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毕业设计.doc_第1页
财务管理毕业设计.doc_第2页
财务管理毕业设计.doc_第3页
财务管理毕业设计.doc_第4页
财务管理毕业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学生姓名 周雨 指导教师 车玉华 专 业财务管理1班 学 院 会计学院 2012年05月20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 research on the accounting message exposure of listed corporationsstudent zhouyu supervisor cheyuhua specialty financial management school accounting school 2012-05-20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周雨学院:会计学院班级:2008级1班专业: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立题目的和意义:立题目的: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即具有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和相关性等质量特征,以此引导投资者正确决策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立题意义:认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客观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提出切合证劵市场的改进对策,对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推动证券市场吃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 1选题适当,符合本专业的研究范畴。 2论文内容充实、论点论据充分、英文摘要准确。 3逻辑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术语规范、数学模型(案例分析)运用适当,图表形式正确。工作计划:1指导教师做论文撰写讲解,审定题目,制订资料的收集计划。 2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电话、互联网与学生随时沟通,了解论文资料收集和提纲写作情况。 3返校后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开题审查。 4指导教师对论文进行审阅和修改,推荐优秀论文。 5论文质量监控小组做论文定稿的审查。 6评阅教师做论文评阅。 7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11.11.1411.18审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毕业论文提纲。2011.11.2111.25 审定毕业论文提纲,完成开题审查。2011.12.2505.03 毕业实习、搜集资料、完成论文初稿写作。2012.05.0405.12 学生返校,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2012.05.1306.01 修改论文并定稿。2012.06.0206.06 上交毕业论文,论文验收。2012.06.0706.15 毕业论文答辩。2012.06.1506.17 上交装订稿和电子版,论文成绩评定。指导教师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 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abstract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he tie connecting listed company with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other relative aspects, disclos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listed company is the foot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arket, its quality affects the interest of investors creditors and the relative aspects, the operation of security market and the efficient 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s. the normaliz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very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securities market抯 order, get rid of cheat and monopolization and protect the legal righ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rs. therefore, researching the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listed compan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in reality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8 securities market.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vestigations in accounting since then.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condi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alyzes the economics reason tha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research how to improve the listed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irst of all, it illustrates and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y, introduc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ts contents, basic principles. secondly, the dissertation represents the condition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 problems in disclos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lists the jeopardizes on the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th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different aspects. and on the basis of those, the author performs the deep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within the two aspects: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final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the all-around and multi-level counter measures and advices are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 external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keywords: listed compan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1绪论1.1研究背景近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信息披露无论从会计政策会计理 论还是股票发行方式、市场监管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公众各级管理部门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尤其是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寄了很高的期望。而且,随着我加入wt0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经 营投资理念以及操作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据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状况做 出贷款或投资决策,以及操作计划。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对行业监管、公司自身的稳定及市 场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外部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有用 的财务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合理决策。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它是联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桥梁,也是维系证 券市场的纽带。