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镇、*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o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研究依据11.3研究原则21.4研究范围31.5项目服务对象31.6研究结果概要3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62.1城市概况62.2*县两乡镇概况72.3自然条件8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123.1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123.2工程建设必要性13第四章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的选择154.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154.2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164.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概述164.4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19第五章 工程总体设计225.1工程规模225.2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255.3垃圾转运站场址选择305.4垃圾转运站路线建议31第六章 垃圾转运系统工艺设计326.1设计依据326.2垃圾转运站设计326.3辅助收运措施356.4转运系统配备总结37第七章 辅助公用工程设计407.1建筑设计407.2结构设计407.3给排水和消防设计417.4电气设计42第八章 项目管理、实施与定员448.1 项目管理448.2项目实施448.3劳动定员448.4人员培训45第九章 项目招标方案469.1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469.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6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47第十章 环境保护4810.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4810.2污染物排放源及治理措施50第十一章 节能5411.1概述5411.2节能原则5411.3节能措施54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5512.1概述5512.2设计依据5512.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5612.4劳动保护措施56第十三章 工程投资估算5813.1工程概况5813.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5813.3编制方法5813.4其它费用说明5913.5总投资5913.6资金筹措60第十四章 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6114.1社会效益分析6114.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61附表、附图及附件68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县*镇、*镇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县*镇人民政府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1.2研究依据1、基础资料(1)*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初步设计(3)*县*镇总体规划(19962010)(4)*县*镇总体规划(20002020)2、主要标准与规范(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181999)(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cb1455493)(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3研究原则1、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作为城区环境卫生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运站的站址和处理工艺,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遵循我国城市城区垃圾收集技术政策和环保政策,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卫生处置,防治二次污染产生。3、从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近期为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及工程实施计划。4、结合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今后的发展,在设计中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安全可靠,使站区环境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力求场区布置合理,环境优美,建筑美观,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做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6、妥善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沥液,填埋气体、恶臭和蚊蝇等,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确保环境质量不受破坏。7、优化设计,降低工程投资,确保施工及运行安全。1.4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在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查勘,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垃圾转运站站址、收集运输方案确定、工艺设计、环境保护、公用工程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实施计划、财务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内容及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了可靠和准确的论证。1.5项目服务对象本工程服务的对象包括*县管辖的两个乡镇。分别为:*镇、*镇。服务的范围为两个乡镇的建城区及周临近的村庄。1.6研究结果概要1.6.1设计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工程为*县两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和转运各乡镇生活垃圾、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处理的对象为:各乡镇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固体废弃物。