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肠癌最新研究进展.pptx_第1页
ESMO肠癌最新研究进展.pptx_第2页
ESMO肠癌最新研究进展.pptx_第3页
ESMO肠癌最新研究进展.pptx_第4页
ESMO肠癌最新研究进展.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ESMO最新研究进展: 靶向药物与疾病管理,CRC患者基因检测:血浆 vs. 组织 靶向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 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 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生存分析 未来肠癌分型发展方向,目录,基于血液的RAS突变检测以指导mCRC抗EGFR治疗: 循环血肿瘤DNA与基于组织的RAS检测结果一致,Jones F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2.,循环游离肿瘤DNA(ctDNA) vs. 组织,安全、便利 侵入性最小,风险最低 信息更准确 肿瘤组织样本可能无法代表患者疾病当前的突变状态 文献记录的FFPE组织*DNA降解/脱氨基可能降低其敏感性及准确性 无选择偏倚 同一样本评估原发肿瘤及转移灶,肿瘤异质性不再是问题 可监控 可多次评估以观察药物疗效及耐药,Jones F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2.,* FFPE组织: 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的组织.,基于血液的RAS检测、 mCRC治疗选择及耐药检测,Jones F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2.,RAS一致性分析,目的:评价基于血液的RAS突变检测是否可靠,从而替代基于肿瘤组织的RAS检测用以决定mCRC患者是否需要抗EGFR治疗 方法:比较血浆中RAS突变状态(BEAMing技术检测,使用扩展RAS基因组)与标准方法检测的FFPE肿瘤组织结果,判断76例患者的RAS突变结果:阳性/阴性或总体一致 新诊断的IV期CRC(n=50):一线抗EGFR治疗 采血/肿瘤切除前血浆准备完毕 复发转移的CRC(n=26):后线抗EGFR治疗 血浆样本并非时间匹配 如可行,对RAS结果不一致的病例使用BEAMing技术复检组织,回顾性研究:当地方法准备血浆,用各种SOC技术(Sanger测序/焦磷酸测序/NGS)进行组织检测 前瞻性研究:采血样本/标准血浆准备/DNA从新鲜组织获得,用BEAMing复检不一致的案例,研究结果更易处理,Jones F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2.,血浆 vs. 组织 IV期CRC患者RAS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Jones F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2.,Volume 20 Number 4 April 2014 Nature Medicine,IV期CRC患者血浆 vs. 组织RAS检测结果一致性,Volume 20 Number 4 April 2014 Nature Medicine,KRAS与BRAF在不同人种的突变比例,JNCI J Natl Cancer Inst, 2015, Vol. 107, No 10,不同人种期大肠癌的预后,JNCI J Natl Cancer Inst, 2015, Vol. 107, No 10,CRC患者基因检测:血浆 vs. 组织 靶向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 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 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生存分析 未来肠癌分型发展方向,目录,MAAT:4项贝伐珠单抗用于mCRC的 观察性/IV期研究中的安全性结果,目的: 通过使用从4向观察性或IV期研究来评价严重贝伐珠单抗相关AESIs的发生率 ARIES, BEAT, BRiTE和CONCERT汇总的患者水平数据(n=5911) 每个研究中,患者接受了贝伐珠单抗+化疗的一线治疗,预先收集了生存和安全性数据 除了在BEAT研究中,化疗方案规定为氟尿嘧啶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以外,其他研究中化疗的选择基于医生的决定,AESI=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Hurwitz, et al. ECC 2015 Abstract 2141,MAAT:4项贝伐珠单抗用于mCRC的 观察性/IV期研究中的安全性结果,多数严重贝伐珠单抗相关AESIs发生于贝伐珠单抗给药后的4个月内, 支持长期使用贝伐珠单抗具有一个良好的获益/风险比,AESI=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Hurwitz, et al. ECC 2015 Abstract 2141.,瑞戈非尼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可诱导肺转移灶形成空洞:III期CORRECT研究数据,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研究背景与设计,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基线特征,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RECIST疗效,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影像学疗效,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第8周与基线时的空洞形成情况比较,基线时(A)与第8周(B)CT结果比较:接受瑞戈非尼治疗的2例患者在 第8周出现空洞性肺转移(红色箭头代表伴有空洞发生/增加的肿瘤转移灶),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RRECT研究: 结论,mCRC患者接受瑞戈非尼治疗期间第8周时出现空洞性肺转移的频率较高 该影像学改变与第8周无进展风险减小相关,这使得其可成为前瞻性验证无进展生存早期信号的影像学标志 根据空洞情况与其他影像学参数(肿瘤缩小、RECIST疗效、肝转移灶的肿瘤密度)评估生存终点(PFS和OS)的研究正在进行中,Ricotta R,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15.,COMETS: 在FOLFIRI/贝伐珠单抗难治性K-RAS wt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患者中比较二线/三线治疗不同给药顺序(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治疗后 给予FOLFOX-4 vs. FOLFOX-4治疗后给予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的 III期多中心试验,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COMETS: 研究设计,主要终点:无进展生存(PFS) 为了达到检测HR 0.57有80%的把握度来支持其中一种给药顺序,即总体中位PFS从4个月增加至7个月(I型错误5%,双侧,使用Mantel-Cox版log-rank检验),需要101例事件。因此为了达到目标事件数,需要110例可评估患者 次要终点:总生存(OS),2线和3线治疗的PFS,总缓解率,安全性,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COMETS: 基线特征,A组: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后给予FOLFOX B组:FOLFOX后给予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COMETS: 研究结果,A组: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后给予FOLFOX B组:FOLFOX后给予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COMETS: 3/4级不良事件,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A组: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后给予FOLFOX B组:FOLFOX后给予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COMETS: 总结与结论,在K-RAS WT 患者中,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立即给予西妥昔单抗似乎不那么有效 本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毒性与给药顺序无关 我们的发现支持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表明VEGF阻滞后EGFR抑制剂疗效不佳 (Ellis 2004;Norguet,2013;Ciardiello 2004) 这些结果有助于解释FIRE-3试验中给药顺序方面的数据(Heinemann,2014;Modest,2015) 靶向药物的给药顺序似乎与患者的优化管理相关 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推测:对于RAS野生型患者,不应在贝伐珠单抗治疗后立即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Cascinu S,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06.,CRC患者基因检测:血浆 vs. 