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生物产业十二五期间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行业要点: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未来五年生物行业要重点发展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 生物医药产业是在医药领域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的产业。内容包括:基因工程、诊断试剂、抗体药品、血液制品、疫苗等。 生物医药工程产品包括生物医学材料制品、(生物)人工器官、医学影像和诊断设备、医学电子仪器和监护装置、现代医学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康复工程技术和装置、组织工程等。 生物农业包括转基因育种、动物疫苗、生物饲料和生物农药几大领域,其中,转基因育种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我国生物农业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是:一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二是生产规模小,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占有率低;三是相关产业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生物制造通过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在微滴、细胞和分子尺度的科学层次上,通过受控组装完成器官、组织和仿生产品的制造的科学核技术总成。 我国生物产业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出来的生物制剂产业。就医学而言,生物产业主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剂、生化及核酸诊断试剂、基因工程药物、组织工程产业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促进生物医药行业产业升级、自主创新。 生物产业是全球新医药未来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重点。化 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大部分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过筛选,发掘重磅新药的难度日益加大。生物技术的革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领域。全球生物制药发展迅速,重磅药物占比不断提高。生物制药在各种重大疾病中应用广泛。由于生物制药产业在国外也是刚刚兴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程度和国外的差距不大。世界各国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未来战略发展重点。我国将出台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大对生物产业扶持力度。 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医药等十大行业兼并重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苏波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一、 政策方面1. 生物产业将成为支柱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初中央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此外,还确定了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则、指导思想、目标以及配套措施。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了两类,其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2020年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则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这恰好反映了生物产业现阶段有别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大特点:发展基础较好、上升速度较快,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生物产业的高度重视。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相比,生物产业更加侧重于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而整体经济规模和产业总值当前还相对较低。2. 生物产业具有极强的自主创新特性加快自主研发与科技创新,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低碳经济”、“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发展,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从内部发展环境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工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工业在经历长期高速发展后,面临新的周期性调整压力,亟需更具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因此,十二五规划,正体现了中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推进思路。创新驱动是生物产业的核心特征。生物产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我国生物产业在世界生物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我国生物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通过大力打造生物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破解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难题,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十二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支撑点。3. 