根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镇、*镇,采用各镇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数据,并考虑乡镇建成区周边的村落,确定转运站规模分别为:*镇20吨/日、*镇20吨/日。1.6.2环境保护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因素均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1.6.3劳动定员本项目利用原有人员,不用新增劳动定员。1.6.4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各阶段工作应尽量提前进行,允许有一定程度交叉。1.6.5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463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解决。1.6.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技术数据1处理垃圾吨/日40.001.1*镇吨/日20.001.3*镇吨/日20.00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463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02资金筹措万元463其中:自有资金万元4631.6.7结论本工程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对*县*镇、*镇两个镇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收集运输,总投资463万元。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通过改善乡镇的环境卫生,可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减轻垃圾对河流水系的污染,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6.8建议1、尽快完善转运站的工程地质的详勘工作,以便开展下一步工作;2、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的生活垃圾成份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带的调查分析),为设计阶段最终确定垃圾综合利用方案提供依据;3、城市垃圾清运系统尽快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分装运输,以便于运送至填埋场填埋处置时可为填埋场提供覆盖土源;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社会公益事业,其运行初期管理需要政府部门的权利支持;同时,依据国家有关政策,适时制定垃圾收费制度,是垃圾转运填埋的运作逐步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发展的循环。5、着手制定垃圾分类收集的产业政策,为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打下创造条件。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城市概况*县位于黄淮平源西南部,*省东南部边陲,地处北纬3234至3258,东经11438至11513之间,东西长44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畜牧大县、*省外派劳务输出重点联系县、*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县处于两省(*省、安徽省)四市(*、信阳、阜阳、周口)交界地带,南部与东南部靠息县、淮滨(属信阳市),西南连正阳县,西部及西北部接平舆县,北部及东部与安徽省临泉县毗邻;西南至信阳市132公里,西至*市102公里,北至周口市122公里,东至阜阳市109公里,距省会郑州307公里。全县下辖22个乡镇(包括城关镇古吕镇),356个行政村。*县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年降水量960毫米。水资源丰富,有10万亩水面可供开发,年可利用水资源6亿多立方米。农业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芝麻、红薯、水稻、大豆和绿色小杂粮等,年产粮食6亿公斤、红薯4000万公斤、优质皮棉2000万公斤,素有“中原粮仓”之美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三粉”生产基地。畜牧业发达,年出栏商品牛25万头、羊53万只、猪85万头、家禽1000万只。木材蓄积量150万立方米。劳动力资源丰富,青壮年劳力60多万人,年输出劳动力25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拨44米以下,淮河支流洪汝河在境内汇合,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两河在县内小支流多达195条。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214天。国内生产总值15046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56元。现有耕地127.8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芝麻、花生、黄红麻、棉花、烟叶。森林覆盖率为1.8%;主要树种有杨树、椿树、桐树、柳树、刺槐、楝树等。中药村有全国著名中药村半夏附子。2.2*县两乡镇基本情况1、*镇*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9公里处,辖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558亩,有17个行政村,138个自然村,总人口46444人。镇政府所在地*集,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9平方公里,集镇建成面积4.14平方公里,辖*、董庄两个行政村,镇直单位22个,常住人口7792人,暂住人口3853人,合计1164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5,其中非农业人口4647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10。2007年以来先后被省政府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三杯”竞赛活动先进镇镇、市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务输出先进单位”、“赴疆采棉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镇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红旗镇镇”、“畜牧工作先进单位”、“植树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无邪教镇镇”“计划生育工作一类镇镇”等荣誉称号,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镇*县*镇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西与平舆县接壤,东与砖店镇为邻,南与余店乡相连,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省道216驻新公路横贯全境,距大广、新阳高速路出口6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219个村民组,22党支部,879名党员,38425人,5.8万亩耕地。