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论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摘要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传播机制一、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所谓新媒体可理解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具备两大特征:数字化与交互性。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途径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形式上突破了内向传播和大众传播,在模式上突破了线性传播模式。它实现一对多、多对一的点对点互动传播。新媒体同时拥有开放性、人性化、个性化等特点。人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别人的意见,实现信息的公开转移,人们可以在网络和手机上自由的上传和转发照片、签名、音乐、图片等相关个人信息,使得手机和网络成为高端开放和高度兼容的互动平台。校园里的新媒体主要是指手机和网络,而网络媒体中又包括网络博客、电子邮件、QQ、MSN等以及相关网页(如校内网)等能够即时互动的传播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高校的BBS,BBS是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子公告版(板),或者论坛。大学生在BBS上发布各种信息、言论。新媒体的存在使得校园里的突发事件得到广泛而及时的传播,形成强大并且不断变化的舆论氛围,给一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动力。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与传统媒体有较大差别,因此其传播学功能也有所改变。1新媒体传播高校突发事件中的“把关人”在互联网传播时代,把关行为是十分困难的,新媒体传播已经严重缺失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功能。但在高校论坛中,“把关人”的角色是依然存在的,例如高校BBS中经常对虚假消息进行删除,对不恰当言论进行删除。在某些时候,还会出现以管理员身份发表“通告”与“声明”,对某些人的行为提出警告。以确保在论坛中没有或少有虚假信息内容,这就类似于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2新媒体传播继承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从高校论坛事例中就可以看到新媒体在事件报道过程中起到了“议程”设置功能。首先,网络论坛上重要板块重要位置出现的标题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网络以专题报道的形式为网民们设置议题,引起网民们更多的参与。其次,高校论坛通过正面引导确保议题的正确方向。再次,高校论坛的持续报道增加了事件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引起他们长时间的关注。但是,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网络的更新较快,报道过的重大事件又很快被新的事件所更新,人们又会很快淡忘前面的事情。所以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时间性上较传统媒体的差,因为传统媒体经常反复播报。但引起反响的热烈程度较传统媒体好,能够引发网友热议。3新媒体传播淡化了“沉默的螺旋”效果伊丽莎白纽曼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提出并验证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持非主流观点和态度的人,在大众传播的压力下,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少。最终主流观点占领上风。非主流观点和态度被淹没的原因主要出于人们的不自信,害怕被孤立,而倾向于朝着大多数意见的人靠拢。在新媒体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中,如果人们匿名发表观点,人们互相不知道身份,不会像在现实中那样害怕被孤立,从而可以大胆发表意见。“沉默的螺旋”的力量在网络上发挥的并不十分明显。二、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特点及应对措施突发事件有着产生的瞬间性、爆发点的偶然性、发展趋势的危机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四个特征。突发事件一般分为自然突发事件和社会突发事件,而社会突发事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突发事件发生时,老百姓会比平日更依赖媒体,他们急切想了解外界发生了什么,周围的人们在做什么,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人员此时的行为如何。媒体被公众前所未有的重视,媒体恰当的报道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安抚民心,使社会秩序早日恢复稳定。相反,媒体过分夸大或掩盖某些事件,则会加剧公众的猜疑恐慌,使事态进一步恶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大学校园如同社会一样,也会面临千变万化的突发事件。大学校园里的突发事件包括一切在高校内突然发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往往又被称为高校社会性突发事件,因为发生在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性的,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网络和手机是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工具,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程度相当的高。每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第一反应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或者发短信向同学询问。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大学生是一群富有思想但尚未足够成熟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见解随着突发事件不断的展露端倪而不断变化着,事件信息公布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见解。所以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对事件的报道程度直接影响着校园舆论的形成。由于高校群体的特殊性和新媒体的介入,使得高校舆论呈现以下特点:“注射”效应。思想尚未足够成熟的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往往是最直接而强烈的。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们不能够对突发事件背后的社会成因做出更深刻的思考,也难以对事件的真伪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事件的感性认识迅速占了上风,直接左右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垄断”效应。由于高校的人群集中密度大,开放程度也越来越大,大学生又多是热血青年,与社会上的人士相比更加关心国家时事和社会大事,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也比较直接和激烈。校园突发事件容易引起热议,且能迅速占领校园议题,同时校园的各大媒体扩大宣传,无疑突发事件成了校园里的最大议题,使得对突发事件的议论充满校园的每个角落。“窗帘”效应。当对学校正常教学产生不利的事件突发时,学校往往会迅速掌控舆论,但此时关于突发事件的种种谣言和推测可能会遍布校园,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将会采取拉上“窗帘”,让大学生无法得知事实的真相,而只能猜测,使得事件的本来面目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冒泡”效应。校方在掌控消息的同时,由于学生迫切希望获得事实的真相,一些信息就会在私人网络上流动,被称为“小道消息”。但由于得不到事件的真相,好奇的大学生们更加青睐于小道消息,从而使得事实真相更加不明晰。基于高校突发事件舆论的以上特点,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当依据大学校园的特点,参照社会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使得新闻传播既真实可信,又快捷自由,以满足大学生们对新闻的好奇与知情权。