生物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较强的关联性在世界范围内,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据统计,当今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随着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上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生物产业规模依然快速增长,比全国工业及高新技术制造业同期增长率分别高出15和18个百分点。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生物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必将再上一个台阶。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物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很强的关联性。以生物医药为例,新型生物医用材料、精密生物医用设备等未来生物医药市场的重点领域,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以生物环保为例,通过生物技术改造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并且可以极大提升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二、 生物产业重点领域中国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物技术总体上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局部领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生物产业已初具规模。当前,中国已建立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22个, 总投资超过2000 亿元。依托产业基地, 中国生物产业发展呈现集群态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总规模已达到2230亿元。图1 2005-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规模与增长在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2230亿元的总规模中,生物医药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质能和生物环。图2:2009年中国生物产业结构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当前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式进展。但是,与世界上生物技术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初步估计,中国生物产业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5年左右,产业化差距在15年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加快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需要明确整体发展思路。核心生物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创新是产业的生命,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中国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59%、19%和17%,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是仿制。同时,中国生物产业科技创新体制、投融资体制等不适应现代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化产业阶段的需要,使中国近几年生物技术产业化与发达国家差距在拉大。“十二五”期间,应将创新列为中国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和发展的核心。抓住全球及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培育和吸引中高端生物领域人才,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产业化生物产业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安全试验到投放市场,其产业链条比信息产业、汽车工业等相对要长。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不能沿袭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目前来看,中国生物技术与经济结合不紧密,“中试、放大、集成”工程化环节薄弱,全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甚至不到5%。生物产业发展工作要以产业化为主线,加快做大一批产业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有成长潜力的重要产品或行业。“十二五”期间要大幅度提高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重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规模化中国生物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集聚和生产。目前,中国生物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最大的生物制药企业销售额仅有100亿元人民币左右,最大的现代生物制造企业不足5亿元人民币。从行业组织状况看,现代生物企业数量少;从区域布局看,产业集聚度不高,结构雷同、低水平竞争等问题突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一方面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加强大型龙头生物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优势资源的集中,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市场化中国生物产业当前正处于全面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市场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制约产业成长的重要障碍。生物技术产品多与人民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具有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等特征。为此,要加大政府调控监管力度,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形成健康良性的市场氛围。