止目前,镇区人口已达12000人。止2009年底,全镇生产总值4.2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 省级新农村示范点*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已开工建设;连续6年荣获市级计划生育红旗乡镇;连续三年获市“平安杯”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红旗乡镇”称号;2009年镇党委荣获省级“五个好”乡党委,老培寨村党支部、*村党支部、小*村支部荣获省、市“五个好”村党支部荣誉称号。2.3自然条件2.3.1气候条件*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温暖带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热同期,光、热、水资源丰富。春季(35):为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过渡季节,冷暖气流交换频繁,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14.7;平均降水量2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4%。夏季(68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在40以上;平均降水量41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6%。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高达782毫米(1982年),最低仅97毫米(1959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秋季(911月):气温、降水降减较快,天气晴朗,平均气温15.8;平均降水量20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2%。冬季(12次年2月):受西北干冷气流影响,多偏北风,低气温,湿度小,平均气温2.5,极端最冷气温在零下5.8;平均降水量68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气压:多年年平均气压为1011.9毫巴,年际变化不大。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5,最高年平均气温16.4(1951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0(1954年)。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1;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9。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9.2(1964年2月),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4(1988年7月)。全年无霜期平均221天,最长255天(1964年),最短189天(1962年)。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902.1毫米,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和地域变化均较大。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4.5%,年际变化率4%。蒸发: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797.4毫米,大大超过降水量,相当于年降水量的199%,各月蒸发量均大于同期降水量。最大年蒸发量2300.6毫米(1966年),最小为1344.2毫米(1985年)。风向风速:*县风向特征为每年8月至次年3月多东北风,平均频率在20%以上,最多的9月达30.3%;47月多西南风,频率平均在20%以上,最多的7月达25.1%。全年最多的风向为东北风,频率27.6%,其次为西南风,频率为19.3%,最少的为西北风,频率13.2%。年平均风速3.1米/秒。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0.4小时,日照率为49%。日平均温度0和10期间的日照时数分别为1986.2小时和1500.8小时。太阳辐射:年太阳辐射总量120.7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总量58.88千卡/平方厘米。2.3.2地质与水文条件1、地质条件地层:*县境内的新生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履于中生界之上,中生界又呈角度不整合履于太古代地层之上。构造:境域位于新华夏系华北沉降带的南缘,*、息县折皱降起带上,发育着前震旦纪、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岩浆岩:据物探和钻探资料,境内尚未发现较大的岩浆体,仅在钻孔中见到花岗岩脉、石英脉等。2、水文条件*县境属淮河流域洪河、汝河水系。洪河发源于方城县北部的伏牛山南麓,东北行穿伏牛山脉,经叶县东行入舞阳,过漯(河)舞(钢区)铁路入西平,由西平县城北过京广铁路,穿老王坡,自五沟营折向东南入上蔡县,经塔桥入平舆县,经后刘东行,至庙湾转东南行,经杨埠南行至王港口入*县。洪河在*县境内1950年以前长166公里,经治理,现长64公里,流域面积1040公里。其支流包括龙口大港、柳条港、丁港、潘港、戚桥港、马大港、涧头大港、卢港、黑港、党湖港、新息界沟、张大港、娄子港、徐岗港、拦岗港、曹窑港、辜小寨港等河流,城区内支流主要是潘港。汝河古名汝水,亦称南汝河,发源于泌阳五峰山,东行经沙河店折向东北行入遂平县,经遂平县南过京广铁路行入汝南县,再折向东南,经汝南县城西东南行,至三桥北沿汝南、平舆、正阳、*4县边界东南行,至蛟停湖乡的高庄北进入*县境。汝河在*县境内1950年以前长95公里,经治理,现长46.3公里,流域面积304平方公里。其支流包括小青河、排涝沟、余八港、曹湾港、椿港、刘大港等河流。2.3.3地震根据*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烈度为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2.3.4 地形地貌*县属淮北冲击湖积平原,占全省平原面积的1.8%。地势低平,地面高程一秀在海拔3241米之间,相对高差10米左右。西北略高,东南稍低,自西北向东南呈微倾斜状,地面坡地在1/40001/5000之间。最高点县西*镇前李庄海拔44.1米,最低处练村镇属称湾海拔30.6米。按地形学分类,境内地形可分为淮平原和泛滥平原两大类。境内由洪积平原和低洼平原组成,地貌类型单一。由于洪、汝河横贯全境,加之境内散布许多湖泊和沿河、沟港槽状洼地,形成*县总的地势低平,局部高洼不齐的地貌特征。