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_第1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_第2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_第3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_第4页
国际贸易-国贸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资源吧(),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一、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名收入或国名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绝对利益/相对利益:绝对利益又叫绝对优势即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对劣势。相对利益又叫比较优势,关于比较优势的解释下面有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构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要素各种组合的连线。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机会成本: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的数量。生产可能性曲线:简称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里昂锡夫之谜:里昂锡夫通过美国资料来验证生产要素禀赋说的正确无误,不料两次的验证结果均表明,生产要素禀赋说不符合美国进出口的实际情况,按照人们的理解,认为美国应该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他的实证分析的结果恰恰相反,这就出现了一个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悖论,史称里昂锡夫之谜二、填空1、古典贸易: 1) Smith 模型英国 亚当.斯密 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著作国富论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效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效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 Ricardo 模型 英国经济学家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比较优势理论:两利取其重,两害取其轻。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生产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相对生产效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每一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2、机会成本理论:3、重商主义: 杰出代表之一英国托马斯孟,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系统阐述了重商主义的思想。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财富观: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贸易顺差实现财富增长。 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贸易是“零和博弈”。 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和贸易。 早期重商主义: 1) 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货币对立起来,认为商品不是财富,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禁止金银出口,尽量输出商品,增加金银进口,要求外贸中绝对多卖少买,甚至只出不进,主张每一贸易都是顺差,以金银多少来衡量国家财富。也称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2)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把商品和财富联系起来。其代表人物托马斯.孟有句名言“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总体上主张贸易顺差,但不必每一贸易都是顺差。贸易顺差是取得金银的手段,货币只有投入流通才会增值。贸易差额论才真正是重商主义。3、要素禀赋定义法:(判断一国要素禀赋的方法)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TK/TL)若A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A,B国的要素丰裕度为(TK/TL)B,且有:(TK/TL)A (TK/TL)B价格定义法: 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 若甲国的要素禀赋为(w/r)甲,乙国的要素禀赋为(w/r)乙 ,且有: (w/r)甲(TK/TL)甲,而同时(w/r)甲 (w/r)乙时,以价格定义为准。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生产可能性曲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向外凸或向里凹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5、里昂剔夫之谜(含义 概念 论证方法)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论证:(一)劳动效率的差异(二)人力资本的差异 (三 )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四)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五)要素密集度逆转(六)生产与消费偏离(七)需求逆转6、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国际分工由原来的产业间、垂直型分工转化为产业内、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也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化,并且产业内贸易更多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的。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要素禀赋相同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新的贸易理论解释新的现象。 主要代表: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uman)、以色列经济学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詹姆斯布兰德(James Brander) 、兰卡斯特等 三、单选1、 古典贸易:2、 新古典贸易:3、机会成本:诞生: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概念于19世纪由奥地利学派提出,称替代成本(substitution cost )。发展:193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哈勃勒(Gottfied Haberler)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以替代李嘉图的劳动成本,成为对国际贸易进行般均衡分折的重要工具。内涵: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部分该商品换取本国机会成本较高的,即比较劣势产品。 4、里昂剔夫之谜:里昂惕夫对H-O模型深信不疑。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他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5、H-O理论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6、当代贸易理论7、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该理论认为:第一、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第二、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发生变化;第四、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形态特征。9、相似偏好: 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 主要观点: H-O理论只能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从供给角度分析。 工业制成品贸易要从需求角度分析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国内已经存在大规模需求的产品)的基础之上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平均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10、H-O-S理论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的商品价格相等,而且使两国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报酬,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模式如何。转口贸易: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这种形式的贸易称为转口贸易。11、对外贸易依存度:简称外贸依存度,又称外贸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方法有三种1, 对外贸易依存度=(X+M)/GDP*100%。2, 出口贸易依存度=X/GDP*100%3, 进口贸易依存度=M/GDP*100%。其中,X、M分别表示进口额和出口额。12、国际贸易发展史:中世纪三大贸易中心 地中海贸易 世界地理大发现人物:迪亚斯 达迦马 哥伦布 麦哲伦/13、相互需求理论:创始人:穆勒(1806-187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逻辑学家。著作:略论政治经济学的某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李嘉图学生)承上启下,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用于解释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比率。英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穆勒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条件(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的方法来证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国际交易比率。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理论,阐述了贸易条件,即国际贸易中两国产品交换形成的国际交换比率是如何决定和达到均衡的。相互需求的基本观点:1.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而获得成本则是指为了换取进口所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2.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率形成的界限内摆动。3.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交换价格,必须是贸易双方达到贸易均衡的时候,即一国出口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的价值,或者说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 甲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甲国的出口=乙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乙国的出口 4.国际交换价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彼此的商品需求强度,即对别国产品需求强的国家,它的商品交换对方商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国际交换价格将偏向于它的国内交换价格,则贸易条件将变得不利,反之,贸易条件则变得有利。5.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价格,分得的利益越少,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价格,则分得的利益就越多。马歇尔相互需求理论p 马歇尔(Afred Marshall,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在马歇尔的国际贸易学说中,主要以国际价值、贸易利益和贸易条件为中心进行研究。其主要思想集中在1879年出版的国际贸易纯理论一书中。p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能够解释均衡的国际交换比率的确立,但仍然只是一般陈述,不够精确。马歇尔在穆勒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供应条件理论,并用供应条件曲线(亦称提供曲线)对相互需求原理作几何的图解分折。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共同构成了相互需求论。1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钻石理论):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15、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坎姆模型:说明外部规模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 16、重叠需求理论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四、解答题1、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格局下日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模式 。 从产品内容上看,可以把国际贸易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国家进口和出口的产品属于不同的产业部门,比如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这种国际贸易称为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 ;另外一种被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ITT)),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two way trade)或重叠贸易(over-lap trade)。 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1、 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2、 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即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3、 相对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每个国家都集中 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3、里昂剔夫之谜4、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差距理论u 技术创新有两种:u 一种创新是新工艺,能够以更节约的方式生产现有的产品。u 另一种是能够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能够生产全新产品的技术。u 先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u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5、HO理论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HO )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因此,各国都生产那些能够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饶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甲国劳动力丰富,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X,乙国资本丰富,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Y。6、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核心:技术变化是国际贸易的又一个决定因素,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 该理论认为:第一、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入等;第二、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第三、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将发生变化;第四、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形态特征。7、重叠需求理论代表人物:林德(S.B.Linder)五、计算题机会成本(加拿大和中国,大米)例如某学生大学毕业后,面临多种选择,可以去银行工作,年薪20000元;去某公司工作,年薪28000元;或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收入为零。问:(1)如果去公司工作,机会成本是多少?(2)如果继续读研究生,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机会成本又是多少?李嘉图模型的拓展:(出口条件、工资、汇率)在货币化的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能力不仅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货币价格,即相对的工资水平和汇率水平。一国的出口条件(export condition):两个产品,多个国家HO理论(资本/劳动)W/r 给出生产函数,条件、生产最大可能是多少(网上下载)六、分析思考题规模经济分类与含义、相同点和不同点规模经济可分为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两种情况;内在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量的提高,企业生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将会下降,通常我们也将内在规模经济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经济;外在规模经济指随着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该产业各个企业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将会降低。相同点:他们两都可能是产生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不同点: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基本假设不一样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波特认为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援产业表现、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机遇和政府作用。一、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将基本条件,如天然资源、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