性心绞痛基础上出现逐渐增强的心绞痛 (2)新出现的心绞痛 (3)静息和很轻度的劳力时出现的心绞痛,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 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制,仅在强、快或长时间劳动时发生心绞痛。 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速活动,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登三楼或爬坡引起心绞痛. 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登一楼可引起心绞痛. 级: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也可发生心纹痛. 本病应与心脏神经症、肋间神经痛、消化道疾病、颈椎病、心肌梗死等鉴别。,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分级,治疗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 血运重建(PCI或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称作冠脉搭桥术),治疗,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3月第35卷第三期,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MI)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硝酸甘油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 5-单硝酸异山梨酯,制剂,耐药性及不良反应,药物治疗-硝酸酯类,作用机制,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 降低血压 减弱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肌耗氧,制剂 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 /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 阻滞剂剂量达标的标志:静息心率:5060次/分钟 心率未达标:1、无其他不良反应继续增加阻滞剂剂量;2、患者不能耐受减少阻滞剂剂量或换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心率达标:1、症状控制继续长期使用阻滞剂治疗;2、症状控制不满意加用其他抗心绞痛药物。 不良反应:窦缓、窦性停搏、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疲劳无力、左心室功能损害 禁忌症 :1. 支气管哮喘; 2. 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3. 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 撤药综合征,药物治疗-受体阻滞剂,制剂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二氢吡啶类 维拉帕米 非二氢吡啶类 地尔硫卓,药物治疗-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心外膜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 抑制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机制,药物治疗-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 建议阿司匹林(75- 325 mg /d)应该常规应用于所有没 有禁忌症的急性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无论其 有无明显症状 禁忌症: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倾向;过敏。 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Circulation. 2003 Jan 7;107(1):149-58,调脂 抗炎 抗氧化 稳定斑块,药物治疗-调脂药物(他汀类),控制危险因素 -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 钙通道阻滞剂 阿司匹林 他汀类 介入或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稳定型心绞痛,社区医疗中心的处理原则应是:早期正确识别、积极处理、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治疗方案-不稳定型心绞痛,处理: 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 300mg) 静点硝酸酯类药物 口服-受体阻滞剂 (有禁忌者可用硫氮卓酮) 尽快转院,钙通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 硝酸酯类,治疗方案-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症状,()疼痛 最先出现,多无明显诱因,部位性质同心绞 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30分钟,休息和含用 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等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 ()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低血压和休克: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等 ()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S1减弱、出现第四心音 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乳头肌功能不全时) 血压降低,临床表现-体征,心肌梗死图形衍变及分期,超急期 (数小时内) ST段单相曲线性抬高 T波高耸,急性期 (数小时至数天) 出现病理性Q波 ST段单相曲线性抬高 T波对称性倒置,临床表现-心电图,近期 (数周至数月) ST段正常 Q波存在 T波倒置幅度逐渐变浅,陈旧期 (梗后36个月或更久) 遗留坏死性Q波,同一时间可记录到缺血程度不等的心电图改变,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 ECG-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心肌坏死标记物- TnI、TnT 综合上述两条诊断,具备上述中的任何一项 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访,双向转诊,急性发作期后,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其他特殊情况,原有症状加重,需进一步检查 及治疗,出现新的症状,转出,转入,社 区,综合医院,冠心病患者的转诊条件,达到下列转诊条件之一者,应及时转综合医院专科治疗: 1首次发生心绞痛患者 2无典型胸痛发作,但心电图ST-T有动态改变 3首次发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4可疑心肌梗死 5不稳定型心绞痛 6有新近发生的心力衰竭 7正在恶化的慢性心力衰竭,(北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全科医生指导手册-冠心病分册),8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者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调整 经强化药物治疗但一般活动仍明显受限患者 需要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者 需要介入治疗 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抗凝治疗药物调整 9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者 需做运动试验、核素成像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 多层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到专科常规随访 病人要求转诊者,(北京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全科医生指导手册-冠心病分册),不吸烟 少饮酒、咖啡及浓茶 生活规律 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剧烈活动,“力所能及、动中有静” 心理平衡,减少应激,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内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控制,血脂异常 高血压 糖尿病 吸烟 肥胖,一级预防,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两个“ABCDE,控制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 A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阿司匹林(Aspirin) B -阻滞剂( -blocker)与控制血压(Blood-pressure) C -戒烟(Cigarette-quitting)与降胆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 D -合理饮食(Diet)与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 E -运动(Exercise)与教育(Education),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第“三个“ABCDE,A(ARBS)用于对ACEI治疗有禁忌或不能耐受者 B(BMI control)减轻体重,在18.524.9之间 C(Chinese medicine)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降脂、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 D(Drink and food)主要包括饮水,B类维生素,抗氧化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 E(Emotion)抑郁、易怒、紧张等是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情绪变化在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冠心病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40/90mmHg 对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其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二级预防-控制血压,快速降压 = 降压疗效好,快速起效 心率增加 心血管事件,心率过快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指南对血压达标时间的推荐,一般情况下,12级高血压治疗争取在412周内血压逐渐达标,若患者耐受性差或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二级预防-控制血脂,对于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水平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C)100mg/dL; 对于极高危患者,应将LDL-C(低密度脂蛋白-C)降至70mg/dL以下。,53,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作用: 扩张血管、抑制PLT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降血脂,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形成; 清除自由基,双向调节NO水平; 减少炎症反应; 保护血管内皮;,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其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建议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并积极控制其它并存的危险因素,二级预防-控制血糖,复方丹参滴丸心脏保护作用靶点,血管保护,血流变学改善,复方丹参滴丸对斑块和心肌的保护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脂和血流变的改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对血小板活化的改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多靶点药理作用,增加心肌耐缺氧,保护缺血心肌;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内膜增生;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微循环; 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栓指数;,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间歇性胸闷,心前区不适半月”就诊,每遇劳累,情绪不稳,寐差时发作,每次持续时间1-5分钟,休息后可缓解。体格检查:Bp 130/80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清,HR 6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正常,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脂: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3.26mmo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