第三章 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3.1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3.1.1垃圾处理现状2003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07年底前,“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工作目标,并作为*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至2007年底,*省相继建成了112座污水处理厂和113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总投资超过80亿元。其中113个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建设规模达到日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1.89万吨。其中*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镇埋场于2007年底投入运行。由于乡镇的人口较少,每个乡镇自建垃圾卫生镇埋场在经济上不可行,所以目前大多数地区并没有乡镇垃圾卫生镇埋场。同时乡镇相对于县城较为分散,垃圾收运设备并不完善,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垃圾收运设备,大多数靠农用三轮车清运,收运设备简单,运输距离也很短,采取就近填埋方式。所以目前对于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仍处于简单掩埋阶段,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的卫生镇埋。以下分别介绍五镇垃圾处理的现状:1、*镇2005年*镇成立了镇环卫工作建设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环卫队,现有环卫工人6人,垃圾装运车辆(人力车)4辆,机动车一辆,洒水车一辆。但垃圾的处理还比较简单。由于我镇人口较少,财政收入不宽裕,自建垃圾卫生填埋场在经济上不可行,所以到目前还没有标准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而垃圾收集地16个,均为简易垃圾池,运送车也简单,统一运送到镇北大塘湖坑填埋。收集后的垃圾采取简易填埋。2、*镇*镇环卫工作属创建办负责,创建办成立于2001年,现有环卫工人15人。清扫以分区域清扫、人力垃圾清运收集方式,统一运至*中学南部露天堆放。现有垃圾清运车辆(人车架子车)7辆,镇区垃圾池6个,均为简单垃圾池。收集后的垃圾采取简易填埋。3.1.2乡镇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途述,目前乡镇的环境卫生工作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环卫机构不完善,环卫工人福利制度不健全。2、环卫机械车辆配备不完善,多数为运输距离较短的人力车辆,一方面限制了垃圾的收集和转运,另一方面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现有收集车辆为敞开式,垃圾散发的臭味影响环卫工人身心健康。3、各乡镇没有垃圾转运站,目前仅有的垃圾收集站均为简易收集站,没有达到环境卫生标准,影响乡镇的环境。3.2工程建设必要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指出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从国情上,要求乡镇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加强自身的环境卫生的建设。未来15年,将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根据*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围绕村容整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农村新面貌。从省情上讲,也要求乡镇要加强农村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7年底投入运营,对*县各临近乡镇来说提供了一个治理本镇环境卫生的契机。通过改善本镇的垃圾转运系统,将填内垃圾转运至卫生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这种方式也变得可行。这将大大改善城镇的环境和保护环境,提高乡镇的整体面貌,加快了乡镇的经济发展。综合上述,本工程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省对乡镇政策要求,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很好的依托了城市已经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第四章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的选择4.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整个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运输和中转3个部分组成。根据垃圾收运过程中是否存在中转环节,可将垃圾收运系统可分为中转收运系统和无中转收运系统。从收集垃圾的方式上,我国使用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车辆流动收集与收集站收集。车辆流动收集主要是利用收集车辆将各分散收集点的垃圾收集后送入垃圾处理厂的一种方式。收集站收集主要是利用小型垃圾收集工具(如:人力三轮车、板车、小型机动车等)收集垃圾后送入预先设置的垃圾收集站。在收集站积累垃圾至一定程度再将垃圾集中送入垃圾处理厂。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各主要城市相縺投资建成了一些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置系统的结合点,起到现代城市处理垃圾的枢纽作用。它实现了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的集中化、压实化、封闭化。经过我国目前已建项目近年来的运行,其缩小垃圾体积、减轻垃圾质量、大容积全封闭运输、操作全自动化等优点,较大地改善了以前城市垃圾收集与运输设施落后、污染严重、操作繁杂、管理困难、效率低下等状况,为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环卫作业水平,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4.2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根据*县*镇、*镇两镇垃圾收集系统的现状,在参考国内城市的垃圾收运方式方面的经验,*县*等两镇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采用收集站进行收集转运。4.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概述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气候条件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其处理难以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往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但是不同的处理技术、处理方法最终都以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以资源化为目标。