组织 靶向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 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 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生存分析 未来肠癌分型发展方向,目录,一线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mCRC的观察性队列研究:HGCSG0802研究的更新分析, 比较静脉FU/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和口服FU/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Nakatsumi H,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92.,HGCSG0802研究: 研究设计,有研究显示转移性结直肠癌中使用静脉FU和口服FU的疗效相似 此次分析是HGCSG0802观察性队列研究中静脉或口服FU/OX+贝伐珠单抗的亚组分析 研究终点:PFS、TTF、ORR和安全性 两个组的基线特征基本平衡 口服组PS 0-1的患者更多 静脉组肝转移的患者更多,Nakatsumi H,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92.,HGCSG0802研究: 研究结果,结论:HGCSG08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或口服FU/OX+贝伐珠单抗两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安全谱不同。,Nakatsumi H,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2092.,CRC患者基因检测:血浆 vs. 组织 靶向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 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 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生存分析 未来肠癌分型发展方向,目录,西妥昔单抗单药或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 KRAS WT或G13D突变型转移性CRC患者的随机II期试验: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主要分析 (ICECREAM),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 Irinotecan Cetuximab Evaluation and the Cetuximab Response Evaluation Among Mutants,ICECREAM研究: 研究设计,比较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与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治疗的随机开放II期研究 主要终点:6个月PFS 次要终点:RR、OS、QOL 随访12个月,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基线特征,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G13D突变患者疗效,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G13D突变患者QOL,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G13D突变患者6个月PFS,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G13D突变患者缓解率 & 最大程度肿瘤缓解,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G13D突变患者总生存,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ICECREAM研究: 讨论意见,讨论强调了这项研究的入组标准不均衡尤其是纳入伊立替康治疗后6个月内进展的患者 虽然临床前和临床数据都显示了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在伊立替康难治患者中是有协同活性的,但在G13D突变的mCRC患者中却没有表现 “没有证据支持KRAS G13D突变的患者使用抗EGFR MAbs 恰当地使用抗EGFR MAbs仍然存在挑战 (这项研究)也没有改变临床实践“ E. Van Cutsem,ICECREAM研究: 结论,G13D基因突变型mCRC患者未能从西妥昔单抗单药治疗中获益 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达到了客观缓解且使PFS延长,Quad WT组的结果可能有助于确定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联合治疗是否确实有协同效应,亦或归因于伊立替康再次应用的疗效 ICECREAM例示了国际合作可招募罕见分子亚型患者进入前瞻性试验。这些试验对于验证回顾性假设是必要的,Segelov E, et al. 2015 ECC Abstract LBA32.,后线治疗研究:G13D基因突变型OS与PFS,JAMA, October 27, 2010 Vol 304, No. 16,后线治疗研究: G13D基因突变型OS与PFS,JAMA, October 27, 2010 Vol 304, No. 16,后线治疗研究: G13D基因突变型ORR,JAMA, October 27, 2010 Vol 304, No. 16,Volume 30, Number 29, October 10 2012,G13D基因突变型与OS PFS ORR,Volume 30, Number 29, October 10 201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S,Volume 30, Number 29, October 10 201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RR,Volume 30, Number 29, October 10 201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S,Volume 30, Number 29, October 10 201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RR,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3) 71: 265-27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 vs. KRAS野生型患者的ORR,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3) 71: 265-27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 vs. KRAS 突变患者的ORR,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3) 71: 265-272,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的OS与 PFS,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 (2013) 71: 265-272,CRC患者基因检测:血浆 vs. 组织 靶向药物治疗:安全性、评价标准 化疗药物不同给药方式:静脉或口服 G13D基因突变型患者生存分析 未来肠癌分型发展方向,目录,Nature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12 October 2015 doi : 10.1038/nm.3967,结直肠癌C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