可供选择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生物技术产品市场准入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国内生物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计划免疫等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民提供良种补贴、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以及加大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扶持等措施,积极扩大生物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培育和扩大生物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加强生物产品市场监管。完善对生物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及其制品的管理制度;健全生物技术的实验程序,以及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等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加大对生物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安全措施的监督力度。生物产业是具有中长期意义的战略性产业。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2030年的生物经济:施政纲领的设计中指出,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占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占36%,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占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从产业成熟度来看,目前生物农业最为成熟,如果转基因技术政策能够适度、适时调整,可加快其产业化;生物医药次之;生物工业潜力大,但仍需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因此,制定生物产业发展重点及方向,要立足长远,突出战略性,对部分具备条件的领域加快推进产业化,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应用领域要提前部署研发。国家政策上给出了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指出: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因此, 预计国家在“ 十二五”期间对生物产业的政策将更加考虑中国实际国情,从而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与重点,通过部署一批关键、核心、前沿生物技术,加快推进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技术的产业化,重点推进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的创新,保持生物产业年均增长在20%以上,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表1 生物产业“十二五”主要技术方向同时,预计国家将研判未来经济社会诸领域对生物产业的需求,超前部署发展一批生物前沿技术、下一代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如生物医药领域的靶标发现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生物农业领域的智能不育分子设计技术、生物制造领域的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炼制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和园区密切关注国家在生物产业方面的政策导向,并结合地方资源能力,选择有前景的细分领域进行重点扶持。三、 生物医药生物医药产业是在医药领域综合利用生物技术的产业,主要包括基因工程制药、诊断试剂、抗体药品、血液制品以及疫苗等。围绕“ 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一批配套政策有望提前实施,其中包括从宏观的新医改政策全面实施、基药扩展版、新版gmp、生物医药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到细化行业的重大传染病专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新管理办法、中药注射液的689新技术标准等政策,以及各地的生物医药扶持政策等。这些利好政策的集中出台,将极大改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的垄断格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科研基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具有快速发力的支撑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生物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直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13多亿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都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随着新修订的医保目录的不断完善,生物医药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新药研发创新与专利机制将得到加强。中国创新药比例偏低,目前每年审批的药品数量中90%是改剂型和仿制药,低水平重复情况突出。和目前国内市场上九成是仿制药相呼应的是,中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还不到销售收入的1%,投入高的也只有4%-5%,远远低于跨国制药企业。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国产创新药成长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在生物医药产业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新药研制的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和药品仿制的低门槛,导致了企业在新药创新上进展缓慢。不仅如此,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困扰着产业发展。最新数据显示,生物医药研发经费占医药产业整体研发经费的比重不到15%,发表论文占全行业43%比重,但其专利成果仅占了全行业的1 7 %,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研发成果在论文和专利上比重差距较大的现状,暴露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能力的薄弱。