从技术应用方面来看,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及综合处理等方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卫生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和焚烧,近几年采用焚烧方式在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卫生填埋技术卫生填埋(sanitary landfill)技术是利用天然山谷、低洼、石塘等凹地或平地,经防渗、排水、导气、拦挡、截洪等措施防护处理后,将垃圾分区按填埋单元进行堆放。一系列填埋单元构成一个填埋层,多个填埋层依次升高形成填埋体,填埋体至最终设计标高后,最终覆盖封场。填埋体中通过微生物的活动推动有机物降解,使垃圾防渗、排水是指在填埋场底部构筑不透水的防水层、集水管、集水井等设施将产生的渗沥液收集排出并进行处理。导气是在填埋体中设置可渗透性排气或不可渗透阻挡层排气设施将产生的填埋气体收集排出。卫生填埋的优点是工程造价和处理费用均较低,产生的填埋气体可回收利用;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稳定时间长,产生的渗沥液浓度高、毒性大而较难处理。当前,由于填埋的卫生技术标准不断提高,填埋场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也随着提高,因而新的垃圾填埋场有向大型化和综合化处理的趋势;另外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防渗、填埋气体输导利用渗沥液达到排放技术,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总体上得到了显著的加强。由于垃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控制从而降到最低水平,同时考虑到填埋处理的相对经济性和其他垃圾的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最终物质必须通过填埋的方式进行消纳,故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置垃圾仍然是国外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2、高温堆肥处理技术高温堆肥(composting)是将经分选后的有机垃圾或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也有的设计是针对混合生活垃圾,让其在发酵池或发酵场中堆积,采用机械搅拌或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的方法使其高温发酵,杀灭病原体,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堆肥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稳定时间较填埋法短,为农业及城市园林绿化或提供有机肥料;缺点是垃圾的有机物含量要求较高,操作过程较复杂,处理费用偏高。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用堆肥设备不过关;二次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恶臭);堆肥过程升温不快,有的堆肥处理厂基本上达不到无害化温度要求和持续高温时间;堆肥腐熟周期偏长、肥效不高、重金属污染、产品质量低下等。特别是堆肥制品销售有一定风险。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堆肥厂基本上都处于半停产运行状态。但是堆肥处理在广大农业型小城市仍然有一定的应用前景。3、焚烧处理技术焚烧(incineration)是将垃圾进行人工检选、破碎、分选等预处理,然后进入焚烧炉,在8001000高温下使垃圾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无害化灰渣。焚烧工艺可使垃圾体积减少8095,便于填埋处置,并能彻底消灭各种病原体。另外,通过焚烧工艺,可回收热资源。但并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产生热能。发达国家垃圾热值(单位重量垃圾完全燃烧并使反应产物温度回到反应物起始温度时放出的热量)多在9000kj/kg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热值仅为20004000kj/kg,燃烧困难,有时不得不填加辅助燃料。垃圾焚烧可产生有害气体,特别如剧毒物质二恶英类化合物(在炉堂温度800时会大量产生)。焚烧设备投资大,运转成本高。我国许多地区人口密度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城市,土了资源非常宝贵,焚烧处理已逐步发展成为这些地区生活垃圾中可燃物、易燃物含量明显增加,气化率高的居民住区生活垃圾值已满足焚烧处理的基本要求,加强分区、分类收集将促进垃圾焚烧的应用。因此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发展焚烧技术的基础。近几年有许多城市开始进行垃圾焚烧处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开发了系列小型垃圾焚烧炉,并建成了一批中小型垃圾焚烧厂。4.综合处理技术结合处理是以上三种处理技术的组合使用。例如:有的城市同时采用填埋和焚烧或填埋和堆肥两种技术;也有城市同时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技术。综合处理是在克肥单一处理方法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上述三种或多种方法相合的方式处理,从而避免和降低了因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达到了无害化处理垃圾和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但综合处理工艺和设备复杂,操作与保养要求高,管理水平要求高。工程投资相对卫生填埋较大。另外堆肥和焚烧的二次污染问题依然存在。4.4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根据*县本次拟建两个镇的经济、人口、社会等实际情况,并且结合目前*县及周边的情况,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各乡镇的生活垃圾的方式是目前最为合理的可行的。对于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本工程提出以下三个方杂来进行比较:方案一:各乡镇单独建设卫生填埋场此方案优点:可以根据乡镇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合适大小的填埋场,满足自身的要求。此方案缺点:各乡镇自建卫生填埋场,需增加配备一整套填埋场人员和填埋机械。对于各乡镇的经济实力要求很高。同时,日后填埋场的运或管理对乡镇的财政能力要求也很有高。方案二:各乡镇合建一个卫生填埋场此方案优点:各乡镇合建一个填埋场,有利于分担日后填埋场建设和运营费用。同时,因为距离近,对于垃圾运输至填埋场也非常有利。此方案缺点:合建填埋场同样需要配备一整套填埋场人员和填埋机械。