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中年期.ppt_第1页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ppt_第2页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ppt_第3页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ppt_第4页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中年期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 二、职业的发展 三、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中年人的家庭生活,2,发展任务:p384,培育充满生机的健康的婚姻; 建立促进个人成长及增进心理健康的环境; 抚养子女,做个尽职的父母; 对其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个人的效能感和社会整合性。,3,一、个性的发展,自我调节功能趋向整合水平,中年期自我发展的四个阶段:386 从众水平阶段 / 公正水平阶段 / 自主水平阶段 整合水平阶段。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突出特点:个体不仅能正视内部矛盾与冲突,而且还会积极去调和、解决这些冲突,他们还会放弃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中年期的自我调节功能趋向这个水平。,4,日益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成年初期及以前,个性的发展是“外向化”的,他们要学习各种知识、技能、道德规范,适应外部世界。,5,进入中年期以后,注重内省。人的生活取向为适应和顺从内在世界,寻找真正的自己,也就是将其注意力由外部世界转移到内心世界,重新认识自己。 个体积极探索和改造外部世界的倾向减弱,而消极的防御性的适应倾向增强,反思、内省的倾向不断增强。 即著名的“堪萨斯城研究” 388,6,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388,男性化行为丛:关于胜任感方面 女性化行为丛:关于情感方面,两者都高:男女同化(完美人格) 两者都低:未分化的人格,男性化 女性化 男女同化 未分化,性别角色分类,7,莱文森性别角色发展3阶段,第一阶段:完全的、未分化的阶段(人生头几年) 第二阶段:高度分化的、适应性的阶段 第三阶段:整合阶段(中年期) 在50岁时,心理健康的男性和女性都具有整合的性别角色。,8,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389,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9,(二)个性发展的理论,艾里克森的观点,莱文森的观点,哈威格斯特的观点,10,艾里克森的观点,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连续又不同的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由于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不成功,会产生两个极端。 中年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11,在完成一些生命的目的,包括家庭、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后,尚能对下一代付出更多的关怀,并且从对自我的关注扩展出去,转而关心别人、关心社区,继续感觉自己是个有生产力、贡献力的人,则能创造个人持续的生产潜能。 相反地,假如过去未完成的理想令个体感到遗憾,而产生“逝者如斯夫”的感觉,而未来将面临的衰败、死亡也令个体感到害怕和消沉,那么其生命的发展极容易呈现停滞不前或自我沉溺的情形。,12,莱文森的观点,成年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 中年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巩固自己的兴趣、目标及各种承诺。根据先前确立的目标评价当前的成就,根据当前的成就和期望调整当前的目标,处理好现实与可能的矛盾,形成智慧、同情心等品质。,13,哈威格斯特的观点,中年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源于个人内在的变化、社会压力以及个人的价值观、性别、态度倾向等方面。,14,中年期的7个发展任务,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 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 开展成年期业余活动 帮助未成年的孩子成为有责任心的、幸福的成年人 同配偶保持和谐的关系 承受并适应中年人生理上的变化 与老年父母相适应,15,二、职业的发展,(一)职业的适应,成人前期对职业选择的满意度决定了中年人对职业的适应 事业心对中年人适应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工作中职务的升迁和工作类型变化 人际关系,成年中期职业适应的表现,16,成年中期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能力 兴趣 勤奋 事业心,客观社会因素:机遇,心理因素,17,(二) 职业的发展,职业发展的社会性特点:接受再教育 职业发展的生理卫生特点:注意防止职业病 职业发展的心理特点:取得职业成就的时期、自我评价的时期,18,相关时事:中国“心态老龄化”严重 用人体制遭疑,根据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研究报告,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成是老人,更有超过9成的人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这份报告最近被公之于众后,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 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留言者都认为报告真实反映了当前现状,“心态老龄化”和对“老无所依”的担忧正成为困扰中国整整一代人的心理问题。,19,该机构11年6月至7月对包括中国等12个国家的12262名公众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72%的65岁以上的人不感觉自己老,67%仍感觉健康。 而65%的中国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60岁前就已老了。尽管中国是世界上对晚年准备最充分的国家之一,但被调查的人中仍有60%担心晚年生活,希望生活不能自理时能得到家人照顾。,20,网友:多种原因造成“心态老龄化”,观点一:工作、身体的双重压力 大连网友:太累了,真想早点退休,现在不仅仅是私企,连机关事业单位也是压力重重。 北京网友:物价上涨太快,薪水上涨速度远远跟不上,生活压力大。大家身体都很糟糕,很多40多岁的人就那样突然生病走了,你说能不觉得自己老吗?,21,观点二:用人体制造成“被老化”,上海网友:我们没把自己当老人,觉得自己在40岁左右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单位硬是要把我们朝老人标准靠,有什么办法?别说45岁,现在用人单位只要看你超过35岁就觉得老了。 杭州网友:中国45至54岁人群,因为就业的机会被社会抛弃了,所以感觉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人未老,心却老了。 北京网友:深层原因是45至54岁人群,特别是基层,已经遭遇晋升的天花板,在单位几乎啥机会也没了,就等退休了。社会把大于45岁人的舞台给拆了,没戏唱了不老才怪呢。