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七上现代文复习.ppt_第1页
2012年中考七上现代文复习.ppt_第2页
2012年中考七上现代文复习.ppt_第3页
2012年中考七上现代文复习.ppt_第4页
2012年中考七上现代文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现代文复习,2012中考语文,单元复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注重语言和积累,感悟和运用。 3、理解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第一单元,典型课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本课考点: 1、概括故事内容 2、概括文章主题 3、环境描写的作用 4、伏笔和照应,问题设计: 考点1.题目的含义?,解题方法: 有些文题一般有双层含义,一层是浅层的含义,另一层是它的深层含义,浅层含义往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而深层含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一般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答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首先是指那次“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因难的过程,其次还指人生面临挫折时克服因难的一步步具体行动。,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故事的内容?,解题方法: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几类型 的记事的记叙文,对事件的概括,紧扣记叙文的要素: 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本文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概括: 我8岁时冒险攀上悬崖而不敢下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终于安全爬下了悬崖,并且有了巨大的成就感。,3.概括本文的主旨: 方法点拨: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从分析体裁入手 从分析标题入手 从分析首段、篇末入手 从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概括本文主旨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入手,篇末的“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上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的地方。”这一句是作者议论的句子,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式是: 通过(事情),表达了(感悟出、赞扬了)感情,4、文章开头写为什么要天气“闷热”?第16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方法点拨: 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本文的环境描写主要是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问题答案: 开头一段是说孩子们是怎么想到爬悬崖的。 本文中开头突出了“闷热”,之所以写天气闷热,是因为“我”心情很烦躁,很郁闷,就写了动因。渲染了孩子们心情烦躁的气氛,为下文写想爬上悬崖去埋下了伏笔。 第16段,“暮色开始四合”“一片寂静”“星星”“大地越来越暗”,这里暗淡的沉寂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恐惧心理,悬崖已“我”恐惧不堪了,加上如此寂静、黑暗的环境,可见“我”的无助。,方法点拨: “照应”“伏笔”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为了使文章结构严谨,行文有波澜,文章主题、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常常在文章的开头或前文某个段落中打一些“伏笔”,留一些“悬念”。“伏笔”就是预先埋伏下的笔墨;“悬念”就是故意不交代一些情节,以吸引读者兴趣,凡在前文留下伏笔和悬念的,后文都要适当的照应。,5.文中为什么多次提到自己的病弱?,问题答案: 本文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病弱,是不敢攀悬崖的一个伏笔,杰利喊“别做胆小鬼”是后文“我”留在悬崖上既上不去又下不来的一个伏笔。这些伏笔后文都一一进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方法点拨: 记叙文中常见的重要句子 能揭示中心,提挈全文的句; 结构中有独特作用的句子(总领全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 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来全文思想感情的句子(常居于段尾或文尾); 能深化内容、升华主题的点睛句; 巧用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好的句子。 意蕴深厚的感悟句、哲理句; 能显示写作顺序或内容转换的句子。,6、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句子的含义,是指有些句子除表达出字面意义之外,还可以表达出字面所没有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 (2)结合具体语境去品味。 (3)抓住写作手法去品味。 (4)紧扣主旨和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问题答案: 这句话所蕴涵的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着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的认真地解决小困难,最终必将战胜巨大的因难,赢得最后的胜利。,紫藤萝瀑布 本课考点: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品析文中精美的语言。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4.体会文章托物寄意,借景抒情的写法。,问题设计: 1.本文围绕着紫藤萝,依次写三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本题主要考理清文章思路。,方法点拨: 理清思路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叙事性散文往往按时间的推移、空间转换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安排层次;抒情的发展变化来安排,还可按观察角度的变化来处理。,问题答案: 依次写的内容是:看花忆花思花(感悟),2.品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本题考查品析语言的能力。,方法点拨: 品析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手法入手 八大修辞: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把人格化,生动形象。 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反复:强调语气,强化某一内容。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 设问:引起思考,突出答案。 对比:通过 和 对比,突出了 (形象、感受),答题格式: (1)(字词句)+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抒发感情(揭示道理) (2)、从用得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入手。 答题格式: 词+写出了的情态+表达了感情。 (3)从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问题答案: A、“推”“挤”用拟人的手法,把花人格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儿的勃勃生机和烂漫的情趣。 B、“我在开花”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喜悦之情。,3、文章开头写“我不由得不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有什么含义和作用?,方法点拨: 关键句子的含义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已有点拨,单讲关键句子的作用,主要分两方面: (1)、在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是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起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承上启下。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 (2)、在内容上: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意,深化中心。,问题答案: “停下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4.本文以“紫藤 萝瀑布”为题,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仅是描写紫藤萝花吗?,点拨:本题考查本文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常见的写作手法有: 想象、象征、设置悬念、欲扬先抑、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工静结合、以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