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PPT课件.ppt_第1页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ppt_第2页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ppt_第3页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ppt_第4页
《病理学-炎症》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症,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一、炎症的概念: 1.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2.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第一节 概述,3. 炎症的基本病变有致炎因子导致的组 织细胞变性坏死(变质);机体血管 反应(渗出);局限杀灭损伤因子和 局部组织细胞的(增生),修复损伤 组织 4. 炎症的本质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伤 与机体抗损伤反应的矛盾斗争过程,5. 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结果既为炎症的结局 抗损伤 损伤炎症痊愈 损伤 抗损伤炎症蔓延扩散 抗损伤 = 损伤炎症迁延不愈 6. 炎症的意义: 即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反应, 抗损伤和修复作用,又能引起机体不同程度损伤(过敏反应, 水肿积液, 机体瘢痕),(一) 炎症的原因 1. 致炎因子: 引起组织细胞损伤并诱发炎症反应的因素 2. 致炎因子的种类,二、炎症的原因,种 类 具 体 内 容 生物性因子 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立 克次体、螺旋体、 寄生虫等。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型; 自身免疫反应: 抗自身抗体 物理性因子 高热、低温、 放射性物、紫外线 化学性因子 强酸、强碱、松节油、芥子气等 机械性因子 切割、撞出、挤压等,一、变质变质 二、渗出渗出 三、增生增生,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定义: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各种变性以至坏死。 (一)形态变化 炎区组织发生各种变性变性、坏死 (二)代谢变化 1、局部酸中毒 炎区组织代谢增强,氧化不全引起组织酸中毒 2、渗透压升高,一、变质(alteration),肝细胞水肿(HE),渗出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渗出的成分称为渗出液(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是机体抵抗炎性因子的主要防御手段),二、渗出(exudation),(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示图1、示图2) 1、细动脉出现迅速短暂的痉挛; 2、细动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3、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变慢,血流停滞; 4、轴流边流混合,白细胞附壁。 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发生机制与神经体液因素的 作用有关。,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过敏性鼻炎,(二)液体渗出 1.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的机制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的损伤: (3)穿胞作用增强: (4)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2. 渗出液的成分 渗出液的成份与通透性有关, 轻:水、盐类和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 重:分子量较大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3.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4. 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 (1)渗出液可以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并为局部组织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2)渗出液中含有大量抗体、补体及溶菌物质,杀灭病原微生物。 (3)渗出的纤维素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三)白细胞的渗出 炎症时血液内的白细胞渗出到血管外的现象,称为白细胞渗出。 炎细胞聚集于局部组织间隙内称为炎细胞浸润。白细胞 的渗出是一主动、耗能、复杂的过程。 1. 白细胞边集和附壁(轴流、边流) 2. 白细胞粘着(由粘附分子介导) 3. 白细胞游出:粘着的白细胞逐步游出血管壁,进入炎区。 (游出特征) 4. 趋化作用 5.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边集:层流消失,白细胞被挤 向周边。(A) 白细胞的附壁:白细胞贴附于血管 内皮细胞表面(B) 白细胞粘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紧密 粘着一起(C) 白细胞游出:白细胞游出血管壁进入 炎区(主动运动)(D),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示意图),白细胞渗出的过程:,不同白细胞的游出特征: (1)嗜中性粒细胞游走能力最强,游出最早,移动最快,淋巴细胞渗出最弱。 (2)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不同。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首先移出。 2448小时后由单核细胞取代。 (3)致炎因子不同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也不同。化脓性感染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为主。过敏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4、趋化作用:渗出的白细胞以阿米巴样运动向炎症灶 定向游走集中的现象。 趋化因子:炎区存在的某些化学刺激物。 (1)分类:内源性和外源性 (2)特异性: 不同的趋化因子可吸引不同的白 细胞。如过敏反应时肥大细胞释放的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嗜酸性粒 细胞有趋化性; (3)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趋化作用(示意图),5、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1)吞噬作用 1) 吞噬细胞及其作用 吞噬细胞(种类及功能)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2)吞噬过程 (2)免疫作用,各种吞噬细胞,识别和粘着:指炎症灶内吞噬细胞首先与病原微 生物或组织崩解碎片等异物接触、粘着的阶段。 吞入:指吞噬物质被牢固地粘着在吞噬细胞表面后,吞噬细胞的胞浆伸出伪足,将其包入胞浆内形成吞噬体的阶段。 杀伤或降解 :指吞噬溶酶体内释放的多种溶酶体酶将被吞噬物杀伤和降解的过程。,白细胞的吞噬过程:,扩张小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 白细胞趋化作用 发热和致痛作用 组织损伤。,(三)炎症介质,概念:,作用:,指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 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可由细胞释 放或由体液产生。