我国在制定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也在酝酿出台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规划,对于重大创新药开发的资金扶持规模预计将从“十一五”时期的66 亿扩大到105 亿,单个药品开发项目的扶持资金规模从100 至1000 万不等,技术开发平台的扶持规模则从1000 至6000 万不等。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投入,将带动相关企业投资的大幅增加,从而极大加强生物医药的新药研发创新,当前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性不强、产业化偏弱的发展局面将有所改善。图3: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图4:200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结构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大部分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过筛选,发掘重磅新药的难度日益加大。1 953年watson 和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生物技术的革命为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角度和领域。重组蛋白药物:具有纯度高,安全性强,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因此迅速替代了生物源性的提取蛋白药物,在各种重大疾病中应用广泛,诞生了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生长激素等第一代重磅药物,重组蛋白药物的成功造就了目前销售额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安进。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极强的靶向性和特异性,被称为“生物导弹”, 已全面进入医学蓝海,阿瓦斯汀是抗血管生成机理的抗肿瘤单抗药物,是近年来成长最迅速的重磅药物,单抗药物的迅猛发展成就了市值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基因泰克。新型疫苗:治疗性疫苗通过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具有更强大的靶向性和独特疗效,将在各种医学难题上实现更多的突破,2010 年第一个治疗性疫苗前列腺癌疫苗 provenge 上市,这将成为新一代的重磅药物。每一代生物技术革命都伴随着新的重磅药物诞生,这些新兴的生物制药领域是不断成就基因泰克式财富神话的温床。图5: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伴随着不断的技术革命和重磅药物的诞生生物制药行业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医药行业中增长最为迅速的子行业,1998 年-2009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8.57%,远高于全球药品市场 8.45%的增长率。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为主的全球药品市场上,生物制药行业还能够保持如此高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作为新兴技术代表的生物制药行业,将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靶向技术等生物技术运用在新药研发上,解决了很多原有化学药物不能够解决的临床难题,在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越 来越多的重磅炸弹诞生在生物制药领域,从 2000年-2009年全球前 15 大的重磅药物中,生物制药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图6: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增速显著高于药品市场图7:生物药占全球前 100 畅销药物数量的比重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同样增长迅速,2002-2005 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为 18%,在 2006年医药行业整顿后开始加速,2006-2009 年的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9%。生物制药行业逐渐从原有分散而又不规范的行业格局中走出,拥有强大研发能力的优质生物制药企业正在成为市场主流。生物制药行业今年 1-5 月收入增速达到了 37%,高于 1-5月份医药行业整体 28%的增速。 图8: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及利润增长情况生物制药之所以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是因为其在各种重大疾病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在研的候选生物类药品中,发展潜力最大的癌症类药物遥遥领先,占最大份额(1,225种), 感 染性疾病生物制剂类药物( 598 种)和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类生物制剂类药物( 331种)研发紧随其后。针对免疫系统开发的生物技术类药物有 267 种,诊断/成像类药物有 255 种,针对艾滋病、心血管疾病、激素系统和骨骼疾病、肠胃疾病正在开发的药物也都超过 100 种。生物制药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对多种重大疾病治疗的突破,未来生物制药将继续在各种人类疑难疾病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图9:全球在研生物制剂按适应症分布生物医药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公布后最受益的细分行业之一,未来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诊断试剂、核酸和蛋白质制品等产品都将获得较快发展。“十二五”期间,几类主要生物医药产品发展趋势预测如下: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目前的特点是“药好、价高、市场小”,“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发展趋势平稳,其中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治疗肿瘤病症的非常有效的生物药,将引领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发展。疫苗产品属于国家重点监管范围,随着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力度的加大,未来疫苗行业将快速扩容,发展前景看好。诊断试剂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中国诊断试剂企业规模都偏小,但该领域受到基层医疗体系不断健全的推动,“十二五”期间将保持较快发展。