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8册〈花之咏》说课稿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8册〈花之咏》说课稿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8册〈花之咏》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之咏说课稿南康市实验小学 潘文芳教材分析: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儿的心声:“我是一句话”、“我是一颗星星”、“我是大地的女儿”“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文章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表面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抒情,此时,诗人与花已融为一体,文章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学生情况分析: 花是我们身边十分常见,也是大家喜欢的事物。学生对它比较了解。花之咏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有了基本的了解。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对花的赞美与喜爱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光明的追求。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作为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含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教学重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通过教师声情并貌的配乐朗诵、学生的配乐诵读,给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2、揭题、板题、读题 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理解课题(花儿在歌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课件检查生词学习情况)三、再读课文,自主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四、交流学习,品读一至四然段 1、第一自然段比较难理解。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范读边想象,这句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完后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这个比喻的妙处。 2、先学了前四个自然段中任何一个。我都让学生想想:这个比喻句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比喻词为“是”)像这样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些。以此引出剩下几个段落的学习。五、品读五至七然段 师导学,生汇报。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第7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六、总结全文。1、本文看似写花,实为映人,作者用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和理想。作者与花已经融为一体。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这叫(借花喻人。板书)2、课题能否改为“咏花”呢?通过对比,理解本文是花儿的自白书。3、什么是第一人称呢?(课件出示写作锦囊 )七、拓展仿写。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上一两句话。8、 作业超市。 1、收集有关花的诗、词、句、故事,办一期专题手抄报。2、 牡丹国色天香,荷花出淤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