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doc_第1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doc_第2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doc_第3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doc_第4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18 页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非常重要。不解决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农业就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到生产、加工和流通诸多环节,既需要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法律、制度、监管方面的保障;既需要政府的作为,也需要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应该说,目前农产品市场竞争重点已从过去拼数量、拼价格日益转向质量与安全的竞争。由于环境污染加重,生产技术标准低下,影响农产品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增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中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把它作为一项事关人民安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事在抓。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农产品生产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城乡居民对食物消费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一、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状况(一)数量稳步增长。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物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食物供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2O多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功创造出了仅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了占世界总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不到1O的土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进入2O世纪9O年代中后期中国主要农产品总产量持续增长谷物、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六类食用农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基本稳定在4500亿公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360公斤。在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油料、糖料、水果、蔬菜、畜牧、渔业生产也迅速发展。2001年全国油料总产量达到2865万吨比1949年增加9倍多;糖科产量达到8655万吨比1949年增加28倍多水果产量达到6658万吨比1949年增加51倍:蔬菜产量达到48337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6334万吨禽蛋总产量达到2337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1123万吨我国人均肉、蛋和奶占有量从1949年的41、07、04公斤提高到51、188和9公斤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382万吨是1949的79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3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中国农业连年丰产丰收中国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质量逐步提高。中国政府在解决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同时也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在1992年,中国政府就做出了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粮油产品。优质稻米发展迅速,按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判定优等品率已达到了25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2O以上:双低”油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占油菜总面积的45以上。“菜篮子”产品。蔬菜种类丰富精细菜实现了周年供应,主要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率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002年4月,农业部组织有关技术检测机构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对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市及山东省寿光市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了抽检蔬菜。应当说,四个城市的抽检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国内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精瘦猪肉、中高档牛羊肉、特种畜产品和名特优水产品等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食品,良种肉鸡、蛋鸡基本实现了良种化繁育、专业化生产。鲜活水产品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了大的提高。果茶产品。果品花色品种增多,优质水果比例明显提高,优等品率超过三分之一果品包装上市率大幅度增加,中国的果品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给。名优茶生产快速发展,已占中国茶叶总产量的2O以上。二、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一)农业技术标准渐成体系。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已组织制定农业国家标准400余项行业标准1200余项,无公害食品行业标准199项农业地方标准16万余项组建全国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O多个。标准范围从农作物种子、种畜禽发展到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热带作物、饲料工业、农机化、农村能源与环境、农业高新技术等各个领域标准的内容也从原来的产品标准延伸到关键技术以及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为适应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中国农业部和财政部从1999年开始,设立了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专项加大了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的力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二)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中国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开始筹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中国农业部在全国规划建设了179个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目前已有164个部级质检中心获得农业部的授权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同时已有近5O的省(区、市)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400多个县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三)认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为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2O世纪9O年代初开始中国便开始了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建立水产品、绿色食品、农机产品认证中心并投入运行。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农业部自1990年开始在全国倡导、推动发展绿色食品,并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截止目前,已有近1500家企业的近3000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绿色食品年实物总量达2000多万吨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出口创汇近4亿美元受保护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农田、草场、水域)面积达5800多万亩。(四)执法监管力度加大。为保护消费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在制定种子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的监督、监测力度。农业部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启动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监控计划。2002年,对18种农药、29种兽药39种渔药做出了禁止使用规定对19种农药、8种兽药和5种渔药做出了限制使用规定。