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上市公司是组织严密、规范化程度高、监管标准最严格的 公司形式,是公司企业的典范。如果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信息中存在误导、 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将会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我国,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明显存在着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会计造假事件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面积的财务舞弊,不仅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会计信息及证券市场的信心,更 破坏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市场环境笼罩于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共同舞弊的灰色 状态之中。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会 计信息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即具有可靠性、充分性、及时性和相关性等质量特征,以此引导投资 者正确决策,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1.2.2研究意义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上市公司的出现与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比较晚,会信息披露仍然 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阻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而且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扰乱了证券市场的运行秩序,误导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 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投资的信心,动摇了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破坏了证券市场的透明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规范发展,其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的有限资源 得不到最优配置,证券市场效率机制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导致国民经济建设混乱,使国 民经济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 响,从而有悖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衷。认真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客观分析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 础上提出切合证券市场实际的改进对策,对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推动我国证券市场 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simon 和 kar shun wong (2001) it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中研究了香港 610 家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是否存在、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以及董事会中家族成 员比例这四个公司治理因素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存在审计委员会的公司 其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就高;董事会中家族成员比例越高的公司,其自愿性披露程度就越低;独 立董事的比例与自愿性披露程度正相关,但不显著;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的公司自愿披露程度 比两职分离的公司低,结果不显著【1】。chau f r gray (2002) th an architecture for a space-based reconfigurable protocol chip一文中 研究了香港、新加坡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和自愿性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外部所有权结 果的比例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正相关关系【2】.|frankel和li (2003)在prou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mic organization分析了企业所处的信息环境和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内部人交易。管理者 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3】。1.3.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己 经初步形成了证券法为主体,相关行政法规、规章等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框架。刘立国在公司治理与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解决上市公司的信息 失真问题,应该从完善公司治理入手。屈文洲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动因实证研究。(2007)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大股东掏空程度、内幕交易程度以及盈余管理程度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正相关。彭世平在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信息报喜监管体系中分析认为: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 露监管体系中完全依靠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管约束是低效的,无法有效地阻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的违规行为,进而提出改进监管理念和模式的思路一修改发行制度,在适当时机实行注册制;加 大信息披露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投资者司法救济机制。1.4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研究内容文章按照从理论到实务的研究思路开展论述,始终围绕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来进行 理论与实务研究。首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探讨,阐明了会计信息披露的 基本概念,指出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内外两个反面分析上市 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最后基于前文的理论基础总结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披露的对策与建议,以达到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进而使其向国际化方向发 展这一必然趋势得以实现。1.4.2研究方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两种分析方法:第一、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所谓实证分析,即只对事实做客观描述,而不对行为结 果做出价值判断,主要回答“是什么”。所谓规范分析,它研究判断经济行为“好”、“坏”的标 准,并用这些标准去衡量、评价经济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在实际用过程中,规范分析往往 与实证分析是联系在一起的。实证分析中往往包含一些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又是建立在对实际 运行过程了解的基础上的。本文试图从两种方法联系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 在回答“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该怎样”的对策建议。第二、历史分析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分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分析是科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在分析研究中,从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来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 度与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通过监管法规的完善过程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变化,揭示当前 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基础知识2.1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2.1.1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依据国家或法律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的报告格式,通过适当的方式向证券管理机构及广大投资者完全公开与证券发行、交易有关 的会计信息资料的行为。