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ppt_第1页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ppt_第2页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ppt_第3页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ppt_第4页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保护 用人单位做好听力保护要点,2011年6月,内容提要: 一. 明确工作场所噪声水平 二. 做好听力保护培训 三. 建立、健全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一. 明确工作场所噪声水平 1. 噪声的强度 2. 噪声的频谱特性 3. 工人的接触时间及方式,二. 做好听力保护培训 1.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听觉效应) 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听觉敏感度的下降、听阈的升高,亦即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可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听力阈移(TTS): 人在强噪声环境中停留,短时间即可引起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听力即恢复正常或原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听力适应。在噪声环境下停留更长时间后。听阈增加1530 dB,听力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原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听力疲劳,或叫做噪声引起的暂时性阈移,通常也叫做暂时性听力损失。,永久性听力阈移(PTS): 在噪声作用下引起的不可恢复的听力变化,称 为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力阈移,通常也叫做永久性 听力损失。 PTS的特点: 发展过程缓慢; 高频“听谷”现象; 多数双耳对称性发生与发展。,2.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护耳器定义:护耳器是保护人耳,使其避免噪声 过度刺激的设备。 护耳器的种类:耳塞、耳罩和头盔。 评价护耳器性能的指标:一是声衰减性能(隔声值); 二是舒适性。,护耳器的声衰减值: 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给受试者特定的测试信号,受 试者戴与不戴护耳器时,两者听阈的差值。 我国采用PNP值(预测的噪声降低数)或SNR值(单值 噪声降低数)来评价护耳器的声衰减性能。SNR值应用的较 普遍。 美国则广泛采用NRR(噪声降低评价数)来评价护耳器 的声衰减性能。 戴护耳器的目的是将耳接收到的噪声限制在85dB以下, 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护耳器的标称声衰减值与实际声衰减值: 在选择护耳器的声衰减值时,应按照工业企业 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规定,按以下方法计算: 1. SNR(单值噪声降低数)0.6 ( 如:护耳器产品标称值SNR为20dB,那么实际使用时获得的声衰减值为:200.6=12dB) 2. NRR(噪声降低评价数)(NRR7)/2 (如:护耳器产品标称值NRR为20dB,那么实际使用时获得的声衰减值为:(207)/2=6.5dB) 目的:防止过高估计所选护耳器保护听力的能力。,坚持使用护耳器: 在强噪声环境下坚持使用护耳器非常重要。在工作班 中要始终佩戴。这样才能发挥护耳器保护听力的作用。 间断使用对护耳器保护能力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中间 断使用护耳器,就不能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如:在一噪 声环境使用SNR值为20dB的护耳器,15分钟不戴,护耳器 的8小时平均SNR值只达到14dB的作用。4小时不戴,则护 耳器的8小时平均的SNR值只起到3dB的作用。 护耳器的适应性:一般坚持使用一周左右,不舒适感 基本消失。,慢回弹耳塞的佩戴方法: 先把双手洗净,避免通过耳塞将污染物带入耳道引起感染和其他疾病,这一点非常重要; 用拇指、中指和食指将耳塞轻轻揉细,注意不能挤压; 同时用另一只手从头的后上方将耳廓轻轻提起使耳道扩张,然后将揉细的耳塞塞入耳道,尽量向里塞,并用手指堵在耳塞外约30秒,等待耳塞回弹封住耳道; 同样方法佩戴另一只耳塞。,三. 建立、健全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 1、噪声作业的界定80dB(A) 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 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应确定暴露人群或个体需要接受健康监护的最低暴露水平,其主要根据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累计暴露的时间。,2. 噪声作业人员健康监护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500Hz、 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 25dBHL) 中度以上传导性耳聋 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 40dBHL II期和III期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脓、耳痛、耳鸣、耳聋等;有无 影响听力的外伤史、爆震史、药物史、感染史、中毒史、 家族耳聋遗传史。 (2) 体格检查 a. 内科常规检查:注意甲状腺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和有 无交谈障碍。 b. 耳科检查:外耳和鼓膜的检查,双侧耳廓有无畸形, 外耳道有无畸形、狭窄、闭锁、阻塞,鼓膜有无穿孔、 肥厚、钙化,内陷、粘连、溢液等。