(五)“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进展顺利。为全面提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实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控制2001年4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率先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深圳市四城市进行了试点。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其他省(区、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六)农业名牌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推动实施农业名牌战略是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培育区域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业部从1992年开始,每隔2年举办一次农业博览会。1997年的中国农业博览会共推出名牌农产品527个;2001年的中国农业博览会推出名牌农产品1415个。农业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七)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努力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中国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利国利民工程已被中央政府所肯定和社会各个方面所认同。今年7月中国农业部在总结试点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的决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基本实现中国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出1:3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国际标准要求并与贸易国实现对接。三、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为提高蔬菜、水果的食用安全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制定农产品安全质量GB18406和GB/T18407,以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分为两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2001分为以下四个部分:a.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蔬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b.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该标准对影响无公害水果生产的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条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为无公害水果产地的选择提供了环境质量依据。c.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该标准对影响畜禽生产的养殖场、屠宰和畜禽类产品加工厂的选址和设施,生产的畜禽饮用水、环境空气质量、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及加工厂水质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防疫制度及消毒措施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促进我国畜禽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管理,规范市场,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d.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该标准对影响水产品生产的养殖场、水质和底质的指标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按照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无公水产品生产的实际做出了规定。从而规范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环境,保证无公害水产品正常的生长和水产品的安全质量,促进我国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二)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品安全要求分为以下四个部分:a.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该标准对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同时也对各地开展农药残留监督管理而开发的农药残留量简易测定给出了方法原理,旨在推动农药残留简易测定法的探索与完善。b.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该标准对无公害水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c.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该标准对无公害畜禽肉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和兽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对畜禽肉产品微生物指标对给出了要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e.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该标准对无公害水产品中的感官、鲜度及微生物指标做了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这些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关的行业标准。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技水平有了长足进展,但在总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国家必需加强法制、行政许可、市场准入和监控等手段。(一)法律体系我国尚缺少一部食品安全领域内比较全面的法律。现行的食品卫生法不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与产品质量法有诸多不一致之处。虽然我国2006年最新颁布了农产品安全法,但仍不能解决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与质量问题,加之由于不能遵循基本法服从专门法的原则,因此,不同部门在执法中矛盾重重。在发达国家,尽管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只一部,但总有一部是主要的,是各部门共同遵守的,如美国的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日本的食品卫生法和欧盟的“欧洲食品安全法”。a.体系方面在检测体系建设方面计划经济下的烙印依然存在。这方面的改革目前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政府不同部门各有一套检测体系,既重复建设,又缺乏权威性,能做的项目都会做,难做的都作不了。发达国家大量利用商业化实验室的先进举措,短期内还难以在国内推行。b.技术方面我国食品监测技术方面整体尚处于较落后的水平。经过国际良好实验室操作(GLP)认证和国际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考核的实验室不多,以至于我国的检验报告(微生物,理化、毒理学)往往不被国际认可。c.标准体系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食品卫生法(试行)和食品卫生法颁布以来,已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截止至2005年9月,我国已颁布食品卫生标准442项,其中国家标准424项、行业标准18项,能覆盖我国80以上的食品和配料成分。但是以风险评估为依据来制定标准的工作还刚起步,特别是在食品中各种危害的膳食暴露量评估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专家队伍,尚未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原则和准则,只是在个别领域,由几个专家试探性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活动。d.监管方面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是由卫生、工商、质检、农业、食品药品等多家部门共同管理。但由于“婆婆”太多且没有明确的部门分工,其中监管涉及环节较多,程序繁琐,经常出现扯皮现象,部门之间遇事互相推委,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容易形成“没人管、没人问”的盲点和由于监管体系内部混乱,彼此不能分工合作、协调运转从而容易形成“你也管我也管,你也罚我也罚”等多头执法的混乱局面。另外,主要监督检查部门的力量不足、人员和业务能力不足,常使这些部门力不从心,监管乏力。五、结合中国农业实际中国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拟采取以下的措施。(一)加强生产监管强化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创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加强动植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净化产地环境。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防疫和防治工作,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保鲜、贮藏和加工业标准化水平。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布局和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推行市场准入制。建立监测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坚持和完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跟踪监测制度深入开展以农残、兽残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推广速测技术。