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业报告).doc_第1页
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业报告).doc_第2页
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业报告).doc_第3页
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业报告).doc_第4页
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业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稿) 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二六年十二月前 言城门山铜矿是一座以铜、硫为主,共生钼、铁、锌,伴生金、银和稀散元素的大型多金属矿,从1958年开采铁帽时发现铜矿至今,已有47年的历史,1979年国家正式将其划归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管辖。20多年来,在矿区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1993年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12000t/d可行性研究报告,但由于大矿开发投资大、资金筹措困难,以及当时硫精矿的销售渠道未落实而被搁置,决定在大矿总体规划基础上,先建1200t/d起步规模,实行由小到大的建矿原则。2000年6月底1200t/d起步规模主体工程基本建成,7月1日投入试生产。通过几年的试生产及生产工作,矿山现已基本实现达产达标目标,矿山的整体效益也十分显著,为此城门山铜矿提出在起步规模(1200t/d)的基础上进行挖潜扩建。2004年初,综合考虑矿山开发的具体情况后,提出了城门山铜矿规模发展的三套思路,推荐“将现1200t/d的选矿厂生产能力改扩至2000t/d,并新增3000 t/d的处理能力,形成5000t/d采选综合生产能力”的二期扩建方案。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采选规模2000t/d)是城门山铜矿规模发展规划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年产铜精矿23700.86t、硫精矿122709.60t,估算总投资11207.94万元。为切实做好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和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城门山铜矿于2006年8月委托我所承担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所工作人员在踏勘现场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编报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于2006年11月13日以“赣环评估纲200672号”对评价大纲出示了评估意见,本报告书是根据评价大纲和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评价大纲的评估意见要求进行编制的。评价工作由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总负责,协作单位为九江市环境监测站。整个评价工作得到了江西省环保局、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九江市环保局、九江县环保局和城门山铜矿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因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报告书中错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斧正。1 总则1.1 项目特点及评价目的1.1.1项目特点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粗碎、“半自磨球磨”磨矿、“优先选铜、铜扫尾脱水选硫” 浮选流程。废水(尾矿库溢流水、露天采场废水和废石场废水)、固体废物(采矿废石和选矿尾矿)排放、采矿过程中的地貌破坏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是项目的主要环境特征,废水主要特征污染物是ph、codcr、cu、pb、zn、as和cd,露天开采、废石和尾矿堆置将对矿区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废气和噪声影响相对较轻。赛城湖是九江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场之一,水质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控制,属较敏感的地表水体。1.1.2评价目的(1)在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矿山目前存在的污染物排放和环境问题,并根据“以新带老”的原则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2)结合项目特征和区域环境特征,全面、客观地分析、预测项目建设期和生产期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遵循“清洁生产、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等评价原则,提出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对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对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利于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环境管理和工程设计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矿山的生态恢复提供帮助。