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站 点:新 沂 站 专 业:英 语 年 级:10春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们与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英语国家的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 历史和文化与我们不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然会出现 “文化冲突” 。在当今人类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 ,我们要进行有效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 ,就必须了解中英交际文化的差异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文化具体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应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的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英交际;文化内涵;语言差异;交流方式 目 录引言4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4二.中英词汇文化负载中的差异4三.中英交际中姓名及称谓上的差异41.结构形式上的差异42.姓氏使用的差异53.称呼上的差异5四.中英日常交谈规则习惯的差异61.问候差异62.告别语差异63.对称赞或恭维反应的差异74.致谢差异75、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差异81. 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82. 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83. 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84.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8结束语9致 谢10参考文献11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们与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的交流越来越多。由于英语国家的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 历史和文化与我们不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然会出现 “文化冲突” 。在当今人类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 ,我们要进行有效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对外关系 ,就必须了解中英交际文化的差异 ,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一、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际的范畴很广,它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不同文化阶层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主要是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文化冲击、提高适应能力。文化具体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应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有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的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二、 中英词汇文化负载中的差异 词汇中往往负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如在中国虎代表的是百兽之王,词汇中常常出现将门虎子、虎踞龙蟠、虎虎生威等词语。但在英语中虎的地位被狮子所代替。如英国的别称以及前段时间播映的动画片狮子王。又如狗在中文中多含贬义:狗腿子、狗奴才等;而在英国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再如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horse)、a busybody并非大忙人而是“好管闲事的人”、black tea并非黑茶而是红茶、黄色书刊不是yellow book而是dirty book;因而如果根据字面直译就会闹出大笑话。三、 中英交际中姓名及称谓上的差异(一)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我们知道,姓名由姓(family name)与名(given name)组成。英国人的排列方式是名(given name)姓(family name)而中国人的却与之相反是姓(family name)名(given name)。为什么会存在着这种差异呢?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价值观念有关。由于相较而言英国封建制度存在的时间较短,资本主义发展得较早,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的思想,崇尚以个人为中心深深地影响了英国人。因此这个国家的国民具有强烈的个体本位主义,反映在名字上就出现了名在前的形式。而我们中国具有漫长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强调中庸之道,反对个人主义。最重视的是家族的传承,体现的是一种群体本位主义。由此出现了将家族标识姓放在前面而代表个人的名放在后的形式。(2) 姓氏使用的差异 由于我国早在远古姓氏出于图腾,进入封建社会后常以出生地、封地、官职、封号等作为姓氏的来源,将姓作为一种荣誉。因此在姓氏的选择和使用上显得极为谨慎和谦恭。 而英国人却在姓名的使用上充分显示了其自我、自由的特征。有人以职业为名,如:cook库克(厨师);有人以家庭关系为名,如:johnson约翰逊jackson杰克逊;有人以天气、季节为名:snow斯诺(雪)frost梅弗罗斯特(霜)、summer萨默(夏天);有人以圣经人物为名:bible拜布尔(圣经);以长相为名:strong斯特朗(强壮的)、longfellow朗费罗(大个子);以神话人物为名:hymen海门(婚姻之神)、mars马尔斯(战神);以动、植物名称为名:bull布尔(公牛)、wolf沃尔夫(狼)rose罗斯(玫瑰花);有的以日期为名:may梅(五月)、sunday森迪(星期日);以物体名称为名:stone斯通(石头)、house豪斯(房屋)等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论美丑。有姓驼背的、有姓坏蛋的、有姓胖、姓瘦的、有叫教堂,有叫灌木(bush)的,因而我们在翻译英国人姓名时往往用音译而不用直译法。 而在取名时又存在着一个更大的差异,那就是在中国社会中子孙及其他位卑者要避尊者讳,不能直呼长辈及位尊者的名讳。例如:唐太宗名李世民,结果观世音菩萨也被改名为观音菩萨;唐朝诗人白居易一生不咏海棠只是因为他的母亲名为海棠。而在英语国家长辈则以子孙使用自己的名字为荣,于是出现了类似查理一世、查理二世的称谓,以及爷孙同名的事来。