在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推广速测技术以适当方式公布检测结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创建专销网点。在国家和省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连锁超市积极推进安全优质认证农产品的专销区建设。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实行专区销售。积极推进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实施标识管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积极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经营者)。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目录的产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规定予以正确标识或标注。试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猪牛、羊耳标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醐在蔬菜猪肉等菜篮子产品上推行了。产地与销地。市场与基地屠宰厂与养殖场的对接与互认建立表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三)完善保障体系。健全标准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需要按照产前产中产后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夏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完善检测体系。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迭国家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差距。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在已开展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水产品农机产品的认证的基础上,积极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加快农药残留兽药残智等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仪器设备,方法的筛选比对和推广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广农产品产地环境净化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作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的重要内容及时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者提供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总之食物质量安全是一项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解决食物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各个方面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农业部愿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探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倡导绿色食品,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以开发无污染食品为突破口,将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增进人们健康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所谓的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识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绿色食品有三个显著特征,因而食用起来更安全:一是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八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二是绿色食品须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绿色食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通过产前环节的环境监测和原料检测产中环节具体生产加工操作规程的善实以及产后环节产品质量。卫生指标包装保鲜、运输、储藏、销售控制确保绿色食品的整体产品质量。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三是绿色食品对产品依法实行标识管理绿色食品标识是一个质量证明商标属知识产权范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承担的主要工作(一)提供农业结构调整技术依据随着数量农业转入质量农业,如何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要任务。从农业环境的选择、生产过程的控制一直到产品质量的把关,都必须由农产品质检机构提供权威的数据,才可供生产主体决策。省政府已启动农业清洁生产项目,徐州、盐城、扬州、南京等地都开始进行耕地“体检”,大量的技术性工作均是由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完成的。通过检测,对污染严重的农田逐步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二)提供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公证性数据我省从2001年底开始启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工作以来,得到全省各地的积极响应,目前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918个,涉及无公害基地面积2333多万hm:,其环境、产品质量检测绝大多数均是由农畜产品质检机构完成,同时承担了无公害农产品进入市场后的质量监督抽检工作。去年省农产品检测中心承担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124个样品、产品291个样品,共8000多项次检测以及36个产品700多项次的监督检测,省畜产品检测中心承担了106个产品的申报认证检验,共完成6000多个无公害畜产品检测指标。(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从去年开始,省农林厅依托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在全省农业质量标准2003年第4期髓善134市设立了26个基地、80个市场、19家超市共125个固定监测点,每年4、7、9、l1月开展例行监测,先从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残留开始,逐步拓展监测范围。去年共检测了蔬菜样品近3万个,基本掌握了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完成了猪肝、猪尿“瘦肉精”检测481o批,及时预防和控制了“瘦肉精”中毒事故的发生。(四)成为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的技术依托我省在2OO1年10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准入试点的基础上,去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市场准人工作。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市场没有经验和工作基础,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及时承担了相关的培训工作。省农、畜产品质检中心先后多次举办农药和瘦肉精残留快速检测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后,给市场检测人员颁发上岗证。扬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直接参与市场检测工作,帮助企业成立自检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常州市目前lOO名市场检测人员,均是由市农畜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培训上岗的。(五)参与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在工作实践中,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不断摸索和完善检测方法标准,及时参与相关标准的修订和制定。承担了部分农业部行业标准的制定任务,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本底调查技术规范、鸡肝中氯霉素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省地方标准制定任务。七、农产品质检验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把握的三个原则:(一)整合资源的原则随着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被迅速摆上议事日程。各地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新铺摊子、从头做起,而是在原有大量农业投入品质检机构的基础上,扩项展开,这样既整合资源、防止浪费,又迅速见效,便于工作。如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又挂省质量技术监督化肥产品检验站、省质量技术监督农药产品检验站、省质量技术监督种子产品检验站、省农林厅土壤技术中心、省肥料农业使用监督中心等牌子;省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又挂省兽药监察所、饲料监察所、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牌子,这样两中心均已具备了对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部分)和农畜产品质量的监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