其主要是利用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件公告、公司收购公告等)进行的。在这些披露的 信息中,主要包括了会计信息及与会计信息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信息,简单来说,会计信息披 露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揭示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经济信息。上市公司对所有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做出 理性判断、从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及规范的标准公 开披露,所披露会计信息应尽力保证符合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1.2会计信息披露的形成与发展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的短期海外冒险合伙贸易,每次航海交易 结束后,执行合伙人必须向投资合伙人披露、报告相关账目并结算对应损益。合伙制企业的 出现、盛行决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合伙制企业生成的会计信息首先必须合乎行业规 范,否则不予认可,因此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首先是整个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规范。随着资本主 义经济的初步发展,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公司制企业出现。在契约关系约束下, 会计信息由企业经营者生产并交付企业所有者使用。由于所有者数量有限,所有权相对比较 集中,因此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也非常有限。17世纪整个法国社会经济不景气,大量企业破 产倒闭,引发债务风险空前爆发,企业倒闭所牵涉的债权人远比股权人广泛,因而法王路易十四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法典一一商业大法,国家开始以法律的形式介入会计信息 披露制度,要求企业必须同时向债务人披露相关会计信息,从而在法律地位上确认了企业会 计信息披露的责任一一即会计的“报告责任”。股份公司产生之后,股权所有者更为分散,而且随着交易复杂程度提高、会计信息生成 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股权所有者了解会计信息、直接监督企业经营的成本进一步加大。1720 年,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引发英国股市全面崩盘,“泡沫法案”由此诞生,确立了会计 信息公开披露的雏型。1844年英国合股公司法中关于“招股说明书”的规定,首次确立了强制性信息披露原则。当今世界信息披露制度最完善、最成熟的立法在美国。它关于信息披露 的要求最初源于1911年堪萨斯州的蓝天法。1929年华尔街证券市场的大阵痛,以及阵痛 前的非法投机、欺诈与操纵行为,促使了美国联邦政府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 券交易法的颁布,这两部法律成为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最高法律规范,也成了会计准则建 设的基本依据,并首次规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信息披露制度。同 年美国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并授权美国会计 师协会制定会计准则,形成行业自律性规范、准则、法律制度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模 式,并相继被其他一些国家所借鉴。然而,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给世界带来了震惊,它表明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并不 是完美无缺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美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做法开始在全球范围 内推广,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司治理运动。美国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导致全球范围内对公 司治理模式的反思。以安然为代表的财务丑闻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对公司治理进行了重大 调整,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尊重股东价值,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公司治理的 全球化。我国自1990年和1991年沪、深两地建立了证券交易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颁布 了一系列有关信息披露的法规,初步形成了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 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已经形成了包括证券立法、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会计 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四个部分的制度框架。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框架和相关规范的内容上尚存一定 的差距,上述法规虽经近几年修订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保 障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信心、接受公众监督、维持证券市场稳定秩序的重要基石。2.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基本原则2.2.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目的,决定了其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广泛性,几乎包括所有陈报的各个方面,而且要求在披露中正确地揭示财务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财务会计数据和其 他经济信息披露的途径,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收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财务报表和标明作为财务报表一部分的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对其陈报的财务报表, 应由注册会计师就其作出报告。财务报表最常见的编制模式,是以名义货币不考虑购买力 变动的货币单位)为计量单位,以原始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它既不考虑货币价值的 变动,也不考虑被计量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内容应主要包括数量性数 据,非数量性信息,期后事项和公司分部业务四个方面。2.2.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充分性原则。所谓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为达到公正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所必要的信息都应完整提供,并使使用者易于理解。充分披露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使提供 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了解与决策,即对其决策是有用的。从这个目的出发,充分披露原则至 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全面性:即会计信息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及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只要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应予以披露。无论对企业有利或不利 都应予以披露,而且不仅仅只停留在披露对象的表面,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披露。(2)有效性: 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要易于使用者理解和掌握。其次,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 共同要求,是一种通用目的信息,不可能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各种具体决策需要。(3)适当性: 以信息提供方来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能无限度地披露;从信息使用者来看,其使用 信息的目的在于做出正确决策。