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中医闻诊问诊切诊.ppt_第1页
血液病患者中医闻诊问诊切诊.ppt_第2页
血液病患者中医闻诊问诊切诊.ppt_第3页
血液病患者中医闻诊问诊切诊.ppt_第4页
血液病患者中医闻诊问诊切诊.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称为望诊。,一、望诊,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 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1、有神表现为神志清楚,两目精彩,呼吸平稳,语言清晰,面色荣润,肌肉不削。提示正气充足,精神充盈,为健康或病轻。 2、无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语声低微,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循衣摸床病情较重,预后不好。,望神,面部的青、赤、黄、白、黑五色变化与出现的部位,可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变化和病邪所在的部位。 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2、赤色主热证。 3、黄色主虚证、湿证。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望面色,发声自然,音调和谐言语清楚,清晰流利言与意符,应答自如,正常声音,二、闻诊,病变声音,(一)语 声,发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而多言 阳证、实证、热证 发声低微细弱,声音断续而懒言 阴证、虚证、寒证,1、语声重浊(声重)外感风寒,痰湿阻滞 2、音哑和失音 新病实证 外邪或痰浊阻肺 金实不鸣 久病虚证 肺肾阴虚、虚火灼肺 金破不鸣 3、呻吟身有痛楚或胀满 4、惊呼剧痛(骨节、脏腑)或惊恐,表达、应答能力、吐词,1、谵语 实证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热扰心神 2、郑声 虚证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二)语 言,3、独语 癫证、郁证 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 心气不足,神失所养;气郁痰结,阻蔽心窍 4、言謇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但语言不流利,吐词不 清晰中风后遗证. 口吃 因习惯而成,或先天舌系带过短.,(三)呼 吸,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正常频率、节律: (1520次/分),呼吸气粗而快热证、实证 呼吸气微而慢寒证、虚证 久病肺肾之气欲绝,气粗而断续真虚假实证,1、喘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实喘实热壅肺或痰饮停肺; 虚喘肺肾虚损; 2、哮 呼吸喘促,喉间有哮鸣音,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内有痰饮,复感外寒 ;寒湿或饮食诱发 哮必兼喘,喘不必兼哮,三、 问 诊,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问诊内容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 既往史、个人生活史、 家庭史,一、问寒热,怕冷,病人的主观感觉 恶风遇风觉冷,避之可缓 畏寒怕冷,加衣添被或近火取暖则缓解 恶寒怕冷,虽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不缓解 寒战恶寒严重,伴全身发抖、战慄,寒,发热 体温高于正常 体温正常,自觉全身或某一局部发热 五心烦热自觉胸中烦热,伴手脚心发热 骨蒸发热自觉有热自骨髓向外蒸发之感,热,二、问 汗,(一)表证辨汗 1、表证有汗 表热证、表虚证 2、表证无汗 表寒证,(二)里证辨汗 1、里证汗出 自汗 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后尤甚气虚证 盗汗 夜间入睡之后汗出,醒后则汗止阴虚证 2、里证无汗 阳虚证,三、问疼痛,不通则痛实痛 不荣则痛虚痛,问诊要点 具体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加剧或缓解因素(喜好)及兼症,(一)问疼痛的性质,四、问饮食口味,(一)问口渴与饮水,1、口不渴 津液未伤寒证、湿证 2、口渴多饮 津液损伤严重热证、燥证 大渴喜冷饮,兼壮热,面赤,汗出里热炽盛 口渴多饮,伴多食、多尿,体渐消瘦消渴病 3、渴不多饮 阴虚、湿热内蕴、痰饮内停、瘀血内停,渴不欲饮,渴不多饮,渴喜热饮,饮水不多或水入即吐,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五、问睡眠,(一)失眠(不寐、不得眠) 病机:阳盛阳虚,阳不入阴 (二)嗜睡(多寐、多眠) 病机:阳虚阴盛或湿困脾阳,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一)问大便,1、便次异常 (1)便秘 实证邪滞胃肠,腑气不通 虚证气血阴阳不足,肠失温润或推动乏力 (2)泄泻 脾失健运,小肠清浊不分,水湿浊物直趋大肠,大肠 燥化不及,传导太过。 五更泄:黎明前腹痛作泄,泄后则安肾阳虚,六、问二便,(二)问小便,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 小便清长量多,畏寒喜暖虚寒证 多尿兼多饮、多食、消瘦消渴病 (2)尿量减少 小便短赤、量少实热证或汗、吐、下后伤津 尿少浮肿水肿病,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尿频) 短赤而急迫膀胱/小肠湿热,气化失职 色清,夜尿频数肾气不固 ,膀胱失约 (2)癃闭 湿热蕴结、脾肾阳虚 癃 小便不畅,点滴而出 闭 小便不通,点滴不出,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 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四、切 诊,脉诊 切按病人一定部位的脉搏 按诊 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 进行触摸按压,一、切诊的部位,切诊,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常用的脉诊部位) 寸口(气口、脉口):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关掌后高骨处(桡骨茎突) 寸关前(腕端) 尺关后(肘端),1.首先将中指置于关部,2.食指置于寸部,无名指置于尺部,二、正常脉象,1、平脉的表现和特点 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72-80次分) 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有胃) 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有神) 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有根) 脉象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同而相应正常变化 如春脉弦、夏脉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