对各乡镇带来经济压力,以及在运营过程中需协调各乡镇,这将对日后填埋场的管理带来不便。方案三:各乡镇垃圾转运至已建成卫生填埋场内的填埋此方案优点:各乡镇垃圾转运至已建成卫生填埋场,对于各乡镇来说,相比于上述两种方案来说省去了建设运营填埋场的费用。同时,在时间上也对乡镇有利。可以直接处理现有的垃圾,不会因为在建设填埋场期间而导致一部分垃圾不能卫生填埋。此方案缺点:各乡镇需配备更佳的转运车辆,并加强乡镇的垃圾收集管理与收费工作。经过对上述三个方案的比选,本工程推荐采用方案三,即各乡镇垃圾转运至已建成的卫生填埋场内填埋。因为此方案是有现实基础。首先,2007年底,*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使得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方案得到实现。其次,按照方案三的实施,将使各乡镇改善自身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将对各乡镇的环境卫生工作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方案三实施后,垃圾转运车辆将实施密闭化,减轻了运输途中的污染,也有利于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同时,环卫设施的完备,将能大大提高垃圾收集率,减少垃圾车辆的亏载现象,对于乡镇环境卫生的工作提升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综合上述,确定采用依托城市已建成的卫生填埋场来处置各镇的生活垃圾的方剗经济、合理、可行的。第五章 工程总体设计5.1工程规模转运站的设计规模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定。垃圾转运站设调规模计算方法:qnq/1000式中:q转运站的日转运量,t/d;n服务区域的人籹;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cap.d;垃圾产量变化系数,可采用1.31.5,本工程取1.3。本工程的服务对象为*县两乡镇。两乡镇人口预测采用乡镇各自规划的人口预测的数值。以下就各乡镇分别叙述。5.1.1*镇建设规模1.乡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2009年底,*镇人口1.16万人,根据*镇总体规划,预计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垃圾量如下表:表5-1*镇垃圾产生量预测表年度乡镇人口(万人)人均垃圾日产量(kg/cap.d)垃圾产量(吨)20091.161.213.920101.381.1515.8720151.62116.220201.91119.1根据上表的计算可知,*镇的日处理垃圾量约10-20吨、日之间。则规模处理垃圾转运站的小型v类转运站。2.规模及建设内容的确定根据以上计算,转运站规模在考虑中远期规模的同时,应考虑乡镇建成区周边的村落。故本工程的转运站规模为:20吨/日。日前*镇的面积1.6平方公里,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2006)可知,服务半径不超过1.03.0km,结合*镇目前的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的实际情况,为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本工程考虑取消人力收集垃圾的方式;本工程拟购置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以代替人力三轮车,同时增加垃圾运输车来加强收集转运能力,满足乡镇周边村落的垃圾收集。故*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征地0.69亩、新增1座垃圾转运站,新购置5吨垃圾密闭式收集车1台、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3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5.1.2*镇建设规模1、乡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2009年底,*镇人口0.91万人,根据*镇总体规划,预计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垃圾量如下表:表53*镇垃圾产生量预测表年度乡镇人口(万人)人均垃圾日产量(kg/cap.d)垃圾产量(吨)20090.911.2010.9220101.01.1511.520151.221.012.220201.51.015根据上表的计算可知,*镇的日处理垃圾量约10-20吨/日之间。则规模处于垃圾转运站的小型v类转运站。2、规模及建设内容的确定根据以上计算,转运站规模在考虑中远期规模的同时,应考虑乡镇建成区周边的村落。故本工程的转运站规模为:20吨/日。目前*镇的面积约1.4平方公里,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2006)可知,服务半径不超过1.03.0km,结合*镇目前的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的实际情况,为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本工程考虑取消人力收集垃圾的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本工程拟购置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以代替人力三轮车,同时增加垃圾运输车来加强收集转运能力,满足乡镇周边村落的垃圾收集。故*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征地1亩、新增1座垃圾转运站,新购置5吨垃圾密闭式收集车1台、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3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5.1.3垃圾车辆配备综合上述,*县两乡镇的日转运生活垃圾量、两乡镇垃圾配备车辆列表如下:表56垃圾车辆配备序号乡镇名称转运站规模(t/d)转运站数量密闭运输车(5t)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1*镇201132*镇201135.2垃圾转运方案的选择5.2.1垃圾转运站工艺方式概述1、集装箱压缩式垃圾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倒垃圾地坑里,地坑内装的推板均匀的将垃圾推到垃圾压缩机内,通过压缩机边压边进入垃圾处理场去,本身集装箱半挂车带有液村推板装置;由牵引车提供动力源,将垃圾自行卸于处理场。2、预压块装箱式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垃圾收集车辆到达转运站内,将垃圾卸到垃圾地抗里,地坑内装有推板或钢板带式输送机,将垃圾均匀地推到或输送到垃圾压缩机内,被压成一大整块后,再被整块推进集装箱内,最后由牵引车将集装箱拉到垃圾处理场去。3、预压打包式转运方式垃圾在转运站被压实打包,以铁丝捆扎码垛,最后由转运车运往处理场。这种形式转运站要求垃圾含水量低,只能处理袋装垃圾。4、传送带式转运方式即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车进站后,在抗道型地坑边将垃圾卸于坑底传送带上,垃圾被传送带送至垃圾转运车集装箱内,最后运至处理场,这种形式的最大不足是运行费用高,故障率高,而且垃圾露天存放,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严重。