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 映经济事实,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中立性: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性, 即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 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2有用性:即 真实的会计信息应有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 决策盲目性与风险。(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 虚假的误导性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4)相关性: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要根据市场用户 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关【4】。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3.1.1上市公司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从产生到最终披露给社会公众要经历三个环节:首先,经济业务发生,会计主体要根据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然后, 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最后,审计后的会 计报表及审计报告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审阅批准后对外公布。在这个信息披露过程中,会 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制定是基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是会计主体即上市公司的 责任;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社会监督者即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会计准则、上市 公司、注册会计师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这三方面作用的发挥既受内因的制约,又受外因的制约。内因指的是利益驱动;外因指的是当前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 环境,如证券监管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审计报告进行监督和对虚假舞弊行为进行查处的力度则是其中之一。3.1.2上市公司目前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和诚信建设的不断推进已经形成了以证券法为主体,相关规范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具伴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 计报告主要遵循证券法、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要 求。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和临时报告。3.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3.2.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要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不得忽略或隐瞒重要会计数据。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不愿充分披露 真实的信息,经常采取避重就轻的手法,对有利于公司利益的信息过量地披露,甚至炒作; 不利于公司切身利益的信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对一些重大事件不予披露,误导投资者。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充分主要表现在:(1)有意或无意遗漏对 投资者决策有重要影响且必须披露的事项;(2)不披露关联交易价格以及关联交易占同类交 易金额的比例;(3)约有八成的上市公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完整的现象,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应注释而未注释或注释不完整;(4)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和困难 往往避而不谈;(5)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偿债能力、分部信息、社会责任信息、 预测性财务信息等方面的披露极不充分;(6)对财务指标的揭示不够充分;(7)公司董事、 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及变化情况等披露得不充分。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上市公司有意隐瞒应披露信息的结果,一方面误导了投资人, 另一方面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猴王股份”由于关联交易,被母公司占用了大 量资金,却未披露,当母公司破产之时,也被带上st帽子,成了失去信用的问题股代表。3.2.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其一,业绩预测与实际数额相差过大,故意夸大利润预测。其二,虚假记载及利润操纵严重。其三,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与错误。 重大遗漏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文件中将应当记载的事项没有完全记载。其四,募集资金 使用不规范,间接导致信息失实。例如一些公司为了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影响股票的市价、公司管理业绩评价或筹资的方 便等目的,往往釆取操纵行为,弄虚作假,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1997年2月琼民源的年 报所披露的所谓4.41亿元的其他业务利润和6.57亿元的资本公积金的解释,便是典型的一 例;又如东方锅炉为达到上市目的,虚增9294年利润1500万元,丨在上市公告中做虚假披 露;蓝田股份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虚增无形资产1100万元、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 四通高科虚假披露上市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虚假披露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的财务报告; 此外,还包括飞龙实业、中国高科等公司的违规虚假披露行为,类似此种情况屡见不鲜。3.2.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财务信息的有用性之一是它的时效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瞬息万变,及时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提交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等定期 报告规定了较为宽松的时间,年度报告一般为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120天,中期报告为每 个年度前6个月结束后的60天。就会计信息的披露现状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基本 能够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披露业绩报告,但仍存在着违背及时性原则的问题:定期报告 信息披露时间存在前松后紧,前少后多状况。例如在上市交易的1533家八股上市公司中,年报披露预约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先分散后集中的特征。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巧 日,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数仅占应披露年报上市公司数的26.357。,而余下73.657。的上市公司 年报将在以后的交易日里集中披露。上市公司年报主要在2008年3月16日至3月31日达 到第一个峰值411家,比重为26.81%,2008年4月16日至4月30日为第二个峰值461家, 比重为30.07%。定期报告预约披露这种前松后紧和前少后多的状况违背了信息披露及时性的 原则,本来是截至上一年度12月31日的证券信息却大部分推迟到第二年的3月底和4月份 披露,这期间的信息泄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证券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将更加严重。对 重大事件的临时公告披露不及时。此种事件时有发生,例如:97年6月石家庄宝石电子公司 市场畏缩,黑白玻壳及显像管生产线相继停产,这一重大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在年报中 没有公布,直到1998年4月30日才予以披露。3.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危害3.3.1损害投资者的利地:投资者进行选择和决策主要是从公司的信誉状况、经营情况等信息对上市公司作基本分析,并从公司合并、资产重组等重大事项中对公司发展前景和股票价格预期进行分析判断。而信息披露失真将会对投资者起误导作用,导致其投资失误,损害其经济利益。