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_第1页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_第2页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_第3页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_第4页
《魏碑技法与欣赏》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远东 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广东书法院院长,广东书法院首届书法高研班,魏碑技法与欣赏,魏 碑,一、魏碑产生及年代 二、魏碑的形成和特点 三、魏碑欣赏 四、清代和当代碑学代表名 家作品欣赏 五、李远东魏碑欣赏,南北朝,南北朝书法形成两大派。南朝帖多,北朝碑多。帖宜于行草,以流美为能;碑宜于楷隶,以方严为尚。大致而言,南朝书法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雄奇方朴,富有豪气。书家以无名者为多,书体以魏碑最胜。隋代书法臻于统一,熔南北于一炉,开启唐风。,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极有名的如郑文公碑、张猛龙碑、高贞碑及张玄墓志,已开隋、唐楷书法则的先河。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冲破“馆阁体”的束缚,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摩崖石刻,并不是先行书丹上石,而是直接在石面上雕凿的,临写时要注意不使刀痕夸张,免生习气。,张猛龙清颂碑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五二二),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额有阴,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楷书二十六行,行四十六字,是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有关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可见古人用心之良苦。,张猛龙碑,张猛龙碑,始平公碑:此碑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象记。孟达文、朱义章书,北魏太和廿二年(四九八)九月刻,在河南洛阳龙门山。正书阳文十行,行二十字,有额六字。,始平公原碑,民国拓本,始平公,山不在高,有文则名。云峰山因拥有众多北朝刻石而驰名中外,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北魏郑文公碑、论经书、观海童诗等刻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盛赞:“云峯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全称诗五言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锋山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自作诗。郑道昭(公元四五五?五一五年)字佶伯,自称中岳先生,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北魏时历官至中书侍郎,国子祭酒,秘书监,青光两州刺史等,谥曰“文恭”。魏书称:“好为诗赋,未言其工书。”到清代中叶考据之风盛行,提倡碑学,穷山绝壁,遍访施拓,郑氏书迹在山东云峰山、天柱山发现。,论经书诗,此碑依山势而刻,字径大者20厘米,小者12厘米左右,字形较扁,保留明显的篆隶笔意。通篇宽宏博大,纵情挥洒,气势磅礴。现代人要想得北魏书法之势,非看此刻莫数。,论经书诗,中 岳 嵩 高 灵 庙 碑,此碑为北魏太安二年(456年)立,正书,碑阳23行,行50字,碑阴7列,上2列字较大,计22行,下5列16行,字较小,各列行数不等。额篆书阳文4行共8字,侧刻唐大周天授三年(1692年)马元贞投龙简记。碑文内容为寇谦之修祀中岳庙併宣扬道教。碑今在河南登封县嵩山中岳庙。 此碑在魏碑书法中属於风格雄强一类。其书虽云楷体,但结体、用笔仍处於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法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併称碑阳书法“奇古”,碑阴书法“峻整”,给以极高的评价 。,中 岳 嵩 高 灵 庙 碑,郑 文 公 碑,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郑文公碑的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分韵、草情在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堪称不朽。结体宽博,气魄雄伟。清代包世臣说:“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是“真文苑奇珍也”。,郑 文 公 碑,郑 文 公 碑,李璧墓志,北魏正光元年 (公元520年)刻。青石质,高一百零四厘米,宽八十九厘米。系旧碑改作而成,碑阴上截所刻二螭仍在。志铭魏书,三十三行,行三十一字,背面有题名一列。出土时间、地点有二说:一说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出土于山东德州;一 说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出土于河北省景县。后者 为是。墓志出土后不久归济南金石保存所收藏,上世纪五十 年代初移藏于山东省博物馆。,李璧墓志,爨龙颜:此碑是南朝宋的著名碑刻。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势有隶意,笔势雄强,结体多变。