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第六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1页
上第六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2页
上第六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3页
上第六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4页
上第六单元教材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文汇中学语文组 2009.9.16,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文言文的要求 79年级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 文言文的要求是: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2009语文中考说明 文言文阅读 (1)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见附录三) (2)理解文章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 (3)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09年中考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 _ 12.阅读第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这道试题属于内容的概括,同时又有一种说明的因素在里面。 文言文理解,要落实到字、词、句,更要落实到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字词与语句之间的关系上。,弟六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词五首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将会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第六 单 元 阅读教学重点 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 了解史传文学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 学 建 议 加强诵读,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知人论世,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理解内容要与理清思路相伴而行。 落实文下注释,积累文言语汇。 抓住要点、把握中心,评价思想内容。,重点篇目: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出师表 诗词五首,21 陈涉世家 课文导读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教 学 重 点 1、通过阅读文本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通过概括段意,把握本文的叙事线索,落实表达。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本文运用对话、神态描写等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举例) 3、掌握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4、归纳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文言现象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父亲司马谈,学识渊博,在汉武帝时就任太史令(史官),掌管秘籍、史料、职司记载等。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42岁时开始写作史记。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是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为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史记。,作品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帝王传记),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章主旨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文 章 结 构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绘了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记叙陈胜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他年少时代的远大抱负。 第二部分(2):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经过,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部分(3):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以统一的形式归纳段意:主语+事+人物形象特点,落实表达。),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1)将 项燕为楚将( 大将,名词 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 (2)以 以数谏故( 因为,连词) 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 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贬谪,这里有强迫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 (5)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古今异义词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或: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也许 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3)旦日,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楚人怜之 怜: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5)又间令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特殊句式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判断句) 尝与人佣耕 。(被动句)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状语后置),5.词类活用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2)将军身被坚执锐 (锐,形容词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3)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4)狐鸣呼曰 (狐鸣,名词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6.讨论以下问题: 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哪句话表现了陈涉的博大胸襟?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哪几种?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为什么本文详写起义前的形势分析、起义的准备、起义的过程,略写起义军进攻发展速度和农民政权的建立?,22 唐雎不辱使命 课文导读 战国最后十多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消灭了各诸侯国。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秦王显然包藏祸心,以强凌弱。唐雎不畏强权,冒死与秦王抗争。阅读本文要学习他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概括表达。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了解有关战国策的知识。,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学者、文学家。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是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记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进行外交斗争的经过,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文章结构 全文共四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弱国与强国之间的外交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文言知识积累 1.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 (广:扩充,形作动。) (2)轻寡人与 (轻:轻视,形作动。) (3)天下缟素 (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名作动。) 2.通假字: (1)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 (2)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施行、置办。 (3)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的 (4)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3.古今异义: (1)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 (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虽然) 4.一词多义: (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2)徒 亦免冠徒跣 (空,这里引申为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 (只) (3)以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凭借) 以君为长者 (把) 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5.特殊句式: (1)受地于先王 (状语后置) (2)挺剑而起 (省略句) (3)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5.讨论以下问题: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 (2)“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3)揣摩人物语言,分析唐雎和秦王的人物性格。 (4)唐雎的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和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在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现实意义?,24出师表 课文导读 诸葛亮 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表”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忠)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件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作为忠臣与昏君之间微妙的关系难)。,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革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公元 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得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著作有诸葛亮集。,文章结构 全文共九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结束语。 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2.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重点语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词组。重在“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结合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状语后置)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状语后置)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判断句),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道 中道崩殂 (道路) 咨诹善道 (道理、办法) 遗 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给予)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 (议论、评论) 行 然后施行 (实行) 性行淑均 (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 (古代军制,25人为一行),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名词动词)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大。形容词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亲:亲近;远,疏远。形容词动词) 此皆良实 (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名词) 古今异义 (1)开张:今义是商铺开始营业;古义是扩大。 (2)痛恨:今义是极为仇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道德品质恶劣;古义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涕:今义是鼻涕;古义是眼泪。,特殊句式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判断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判断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省略主语)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状语后置),6.讨论以下问题: (1) 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 (2)作者在6、7 两段回顾了哪三件往事?意义何在? (3)作者“报先帝”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全文,理解诸葛亮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的原因是什么? (5) “表以陈情”,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25 词五首 课文导读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都是传统名篇,反复吟诵这五首词,细心体味词人笔下那“斜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那城外狩猎、沙场点兵的生活场景,那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 教学重点 1.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 2.感知词的内容,借助词的意象,来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基调。(把六首词的意象、意境、作者的情感、可赏析的词、字做一个表格) 3.比较这些词在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延伸课外同类题材的诗词。 4. 背诵、默写。,望江南温庭筠 作者及作品简介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赏析: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愁。,武陵春 李清照 背景简介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赏析 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来浓郁的忧愁。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比较阅读: 大家说说,从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的哪些语句中能看出词中女子淡淡的忧愁?哪个女子更愁一些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渔家傲范仲淹 背景简介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赏析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守疆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衡上阕写景 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江城子苏 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