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项目文件和技术导则等,详见表11。表11 主要编制依据一览表类别文件名称文号或分类号文件来源施行时间法律法规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1996.5.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修正2000.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5.4.1续表11 主要编制依据一览表类别文件名称文号或分类号文件来源施行时间法律法规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七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1991.6.2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国务院第十次会议通过1998.1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3.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发200214号国家环境保护局2003.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发200540号2005.12.2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1第69号公告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7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63号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1.3.1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1999.10.2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9.7防治尾矿污染环境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1号令1992.10.1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2006.6.1项目文件江西省九江县城门山铜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赣西北地质大队1981.8城门山铜矿10、15矿体补充勘探地质报告江铜地勘公司2004.7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硫矿起步规模(1200t/d)初步设计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994.10 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起步规模(1200t/d)延续开采方案设计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3.6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选矿系统(2000t/d)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5.8城门山铜矿起步规模(1200t/d)水土保持方案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997.6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起步规模(1200t/d)尾矿库后期工程方案设计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2.9中外合作城门山铜矿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环境本底调查报告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1998.4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凤爪沟尾矿库工程初步设计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5.8城门山铜矿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九江市环境监测站2000.5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九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10续表11 主要编制依据一览表类别文件名称文号或分类号文件来源施行时间项目文件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估意见赣环评估纲200672号江西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6.11.13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及总量控制指标的复函九环督字200690号九江市环境保护局2006.12.5城门山铜矿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城门山铜矿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4.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4.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国家环境保护局1994.4.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7.