康有为广艺舟双辑中说:“当为隶,楷极则。”“为雄强茂美之宗,”并列为“神品第一。”,爨龙颜,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碑文古雅,结体茂密,虽为楷书,却饶有隶意,笔力遒劲,意态奇逸,结体多变,是隶书至楷书过渡的典型。,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质为沙石。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爨宝子碑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此碑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出土,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后来被一乡民用做压豆腐的石板。成丰二年,曲靖知府邓尔恒发现豆腐上有字迹,大为惊异,急忙派人找到卖豆腐之人。将碑石运回府中,后置于城中武侯祠。当时,正是碑学大兴而帖学告退的时代。所以,它一经发现,其怪诞的用笔,随意的结体所表现出的古朴味道,立刻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被视为书法作品中的奇珍异宝,阮元称它为“滇中第一石”,康有为誉为“已冠古今”。,孙秋生造像记北魏宣武帝(元恪)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楷书,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六朝碑刻中书家署名者不多,此署萧显庆书,但书家情况不详,当为地位低下的工匠或经书手。此碑书犀利刚劲,宽博朴厚,较始平公造像笔法多变,龙门碑刻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魏灵藏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全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简称杨大眼,刻于北魏时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中,是“龙门二十品”之一,并与始平公、孙秋生、魏灵藏三种造像记一起合称为“龙门四品”,是龙门石窟2000余种北魏时期造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用笔方峻,提按顿挫明显,笔势雄奇,结体庄重稳健。,杨大眼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崔敬邕墓志,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大中大夫临清男崔公之墓志铭。楷书。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517年)。清康熙十八年(1679)河北安平出土。不久石佚,故流传拓本甚少。现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有藏本。翻刻本则形神全失。此志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上”。“书法直接无常。”。,清人何义门评论此碑说:“入目初似丑拙,然不衫不履,意象开阔”也有人认为此碑在张猛龙、贾使君两碑之上。此志结字严谨,一笔不苟,行笔迟重,墨色饱满,笔画间也富有变化,表现出圆浑、妍美之致并颇具雍容气象,与一般魏碑表现的质直峭厉颇异其趣。但若论变化无端、格高韵厚,是无法同张猛龙比肩的。,崔敬邕墓志,封龙山碑:全称元氏封龙山之颂。此碑原在元氏县王村山下,不大为人所知,仅宋郑樵通志提到过它。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刘宝楠为元氏县知县。刘是著名经学大师、 论语正义的作者。他在山下访得此碑,大加叹服,命人移至城内薛文清祠。现在已经下落不明了。幸好有拓本传世。北京图书馆藏拓本卷轴长1.60米,宽O.93米,拓本长1.58米,宽0.86米。碑立于汉桓帝延熹七年(1 64)。无额无穿。连题共十六行,行二十六字。碑刻全部为隶书,石虽剥落,文多可读,笔画较细,遒劲豪放,类似乙瑛碑,堪称汉碑之上品。杨守敬评碑记说:“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是研究汉代书法和历史以及封龙山祀典的宝贵资料,也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封龙山碑,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康有为的书法世称“康体”,此条屏书法得力于石门铭与经石峪,融篆隶于行楷,墨色苍润相间,具古朴雅致之气。书写时逆笔藏锋,迟送涩进,笔力峻拔。字体笔画平长,横平竖直,长撇大捺,转折处圆浑苍厚。结字上紧下松,纵横奇宕,气势开张,干脆遒劲,具有浓郁的北碑笔意,可谓熔铸古今,自成气象。,写魏碑必须写方笔。方笔魏碑一般指龙门二十品,除此之外,白驹谷摩崖、张猛龙 碑、石夫人墓志等亦属于方笔类。 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写龙门二十品要四指争力,万毫齐 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厚,这颇有道理。 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笔毫由聚而散,墨液亦随毫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 棱角,故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画之边界,如简之有 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 写方笔魏碑.