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4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第4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第4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第4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第4章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以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地图、景观图等为背景,考查地形对聚落规模、形态、密度、功能等的影响,分析影响聚落形成变化的因素。2.以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地图、景观图等为背景,考查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密度、走向等的影响,分析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3.以示意图、景观图、关联图、热点材料等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基础全面梳理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的分类: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交通线路选线原则考虑因素: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选择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建设要求: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 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的含义:一个特定地区、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2度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四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如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不是。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地处热带,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则人烟稀少、聚落很少;再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沼泽、冻土广布,聚落也很少。2交通线路连接的聚落点是越多越好吗?不是。交通运输能加强不同区域间人们的联系,但交通线路并不是连接的聚落点越多越好。要考虑线路的用途和运输的价值,如国道和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适当兼顾重要经济点。3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一定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吗?不一定。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与海平面上升有很大的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有些地方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而被海水淹没,如我国的上海、天津等城市,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4全球变暖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吗?不是。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5气候变暖只有害而无利吗?不是。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但中低纬地区因这种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更大。所以从全球衡量,全球变暖害大于利。考点深度研析考点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区位优势河流的起点和终点货物转运、集散地两条或多条河流的汇合处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有多方向的水运优势续表沿河城市的区位类型区位优势水陆交通的转运点陆路交通穿过河流需建码头,是人流、物流的集聚、转运处河口或入海口既可与整条河流相通,也可以与海洋、陆地相连,利于人流、物流集散运河起点和终点水陆交通要道,是水运的起、终点 (2017海南高考)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砾石多退水快历时长流速缓A B C D思维探究答案(1)A(2)B(3)C考向1河流地貌与聚落的形成和分布(2018山东临沂期末)我国传统村落指民国以前建村,较好保留了历史沿革,村落内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风民俗,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下图示意河南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文化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可知,河南传统村落集中于海拔2001 000 m且相对高差较小的区域,该区域不仅可以建房生活,还可以防黄河水患,故地形是造成河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2)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保留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出少 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C交通不方便 D现代化农业水平高答案C解析河南省中西部传统村落多位于海拔较高处的山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受人类干扰少,保留数量多。考向2地形与聚落变迁下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河流较多,图示区域的海拔整体升高,主要原因是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避免被风沙掩埋背风坡B避免被风沙掩埋迎风坡C避免水灾高地D避免水灾远离河流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城市是向高地搬迁的,是为了避免水灾。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1)根据地形判断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如上题右图中甲聚落所处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2)根据水源判断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如上题中甲聚落临近河湖,水源丰富。(3)根据交通判断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4)根据灾害判断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如上题右图中甲聚落不会受到洪水威胁。考点地形对交通的影响1对线路走向的影响原则原因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节约用地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受灾害的影响2对线网密度的影响(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思维探究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考向1地形与交通线路选择(2018河北邢台期末)在陡崖的石壁上凿石打孔,植入木桩(石桩),在木桩(石桩)上设横木,以通行人或者车马,谓之“栈道”。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四大古栈道闻名全国(如图)。读图,完成(1)(2)题。(1)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A海拔低,地形坡度小 B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C有充足的劳动力可用 D利用河运,施工方便答案A解析古时候修路靠人力,设备落后,因此修路要考虑选择较为平坦地形修建,以降低成本且修建较容易,同时,聚落也主要聚集在平坦地形区域。秦岭的四大古栈道都是沿溪开道,其主要原因是海拔低,地形坡度小,居民多、通过聚落多;距河近,施工、取水方便是建居住地的原因;有充足的劳动力不是沿溪开道的主要原因;施工用材多就地取材,并非利用河运输送而来,故A项正确。(2)碥道是在有坡度的崖壁上削坡铲石筑成的土石路。用铲凿下来的石块在路下、坡上砌成石墙,内填土石以加宽道路。碥道逐渐取代栈道,主要是因为栈道()耐久性差修建费时费力比碥道弯曲,里程长通过的行人数量少A B C D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碥道修建时填土石,较为坚实。栈道修建费时费力且耐久性差,因此碥道逐渐取代栈道。碥道比栈道弯曲,栈道通过的行人数量并不少,故A项正确。