(三)称呼上的差异在非正式场合、平辈人中英两国人都喜欢相互以名字来称呼以示亲密。但在上下辈中的称呼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人中需要严守上下辈分的差别,对长辈要用尊称不能直呼其名;在英语国家中则不一定严格照此实行,在非正式场合中或双方关系较为密切的情况下,则常以名字来相互称呼,对父母、师长、领导、长辈等均是如此。常常出现对父母直呼其名的情况。 在对亲戚的称呼中,中国人分得很细而英语国家则是较为粗略。例如:uncle一词的中文含义就有伯伯、叔叔、舅舅既有有血缘关系的也有无血缘关系的,是个统称。这与两个国家人民的家族观念有着很深的关系。 此外,中国人喜欢以职务和身份来称呼,如王老师、老王等;而英语国家则不会如此,如王老师mr./miss/mrs wang 而不叫teacher wang(但在我们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就曾出现这种错误)。四、中英日常交谈规则习惯的差异(一)问候差异中国人见面时的一句常用问候语是 “吃了吗 ?” “上哪儿去阿 ?” 中国人听起来 ,透着亲切热乎 ,象个温暖的大家庭。但如果你用 “have you had your meal ?” 与英美人打招呼 ,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呢 ? 而正当他聚精会神地听着你的下文时 ,你却若无其事地谈起别的事情 ,这样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同样 ,你用 “where are you going ?” 与英美人打招呼 ,他们听了会很反感 ,个性极强的英美人认为这不是在打招呼 ,而是对个人生活的无端干涉 ,带有刺探私人生活情报的色彩。讲英语的人常用的招呼语是 “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 ?” “how do you do ?” “hello” 等。如果你碰到你认识的一位英语国家人士正在修理他的汽车 ,你走过去说声“hello”或 “can i help you ?” 即可。但不要用汉语思维去说 “y 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 ?” 听到你这样问之后 ,他不明白你的用意 ,心想:这不是废话吗 ? 明明看见我修车 ,为何要明知故问。这样双方的交流也就难以进行下去了。(二)告别语差异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告别模式 ,如果把一种文化中的告别模式移植到另一文化中 , 就会造成交际障碍。在英美文化中 , 人们分手时的常用语有 goodbye ,see you ,see long ,see you later等 ,其中 goodbye最常用。在汉文化中 ,如有客人串门离开时 ,主人要送客人到门口 ,嘴里还再三说 “慢走” 、 “慢点骑” 。如果用 walk slowly 或 ride slowly 和英美人士告别时 ,会使他们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慢点 ? 这不耽误时间吗 ? 在汉文化中 ,中国人看望病人告辞时常说 “多喝些开水” 或 “注意休息” ,病人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关心。然而 ,病人如果是英美人士 ,他会感到很反感和不高兴。因为这种家长式的口气 ,是对他独立人格的不尊重。英美文化较常用的祝愿对方早日康复作为看望病人的告辞语是: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可见 ,由于 文化差异的影响 ,告别语在不同的 语言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对称赞或恭维反应的差异 称赞或恭维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 ,它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的差异 ,汉英文化对称赞或恭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 ,一位英语国家的人士称赞一名中国女翻译时说: “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 女翻译连忙回答: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这个答语使这位英语国家的人士大为困惑 ,或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 ,或是认为这位女翻译缺乏诚意 ,有点儿虚伪。这样就影响了双方的正常交流。出现影响双方正常交流的原因本是:中国文化一向把谦虚视为美德 ,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已经成为一句劝世名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 ,当一个受到称赞时 ,总要客气一番 ,嘴里不停地说 “哪里哪里” 、 “不敢当” 之类的话 ,生怕自己不虚心 ,使别人认为自己目中无人。 “谦受益、 满招损” ,已成为中国人的一条处世准则。而在英美文化中 ,人们总是把别人的赞扬视为对自己成绩的肯定 ,而诚心地接受 ,一般只说 “thank you” 。这种答语 ,会使中国人认为是骄傲无礼的表现。再比如 ,中国人请客吃饭时 ,面对一桌丰盛美味的佳肴 ,却说: “只是一顿便饭 ,没什么好吃的 ,大家将就吃吧。 ” 这种话使英美人难于理解 ,心想:这么丰盛的佳肴 ,怎么能说是将就的吃呢 ? 有时误认为中国人这是缺乏诚意。这样 ,请人家吃了饭 ,还不落好。从这里可以看出:英美人总是竭尽全力使自己从集体中脱颖而出 ,以求突出鲜明的个性;而中国人则尽力使自己淹没于集体之中 ,以求共性 ,生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四)致谢差异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确信客人走后,才迫不及待地拆开。受礼时连声说: “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 “真是不好意思啦。” “下不为例。” “让您破费了。” 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very beautiful!wow!”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 “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 5、 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差异(一)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二)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三)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四)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结束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音、语法和词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交际,交际中碰到了文化差异,只能“入乡随俗”,要用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去规范所学的语言,这样才能顺利实现跨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