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技术概要修改.ppt_第1页
钻井技术概要修改.ppt_第2页
钻井技术概要修改.ppt_第3页
钻井技术概要修改.ppt_第4页
钻井技术概要修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钻井技术概要,2011.3.,2,钻井技术概要,提 纲 钻井史话 钻井工程目标、程序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钻井参数及其优化,3,钻井史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进行钻井的国家。最迟在公元前1世纪,我们的祖先已开始有组织地钻井来采盐水;提取地内的天然气用于燃烧和照明。先民们用传统的方法,于清道光6年(1835年)钻成了第一口超1000m深的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19世纪中叶前的钻井世界纪录。自18351997年沿用传统的方法(裸眼采气、竹管输气)累计产气1.4亿m。,4,钻井史话,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认为,中国钻探科学技术对世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启蒙、奠基和推动作用,在国际上领先数百年至一千多年。被誉为是继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之后的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5,钻井史话,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破岩磨料及钻探设备、工具都在不断的改进: 19世纪初叶,出现以碳化钨为基体的硬质合金。 19世纪末期,美国在硬岩(裂隙性)岩石中使用钢粒钻进。 19531954年瑞典和美国GE公司合成了单晶人造金刚石,前苏联1966年开始用人造金刚石钻头。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批量生产人造金刚石钻头。,6,钻井史话,钻头及切削具的改进,7,钻井史话,冲洗循环方式和冲洗介质的改进 冲洗循环方式 全孔正循环;孔底局部反循环,全孔 反循环; 孔底局部正循环(节水钻井法) 冲洗介质 泥浆;加重冲洗液;充气冲洗液;乳化液; 饱和盐溶液;清水;冷的压缩空气(气体),8,钻井史话,钻井设备的改进表现为: 专业化、标准化、易搬迁、尽可能的自动化; 井底动力装置: 涡轮钻进;冲击(潜孔锤)回转钻进;螺杆钻进;电钻进; 柔性钻杆、随钻定位装置。 碎岩方式的探索。,9,钻井工程目标、程序,钻探(井)工程 为采取岩矿样品,探明矿产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或为实现其它地质和技术目的,利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工具和一整套工艺措施,在地壳内钻凿出圆柱形孔(井)的过程。 钻井工程的总目标 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的钻出高质量的井眼。 钻探(井)的主要程序 破碎岩石;清除岩屑;保护孔壁;升降钻具。即两个基本工序:钻进、起下钻。,定井位 道路勘察 基础施工 安装井架(塔型井架) 搬迁(车载钻机方便) 安装设备及调试,7. 一次开钻 二次开钻 钻进 起钻 换钻头 下钻,13.完井、电 测 14.下套管、固井,钻前施工,钻井施工,完井施工,钻井工程目标、程序,10,1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研磨性 岩石的可钻性,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钻井的工作目标是破碎岩石、形成孔井。要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完成钻井任务,就必然要面对两个基本问题: 如何有效地破碎岩石?钻井(孔)形成后,原始地压失去了平衡,如何保持和稳定井(孔)壁?它们均与岩石的各种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对其有所了解是必要的。,1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是矿物颗粒的自然混合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 是内力地质作用的产物,是地壳深处的岩浆沿地壳裂隙上侵占位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成分有相应矿物的晶体或玻璃质; 沉积岩 是母岩在地表条件下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迁、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有矿物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变质岩 是已有岩石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而变质形成的岩石。除原岩矿物变晶外,还有变质岩特有的变质矿物晶体,如石墨、滑石、蛇纹石、红柱石、硅灰岩等。 组成岩石的矿物解理和岩石劈理、层理的发育程度及方向,矿物硬度、晶体结构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岩石抵抗外力的能力。,15,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造岩矿物和胶结物 硬度大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强度及硬度也较大。通常造岩矿物中石英含量愈多,胶结物的强度愈大,矿物颗粒愈细,岩石的强度愈大;粘土矿物愈多,岩石的硬度愈低。从硅质铁质钙质泥质胶结的岩石,强度及硬度往往依次下降。,16,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结构 结构是岩石的微观组织特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粒度、形状和矿物颗粒之间的连结方式,反映了岩石非均质性和孔隙性。 致密、胶结牢固、空隙少的岩石,坚固性较好;结构疏松,薄弱多面、空隙多的岩石坚固性差。 岩石的坚固性越高,钻进就越困难;但越利于井壁的稳定性。,17,图1 晶体结构类型,图2 胶结支撑类型,岩石物理力学性质,18,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构造 构造指岩石的宏观特征,即组成岩石的矿物间的相互关系,空间排列等。如岩石的层理、劈理、片理等,往往是岩石的弱面,反映了岩石的各向异性。 层理之间的联结力较弱,在沿平行层理方向加压时,岩石首先从层理面裂开;垂直于岩石层理的抗压强度大,平行层理面的抗压强度小。