考向2地形与交通线路形态(2018北京东城期末)下图为“我国四条最美公路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乙图修建“之”字形公路,主要是该地()A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 B经济落后,修路技术差C景色优美,旅游景点多 D人口密集,聚落数繁多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乙图所示地区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公路呈“之”字形,可降低坡度,减小公路修建难度,有利于保证行车安全。(2)地形与景观组合正确的是()A云贵高原甲 B山东丘陵乙C塔里木盆地丙 D华北平原丁答案C解析甲图中有雪山,且地势起伏小,不可能位于云贵高原,A项错误;乙图地形起伏大,多山地,B项错误;丙地有沙漠景观,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C项正确;丁图公路位于悬崖边上,不可能位于平原地区,D项错误。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安全。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特别提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小。现阶段,重要交通线建设时桥梁、隧道工程量越来越大,主要是考虑缩短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也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耕地。考点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2)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上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思维探究答案(1)D(2)D考向1气候变化的特点和原因(2015海南高考)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A解析从材料“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答案B解析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南半球升温幅度较小。考向2气候变化的影响(2016上海高考)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据此回答(1)(2)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 B C D答案A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2)2016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答案B解析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结合选项可知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泰国。考向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2018金优模拟冲刺卷)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向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低碳城市示范城市。据此完成(1)(3)题。(1)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A全球变暖 B酸雨危害C城市内涝 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A解析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因此,低碳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变暖,A项正确。(2)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是()A技术水平高 B政府大力支持C气候宜人 D城市密度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三亚市“十三五”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向提出将三亚打造成低碳城市示范城市,因此,政府大力支持是三亚发展低碳城市的优势条件,B项正确。(3)三亚发展低碳城市措施可行的是()A减少煤炭使用,提高石油利用比重B大力建设城市高架,提高通行能力C建设海绵城市,防止城市内涝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答案D解析煤炭、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使用它们会增加温室气体,不符合发展方向,A项错误;B、C两项与建设低碳城市无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D项正确。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素能专项突破图表解读地貌示意图的判读(2018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能淹没T0。据此完成(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答案(1)A(2)A(3)D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河流的上中下游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支流汇入多,到中下游支流逐渐减少,且因地势变缓,流速逐渐降低。如图中A处河段为上游,B处河段为中游,C处河段为下游。(2)判断河段及主要的流水作用类型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河流下游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也有侵蚀和搬运作用。如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的BB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下游的CC 处主要是堆积作用。(3)判断河谷形态图中河流上游的AA处,河谷横剖面呈“V”型。图中河流中游的BB处,河谷呈槽型,此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加弯曲。图中河流下游的CC处主要是堆积作用,河谷更加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4)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貌类型,为人类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河流的堆积地貌发育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为人类的农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河流的中下游两岸多是人口、城市密集分布、经济发达地区。河流的凸岸泥沙淤积,金属矿产资源富集。(2014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上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答案B解析砾石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排除A、C两项。入海口由于流速慢,因此主要沉积的是细小的泥沙,故D项错误。在河流的凸岸,砾石容易沉积形成砾石滩,故B项正确。2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答案D解析根据拍摄照片可知,直径9 cm左右的砾石数量最多,故D项正确。热点探究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年11月23日,美国联邦政府发布一份最新气候评估报告,预测气候变化会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和社会,造成数以千亿计的经济损失。报告说,气候变暖将损害人类健康,毁坏基础设施、水资源和海岸线,增加农业、渔业、能源业生产成本;穷人首当其冲,受影响最严重。报告同时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认定如果能够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完全可以减少损害,“气候变化未来构成的风险主要取决于(我们)今天所作的决定”。报告附录2017年发表的一份权威研究,认定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积极应对,可能面临灾难性后果。(2019四川绵阳一诊)时隔四十年后,我国各领域的科学家于2017年开展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8年9月5日的首期成果报告会指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速度在加快,冰川、冻土、湖泊、植被、高寒农作物等都对此作出了回应,亚洲水塔正在失衡。据此完成12题。1科考发现,与青藏高原变暖变湿同步的现象是()A冰川更加发育B咸水湖逐渐枯萎C藏北高原变绿D森林分布上限下移答案C解析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速,冰川减少,A项错误;冰川融水增多,咸水湖面积扩大,湖水盐度降低,B项错误;藏北高原气候相对温和湿润,有利于植被生长,会变绿,C项正确;海拔较高处有利于森林生长,森林上限上移,D项错误。