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6.1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国家环境保护局2004.12.11其它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局文件2002.1.31城门山铜矿的评价委托书2006.8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3.1环境质量标准(1)赛城湖和长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赛城湖还要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标准值列于表12。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和渔业水质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 目 phcodcrbod5cupbzncdcr6+ass2-nh3-nfss油类地表水质量标准类692041.00.051.00.0050.050.050.21.01.01500.05渔业水质标准6.58.550.010.050.10.0050.10.050.21.00.05注:ss参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2)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tsp日平均浓度0.30mg/nm3,年平均浓度0.20mg/nm3)。(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3。表13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值 (单位:mg/l,ph除外)项 目phcodmncupbznascdcr6+氟化物总大肠菌群标准值6.58.53.01.00.051.00.050.010.051.03个/l(4)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水田),标准值列于表14。表1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单位:mg/kg,ph除外)项 目 phcupbznascdcr标准值6.5400500500301.0400(5)区域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5db(a)、夜间噪声值55db(a)。1.3.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排入长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标准值列于表15。表1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值(单位:mg/l,ph除外)项 目 phsscodcrbod5cu油类pbznascd标准值6970100200.551.02.00.50.1(2)生产工艺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粉尘点源排放120mg/m3,无组织排放1.0mg/m3,排气筒高度为15m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5kg/h)。(3)露天采场和选矿厂厂界(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类标准昼间噪声值65db(a)、夜间噪声值55db(a)。(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噪声限值列于表16。(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表16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昼 间夜 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 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 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 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1.4 控制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目标1.4.1 控制污染的目标(1)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和排放总量指标要求控制全矿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实行清污分流,尽量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减少露天采场、废石堆场、尾矿库的废水排放量,确保赛城湖和长江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要求。(2)控制采、选各作业场所粉尘和废气的排放,使各污染源的废气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确保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3)采取经济、合理、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确保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类标准要求。(4)积极采取筑坝、设置截洪沟和植被护坡等措施,减轻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以及矿区公路边坡等区域的水土流失,妥善处置矿山排放的废石和尾矿,确保矿区下游人群和环境的安全,防止产生二次污染。(5)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和防止水土流失,加强矿区绿化和土地复垦,控制全矿水土流失量在500t/km2a(南方丘陵区水力侵蚀土壤容许流失量)以内,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环境优美矿山。