,19,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由于岩石的构造特征使岩石的抗压、抗拉、抗剪、抗弯和变形特征均存在各向异性。,20,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构造分别为层理和片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2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自然性质 岩石的自然性质: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由构造变动和风化过程自然形成的特性。 密度: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 容重: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比重:单位体积岩石骨架的重量。 岩石体积固相骨架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2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一般而言,岩石的密度越大,强度也越大;孔隙度越大,裂隙越多,水对它的影响就越大。如石灰岩、泥岩,水浸后,强度和硬度明显下降。,23,岩石的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主要有强度特性、表面特性和变形特性。 强度特性: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 表面特性:硬度和研磨性 变形特性:弹性、塑性和脆性,岩石物理力学性质,24,与机械碎岩方式相关的岩石力学性质主要有岩石的强度、硬度、弹性、脆性、塑性和岩石的耐磨性等。 岩石的强度是指岩石抵抗机械破坏的能力。依据外载性质的不同,可以有抗压、抗拉、抗剪和抗弯强度等。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影响岩石强度的因素:岩石的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容重和孔隙度;岩样的受力条件、应力状态、载荷速度、线性尺寸、湿度和温度。,岩石物理力学性质,25,岩石物理力学性质,26,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硬度:岩石表面对工具压入的反抗特性,单位:kg/cm。 影响岩石硬度的因素: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应力状态、载荷速度;液体介质、工具形状和尺寸。 岩石硬度与抗压强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硬度只是固体表面的局部对另一物体侵入的阻力;而抗压强度是岩石整体抗破坏的能力。可见,硬度更切合钻进碎岩的实际。层理对硬度的影响与强度相反。水的浸入对岩石的硬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硬度的测定 岩石抗压入硬度为单向抗压强度的(1+2)倍。测定压入硬度实际上使岩样产生局部破碎 (在多向受压状态下进行)。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两种:即压入硬度和摆球硬度。,27,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压入硬度,摆球硬度,28,29,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研磨性:在用机械方法破碎岩石的过程中,钻头与岩石产生连续的或间断的接触和摩擦。钻头破碎岩石的同时,其自身也受到岩石的磨损而逐渐变钝。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谓之研磨性。 影响岩石研磨性的因素: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石英含量、颗粒大小和形状)、正压力、滑动速度以及岩石与工具摩擦表面的温度、相对湿度、介质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研磨性测量方法较多,而规程参数对其影响又很大,目前尚无统一衡量指标。右表为钢杆磨损测量法的分类表。,30,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固体卸载后,恢复原来状态的性能. 塑性:当所加载荷卸去后,固体保持其变形的性能。 脆性:固体在载荷作用下不引起残余变形的性能。脆性岩石的弹性极限与强度极限很接近,外载荷达到岩石的弹性极限时,很快出现固体的完全破碎。,3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岩石弹性、塑性和脆性的因素: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应力状态、载荷性质、受力条件,温度和湿度等。,脆性破坏,塑脆性破坏 塑性破坏(弹性变形不明显),32,33,33,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不是理想的弹性体,不符合虎克定律。 组成岩石的矿物多不是塑性的,岩石的塑性变形主要是由矿物颗粒间沿界面滑动而引起的。岩石颗粒间相对滑移趋势越强,孔隙度和湿度越大,则岩石的塑性越强。 常温、常压下,岩石在单轴压力状态下的塑性不明显,但在复杂应力状态以及一定温、压条件下,岩石却表现出明显的塑性。,34,35,可钻性:钻进过程中岩石抵抗破碎的程度, 亦即岩石被破碎的难易程度。是决定钻进效率的基本因素。 岩石可钻性是个多变量的函数,不仅受控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技术条件和钻井参数有密切的关系。如:所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岩石所采用的方法(破碎工具的结构、种类及质量,钻井参数,井底破碎岩石的能量消耗)、井底岩屑清除的是否干净等。,岩石的可钻性,36,力学性质指标法,实际钻进速度法,模拟钻进速度法,破碎比功法,可钻性分级方法,可钻性表示方法目前尚不统一,不同部门因所用的钻探设备、钻进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地质勘探岩芯钻探常用机械钻速(m/h)表示;石油部门有时以机械钻速和钻头进尺之积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冲击钻进的部门多用单位体积破碎功来表示。,岩石的可钻性,37,钻井参数及其优化,影响钻速和钻头寿命的因素可归纳为: 不可控因素:所钻的地层、岩性、储层埋藏深度及地层压力等自然条件。 可控因素:可进行人为调节因素,如地面机泵设备、钻法、钻头类型、钻压、转速和钻井液性能、泵压、排量等。 生产中设备、钻法、钻头类型已依工作区地层组合选定,钻进中的可控因素为钻压、转速和钻井液性能、泵压、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