1对高校突发事件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以明晰事件真相传闻止于信息公开。社会学者认为,由于传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常常被夸大、扭曲和虚构,而这些夸大的信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和恐慌,从而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心理。学生们对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发生,通常会在事件情况不明朗不准确时产生错觉,导致学生们主观猜测与种种传闻。这就要求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者们要恰当地选择传播渠道,尽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传播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即使在突发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和全面地掌握情况下,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这样做。一是保障学生们的知情权,二是减少舆论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第一时间的信息发布也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突发事件处理中争取到广泛的理解合作与支持。现在和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做法“只处理不报道或先处理后报道”,或者试图封锁消息,都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处理方式也很难做到,因为只要事发现场有人看到,或只要有人用媒体工具采集到,如被手机拍到,信息就可能很快传播出去,由于人们对突发事件的不了解,很容易引起误解,种种猜测尾随而来,使得突发事件面目全非。作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要具备同媒体打交道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在第一时间内以先进的媒体技术手段向上级传达信息,争取时间达成共识,对已经被证实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既要考虑到慎重,遵循信息发布的规矩,同时还要满足公众们的信息渴求。通常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组织会议交流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至上而下的进行疏通,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和包袱,以免引起混乱。2更新观念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快捷方便,许多过去行之有效的传播管理办法有的已经不适应时代需求了,有的反而束缚我们的手脚,造成处理事件的被动。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处理事件本身的责任人媒体意识尚不到位。在突发事件面前,谁都认为处理事件本身是头等大事,但没有意识到,做好媒体报道同样重要,有时是更为重要的头等大事。媒体信息传播与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当同步进行。第一责任人应同时对突发事件处理和媒体信息传播负总责,建立突发事件媒体处理班子,主动及时统一传播信息,并不断引领主流舆论,这也是突发事件媒体传播管理的有效手段。三、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机制与传统媒体和社会网络相比,网络媒体在报道高校突发事件的时候,有着独特的处理机制。1筛选和过滤机制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会按照媒体机构的舆论倾向和报道方针,通过信息的选择和处理机制,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提炼升华和剪切编辑。而网络媒体的发布则不然,其主体繁杂,舆论导向不明显,并且对信息报道的及时性要求非常高,而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功能又较差。网络媒体上会出现社会正面信息,也会有负面信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报道的信息更加多元化。新媒体在报道高校突发事件时主要基于手机和网络媒体工具,而手机和网络平台的报道其信息难以过滤和控制,消息相对繁杂,并且学生们迫切想要知道事实的真相。因此校园网络媒体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较传统媒体要相对复杂,较社会网络相对简单,尽管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小于社会,但大学生们却是情绪容易波动的网民群体,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又高于传统媒体,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更容易参与讨论。特别是在校园内的BBs论坛上,学生们可以在申请到账号后,也就拥有了发布信息的权利,这就增加了网络媒体在报道高校突发事件信息时的筛选和过滤难度,需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个人的发言权进行一定的把关。2报道机制网络在报道有关突发事件的消息时,有媒体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自由度高、监督难度大等特点。加上突发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和震撼性的特征,使之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公众也同时增加了信息诉求。突发事件后,网络媒体报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性,符合突发事件后公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新媒体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报道是多元化的报道。一件事情发生后,会在校园网络的多个地方出现不同的声音,由于网络上可以匿名发言,发言的自由度大,导致信息发布者对信息不负责任的报道。高校网络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传播快、很容易遍及整个校园网络。因此在校园突发事件以后,校园网络上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而每一条信息往往都融入了发布者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印象让在校大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困难。受众从网络媒体获知信息后还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大学生在获得突发事件信息后,可以通过群发邮件、在论坛贴文章、在网络聊天室发言等方法把消息即时扩散出去。如此这般,相关信息会以几何倍数的速度蔓延。许多人在一个电子空间里同步交流、密集互动,不可避免地对参与者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迅速产生“规模效应”。尽管是多元报道,但根据先入为主的原理,人们在网络媒体上第一时间获取的信息却是至关重要的。3反馈机制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线性特点。而新媒体则实现了双向互动的交流方式。而网民的意见也可能会对突发事件造成重要的影响。高校校园网站上有各种论坛等形式的互动交流平台。反馈是十分及时的,往往信息刚刚发布,就会有大量的反馈回应,并且是争先恐后的,网友争坐“沙发”、“板凳”。学生们的思想情绪以及对事物的看法较容易形成一致和积极的看法,从而对学校和社会产生影响。4危机传播机制当突发事件暴露出社会的丑陋面或诸多的负面信息时,如果校园网络筛选过滤不及时、有意或无意的放大渲染,就会对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学生群体产生影响。容易引起情绪低落、埋怨愤激的心理,容易导致过激行为。在新媒体的介入下高校突发事件后的危机传播是交叉辐射的,是多点对应模式的,动态传播过程。高校师生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这样的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危机得以扩散。四、结语在当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