1.4.2 环境保护的目标矿区附近分布的环境敏感点(区)主要有居民和赛城湖,矿山建设可能破坏的场地内未发现珍稀动植物资源,矿区附近无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各敏感目标与矿区主要工业场地的相对位置列于表17。表17 各环境敏感目标与矿区主要工业场地相对位置一览表主要工业场地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与工业场地的相对方位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露天采场环境空气赵家e、en20012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矿山办公、生活区en600200人水环境沐湖、长港湖、 西面和北面紧临中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选矿厂环境空气矿山办公、生活区wn30060020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聂家大屋es500150人朱家s30060人废石场环境空气朱家es2006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水环境大城门湖南面紧临小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尾矿库环境空气下马山ws30012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孟家垄e20050人吕家垄e20080人罗家垄es300100人水环境铜湖北面紧临小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1.5 评价工作等级(略)1.6 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长江评价范围:尾矿库溢流水排入长江口处的长江上游500m至下游2500m的江段,全长约3km。城门湖:距废石场较近的大城门湖。赛湖:距露天采场和尾矿库较近的沐湖、长港湖、雪湖和铜湖。(2)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各种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并向外延伸约500m,城门湖、沐湖、长港湖、雪湖和童湖湖面所及区域,总面积约20km2。(3)土壤评价范围为矿山开采范围及其各种工业场地所影响的区域,并向外延伸约500m。(4)噪声和地下水评价范围选厂周围200m范围以及露天采场、尾矿库可能影响的附近村庄。(5)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整个矿区及周边地区约12km2的区域。1.7 评价内容和评价重点1.7.1评价内容根据项目规模、采选工艺、排污特点及区域环境特征,评价内容定为生产期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声环境、空气环境以及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1.7.2评价重点重点是工程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清洁生产评述和污染防治措施(尤其是尾矿库、废石场的安全、防渗、防洪等措施)分析。1.8 评价时段及评价技术路线(1)评价时段分建设期、生产期和矿山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2)评价技术路线(略)2 建设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及建设性质(1)建设项目名称: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2)建设单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3)建设地点:城门山铜矿位于九江市西南18km的城门乡境内,矿区处于长山城门湖背斜的北翼东段近倾伏端处,地理座标为东经11548,北纬2942。矿区东南侧现有公路直通距其18km处的九江县城,京九铁路在九江县设有编组站;武(昌)九(江)铁路与(北)京九(龙)铁路在矿区附近通过,矿区距武九线上的九里垄站7.7km,距京九线上的庐山站18km;九江市至南昌的高等级专用公路从九江县城东侧经过,距南昌市120km,距九江市12km;矿区距长江南岸6.5km,必要时可充分利用这一黄金水道;矿区距九江(马回岭)机场34km,该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南京、惠阳等地航班,可满足波音737等大型飞机起落,矿区交通便利。矿区区域位置及交通状况见附图一。(4)建设性质:改扩建。2.2 企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城门山铜矿隶属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座以铜、硫为主,共生钼、铁、锌,伴生金、银和稀散元素的大型多金属矿,从1958年开采铁帽时发现铜矿至今,已有47年的历史,1979年国家正式将其划归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管辖。1979年和1986年分别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的重点前期准备项目,1983年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组织了对该矿四项科研课题(湖泥剥离、地表水与地下水防治、铜锌分离、选矿工艺流程)的国内、外同步科技攻关。1986年10月至1992年4月,陆续完成了城门山铜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城门山铜硫矿项目建议书、城门山铜硫矿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12000t/d可行性研究报告,但由于大矿开发投资大(15亿元之巨)、资金筹措困难,以及当时硫精矿(产量达185万t/a)的销售渠道未落实而被搁置,决定在大矿总体规划基础上,先建1200t/d起步规模,实行由小到大、先易后难、远近结合,以近为主的建矿原则。