证券市场发 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广大公众持续地证券投资,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证券市场,要想使证 券市场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3.2破坏上市公司诚信形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规范的信息披露,可使投资者根据获得的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等信息来选择自己的行动,如“用脚投票”,选 择大量抛售公司的股票的行动,从而导致股价波动而对公司管理层形成制约和压力,促使 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增加股东财富和社会经济效益 之目的,也能够促进上市公司良性运行,健康发展。而信息披露失真,将导致这个桥梁和纽带的折断,有关形成股票股价的基本信息被扭曲,上市公司的诚信会发生危机。投资者对证券产品长期投资失去信心,入市只是为了短期炒作,根本无法形成对上市公司的制约 和管理,这必将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3.3.3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泛滥信息披露失真,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经济状况,将会给内幕交易者提供一个大好良机,从业绩变化到人为制造题材都成了内幕交易者的温床,而内幕交易常和股 份操纵相伴随。信息披露失真导致内幕交易泛滥,广大投资者投资决策将存在很大盲目性,进而资金流向也缺乏方向性,这将影响到证券市场基本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从而使证券市场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3.4危害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会诱发投资者信心下降,导致其恐慌性地抛售股票,严重时会引起整个股市的振荡,造成股市混乱,而股市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说信息披露失真将会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看,失真的会计信息使国家经济调控失去可靠的基础,难以发挥宏观 调控的职能作用,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此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失真会导致 股市大量的“泡沫”,泡沫经济的存在不利于社会宏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因为一旦泡沫破裂,便会造成金融动荡、企业破产、经济停滞等严重后果15】。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4.1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内部原因4.1.1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缺陷上市公司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制度安排,用以支配若干利益相关者一一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员工之间的关系,实现公平和效率。其核心问题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 和约束机制,使公司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的“不透 明、不公平与不诚信”,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甚至虚假披露提供了温床。据 以往数据统计,2007年1月,沪深两市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共1298家,占应 改革入股上市公司的对应市值和股本占比分别为98%,97%极少数未股改公司已通过 差异化交易制度被市场边缘化。这标志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功,我国证券市场已进入 了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新阶段。股权分置改革成功解决了股权流通性分割及其派生问题,但并 不能完全解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6】。其中主要原因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最终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但是股权还是相对集中。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呈现与一般国家不同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根据证监会的资料(如图4:0仅2010年至今就有9家上市公司出现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在实现“同股同权”的原则下,“一股独大”使其实现完全控制公司的决策。但是占有绝对 控股权地位的国有股主体缺位使其产生不了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因为大股东为了自身 利益的最大化,可能操控经理层或者与经理层合谋进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表4-12010年1月1日至今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及其集中程度公司名称股权集中程度1十友控股有限公司66.852环球集团控股有限公司60.373大中华集团有限公司56.464光亚有限公司72.45数据来源:证监会网4.1.2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健全制定及其有效执行是会计系统产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键环节,是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的内在保障机制。然而我国现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还存在欠缺【7】: (1)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关注不够。目前我国有些企业的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 对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作用不够明确,有的高层管理者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 账、算账和报账,没有把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没有将其视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 谋。此外,在多极代理关系的现代企业环境下,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形式上设立了董事会、 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国有股和法人股较大,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 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同时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我国企业实行信息化 管理的时间不长,信息化程度低。多数企业虽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运行,但能够成 功实施vii?、211?等管理系统的企业为数甚少。(2)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薄弱且不受重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正规设计起步较晚,现有的各项规章也都出台较晚,而客观上企业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变化较快,给控制系统 本身的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制度的适应能力也受影响,出现问题较多。我国企业内部会计 控制的基础薄弱;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 设滞后。4.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外在原因4.2.1市场监管和司法监管力度不够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防护还不够严密,以致给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造假方面留下了漏洞可钻。我国目前的证券监管系统还比较薄弱,监督执法力度不够。(1)执法力度不够,法律制 裁难以落实。按照公司法规定,“公司不按规定公开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报告作虚 假记载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后果严重的,终止其股票上市。”然 而上市公司的惩罚措施、退市制度却不能一步到位地被执行,仍有那么多的琼民源更名,郑 百文重组,银广夏停牌和红光实业复牌【9】2对于规范证券市场,强有力的全国统一的证 券监管体系是必要的,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还并没有完善。对上市公司监管最直 接,最具强制性也是最具权威的是政府各级相关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是我国的国家证券主 管部门。