血液制品由于人血白蛋白供应紧张问题,预计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行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的价值链一般来说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传统的大型全整合型制药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一般都涵盖这个价值链的全部四部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生物科技产业的出现及兴起已经彻底改变了生物制药的产业格局,生物医药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这个价值链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的实现不再仅仅集中在产业链的最下游也即生产销售环节,而开始向产业链的上游扩散。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低成本市场转移研发和生产环节,包括新药研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一个专注于价值链中游即试验环节的产业群也已兴起并发展起来,合同研究机构应运而生。据预测,目前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市场总值约360亿美元,并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我国因为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成为外包研发和生产的首选地之一。在上海张江,已有药明康德、先导药业、睿星基因等企业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括了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八家。生物制药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从美国生物制药的典范企业基因泰克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从早期的依靠单一产品立足,又不断的靠强大研发力陆续推出重磅产品,形成产品组合,迅速成长的特点。基因泰克自 1997 年推出第一个单抗药物美罗华,该药上市后第二年销售额即达到了1.6 亿美元,随后推出的赫赛汀、阿瓦斯汀都在短短几年里成长为销售额过10 亿美元以上的重磅药物。在 2007 年,公司依靠由 4 个主要单抗药物组成的产品组合使销售收入达到了 66.8 亿美元,从1997 年的主要依靠单一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开始,靠着不断研发上市的重磅药物,公司的收入在 10 年间翻了 40 倍,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金赛药业目前正处于从依靠单一重磅产品,向拥有多种重磅产品组合的过渡阶段,公司在今年到明年将陆续上市长效生长激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以及重组人胸腺素 1等新的基因工程重磅产品,未来公司还有更多独具特点的基因工程药物上市,我们期待着一个中国的基因泰克式企业的诞生。图10:生物制药企业的典型发展路径1.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缔造的重磅药物经久不衰重组蛋白药物具有安全性高,易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重组蛋白药物克服了生物提取蛋白类药物杂质多、质量控制难的缺点,且工业化生产成本较低,环保成本低。重组蛋白药物在各种重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诞生了很多重磅炸弹,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的开山之作。重组蛋白大都是人体蛋白或其突变体,以弥补某些体内功能蛋白的缺陷或增加人体内蛋白功能为主要作用机理,对于有些疾病的治疗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且其安全性显著大于小分子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批准率。同时,重组蛋白药物的临床试验期要短于小分子药物,专利保护相对延长,给制药公司更长的独家销售时间。这些特点成为重组蛋白药物研发的重要动力。目前,重组蛋白药物主要分为八个大类,具体包括多肽类激素、人造血因子、人细胞因子、人血浆蛋白因子、人骨形成蛋白、重组酶、融合蛋白和外源重组蛋白等。表2:重组蛋白药物分类重组蛋白药物增长迅速、重磅炸弹经久不衰。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类药物具有杂质少、含量稳定、工业化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大量的替代了杂质较多的生物源性提取药物,在各种重大疾病中有广泛应用,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全球重组蛋白质类药物市场总销售额约为700 亿美元,约占全球医药市场10%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种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占 28的份额;重组生长激素占 11,同样堪称生物制药中的重磅产品。据 frost & sullivan 公司预测:如按重组蛋白质类药物市场年增长率 12%计算,到 2011 年,全球蛋白质类药物市场总销售额将达 1,180 亿美元。图11:全球重组蛋白类药物构成2009 年重组蛋白领域的重磅产品队列中,用于治疗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症的 epo 极其衍生物仍旧是最大的品种,加在一起的销售收入超过了 50 亿美元,其次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长激素、干扰素和胰岛素。表3:全球重组蛋白药物销售额我国重组生长激素市场还有巨大成长空间。生长激素又称人生长激素(hgh)是脑下垂体(一豌豆大小的内分泌腺,位于大脑的中心)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由 191 个氨基酸组成。它是人生长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它,人就长不高。生长激素的分泌在一天当中起伏很大,是呈脉冲式的分泌。这种脉冲式的分泌主要发生在上半夜的熟睡期,可维持1-2 小时的作用,而在白天只有极低量的分泌。表4: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生长激素作为药物的主要用途,可分为治疗矮小症和抗衰老两种:治疗矮小症:首先是用于矮小症的重组生长素,我国现有 3.6 亿儿童,约有 1.2%的儿童(430 万)患有矮小症,其中约有1/3 的儿童(144 万)矮小患者属于病理性,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假设国内 10%的病理性矮小症儿童得到治疗,若疗程为 1 年(实际上在 18 岁成年前每年都需要注射),按 照每天75 元/支的价格计算,据 此估算,国内生长激素市场潜力在 40 亿元以上。