2对青藏高原的综合考察能够预警全球()A洋流流向变化 B气候变化C大气质量变化 D地震活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正在变暖变湿,这是气候变化的表现,能够预警全球气候变化,故B项正确。配套课时作业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2018福建泉州质检)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域民族聚落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流域民族聚落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土壤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藏族聚落分布区主要位于岷江支流的上游,海拔高,以山地为主;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海拔较高;在海拔较低的地方主要是汉族聚落,主要从事种植业。故B项正确。2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A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集中B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分散C数量少、规模大,分布集中D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答案D解析高山草甸分布区海拔高,坡度陡,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因此聚落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故D项正确。3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A地质灾害少发 B水热条件优越C防卫环境安全 D交通运输便利答案C解析羌族聚落多分布于干、支流交汇处,以水为屏障,利于防卫,故C项正确;河流交汇点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水热条件是否优越关系不大,A、B两项错误;汉族居住区位于下游河段,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运输更便利,故D项错误。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位于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附近,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站为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车站。京张高铁建成后,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原本的“人”字形铁轨变成一个“大”字形。京张铁路是我国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于19051909年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下图为八达岭附近的“人”字形线路和京张高铁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答案C解析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5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D增加了工程量答案B解析“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缩短隧道开挖长度,减少工程费用,降低施工的难度。6八达岭长城站采用地下车站的主要原因有()避免高寒冻土的影响保护古迹保护生态环境地形、地质条件复杂A B C D答案D解析该地海拔较低,地处温带,无高寒冻土,错误;火车站位于长城附近,采用地下车站有利于保护长城,正确;该地生态环境脆弱,采用地下车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正确;该地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正确。(2018四川泸州二诊)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据此完成78题。7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B解析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冬眠状态。读图可知,图示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故B项正确。8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上升,被淹死 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 D市场需求,被杀死答案C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2018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四月考试)阿尔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呈西南东北走向,山上发育有多条现代冰川。下图示意19732015年阿尔金山不同方向上冰川面积退缩率(%)。据此完成911题。9阿尔金山冰川退缩最快的坡向是()A东南坡 B西北坡 C东北坡 D西南坡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阿尔金山西南坡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大(22.94%),说明西南坡冰川退缩最快,D项正确。10影响阿尔金山不同坡向冰川退缩率差异的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拔C人类活动 D冰川面积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位于阿尔金山阳坡的西南坡、南坡、东南坡冰川面积退缩率较阴坡(北坡)高,故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A项正确。11阿尔金山冰川消退在短期内()A导致塔里木盆地干旱加剧B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C柴达木盆地可用水资源量增加D增加阿尔金山自然带数量答案C解析冰川消退在短期内致使融水量增加。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南侧,阿尔金山冰川融化可为柴达木盆地提供更多的水资源,柴达木盆地短期内可用水资源量增加,故C项正确。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2018福建福州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冰川的发育规模,主要受到低温与最大降雪量的影响。最大冰期是指青藏高原历次冰川作用中冰川规模最大的时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喜马拉雅山作为降水屏障愈来愈明显,限制了青藏高原冰川的发展。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部分山脉分布示意图,下表为青藏高原中东部冰川环境相关数据。最大冰期冰川面积(km2)现代冰川面积(km2)最大冰期雪线高(m)最大冰期雪线处68月气温()唐古拉山24 5197904 2502.3阿尼玛卿山6 4691502 8502.3果洛山1 90383 4502.9稻城海子山6 96503 8003.4注:雪线即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1)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最大冰期果洛山雪线低于唐古拉山和稻城海子山的原因。(6分)(2)说出与最大冰期相比现代冰川面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3)分析当地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6分)(4)推断最大冰期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的相关性,并说明依据。(10分)答案(1)果洛山纬度高于稻城海子山,同海拔气温较低;果洛山比唐古拉山更接近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降雪较多。(2)变小甚至消失。喜马拉雅山不断抬升,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青藏高原降水(雪)减少;全球变暖,该区域气温升高,冰川面积消退明显。(3)当地冰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冰川在加速消融的过程中,冰川融水量加大,流水搬运能力加强;(季节性)冻土消融,岩体稳定性变差,受重力作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4)结论:雪线处68月气温高低与年降水量大小正相关。依据:雪线是冰川年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的平衡线,雪线处冰川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保持动态平衡。或(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呈正相关)68月气温越高,对应年消融量也越大,也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