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入新课: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探究与展示第一目:早期改良思潮探究1、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2)早期改良思潮的代表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3)早期改良派的主要主张第一,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反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主权的危害,认为只有仿效西方,实行变法,才是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惟一出路。第二,发展资本主义,提出“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认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第三,实行君主立宪。早期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民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最优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4)早期改良思潮的影响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探究2、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5)康有为的简单生平(略)(6)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和著作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7)【学思之窗】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解题关键:客观地分析,辩证地认识。思路引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维新思想的现实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第三目: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探究3、阅读本目,红笔标记以下相关内容,并突出关键词和关键句。(8)公车上书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合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9)中外纪闻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由是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0)强学会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提出中国正处在“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机。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形成了南北呼应。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勒索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还是南北强学会,已使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看“公车上书记书影”及书影下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公车上书的内容第四目:梁启超与时务报课堂小结: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