表5:国内生长激素潜在市场估算抗衰老:生长激素的另一潜力无限的市场在于抗衰老。人在 35 岁后生长激素开始分泌减少,医学证明,生长激素的缺乏与人的衰老成正相关。生长激素因安全有效,受全球高端消费者的广泛欢迎,目前是全球抗衰老领域的龙头产品,市场潜力估计在 20亿美元以上,并在迅速增长。抗衰老领域短期缺乏象生长激素一样的安全有效能提升生存质量的高端产品竞争。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质量越来越重视,目前生长激素虽未被主流医学完全接受,单靠市场民间力量及消费者推动增长即很快。但是,大多数人无法接受生长激素每天注射、长期使用,因此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的上市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金赛药业已开始就抗衰老适应症在国内做临床实验,并且公司的长效生长激素即将获批上市。图12:国内生长激素市场规模预测在国内生长激素的市场中,国内品牌金赛药业占据了 38%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是两家进口厂商瑞士雪兰诺和比利时联合赛尔,安科生物占据了 8%的市场份额。图13: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份额金赛药业第一个在国内开发出重组人生长素粉针后,又有 2 家研发出该类产品,并以较低价格展开竞争。此后金赛开发出独家剂型生长素水针剂,由于粉针在冻干时容易产生分子聚合形成高分子蛋白从而影响产品活性,不良反应率高,水针剂型克服了这个问题,比粉针有更好的疗效,且比起粉针来,更易于配合诺和笔注射针使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使用便利。目前水针剂型占据了金赛药业收入的 80%,2009 年水针剂的增长速度达到了 65%,快于粉针的增长速度。水针剂的诞生让金赛药业继续扩大着市场份额,引领着高速增长。金赛药业即将上市的长效生长激素将成为该领域的革命性产品,继续巩固公司在生长激素市场的领导地位。重组干扰素市场竞争激烈,国产品牌份额将扩大重组人干扰素注射剂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尤为明显,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也有很好的疗效。由于确切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干扰素的临床用量十分巨大,并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 年,全球干扰素市场规模超过了 20 亿美元,2007 年全球干扰素市场规模为40.94 亿美元,2 008 年达到 43.68 亿美元,年 增长幅度约为 7%。图14:2003-2009 年全球干扰素销售额重组人干扰素的主要适应症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在我国仍居高不下,3,000 万乙肝患者及 1.2 亿乙肝病毒感染者支撑着巨大的干扰素市场容量。据 估计我国干扰素市场容量应有 100200 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实际规模为 22 亿元左右(其中注射剂约为 20 亿元),仅为理论需求量的 10%。近几年来我国基因重组人干扰素的销售额保持逐年平稳增长的势头,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我国重组人干扰素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其年增长率保持在 10%-15%之间,2015 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目前市场的 2 倍。我国干扰素竞争激烈,主要份额被外资原研公司罗氏和先灵葆雅所占据,二者合计占据了市场 76%的市场份额,四家国内干扰素厂商天津华立达,北京三元,北京凯因,和安科生物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四分之一。由于国家将逐渐降低对于外资原研厂家药品的保护价格,我们预计国内干扰素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图15:国内干扰素市场规模及预测图16:国内干扰素市场份额我国重组胰岛素市场被外资巨头垄断,国内企业增长迅速近些年,以印度和中国为主的新兴亚洲国家糖尿病发病率迅速提高,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2007 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为 2.46 亿,以每年新增700 万的速度发展,至 2025 年患者预计人数将达 3.8 亿,其中 78%的患者都生存在欧、美、日之外的地区,而中国和印度又占了这 78%中的绝大部分。根据 idf 的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至 6,000 万,仅次于印度的 7,000 万,排在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之前,居世界第二位。图17:2007-2025 年全球主要地区糖尿病患者人数预测 图18:2007-2025 年新兴市场国家糖尿病患者人数预测糖尿病治疗药物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过 去 5 年我国的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30%以上,这个增速高于我国整体药品市场的平距增速近 10 个百分点。2009 年,我国样本医院的糖尿病药物销售总金额已经达到了 60 亿元,其中胰岛素占50%。而 2003 年胰岛素的占比仅为 17,近 5 年胰岛素类产品年均增速为 33.5%。图19:我国胰岛素市场规模我国市场上的胰岛素制剂从技术水平上可以分为低端动物胰岛素、中端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高端的胰岛素类似物等三大类。表6:国内市场常见的胰岛素产品动物胰岛素曾经因为价格较低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 2009 年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动物胰岛素是胰岛素产品中唯一入选的种类,这将为动物胰岛素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复星医药旗下的江苏万邦占据了国内动物胰岛素市场的 80%。基因工程重组人胰岛素由于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安全性仍是目前国内市场的主流。2008年国内重组胰岛素医院终端采购规模为人民币 21.14 亿元,比 2004 年扩大了 3 倍。图20:我国重组胰岛素医院终端规模及增长率国内重组胰岛素市场目前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诺和诺德等外资企业由于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已在医院市场建立了牢固的品牌地位和学术影响力,目前诺和诺德占市场的 76%,礼来占 11%,2009 年诺和诺德和礼来的胰岛素销售都是同比增长了 20%,而国内企业通化东宝占市场的 3%,但近年来增长迅速,2009 年东宝的胰岛素销售增长了 45%。