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ppt_第1页
猩红热.ppt_第2页
猩红热.ppt_第3页
猩红热.ppt_第4页
猩红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第6节 猩红热患者的护理,传染病护理学 主编 曾志励 石海兰,案例4-6 女性患儿,5岁。昨日突然发热39.5、咽痛明显,今发现躯干部、四肢有密集细小的红色丘疹,有痒感,面部潮红无疹。心、肺正常,腹软,肝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临床初步诊断为猩红热。 问题:根据患儿病情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对该患儿应采取那些护理措施? 为患儿家长进行预防猩红热的健康指导。,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疾病概述,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点状皮疹及疹后脱屑。 少数患者可引起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等变态反应性病变。 本病冬春季多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病原学,A族型溶血性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呈球形或卵圆形链状排列,在含血培养基上容易生长。 红疹毒素可产生猩红热皮疹和发热症状,还可抑制吞噬系统功能。 溶血素O和S能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能引起组织坏死。 透明质酸酶可溶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利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 链激酶可阻止血液凝固或溶解已凝固的血块。,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 主要空气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 4. 流行特征 冬春季多见;515岁为好发年龄。,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潜伏期 112天,一般为25天 普通型 起病急骤 早期症状:发热、咽痛、头痛、全身不适、呕吐 三大特征性表现:发热、咽峡炎、典型皮疹,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咽峡炎,咽部干燥咽痛,吞咽时加剧 扁桃体充血肿大,局部可有灰白色点片状渗出物,易于拭去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 “草莓舌” “杨莓舌”,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皮疹,大多在发病第2天出现皮疹 始于耳后、颈、上胸部,24小时内蔓延及躯干、四肢 典型皮疹-在皮肤弥漫性充血的基础上,出现均匀分布、针尖大小、暗红色的丘疹,压之褪色,大腿皮疹,粟粒疹,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皮疹,皮疹多在48小时达到高峰,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退尽 ,重者可持续1周。 皮肤脱屑 发病第1周末开始出现 先后顺序与出疹顺序一致 皮疹越多越密集则脱屑越明显 面颈部多为细屑 躯干四肢常为小鳞片状 手掌足掌多为大片状脱皮 大约经24周脱完 无色素沉着,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皮疹,“帕氏线”(Pastia线)-在皮肤皱折处,如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等处,因皮肤摩擦受压引起暗红色线状出血疹,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临床表现,“口周苍白圈”-颜面部仅见充血但无皮疹,口周鼻部周围充血不明显,也无皮疹,显得苍白,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治疗要点,强调早期彻底治疗,防止并发症。 1.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 2. 并发症治疗 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关节炎应采取相应治疗,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 2护理体检 3心理社会状况 (三)辅助检查资料 1.细菌培养:咽拭子培养出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较高,对诊断很有帮助。 2.血象:WBC(1020)109,中性粒细胞可达80%以上。 3.其他辅助检查,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 体温过高 2. 皮肤完整性受损 3. 潜在并发症 4. 疼痛、咽痛 5. 有传播感染的危险,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护理目标,1. 体温恢复至正常。 2. 维持皮肤完整性。 3. 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并发症时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护理措施,1消毒与隔离 呼吸道隔离至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 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 猩红热流行期间,儿童机构内对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的患儿也应按猩红热隔离治疗。 2休息与体位 病房保持通风良好,室温一般维持在1820 ,湿度一般维持在60%左右; 发热期间卧床休息。,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护理措施,3饮食与营养 发热期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4病情观察 体温、咽痛、咽部分泌物、皮疹变化; 有无其他部位化脓性病灶; 定时检查尿常规,及时发现肾脏损害;,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护理措施,5对症护理 (1)发热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禁用乙醇擦浴 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可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 (2)皮疹 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清洗皮肤(忌用肥皂水)。 皮肤瘙痒,可局部涂炉甘石洗剂 忌穿着化纤类织物内衣,选择纯棉、透气良好的织物。 退疹期皮肤脱屑时,应让其自然脱落,忌用手剥脱,局部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 (3)咽痛:注意口腔卫生,常规口腔护理,咽痛明显者可用洗必泰或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口含西地碘或其他喉含片。,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护理措施,6用药护理 应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治疗时,注意观察疗效及有无变态反应或胃肠道副作用。 7.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有无焦虑情绪,帮助分析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指导; 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预后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其消除顾虑,解除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护理措施,8. 预防和健康教育 进行预防本病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轻型患者可在家中隔离治疗及护理,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及疗程,对发热和皮疹的护理方法、选择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等给予具体指导。 在病程第23周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指导患者每周查1次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六、护理评价,1. 体温是否降至正常。 2. 皮肤是否恢复完整,无感染发生。 3. 有无并发症出现。,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小结,猩红热是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点状皮疹及疹退后明显脱屑。 少数患者可引起肾小球肾炎、风湿病、关节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 主要护理问题是体温过高、皮肤完整性受损、潜在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降温,抗生素应用,皮肤护理及防治并发症。,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1猩红热的病原体为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百日咳杆菌 C. 腮腺炎病毒 D.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E. 麻疹病毒,A,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2对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 A. 1周 B. 2周 C. 3周 D. 4周 E. 5周,A,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3猩红热帕氏线(Pastia线)多见于 A. 腋下、肘窝 B. 耳后、颈部 C. 胸、背部 D. 腹部 E. 四肢,A,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4.猩红热患者高热时,可采取下述护理措施,但除外 A. 头部冷敷 B. 温水擦浴 C. 冷盐水灌肠 D. 乙醇擦浴 E. 口服退热剂,D,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5猩红热皮疹的特点是 A. 鸡皮样斑丘疹 B. 鸡皮样丘疹,压之褪色 C. 疱疹 D. 斑疹 E. 成簇状丘疹,B,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6猩红热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发病的 A. 45周 B. 2周 C. 3周 D. 68周 E. 23周,C,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7.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A. 急性肾小球肾炎 B. 发热 C. 化脓性咽峡炎 D. 退疹后脱皮 E. 全身弥漫性猩红热皮疹,A,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8治疗猩红热时抗生素首选 A. 头孢曲松 B. 青霉素 C. 阿米卡星 D. 万古霉素 E. 庆大霉素,B,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自测题,9.男性患儿,5岁,猩红热病后20天,出现眼睑水肿,尿呈茶色,血压130/100mmHg,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发生了 A. 喉炎 B. 肾小球肾炎 C. 心肌炎 D. 风湿热 E. 支气管炎,B,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