5、开顶直接装载式转运方式该种形式是直接在集装箱上开顶,垃圾收集车直接在顶上卸料,在一些中,小型转运站有时应用;其主要缺点是垃圾几乎没有压实,运输效益低,不能容许数辆收集车同时卸料,而且装载过程不密封,环境污染和蚊蝇,臭气问题较为严重。6、抓斗直接式转运方式收集车从三层向二层倾倒下垃圾,由推土机推至转向抓斗附近,再由转向抓斗抓起装入转运车集装箱内。该种形式的最大不足在于二层空间环境极为恶劣,效率也较低。7、机碎式垃圾转运方式垃圾送到转运站内,经过机械将垃圾搅碎,后运去处理场,这样的转运站投资昂贵,处理垃圾较慢,除特殊的要求外,目前较少地方采用。从上面介绍的七种垃圾转运方式来看,前两种为压缩转运,采用高效、迅捷的垃圾处理设备是必然的选择,为提高垃圾转运的净载率,现代化的垃圾中转站均采用将垃圾压缩后转运的方式。同时也节省了垃圾转运的运行费用,以及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压缩垃圾封闭式大容量转运的运行费用,以及缓解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压缩垃圾封闭式大容量转运方式也是国外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代表着垃圾转运的方向。采用大容量集装箱转运是最为适宜的。目前,国内也正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形式。例如:厦门后坑,北京五路居,北京大屯,青岛太原路,天津潘楼,沈阳老虎冲,长沙等地的转运站均采用压缩转运的形式。通过考察分析,并结合本工程对象属于乡镇这一的特点,本工程推荐*县各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也采用垃圾压缩后转运方式。5.2.2垃圾转运站压缩工艺方式目前,国内新建的垃圾转运站的垃圾压缩工艺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垂直填压式和水平压装式。1、垂直填压式垂直镇压式垃圾压缩工艺采用垃圾镇压装置与垃圾集装箱垂直竖立布置形式,在进行垃圾镇压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车辆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直接倒入垂直放置的垃圾集装箱顶部,待集装箱内垃圾到了一定高度后,由放置在集装箱上的液压填压装置对垃圾进行压襱,直至垃圾装满垃圾集装箱后,再由链式专用转运车将垃圾集装箱放倒在车辆底盘上,运至垃圾处理场卸空后送回(详见图一)。2、水平压装式水平压装式垃圾压缩工艺采用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压缩集装箱水平卧式布置形式,在进行垃圾压缩过程中,由液压系统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车辆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卸入垃圾料斗里,料斗装有液压倾翻装置将垃圾翻人垃圾压缩机的压缩仓内,然后由压缩装置将垃圾直接压入垃圾压缩集装箱内。装满后,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压缩集装箱分离,由专用拉臂车将满载的垃圾压缩集装箱专用拉臂车本身有液压动力源,可独自完成集装箱的卸载和垃圾的卸空作业(详见图二)。根据上述两种方案比选,本工程转运系统均采用水平压装式垃圾压缩装置。5.2.3垃圾转运方案选择1、垃圾转运选择原则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运输是连接发生源和处理处置设置设施的重要环节,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垃圾从产生的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中,收集和运输的费用往往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如何改进生活垃圾的收运系统对于减少垃圾在收运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垃圾转运方案应以近期为主,兼顾中远期。2、垃圾转运方案的确定结合*县两乡镇的实际情况,本工程在*县两乡镇设置小型压缩式转运站来收集处理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小型压缩式转运站基本特点如下:(1)转运站采用小型压缩式转运站,日转运量为50吨,其标准配置为2辆运输车,配置3个压缩转运箱。能有效提高转运效率,保证垃圾填装的连续性。(2)转运站设备集机、电、液一体化,用液压举升机构升降箱体,用专用底盘导向定位装置快捷定位底盘,用锁销锁紧系统,使箱体与底盘能迅速分与结合。同时还设有动力快速转换装置,如有停电,就可利用底盘发动机提供系统动力源,保证垃圾不被滞留于转运站。(3)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相比于非压缩转动方式,具有转运效率高,转运量大,无亏载。经济效益显著。(4)*县两乡镇转动站的数量确定根据5.1章节分析与结论,本工程新增垃圾转运站的数量如下表:表5-7*县两乡镇转运站一览表序号乡镇名称转运站规模(t/d)转运站数量1*镇2013*镇2015.3垃圾转运站场址选择5.3.1场址选择原则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27-200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等相关标准,城市生活垃圾转动站场地选择需满足下列条件: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3.选址应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帝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入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焦场所。根据选址原则和各项目乡镇总体规划及其相关标准,结合城市环卫设施现状,转运站选址分别如下:5.3.2镇垃圾转运站选址1.*镇在选址原则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垃圾收集方式对*镇垃圾中转站拟选场址位于镇政府南1公里处,东临106国道,南500米为王岗村庄,西边和北边均为耕地。选址交通便利,水电设施完善。2.*镇在选址原则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垃圾收集方式对*镇拟选垃圾转运站场址位于*镇敬老院东侧,用地规模不得突破500平方米(含绿化隔离带),用地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址交通便利,水电设施完善。5.4 垃圾转运站路线建议由于已建成的*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县城西南部。运输路线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收运系统的运输成本,且由于运输车车底不密闭,运输过程中难免有垃圾渗沥液沿途滴洒,从而污染地面,散发臭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运输线的合理安排将很大程序的减少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本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