2000年6月底1200t/d起步规模主体工程基本建成,7月1日投入试生产。通过几年的试生产及生产工作,矿山现已基本实现达产达标目标,矿山的整体效益也十分显著,为此城门山铜矿提出在起步规模(1200t/d)的基础上进行挖潜扩建。2004年初,综合考虑矿山开发的具体情况后,提出了城门山铜矿规模发展的三套思路,推荐“将现1200t/d的选矿厂生产能力改扩至2000t/d,并新增3000 t/d的处理能力,形成5000t/d采选综合生产能力”的二期扩建方案,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9月完成了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紧接着在2004年11月又完成了7000t/d二期扩建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本次评价涉及的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采选规模2000t/d)是城门山铜矿规模发展规划中的组成部分之一。2.3 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城门山铜矿目前的采选生产能力已达到1200t/d(39.6万t/a),改扩建后采选规模将达到2000t/d(66万t/a)。(2)开采范围全矿区有表内铜矿体65个,表内铜主矿体9个,其中拥有c级以上地质储量的有7个,1#、3#、5#、6#、7#、13#、15#铜矿体占全区b+c级储量的97.8。1#铜矿体近东西走向,倾向北,赋存在矿区南部城门山山脊北侧。在1#矿体上盘,由南向北,东部有6#、7#和15#矿体,西部为3#、5#和13#铜矿体。起步规模(1200t/d)拟定的开采对象和顺序是7#、5#和15#铜矿体58m标高以上矿段。目前矿山开采7#铜矿体,7#矿体起步规模境界内保有矿石量为72.67万t,仅可生产1.83年。目前矿区内除7#矿体正在开采外,1#矿体也为地方小矿开采,而且它还占据了5#矿体作为工业场地和排土场,由于地方关系一时难于协调解决,原定的5#矿体近期无法继7#矿体之后作为后续开采矿体;3#矿体紧邻1#矿体上盘和5#矿体下盘也无法开采;6#矿体紧邻1#矿体上盘和7#矿体下盘,且覆盖层达90280m,因此也难于开采;13#矿体赋存在西部湖床以下,埋藏深达60110m,开采技术条件复杂,更不能作为起步规模的后续开采矿段。因此,下一步改扩建工程将开采15#铜矿体、保有的7#铜矿体以及7#、15#铜矿体开采境界内的10#铜矿体(表外矿)。 (3)建设内容矿山现有设施和改扩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列于表21。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15#铜矿体露天采场、凤爪沟尾矿库、3和4#废石场;选矿厂、尾矿输送系统、供电、供水、废水处理系统等也作相应的配套改造。(略)(4)产品方案及产量改扩建前、后城门山铜矿的产品方案见表22。表22 改扩建前、后城门山铜矿的产品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名称产品产量(t/a)改扩建前改扩建后改扩建新增1铜精矿14909.38(cu品位20,s品位35)23700.86(cu品位20,s品位35)8791.482硫精矿74948.18(s品位38)122709.60(s品位38)47761.422.4 生产工艺目前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选矿采用粗碎、“半自磨球磨”磨矿、“优先选铜、铜扫尾脱水选硫”浮选流程。改扩建后,矿山的采选工艺不变。2.5 工程总投资和服务年限(1)工程总投资城门山铜矿已投入建设资金14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300万元,流动资金2500万元。本次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总投资11207.9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069.91万元(其中采矿投资6455万元,尾矿库投资3400万元,选矿投资1214.9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8.03万元。(2)服务年限城门山铜矿采选挖潜扩产技术改造工程建设规模由现有的1200t/d扩至2000t/d,10#、15#矿体上部境界内的矿石量和7矿体保有矿石量可服务10年。2.6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1)劳动定员矿山总定员450人,该定员不包括采矿外包人员。(2)工作制度采场和选厂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每班8小时(破碎作业为每天2班,每班5小时;石灰乳制备为每天3班,每班3小时)。管理和其他辅助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每天1班或2班,每班8小时。2.7 总平面布置和占地面积(略)3 工程分析3.1 采选工艺3.1.1 采矿工艺(1)开采方式和采矿方法开采方式:采用露天开采。采剥工艺:采用常规的150钻机穿孔,1m3液压挖掘机和4m3电铲采剥,10t级和27t级矿用自卸汽车运输,以及陡帮剥离、缓帮采矿的采剥工艺。采场要素分别为:露天矿坑底标高:70m。终了台阶高度:24m(工作台阶高度12m)。终了台阶坡面角:矿岩55,湖泥18 。终了境界安全平台宽度8m,清扫平台宽20m。终了境界内运输坑线双车道16m(单车道10m),最小转弯半径15m,道路纵坡8(最大为10),缓坡段长50m。(2)开拓运输目前7矿体露天开采采用的是汽车公路开拓运输方式。75m总出入沟口已建成至选厂原矿运输公路和至废石场的运输道路。改扩建工程仍采用工艺简单、机动灵活的全汽车运输方式。15矿体开采境界平面尺寸较小,采深达100多米,矿石重心位于34m,至选厂粗碎矿仓平均运距约2.6km;废石重心在14m,至废石场排弃中心平均运距约2.0km。(3)采场防排水扩建的15矿体露天采场防排水包括地表水体、地下水和大气降水三部分内容。