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 必检项目 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 血清ALT。 b. 选检项目 声导抗、耳声发射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1) 职业病: 职业性噪声聋(参见GBZ 492007) (2) 职业禁忌证: 噪声易感者(噪声环境下工作一年,双耳 3000Hz、4000Hz、6000Hz中任意频率听力 损失65dBHL),检查内容 (1)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有无外耳道流液,耳痛,耳鸣, 耳聋,眩晕等耳部自觉症状和噪声接触史,有无个体 防护措施及使用情况等。 (2) 体格检查 :同上岗前。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a. 必检项目 :纯音听阈测试、心电图; b. 选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声导抗(鼓室导抗图, 500Hz、1000Hz同侧和对侧镫骨肌反射 阈)、耳声发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或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健康检查周期 一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目标疾病 :职业性噪声聋 检查内容 :同在岗期间,3. 正确分析纯音听力图 耳聋的分类 (1)传导性聋:指外耳与中耳病损导致声音不能正常传导至内耳而造成的听觉的障 碍。听力学特点为气导听阈下降,骨导听阈正常。,125 250 500 750 1K 1.5K 2K 3K 4K 6K 8K 10K -10 0 听 10 20 力 30 40 图 50 (dB) 60 70 80 90 100 110 正 常 5dB = 5dB + 0dB,125 250 500 750 1K 1.5K 2K 3K 4K 6K 8K 10K -10 0 听 10 20 力 30 40 图 50 (dB)60 70 80 90 100 110 传 导 性 45dB = 0dB + 45dB,(2)感音神经性聋: 指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径路病损所 导致的听觉障碍。听力学特点为气、骨导听 阈一致性下降。,125 250 500 750 1K 1.5K 2K 3K 4K 6K 8K 10K -10 0 听 10 20 力 30 40 图 50 (dB ) 60 70 80 90 100 110 感音神经性 45dB = 45dB + 0dB,(3)混合性聋: 指中、外耳合并耳蜗、听神经及听觉中 枢径路病损时所导致的听觉障碍。听力学特 点为气、骨导听阈均下降,但气导骨导听 阈间有大于10dB以上的差距。,125 250 500 750 1K 1.5K 2K 3K 4K 6K 8K 10K -10 0 听 10 20 力 30 40 图 50 (dB)60 70 80 90 100 110 混 合 性 65dB = 45dB + 20dB,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分类,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分类 (1)慢性听力损伤(职业性噪声聋): 指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 噪声环境中工作,没有适当的个人防护引起 的听力损伤。听力学特征以高频下降为主、 双耳对称、听力损失呈渐进性改变的感音性 听力损失。职业病中的职业噪声性听力损伤 或耳聋是指慢性听力损伤。,125 250 500 750 1K 1.5K 2K 3K 4K 6K 8K 10K -10 0 正常听力 听 10 20 力 30 40 图 50 (dB) 60 70 80 90 100 110 频率 (Hz) 职业性听力损失进展模式图,(2)急性听力损伤(又称爆震性耳聋): 指受一次强噪声刺激所造成的听力损失。 多因爆破,火器发射或压力容器爆炸等其他 突发的巨响引起,其产生的噪声峰值强度常 达140dB,同时伴有冲击波。也有接触一次 较短时间(数小时)较强稳态或非稳态噪声 而引起的耳聋,但较少见,这类人员多属噪 声易感者。,急性听力损伤的听力学特征: 由于强噪声刺激和强烈的冲击波作用, 不仅内耳发生损伤,中耳亦受到严重损伤, 出现鼓室及内耳出血,鼓膜破裂。患者受震 后,在发生耳聋的同时,常伴有剧烈的耳鸣、 耳痛、甚至眩晕。急性声损伤双耳往往不对 称,朝向声源的一侧较重,有时仅伤及单耳。,噪声作业体检中常见的异常听力图 (1)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 (2)双耳高频平均听阈 40dB (3)疑似噪声聋 (4) 非职业性听力损失,双耳或单耳高频听力损失,非职业性听力损失,非职业性听力损失,4. 职业禁忌证的处理 用人单位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对 患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处理。 上岗前体检发现的不能安排患有职业禁忌 证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岗期 间发现的应从劳动者禁忌的作业岗位调离。,5. 正常值参考范围 血压(Bp) 理想血压 120 / 80mmHg 正常血压 130 / 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期高血压140159/9099mmHg 期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期高血压180/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mmHg,血常规 白细胞(WBC) 4.0010.00*109/L 红细胞(RBC) 3.505.50*1012/L 血红蛋白(HGB)100160g/L 血小板(PLT)100300*109/L,肝功能 谷丙转氨酶(ALT)045u/L 总胆红素(TBIL)1.721.3umol/L 总蛋白(TP)6080g/L 白蛋白(ALB)3555g/L 球蛋白(GLO)2030g/L 白/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