图21:我国胰岛素市场各厂商市场份额情况高端的胰岛素类似物因其本身的优异特性,相比前两代产品更接近人体生理调节曲线,因而在近年来以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长,从 2006 年的 1 亿元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6亿元。除了进口的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安万特拥有胰岛素类似物外,通化东宝旗下的甘李药业是国内第一家开发出胰岛素类似物的公司。图22:2004-2008 年胰岛素类似物市场情况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市场正待开发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促性腺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的不孕症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国内促卵泡激素的市场容量在20 亿元以上,每年在以 20%的速度在高速增长。目前国内市场的重组促卵泡激素只有瑞士雪兰诺和欧加农的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在 330 元-350 元/75iu。而尿提取促卵泡激素市场主要被丽珠集团占据,价格较为便宜,售价在 200 元-220 元/75iu,但纯度和药效较重组产品要差一些。金赛的促卵泡激素是国产的第一个重组产品,定价大概在 180 元/75iu,比丽珠的提取产品还要便宜,安全性和疗效都较好,预计上市后将迅速占领雪兰诺,欧加农以及丽珠的市场,成为公司又一过亿的品种和公司新的增长动力。表7:国内促卵泡激素格局长效重组蛋白药物潜力巨大长效的重组蛋白类药物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由于很多重组蛋白类药物的体内半衰期短,而大部分蛋白类药物又为针剂,因此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使用痛苦。长效产品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巨大改变,制药企业纷纷投入重金对长效的重组蛋白类药物进行研发。peg 化长效重组蛋白药物:聚乙二醇(peg)化的方法常用来延长重组蛋白药物的半衰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药物 peg 化后的改变包括:增加溶解度;免疫原性降低或消除;被水解酶降解的可能性减小;被肾脏清除的速率降低;药物体内分布和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稳定性的提高;增加蛋白药物的治疗指数,扩大临床应用等。已经研制成功并上市的 peg 化重组蛋白药物如重组人 epo 突变体(amgen 公司的aranesp) 和重组人胰岛素的突变体(aventis 公司的 lantus) 。peg 化的 ifn2b( schering 公司的 pegintron ) 、peg 化的 ifn2a (roche 公司的 pegasys) 和peg 化的 gcsf (am2gen 公司的 neulasta) ,都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全球市场上 epo,csf,以及胰岛素等重组蛋白类药物的长效产品上市后纷纷超过了短效产品的收入,赛诺菲-安万特在 2000 年推出长效胰岛素 lantus,在 2009 年销售收入为 39.8 亿元,仍保持着每年 20%以上的增速。罗氏公司在 2005 年推出的长效干扰素 pegasys 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09 年实现销售收入 15.76 亿元,预计未来也将超过短效干扰素 avonex 的收入。辉瑞研发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由于设计的作用时间过长(一个月)而在临床阶段宣告失败,金赛药业设计了更为实际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作用时间为一周,2009 年已经结束了三期临床实验,将有可能在今年内获 sfda 批准上市,预计该药上市后将是公司真正意义上的重磅炸弹,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生长激素市场的霸主地位。作为全球的首个成功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未来甚至可能进军全球生长激素市场。金赛药业已经构建好了 peg 化重组蛋白的平台,未来还可能继续研发和产业化其他的长效重组蛋白类产品,我们期待着公司未来更多的重磅产品问世,构建一个长效重组蛋白药物的梦幻组合。双鹭药业开发的长效干扰素也已经完成了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等待生产批文。若成功获批则将成为国产首个长效干扰素产品,市场潜力巨大。表8:全球主要长效重组蛋白药物的销售额均超过短效产品图23:长效胰岛素lantus 全球销售情况2.单克隆抗体药物:跨越巅峰单克隆抗体:生物导弹命中医学蓝海.化疗和放疗等原有的肿瘤治疗方案由于对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不够,常常在对肿瘤细胞发生作用时,同时伤及体细胞,因此给癌症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很多不良反应。靶向药物给肿瘤治疗带来一场革命,以 单克隆抗体药物为首的生物靶向药物由于对肿瘤细胞的特异靶点进行作用,同时极少伤及体细胞。单抗药物对蛋白靶点具有很强调节作用,拥有其他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所不具有的竞争优势,堪称新一代靶向药物的王者,因此被誉为为“生物导弹”。 ims 数据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以 400 亿美元的销售额领跑 2009 年全球药品市场,同比增长了 38%。单克隆抗体(monclone antibody):由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由一个b 淋巴细胞接受该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的以一种抗原为靶点来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单抗药物由于独特的作用机理在这些疾病中有着突破性的应用价值,成就了很多新一代的重磅药物。表9: 单抗药物的主要治疗疾病和作用机理单克隆抗体按照制备技术可分为鼠源性抗体和人源性抗体,还有将鼠源的可变区序列插入到含有人抗体恒定区的表达载体中嵌合抗体,以及对对鼠 cdr 或 fr 表面残基修饰的人源化抗体,鼠源性抗体由于和亲和力较差,易引发免疫反应,半衰期短等缺点逐渐被淘汰,目前应用广泛的是嵌合抗体和人源化抗体药物。表10:单克隆抗体的分类全球单抗行业:重磅炸弹启动惊艳增长2009 年排在全球畅销药物排行榜前二十名的药物中,就有四个单抗药物。分别是排在第 7 位的阿瓦斯汀,第 8 位的贝伐单抗,第 9 位的利妥昔单抗和第 11 位的曲妥珠单抗。