地表水:为防止7、15矿体采场受赛湖洪水的影响,在采场边界以外修筑一道围堤拦截洪水,距离7矿体采场150m的围堤长280m,距离15矿体采场55m的围堤长350m。地下水:本矿区为灰岩溶洞裂隙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坑涌水量较大,有突然涌水的可能。为保证采掘作业安全及边坡稳定,采取地表降水孔疏干方式进行预先疏干,对局部难治理地段采取注浆手段进行堵水治理。在15 矿体露天采场北部境界外80m左右,近似直线布置3个疏干井,井间距约100m,疏干井开孔20英寸,终孔不小于12英寸,孔深120m,配备6台(3用3备)61128型潜水泵。大气降水:采取清污分流措施,采场外修截水沟防止降雨流入境界内;境界内26m平台设截水沟,将境界内26以上大气降水拦截,自流排出境界外,防止流入凹陷坑内;凹陷坑内降雨采用坑底集中、两段接力排水方式,废水由坑底移动泵扬至接力泵站,再排至废石场污水调节库。接力泵站设在总出入沟公路附近26m(62m)标高,26m(62m)标高的接力泵站将坑底移动泵排出的废水通过1200m长的管道,沿总出入沟道路经90m标高垭口通往废石场(最高标高110m)进入5号污水调节库再与废石场废水一同泵至废水处理站或直接排入废水处理站。在26m标高泵站和15矿体采场坑底分别布置2台26sa6型和2台6sa6型耐酸泵,正常工作时各开动1台,遇暴雨时全部开动。3.1.2 选矿工艺改扩建前、后的选矿工艺相同,均采用磨浮工艺,即磨矿为“半自磨球磨”流程,浮选采用“优先选铜、铜扫尾脱水选硫”流程,工艺过程简述如下:块度小于1000mm的原矿经汽车运至选矿厂粗碎车间原矿仓,经重型板式给料机给入颚式破碎机粗碎,其排矿(3500mm)经胶带输送机运到中间矿堆,再经其下部的地下通廊里的中型板式给料机卸至胶带输送机给入半自磨机。半自磨机的排矿进入泵池,经旋流器分级后底流进入球磨机,球磨机排矿入同一泵池,旋流器与球磨机构成闭路。旋流器溢流(200目65%)经调浆(ph11)后进入浮选。先选铜,铜尾再选硫。选铜流程为:原矿经三次粗选和一次精选后得到铜粗精矿,铜粗精矿再磨(325目85)后经三次精选得铜最终精矿。铜扫选尾矿选硫前经一段旋流器和一段高效浓缩机脱水降ph值(ph89),再入选硫系统。选硫采用二粗一精一扫流程,得到硫精矿和最终尾矿。对铜精矿、硫精矿的第二段脱水分别采用板框式压滤机和陶瓷过滤机,获得含水小于11%的铜精矿、硫精矿。城门山铜矿在九江县(沙河)建有铜精矿转运站,硫精矿则在九江县外贸码头租用场地。铜、硫精矿采用外委汽车从选厂精矿车间经由进矿公路分别运至沙河铜精矿转运站和九江县外贸码头,铜精矿经铁路运往贵溪冶炼厂,硫精矿则用船从水路运往湖北。3.2 主要原辅材料及其消耗情况(1)原料来源、消耗量及成分选矿原料来自采矿系统采出的矿石,改扩建后日处理矿石2000t。区内矿石性质复杂,类型繁多。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兰辉铜矿、斑铜矿、铜兰、硫砷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毒砂、孔雀石、兰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自然铜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长石和高岭石等。矿石的自然类型为氧化矿石(占总矿石量的7.2,氧化矿氧化率大于30,平均氧化率37)、混合矿石(占总矿石量的29.4%,混合矿平均氧化率19)、原生矿石(占总矿石量的63.4%,原生矿平均氧化率5)。矿石工业类型主要有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矿石、含铜斑岩矿石、含铜角砾岩矿石和含铜磁铁矿矿石。以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矿石、含铜斑岩矿石为主,其中含铜黄铁矿矿石是本区主要的一种铜硫矿石,铜金属量占全区铜总储量的40.4,矿石量占24.5,平均含铜1.24。(2)主要辅助材料及药剂消耗(略)3.3 水的用量、来源及排放方式(1)用水量城门山铜矿目前全矿总用水量9040m3/d,其中生产用水量8670m3/d(新水3147m3/d,精矿过滤和尾矿浓密回水5523m3/d),生活办公用水量50m3/d,未预见水量320m3/d。全矿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63.70,选矿厂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67.89。改扩建后全矿总用水量12683m3/d,其中生产用水量12395m3/d(新水2334m3/d,精矿过滤回水4227m3/d,尾矿浓密机回水3346m3/d,尾矿库回水2488m3/d),生活办公用水量50m3/d,未预见水量238m3/d。全矿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81.17,选矿厂生产用水循环利用率85.55。(2)水源及供水系统目前生活用水取自疏干水,生产用水取自疏干水和选厂浓缩机回水。已有d11疏干试验井,每天抽水量可达5040m3,由于深井泵供水扬程不够,在d11疏干试验井旁设有水泵房一座,实行串联供水。疏干井出水送至选厂高位新水池供矿山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池容积600m3,池底标高106m。精矿过滤回水和浓密机回水由回水泵房泵至1000m3回水池(2个)供选厂生产用水。改扩建后沿用现有的供水系统,并增加尾矿库回水系统,即尾矿库回水泵至现有1000m3回水池供选厂生产用水。(3)排水方案目前的排水方案:露天采场废水泵至废石场1号、2号污水调节库,与废石场废水一同泵至废水处理站,与选厂尾矿浆进行中和反应,然后由砂泵泵至熊家凹尾矿库,尾矿溢流水经排江泵站排至长江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顺矿区水沟排入赛湖。改扩建后沿用目前的排水方案,所不同的是废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尾矿浆将排至凤爪沟尾矿库,并将部分尾矿库溢流水回用于选矿厂。3.4 电源及用电情况城门山铜矿目前建有35kv总降变电站一座,该站一回35kv电源引自矿区东南10km沙河110kv变电站,为矿山专用线。目前全矿工作容量8514kw,年用电量25900k.kwh。改扩建后全矿工作容量10574kw,全矿年耗电量约为82666k.kwh。