,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 管 活 性 胺,花 生 四 烯 酸 代 谢 产 物,白溶 细酶 胞体 产成 物分 及,血浆源性炎症介质,激 肽 系 统,补 体 系 统,凝维白溶 系解 统系 和通 纤,常见的炎症介质:,血管扩张,血管壁通 透性升高,趋化作用,发热,致痛,组胺、缓激肽、PGE2、PGD2、PGF2、NO,组织损伤,组胺、C3a、C5a、LTC4、LTE4、 P物质、氧自由基,C5a、LTB4、细菌产物、IL-8、TNF,IL-1、IL-6、TNF、PG,PGE2、缓激肽,活性氧代谢产物、溶酶体酶、NO,主要炎症介质的作用,一、炎症的临床表现 (一)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1、红: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早期:动脉充血 晚期:静脉充血 2、肿:充血、渗出、增生 3、热:充血使局部血量,炎区代谢 4、痛:炎性渗出物 5、功能障碍:组织受损功能障碍,第三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颊部化脓性感染(红、肿、热、痛),(二)、全身反应 1、发热 2、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按发生部位分类: 肝炎、胃炎、脑炎等 按病因:细菌性炎、病毒性炎等 按病程长短分类: 超急性炎(数h数天) 急性炎症(数天1月) 慢性炎症(个月以上) 亚急性炎症(月) 按病变性质分类:(形态学) 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大体及镜下),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特点:以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而渗出 和增生性变化则很轻微。好发于心、肝、脑 等实质器官。常引起相应器管的功能障碍。 原因:重症感染、细菌毒素、病毒和中毒等。 举例:白喉时心肌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一、变质性炎,(一) 浆液性炎 特点:以浆液渗出为特征,其中蛋白质约占3-5%(主要为白蛋白),混有少量的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浆膜,粘膜、皮肤等处。 病因:高温(烧伤)、蚊蜂叮咬,化学性因子、病毒、细菌感染等。 举例:白喉时心肌炎、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二、渗出性炎最常见,1、病变特点 浆液性炎发生在组织。 如右图(皮肤) 2、经过和结局: 多呈急性和亚急性, 病变轻,易消散。,浆液性炎(二度烧伤),特点: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好发于粘膜、浆膜、肺。 病因:内、外毒素及细菌感染如升汞中毒、尿毒症及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感染等。 形成条件: 血管通透性,纤维蛋白原渗出 多量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二)纤维素性炎,1、病变特点 粘膜假膜:渗出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粘膜组织形成 一层灰白色膜状物(又称假膜性炎),如白喉、菌痢。 心包绒毛心:渗出纤维素被博动的心扯拉成绒毛状。 肺大叶性肺炎的实变期。 2、经过和结局 溶解、液化、吸收。 机化后引起浆膜增厚、粘连。 (如心包粘连、肺肉质变),绒毛心,白喉,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特点: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 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征。 病因:化脓性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脑炎 双球菌、大肠杆菌; 化学物质:松节油、巴豆油 1、病变特点(特点) 2、分类(1)蜂窝织炎(2)脓肿(3)表面化脓和积脓,(三) 化脓性炎,1、病变特点 脓液:为一种混浊,黄色或黄绿色,质较粘稠的液体。,脓细胞 主要组成:脓清 坏死组织,特点: 炎区内有大量白细胞渗出于组织成分之间,隔离各种组织成分, 状如蜂窝(称为蜂窝织炎)。 发展迅速,范围较广,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线。 好发组织:皮下、肌肉、阑尾 致病菌:溶血性链球菌 形成机理: 分泌透明质酸酶,溶解基质。 产生链球菌激酶,溶解纤维素,细菌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并 沿淋巴管扩散。 表现:明显水肿及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因而与周围组织 无明显分界。,(1)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组织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手蜂窝织炎(受伤后),肌肉组织蜂窝织炎(HE),阑尾蜂窝织炎,(2)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 特点:病灶早期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以后组织和白细胞 坏死、液化,局部出现一个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脓肿腔, 腔内充满脓液,周围有肉芽组织增生,包绕脓腔, 形成脓肿壁。 好发组织:皮下、肝、脑 组成 脓液 脓肿壁 脓肿腔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形成机理: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使病灶局限。 结局: 小脓肿:吸收、机化、形成瘢痕。 深部脓肿:形成新的脓肿。,多发性肾脓肿,肾脓肿,肝脓肿,脑脓肿,脑脓肿(脓肿壁),脓肿的发展或蔓延: 窦道:深部脓肿,逐渐向表面蔓延,形成向外排 脓的盲端管道(如慢性骨髓炎) 瘘管:在消化道,呼吸道或身体的其他管道附近 的脓肿,向内、向外同时发展,向内穿通 管道,向外开口于皮肤或贯通于两个有腔 脏器之间,形成两个出口的通道。 溃疡:在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炎,坏死组织脱落 ,可造成局限性缺损。 糜烂:极浅的溃疡。,肛周脓肿 (窦道和瘘管形成),(3)表面化脓和积脓 表面化脓:浆膜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 特点:中性粒细胞主要向浆膜或粘膜表面 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化脓性尿道炎、化脓性支气管炎)。 积脓:病变发生在浆膜、胆囊、输卵管的 粘膜时,脓液在浆膜、胆囊、输卵管内蓄 积,称为积脓。,气管粘膜表面化脓 (脓性卡他),胸腔积脓(大体),(四)出血性炎炎症时血管的损害特别严重, 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加,大量红细胞渗出, 称为出血性炎。 特点:渗出物内有大量红细胞。,炭疽性脑膜炎 (出血性炎),肺炭疽(出血性炎),附 卡他性炎症为发生在呼吸道、胃肠道等 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三、增生性炎 特点:细胞及组织增生为主, 变质、渗出较轻微。 (一) 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1、急性增生性炎少见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肠伤寒、乙脑 2、慢性增生性炎 例如:炎性息肉:鼻息肉、宫颈息肉、炎性假瘤,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鼻炎性息肉(慢性增生性炎),慢性扁桃体炎(滤泡增生),肺炎性假瘤,特点:巨噬细胞增生 形成结节性状病灶 1、感染性肉芽肿 2、异物性肉芽肿,(二)特异性增生性炎,感染性肉芽肿,肺粟粒性结核 (肉芽肿性炎),皮肤麻风性肉芽肿 (泡沬细胞),(异物巨细胞反应) 异物性肉芽肿,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1)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