除小楷或核桃大的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中楷或大楷较好用,书写 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怎样写方笔魏碑,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 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其 事。 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勿耸肩.,怎 样 写 始 平 公,在临习始平公造像记时,我们应考虑到此碑的方笔大都是经过刻工在镌刻时的再加工已经美术化了,这才使字迹方如刀切,已失去作者原作面貌。如果一味追求形似而刻意摹仿,以至画成三角形之类,不但失去“写”的意义,也必会使自己走入邪道。因此,我们临写时应该多注意体会毛笔书写的趣味特点,这样才能得到此碑的神韵。学习始平公碑,应从点、横、竖、撇、捺、提、钩、折这八种基本笔画入手,其中每种基本点画又演变为不同形态,临习时应多注意比较,体会用笔的丰富变化。,孙伯翔,男,1934年10月4日出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等,记者采访孙老语录,一种书风,在当代形成一种潮流,或许并不难。近30年来,书坛各种流派相继登场,引一时之风流者众,而得一世之风流者寡。有位朋友曾对记者说,若论影响,孙伯翔才是当代“流行书风”真正的引导者,因为他深刻地影响着碑学的发展与方向。他的书法由几十年苦功所凝聚,更与南帖相融,追随者众,出成果者多,且都不流于媚俗。难能可贵的是,孙先生不事张扬,从不停止艺术追求的步伐,使得这位“领军人物”不知不觉站在了当代书坛的前沿。,记者:您早年习唐楷,在年近40岁时才开始习碑。唐楷对您的书法有没有影响? 孙伯翔:早年不知什么叫书法,更不知什么叫书法家,只是凭兴趣在写。我们那代人学书法不写唐楷的很少,我也不例外。对我个人来说,写唐楷为后来写北碑奠定了基础,有一定的好处。 记者:唐楷是学书法的必由之路吗? 孙伯翔:我觉得是必由之路。 记者:启功先生曾有诗“透过刀锋看笔锋”,在具体的临习或创作中您是如何做到的?怎样体会书写的感觉? 孙伯翔:学书首先要选择优秀的范本,这很重要。古代那些以刀直接入笔的小造像小墓志,不适合作为初学的范本。我是从唐楷入手,后转向张猛龙碑,又学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等。从笔法上讲,先由圆到方,再由方到圆,这时的圆与第一个圆是不一样的,是魏碑的圆,到最后是方圆结合。我开始用羊毫写成刀砍斧劈的感觉,现在就有了圆的成分。,记者:80年代后期,您的书风作了些调整,不再规矩严谨,于是迎来了批评。您如何看待书法批评? 孙伯翔:他们批评得很有道理,我从中有所领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走得有些激进。周永健编的那本中青年书法家22人集里,我的作品结体支离破碎,最后得到了一些批评,特别是老先生的批评。我是怎么理解批评的呢?当你按照自己设想的路子走时,没人说你错,你也不认为自己错,那就勇敢走下去;当你认识到错,别人也说你错,这时再改也不迟。说实在的,我走了一些弯路,其实也不能叫弯路,如果没有激进的过程,可能也找不到现在的感觉。 记者:先生布衣出身,学历不高,但学养却流露于笔端。您是怎样看待学历的? 孙伯翔:艺术院校的书法教育为当代的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如果有条件的话,年轻人最好去高等院校深造。我过去出身不好,不可能上大学,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但是,越是这样,自己越要努力。郑板桥有诗云:“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不要把学历看成惟一,书法的成功因人而异,关键还是看自己。,记者:您怎么看专业与业余的关系? 孙伯翔:我觉得书法不应分专业与业余,如果非分不可,写得好的算是专业的,写得不好的是业余的。 记者:您是碑派大家,请问您对帖学怎么看? 孙伯翔:帖学要写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主张碑帖兼容,所以也花一定时间去临帖,我认为尊碑抑帖或帖学独尊都有失公允。 记者:您喜欢临谁的帖? 孙伯翔:常写董其昌和王宠,也写过二王及经卷。 记者:能谈一下您的学书经验吗? 孙伯翔:首先要把基础打好,其次要有主见。一定要有主见,没主见就没有方向,没有主见就不知道这个宝藏用什么方法来开采。,记者:您曾经说过,您去部队看战士打靶,百发百中,问其原因,人家讲是用子弹一箱一箱“堆”出来的,您称之为“子弹理论”。对“勤奋”、“熟练”您怎么理解? 孙伯翔:无论干什么,我认为勤奋是天赋的一种表现,也是抱负的一种表现。但光下苦功夫也不行,前人说得好:“写到生时是熟时”,确实如此,你必须要思考才能做到。在书法方面,我下过一番苦功夫,这是因为自己喜欢,能够自得其乐。 记者:有人曾说过,您对碑学的开掘已经超越前人,是真正的集大成者。您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孙伯翔:谢谢大家的褒扬,这是捧我的,不敢当。超越前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步前人的后尘,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记者:您怎样评价自己呢? 孙伯翔: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别人怎么评说,是不由自己的。我只管摆正心态,管好自己。 记者:您的对联作品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您是不是比较偏爱对联这种艺术形式? 孙伯翔:我爱写对联。对联不好写。对联最讲究和谐,因为它充满了矛盾,所以要解决好呼应关系,融合各个要素,让矛盾统一。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您的生活,能谈谈您的现状吗? 孙伯翔:我的生活很简单。看看书,散散步,写写字,偶尔也画几笔调剂一下。很少参加活动,70多岁了,要给青年留出道儿来。 记者:谢谢孙老对青年人的关心!最后,请您对读者说几句话。 孙伯翔:书法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