3.5 物料和主要元素的平衡计算(略)3.6 污染源分布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3.6.1 污染源分布情况改扩建前、后矿山的污染源相同,其污染源分布详见图31。(1)废气污染源分布情况废气主要有露天采场穿孔、爆破、铲装、运输、废石场废石卸车各作业面产生的粉尘;选矿车间的破碎、转运工段产生的粉尘;石灰乳制备车间产生的粉尘。(2)废水污染源分布情况主要有露天采场大气降水、废石堆废水、选厂尾矿浆、尾矿库溢流水和生活污水等。(3)固体废物分布情况主要是采矿剥离的废石和选矿排弃的尾矿。(4)噪声源分布情况高噪声设备主要有采矿凿岩机、破碎机、钻机、挖掘机、空压机、推土机,选矿破碎机、半自磨机、球磨机和输送泵等。3.6.2 污染物排放情况3.6.2.1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情况(1)废气(粉尘)露天采场废气(粉尘)露天开采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等作业均产生粉尘,爆破时,除产生粉尘外还有co、nox等废气产生。在干燥天气下,设备产尘强度(未采取措施)一般为:钻机4.8g/s,挖掘机2.0g/s,自卸汽车15g/s;道路扬尘一般为15g/s.台;爆破后有害气体产生量为co3.74kg/d、nox12.12kg/d。采取防尘措施后,可使采场各工作面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以下。根据本次评价的现场污染源监测结果,露天采场的粉尘浓度为0.5690.630mg/m3。废石场粉尘废石场废石卸车和推土机平整均会产生扬尘,在干燥天气下,未采取措施时,废石场作业点的粉尘浓度可达7mg/m3,采取防尘措施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可降至2mg/m3以下。根据本次评价的现场污染源监测结果,废石场的粉尘浓度为0.6800.723mg/m3。选厂废气(粉尘)粗碎车间的板式给矿机卸料点、2胶带运输机落料点和破碎作业均会产生粉尘,一般在矿石干燥情况下,粉尘浓度为12g/m3,在矿石加湿情况下,粉尘浓度为200500mg/m3,工艺上采取密闭、抽风罩抽风,再经除尘器净化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风量19425m3/h,粉尘排放浓度20mg/m3。排放时间每年330天,每天10小时。中间矿堆的2胶带运输机头部落料点和3胶带运输机两个落料点均会产生粉尘,工艺上采取密闭、抽风罩抽风,再经除尘器净化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风量32265m3/h,粉尘初始浓度200400mg/m3,排放浓度15mg/m3。排放时间每年330天,每天24小时。石灰乳制备车间废气(粉尘)石灰料仓落料至胶带运输机和胶带运输机落料至湿式格子型球磨机处均有粉尘产生,工艺上采取密闭、抽风罩抽风,再经除尘器净化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风量8325m3/h,粉尘初始浓度400800mg/m3,排放浓度60mg/m3。排放时间每年330天,每班2小时(每天6小时)。(2)废水排放情况露天采场废水:由于在采场周边布置了疏干井,采场几乎不存在地下涌水,因此采场废水主要是降雨迳流。降雨迳流量与露天采场的汇水面积、降雨量和地表迳流系数等因素有关。7矿体26m标高以下露天采场汇水面积117600m2,露天采场废水排放量012936m3/d,平均排放量为520.4m3/d(其计算列于表36)。采场废水目前泵至废石场1号、2号污水调节库,再与废石场废水一同泵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废石场废水:废石堆存于废石堆场后,因大气降水的淋溶及空气氧化作用可能会使废石中的有害物质溶出而产生污染。废石堆废水产生量与废石堆场的汇水面积、降雨量和地表迳流系数等因素有关,废石堆场在晴天和旱季时无废水外排,在雨天和雨季时才有废水外排。目前使用的是1废石场,占地面积235200m2,汇水面积294000m2(含1号、2号污水调节库),废石堆废水先排入1号和2号污水调节库,再与采场废水一同泵入废水处理站处理。选矿废水:选矿废水以尾矿浆的形式先排入废水处理站,根据水量平衡图可知,目前选厂排入废水处理站的总废水量为2582m3/d。尾矿库溢流水:尾矿浆和废石场、采矿场废水在废水处理站中和后的浆液泵入熊家凹尾矿库,经尾矿库的曝气氧化、吸附、沉淀后,以溢流的形式达标排放,达标废水通过排江泵直接排入长江。生活设施排水生活污水包括办公、食堂、淋浴等排水,排放量42m3/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和ss,初始排放浓度分别为codcr150250mg/l、bod550150mg/l、ss100200mg/l,经化粪池处理后的codcr、bod5和ss排放浓度分别为50150mg/l、2060mg/l和30100mg/l。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顺矿区水沟排入赛湖。辅助设施排水炸药库排水15m3/d,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120mg/l左右,根据矿区地形将其排入2号污水调节库。机汽修排水20m3/d,主要污染物为油类和ss,排放浓度分别为油类50mg/l、ss100mg/l,直接顺矿区水沟排入赛湖。(3)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废石:废石平均排放量5303t/d(175万t/a,70万m3/a);废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长石和高岭石等。本次评价的废石浸出试验结果为:ph7.36、as0.0008mg/l、cu0.05mg/l、pb0.1mg/l、zn0.09mg/l、cd0.005mg/l、cr0.02mg/l、cr60.02mg/l、氟化物0.95mg/l,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废石属一般固体废物。尾矿:尾矿排放量927.7t/d(30.6万t/a)。