此外,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中央部门,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证 券主管部门和各个证券交易所也都有权利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管理。我国实行的此种多层监管体制不仅使证券市场管理效率降低、使证券市场带有明显的地方割据和保护色 彩而且让许多应由证券市场进行的自律管理转归政府管理,市场和企业依赖政府。4.2.2与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准则相对不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是证券市场会计规范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 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也成为会 计政策选择的对象,当需要专业理解和职业判断时,上市公司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就会做出 符合自己利益但有可能损害投资者的会计舞弊行为;另一方面是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之 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即会计准则的规定常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这就 使得会计人员在处理新业务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较为随意地进行会计处理,从而滋生舞 弊行为。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差及传播的时滞性带来了内幕交易和非公平竞争,使得 信息产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公布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时间间隔较长, 而且季报在30天内、半年报在60天内和年报在120天内编制完成,使信息处于未公开阶段 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内幕交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披露内容也不够完善,对表外业务的披露规范很少或根本没有,但事实上他们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对一些企业社会责任等非经济信 息,如重点生产线和产品信息、扩大就业、维护职工利益、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等,现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中均没有要求对之加以反映,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对某些特别 项目的风险的披露也不够充分。而且,由于会计实践和经济创新行为的层出不穷,实践中经常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情况。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 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兑现管理人员奖金、平衡卖际盈利与预测盈利、参与二 级市场炒作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从而忽视了会计信息 的公平性、真实性。如用高估资产、延长递延资产的摊销期、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潜亏挂帐、 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以实现虚增利润,或者利用高估坏帐和工程投资损失、缩短无形资产和 递延资产的摊销年限等方法隐瞒利润。另外,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功能弱化,监事会和内审 制度被以大股东为首的相关利益集团控制,不能代表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进行监督【10】。4.2.3与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良好的法律惩戒制度可以对会计信息提供者构成一种有效约束,进而促使他们保质保量地披露信息,但从目前我国立法状况来看,却不尽人意。首先,惩罚指向偏颇。就目前出现的国内上市公司处罚案例中,每次造假事件被披露之 后,上市公司都要被处罚。这表面是在惩罚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但实际并不合理,须知, 上市公司的钱本身来自于资本市场广大的投资者,罚上市公司的钱实际是罚股民、投资者的钱,实际上,提供虚假信息的是公司大股东和经营者,他们才应是处罚最直接的指向,但实际的案例中他们被处罚的力度还不够,这样一个“造假收益大于造假损失”的体系无疑鼓励了造假行为的发生。其次,民事赔偿制度缺乏。在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上,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披露不实的民事责任属于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理论和实践中尚有争议;民事诉讼主体 的确定:关于谁有权作为原告,我国证券法规定得并不明确,证券法第63条规定为因不 实表示而“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投资者,第202条则根本未指明谁有权提起诉讼; 举证问题:发达国家证券法基本不要求当事人举证主张因果关系的存在,然而在我国,因果 关系仍是必要条件;如何确定证券信息披露不实侵权责任的损害赔偿额,仍是一个难题;集团诉讼或代表人诉讼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投资者不能及时对造假者提出诉讼,切身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而造假者也因此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最终酿成了它们“有恃无恐”,大胆造假的现象发生【11】。4.2.4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不规范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查错防弊”,提高上市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投资者依据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风险,从而保护 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公正、健康地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八审计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首先,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形式上审计的委托方是股东大会,但实际是公司管理者为了应付“年报审计”的规定而聘任注册会计师来审计自己。此情况下,内部人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审查自身,无疑使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极大的侵害此外,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偏小使其在经济上对客户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其很容易被客户所收买,从而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缺失,难以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其次,审计机构 的独立性也与其经营模式有一定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将会为上市公司提供 越来越多的管理咨询服务,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同一个企业客户提供审计服务和管理咨 询服务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不可避免的损害了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的独立性,从而使审计工 作的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所审计的会计信息的披露。第三,我国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国内不少审计执业人员在指导思想上往往过分偏重实务操作,忽视自身理论涵养的培养。各 会计师事务所对后续教育又往往不够重视,培训资金投入不足,从而使得不少审计执业人员 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更新不及时,职业胜任能力不足。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治理对策5.1从上市公司内部着手完善 5.1.1调整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股独大”,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的分离不彻底,上市公司决策权过多集中于少数控股股东手中,致使发 生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转移资产等问题,少数控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制造一些虚假信息,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