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_第1页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_第2页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_第3页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_第4页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一 、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 二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 三 、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一 、原始社会的学校体育,一方面:在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师,也就没有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学校体育。 另一方面:原始社会劳动技能的传授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即体育。,二 、 奴隶社会的学校体育,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希腊各城邦中,斯巴达 与雅典 的教育又是其典型的代表。,斯巴达是一个军事化的城邦国家,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注重军事体育的特点,教育训练的唯一目的就是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 其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也要学习。男孩岁,要学习十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而文化学习根本不被重视。,雅典的教育在其内容和方法上要丰富、充实和灵活。,学校等级 学习内容 岁 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 文化知识和音乐,初步的体育活动 12岁 体操学校 以体育操练为主,内容有:赛跑、跳跃、 角力、掷标枪、掷铁饼以及游泳、舞蹈 等 国家体育馆 专门作为培养奥林匹克经济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体育为首要的教育内容,有专门的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同时也学习各种文艺、宗教仪式、社会生活级工们生活准则。 青年军事训练团,三、封建社会的学校体育 1.宗教神学对体育的束缚 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兴起,此时,整个西方社会笼罩在宗教神学思想的统治之下,同时,学校也逐渐被控制在教会的手中。由于宗教神学推行禁欲主义,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认为必须折磨肉体才能拯救灵魂。因此,教会学校是完全没有体育的。此后一直到中世纪,体育几乎完全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其身影只能在“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 2.体育的复兴 14世纪开始,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它主要抨击神的权威,讴歌人的能力和作用。在教育领域,人文主义教育观盛行。人文主义教育要求体魄健美,反对蔑视体格的锻炼,因此恢复了古代的体育制度。,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趋势,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则造成了对体育特别是学校体育的现实需要和条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学校体育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第二节 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趋势,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科学化体系,课程化,科学化,教育化,一、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1418世纪),1.动因 2.重大事件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特点,动因,人类对神的抨击,对人的赞美,以及人对自身现实价值的认可。,重大事件,(1) 文艺复兴 (2) 宗教改革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维多利亚(意):人文主义教育家 主要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充分发展的人;体育应被看成高尚的、与科学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内容。在他所建的“快乐之家”中极力推行体育教育。 (2)夸美纽斯(捷克):“现代学校体育之父” 主要思想: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3) 洛克(英):教育家 主要思想: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体、智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4) 卢梭(法):思想家 主要思想: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特 点,学校体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人文主义教育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提倡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为教育理想并据此进行教育革新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精神对今天的教育仍有着有益的启示。然而,由于其历史的局限和随后发展中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越来越注重于知识掌握的目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以及以后欧洲的教育也产生过一些不利影响。,(二)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18世纪中期-19世纪前期),1.动因 2.重大事件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特点,动因,科学的理性与科学的方法,重大事件,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1) 巴塞多(德):教育实践家 贡献:1774年,他在德意志的德绍创建了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的课程,创建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学校采用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被认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2) 古茨穆茨(德):教育家、“德国近代体育之父” 贡献:进一步发展了学校体育的课程形式,主张全民体育,将体育方法体系化。,(3) 裴斯泰洛齐(瑞士): 主要思想: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认为教育可以以心理学为基础,也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因为只有以心理学的原理为基础,教育者才能了解儿童,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按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倡导直观教学的原则,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各门课程被分为体育与劳动、道德教育和重视知识积累的智育三类,体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的生理力量全部发展出来,特点,体育课程采用了课程化的形式和班级、年级授课的方式,学校体育能大规模的培养劳动者,体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立下来。,(三)现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1 动因 2重大事件 3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4特点,动因,科技的发展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重大事件,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斯宾塞(英) 主要思想:构建了科学主义课程理论的完整体系,在他的体育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体养护和锻炼的内容,强调必须了解人体结构、生理卫生知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特 点,对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促使学校体育的科学化进程,而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则是学校体育科学化的最显著标志。,(四)学校体育的科学化体系(20世纪前、中期),1.动因 2.重大事件 3.代表人物 4.特点,动因,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重大事件,(1) 美国的“新体育”运动 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了“新体育”学说。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字意味着整个机体的活动,而不仅只有智力才能教育的手段。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2) 高尔霍夫尔的学校体育改革 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夫尔设计了一种较为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他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遵循生理学规律,符合学生需要的主张;建立了以保健和促进青少年发育为特色的教材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要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儿童中心主义(尊重儿童的运动需求),在授课安排上,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性。,代表人物,伍德和赫塞林顿 高尔霍夫尔,特点,自然体育思想是20世纪前、中期欧洲各国体育的主流思想。,二、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思想发 展的新趋势 1.动因 2.重大事件 3.特点,动 因,信息社会的到来 教育改革,重大事件,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特点,终身体育思想和休闲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中出现了为终身体育和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服务的新趋势,第三节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 、1840 年1919年间体育思想 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 四、1979年 1999年的学校体育思想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的发展,18401919年间的中国学校体育及体育思想,1、 主要事件 2 、主要人物 3 、主要学校体育思想 4、中国学校体育制度确立,主要事件,(1) 洋务运动 (2) 维新运动,主要人物,(1) 严复:原强 主要思想:首次提出了体、智、德三育,并称体育、智育、德育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基础;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康有为:大同书 主要思想:系统提出了各级学校体育课程方面一系列设想,认为各级学校都要注意卫生、体育设备及环境布置。,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军国民体育思想脱胎于军国民教育思想。所谓军国民教育,就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1)特征: 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2)影响: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对体育的重视。 对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以及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1904年1月,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与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标志着中国近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二. 1919年194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重要事件,“五四”运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1)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 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 (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教育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童的情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 (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野外活动等。 (4)体育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 (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特征: (1)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2)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3)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 要手段 。,影响: (1)“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系统引入,使我国当时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初具规模。 (2)由于“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推崇自然活动,为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创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1949年1979年间的学校体育思想,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重要事件,新中国成立,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基本观点 主要特征 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基本观点,前苏联的学校体育思想主要是竞技体育思想,体育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技术,注重教师、教材以及课堂为中心。,(1) 特征: 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学中重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 注重老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 课程结构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教学原则和方法基本采用了凯洛夫的直观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五大教学原则。,(2)影响: 建立了新的体育教学法体系 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 明确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四.1979年-1999年学校体育思想,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重要事件,1979年教育部扬州会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的颁布,主要思想,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各种国外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法,如:.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成功体育等几种思想开始在学校体育界广泛传播和实验。但对学校体育思想和体育课程理论很少涉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依然是以“三基”和“三中心”为主。.,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的发展,重要事件 主要思想,重要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