尾矿主要成分也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长石和高岭石等,另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本次评价的尾矿浸出试验结果为:ph8.20、as0.0016mg/l、cu0.04mg/l、pb0.1mg/l、zn0.092mg/l、cd0.005mg/l、cr0.02mg/l、cr60.02mg/l、氟化物1.28mg/l,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尾矿属一般固体废物。选矿厂含尘废气净化系统收集的尘泥。干粉尘量97.19t/a,其成分与矿石相同,回用于选矿工艺。石灰乳化车间含尘废气净化系统收集的尘泥。干粉尘量8.9t/a,其成分与石灰原料相同,回用于石灰乳制备工艺。(4)噪声(略)3.6.2.2 改扩建后污染物排放情况(1)废气(粉尘)废气(粉尘)排放情况与改扩建前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石灰乳制备车间废气(粉尘)的排放时间将由现在的每班2小时增至将来的每班3小时。(2)废水排放情况露天采场废水:由于目前的7矿体露天境界是城门山铜矿整体开发境界的一部分,因此改扩建后7矿体26m标高以下露天采场废水仍然存在,即废水排放量012936m3/d,平均排放量为520.4m3/d。新增的15矿体26m标高以下露天采场汇水面积151900m2,废水排放量016709m3/d,平均排放量为672.2m3/d(其计算列于表312)。改扩建后露天采场废水排放量总计为029645m3/d,平均排放量为1192.6m3/d。采场废水泵至5号污水调节库,再与废石场废水一同泵入废水处理站处理。废石场废水:目前堆存的1废石场已经排满,改扩建工程将建设和启用3和4废石场,同时对1废石场进行封场、植被恢复,近期1废石场废水基本不变,随着封场、植被恢复的逐步落实,废水将逐渐减少。改扩建后废石场废水排放量总计为058894m3/d,平均排放量为2147.8m3/d。废石堆废水先排入1号、2号和5号污水调节库,再与采场废水一同泵入废水处理站处理。选矿废水:选矿废水以尾矿浆的形式先排入废水处理站,根据水量平衡图可知,改扩建后选厂排入废水处理站的总废水量为4138.2m3/d。尾矿库溢流水:尾矿浆和废石场、采矿场废水在废水处理站中和后的浆液泵入凤爪沟尾矿库,经尾矿库的曝气氧化、吸附、沉淀后,以溢流的形式达标排放,达标废水部分回用于选厂,剩余废水通过排江泵直接排入长江。生活设施排水生活污水包括办公、食堂、淋浴等排水,排放量42m3/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和ss,初始排放浓度分别为codcr150250mg/l、bod550150mg/l、ss100200mg/l,经化粪池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codcr、bod5和ss排放浓度分别小于100mg/l、20mg/l和70mg/l。处理后的生活污水顺矿区水沟排入赛湖。辅助设施排水炸药库排水15m3/d,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在120mg/l左右,根据矿区地形将其排入2号污水调节库。机汽修排水20m3/d,主要污染物为油类和ss,初始排放浓度分别为油类50mg/l、ss100mg/l,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的排放浓度分别小于5mg/l和70mg/l,处理后顺矿区水沟排入赛湖。(3)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废石:废石平均排放量5645.4t/d(186.3万t/a,74.5万m3/a);废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长石和高岭石等。根据本次评价的废石浸出试验结果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废石属一般固体废物。尾矿:尾矿排放量1556.3t/d(51.4万t/a)。尾矿主要成分也是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长石和高岭石等,另含有微量重金属元素,根据本次评价的尾矿浸出试验结果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尾矿也属一般固体废物。选矿厂含尘废气净化系统收集的尘泥。干粉尘量97.19t/a,其成分与矿石相同,回用于选矿工艺。石灰乳化车间含尘废气净化系统收集的尘泥。干粉尘量13.35t/a,其成分与石灰原料相同,回用于石灰乳制备工艺。(4)噪声(略)3.7 污染控制措施3.7.1 矿山改扩建前的污染控制措施(1)废气治理措施露天采场和废石场废气(粉尘)防治措施目前主要采用湿式凿岩、喷雾洒水等措施。据国内矿山和城门山铜矿的生产经验,洒水充足的情况下,粉尘可降低80,一般洒水情况下,粉尘可降低50。选厂废气(粉尘)防治措施对粗碎车间的板式给矿机卸料点、2胶带运输机落料点和破碎作业产尘点采取密闭措施后,再设抽风罩,将含尘废气抽入ccj/a20型冲激式除尘机组净化后由高15m、内径0.5m排气筒排放,系统除尘效率大于95。对中间矿堆的2胶带运输机头部落料点和3胶带运输机两个落料点采取密闭措施后,再设抽风罩,将含尘废气抽入ccj/a20型冲激式除尘机组净化后由高15m、内径0.5m排气筒排放,系统除尘效率大于95。石灰乳制备车间废气(粉尘)防治措施对石灰料仓落料至胶带运输机和胶带运输机落料至湿式格子型球磨机处采取密闭措施后,再设抽风罩,将含尘废气抽入ccj/a30型冲激式除尘机组净化后由高15m、内径0.3m排气筒排放,系统除尘效率大于90。(2)废水治理措施生产废水治理措施露天采场和废石场均为含重金属的酸性废水,露天采场废水先泵入1废石场的1号、2号污水调节库,与1废石场废水一并泵至选矿厂东北角的废水处理站与选厂碱性尾矿浆进行中和处理,处理后的混合浆液由砂泵泵至熊家凹尾矿库,经尾矿库曝气氧化、吸附、沉淀后,达标废水经排江泵直接排入长江。处理流程见图35。为防止废石场和露天采场废水污染废石场下游农田和大城门湖,并调节降雨产生的废水与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的均衡,在1废石场下游建有1号和2号污水调节库,与污水调节库对应,分别建有1号和2号拦污坝。1号和2号污水调节库库容分别为9.13万m3和7.24万m3。拦污坝坝型为土坝,为五级构筑物。1号拦污坝坝长192m,坝顶标高27m,坝高10.6m,坝顶宽4.0m,上、下游坝坡均为1:2.25,上游为块石护坡,块石下铺一层复合土工膜防渗,筑坝土方3.13万m3。2号拦污坝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