1999 年-2009 年十年间全球单抗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62.88%,2009 年全球单抗市场达到了400 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了38%。图25:全球单克隆抗体销售金额表11:全球主要单抗药物的上市时间及销售额全球最大的单抗药物公司是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自 1997 年公司上市了第一个用于治疗 b 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的单抗药物美罗华以来,公司陆续上市了单抗的重磅药物赫赛汀,兰尼单抗,以及目前单抗药物的冠军阿瓦斯汀。阿瓦斯汀由于是作用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靶点,取得非常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因此畅销全球肿瘤药市场,目前还保持着 20%以上的增速。基因泰克也因为不断的研发出市场潜力巨大的单抗药物在 2008 年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其市值甚至一度超过了老牌的制药巨头辉瑞。图26:2006-2009 年罗氏(包含基因泰克)四大单抗药物的销售额(亿美元)中国单抗行业:驶入蓝色海洋目前我国单抗市场规模超过 10 亿元,并且每年以 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我国的单抗产业开始于罗氏和默克的几个外资重磅单抗药物的进入,但随后百泰生物和中信国健等几家国内厂家的单抗产品上市,也迅速打开了市场。单抗药物是一片制药业的蓝海,因此只要有作用明显、安全性高的产品上市就可以迅速成为重磅药物。目前我国用药金额最高的产品是罗氏的美罗华,该药于 2000 年进入中国,2009 年前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6.62%。罗氏的另一重磅单抗药物赫赛汀进入我国时间较晚,但近几年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中,2009 年 3q 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22.67%。默克的单抗药物爱必妥主要用于治疗结直肠癌,近年来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上升,2009 年 3q 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 22%。表12:中国单抗市场格局变化图27:2009 年前三季度国内单克隆抗体市场份额百泰生物的泰欣生(尼妥珠单抗)是我国首个人源化抗肿瘤单抗药物,于 2007 年 4月上市。尼妥珠单抗是全球第三个治疗实体瘤的单抗药物。与罗氏的赫塞汀和美罗华相比,泰欣生的整体治疗价格仅是这些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该药在上市后的第二年销售收入就超过 1 亿元,2009 年 3q 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 7.55%。在另外几个国产的单抗药物中,武汉所的鼠抗人 t 淋巴细胞 cd3 抗原单抗和华神集团的利卡汀由于都是鼠源性的产品,亲和性较差,市场份额一直较小。并且华神集团的利卡汀和美恩生物的唯美生都是携带放射性元素碘 131i 的抗肿瘤单抗药物,由于药物的放射性在临床推广中遇到一些困难。国外同类产品一直没有成为重磅药物,我们预计该类产品在国内也较难放量。单抗药物的重要壁垒之一在于其培养放大的生产工艺,中 信国健在国内率先解决了大规模生产单抗的产业化难题。公司于 2006 年上市的单抗药物益赛普,由于在治疗中度及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有非常明显的疗效,自上市后一直迅速增长,4 年后销售额近 3 亿元。公司目前拥有国内体系最为完备的在研单抗药物储备,并将借助其规模化的单抗生产工艺迅速发展,完成基因泰克式的成长曲线。图28:中信国健益赛普上市以来销售金额情况表13:目前已上市的国产单抗药物国内医药企业开始投入重金于单抗药物研发国内制药企业看到了单抗药物的巨大市场前景,而且不必受专利问题困扰,研发失败风险较小:不易侵犯专利:目前绝大多数的单抗药物的靶点没有专利保护或者专利已经过了有效保护期,而且可以针对同一靶点开发出具有相同疗效的不同单克隆抗体,但又不侵犯他人专利。研发失败风险小:单 抗药物由于对特定作用靶点针对性强,研 发研究失败的风险较小。目前国内的单抗药物研发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区,主要的研发公司有上海中信国健、上海张江生物、上海美恩、北京百泰生物以及深圳龙瑞药业。国内单克隆抗体研究产品线最丰富的是中信国健,该公司总投资逾 10 亿元,拥有雄厚的资金及技术实力。中信国健不久将在中国 a 股上市,上市后的中信国健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做大,将成为a 股上又一个顶尖的生物制药企业。表14:国内主要的在研单抗药物由于单抗药物的巨大前景,以及具有不易侵犯专利和风险较小的特点,近年来很多的医药上市公司也纷纷投入重金于单抗药物领域。表15:近年来投资于单抗产业的上市公司3. 疫苗产业:二类疫苗迅速崛起,新型疫苗点燃希望随着新化学实体药物研发进入瓶颈期和通用名药物竞争的加剧,以及病毒性疾病的蔓延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厚望,疫苗已被看作促进制药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全球疫苗行业是制药业新的增长点-全球疫苗市场增速远超处方药1980年来,全 球疫苗市场增长了10倍多,而 同期药品销售仅增长了5倍,且 2004-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23.76%,显著高于同期全球药品市场 6.7%的增速。2012 年全球疫苗市场将达到 311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10.9%。其中传统儿童疫苗约占 70%,随后成人治疗性疫苗的销售将迅速超过并占据主导地位。图29:全球疫苗市场迅速增长全球疫苗市场被几大制药巨头所垄断2008 年,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沙东、惠氏和诺华占据了全球市场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巴斯德、默沙东处于第一集团,三者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24%和 22%,惠氏和诺华分别占据 14%和 19%。表16:近四年全球主要疫苗生产商疫苗销售额(亿美元)图30:全球疫苗市场呈寡头垄断局面表17:全球疫苗重磅炸弹级产品销售情况我国市场二类疫苗正在崛起,新型疫苗点燃希望我国疫苗市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包 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 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从数量上看,一类疫苗占比整个疫苗市场的 80%左右。表18: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种类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