,22,三、人际关系的发展,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感互动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中年人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二)中年人人际关系影响因素,23,(一)中年人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扮演多重社会角色 深刻的情感体验 小心、谨慎 人际关系的结构较稳定 人际关系的层次较复杂,24,(二)中年人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广泛的人际交往 393 人际关系的紧张:纷扰 内耗 人际关系深刻性的要求:谨慎 稳定的人际关系结构:有亲有疏,25,利雷:中年人人际交往八个模式,(1)由管理、指挥、指导、劝告、教育等行为导致尊重和服从等反应; (2)由帮助、支持、同情等行为导致信任和接受的反应; (3)由同意、合作、友好等行为导致协助和温和的反应; (4)由尊敬、信任、赞扬、求助等行为,导致劝导和帮助等反应;,26,(5)由害羞、礼貌、敏感、服从等行为导致骄傲、控制的反应; (6)由反抗、疲倦、怀疑等行为,导致惩罚或拒绝的反应; (7)由攻击、刑罚、不友好等行为,导致敌对和反抗等反应; (8)由激烈、拒绝、夸大、炫耀等行为,导致不信任或自卑等反应,27,代际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与交互影响。 与孩子的关系:对子女独立的不安全感。子女的成长、独立、升学、就业、结婚、最后离开家庭 与父母的关系: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问题 “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感与疲劳感,四、中年人的家庭生活,(一)代际关系的发展,28,(二)中年人的婚姻,我国中年人的婚姻状况 394,婚姻关系的变化,社会学家把婚后夫妻关系的变化划分为几个时期,热烈期 矛盾期 移情期 深沉期,29,离 婚,感情转移 感情不和 性生活不协调 不信任对方 再婚嫁娶,离婚的原因,30,相关新闻:,全国妇联11年5月公布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有三成左右的受访夫妻感到婚姻不幸福。“情感不忠诚,有外心或外遇”已经成为婚姻关系的最大威胁。 随着一些大城市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婚姻质量、感情需求和爱情期望也有所上升,以前觉得能凑合的,现在就不能容忍了,也是导致离婚率上升较快的原因之一。,31,结婚九到十年易离婚,一般是在30岁到40岁之间,特别是在35岁左右容易出现婚变。而50岁以上的夫妻离婚的数字相对要少很多,因为夫妻间已经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还要考虑包括子女在内的整个家庭结构的稳定。 80后离婚率数倍于50、60后 : 思想过于开放 欲望太强烈 长期两地分居 缺乏相互包容忍让 草率闪婚等,32,第四节 中年期的心理健康,一、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中年人主要的心理问题 三、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33,(一)情绪稳定,心境乐观 (二)具有一定的意志品质 (三)具有自知之明 (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一、中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34,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 处理家庭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它包括三个方面,35,更年期神经症 更年期忧郁症,二、中年人主要的心理问题,(一)心理疲劳 (二)更年期的心理问题,36,(三)灰色心理病 (四)疑病症 (五)婚姻适应问题 (六)职业适应问题,37,更年期忧郁症患者,神情紧张、焦虑、心绪低沉,全身不适、早醒,整日惶恐不安,常感到大祸临头。 经常长吁短叹,责怪自己,拒食。如果出现疑病妄想,又会认为自己无药可救。 即使如此,患者对自己及家人仍很关心,常表现出愁眉苦脸、坐卧不安、搓手顿足、哭泣等。还会伴有心悸、潮热或发冷,出汗、肢端胀麻、头晕等植物神经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38,(一)事业与家庭的冲突 (二)职业压力 (三)人际关系 (四)客观现实的变化,三、影响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39,补充:中年期危机,(一)什么是中年期危机? 进入中年期后,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层面的适应危机。 中年人要重新回顾和评估到目前为止,在生命的旅程中完成了什么?婚姻、情感、事业、成就是否能如自己所愿?,40,(二)为什么会产生中年危机?,中年危机是个体价值评估与转换时期出现的极端现象,中年危机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下一步我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出答案。 中年期以前,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升学、知识积累、就业、事业有成、成家、娶妻生子等,但是,中年以后,人生却好象进入了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健康退化、子女离家、事业发展缓慢、婚姻危机等。若遇上下岗失业,经济危机等,就更加重中年人的失落与挫败感。 人生阶段至此已过了一半,个体开始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两面镜子的前面一般,一个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过去的自己,一个是在父母面前看到未来的自己。,41,(三)中年期危机的表现,1.对生理机能衰退的认知和危机感 精力、体能都会不如以前,也容易感到疲劳,出现种种生理不良的症状 不得不用较多的努力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变化,重新进行自我评价,许多中年人内心深处常常问自己,我仍然有机会吗?我还可以吗?,42,2. 生活停滞感或生活危机感,(1)事业发展危机感 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过了人生半程,回顾过去,常常会对自己发问: 我有没有浪费时间? 有没有遗憾? 有没有想做还没有做的事情? 思考未来常常会想到我还有哪些需要赶紧做的? 还有没有能力重新开始一番事业? 此时有不少人会不自觉地寻求新的突破,如跳槽、转行,以肯定自己的价值,寻求新的人生意义。,43,(2)婚姻关系危机感,中年人的婚姻很容易亮起红灯。 在以往的日子里,为了建立事业和照顾子女,每天忙于应付生活,对夫妻关系及感情的关注不足培养不够,沟通不良,等到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 如果婚姻无法带来亲密的感觉,人们就会向外寻求。离婚、外遇和再婚的可能性都会升高。,44,(3)对子女独立的不安全感,到了中年以后父母就要面对踏入青少年后期、甚至是成年初期的子女。 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升学、就业、结婚、最后离开家庭,做父母的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失落感、空虚感,感到难以适应,或者常常与处于青年期的子女发生冲突,或者为子女离巢而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45,每个人在中年期都会遇到危机吗?,并不是人人在中年期都会遇到危机。很多人生活美满,事业成功,没有特别的问题。 莱文森发现,所谓“中年期危机”的概念可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